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487.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 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 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 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 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 意略去。
1、第二重比对 比对选项与选项
论述类文本是选项命制的依据,如果某一题 四个选项中有两项命制的依据来源于相同的文本语 句,那么这两个选项之间往往存在相关、相反、相 对的关系。这两个选项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形式上可 能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其内 在的关系。而答案也正是在比对这两个选项中产生。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 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 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 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 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
B项与D项表述的内容都是围绕“差异”展开的, 两项构成相对关系。B项谈论的是本质差异,D项谈 论的是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而B项中所述“前者 (传统故事)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早期小说)则是 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表明的是内容来 源方面的差异。 结论:B项所言“前者”“后者”不是“本质差异”, 而是“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本质差异”在文 中是指“虚构的有无”,因此答案选B。
原文: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
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2013· 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 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 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选项和原文语句都是一个否定判断,但程度有别。 原文“不表达什么感情的”是一种完全否定,而 选项“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则是部分否定, 意味着可以表达个人情感,只是这种表达不是很 充分而已。 结论:原句是“不表达”,选项 表述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因 此选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的 “最初”审美直觉得到的启示而后被实验证实,而不 是选项所述的通过实验去证实后才知道磁与电共有的 对称之美。 结论:选项强调实验在前,启示在后,与原文表述的 先后顺序正好相反。
原文: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近
90亿元,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 MTV一个频道当年的广告收入就接近这个数字, 这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 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 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 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 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 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 求。 [2014· 浙江卷第9题D项]为了商业利益,视觉 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 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1、对比选项与题干
论述类文本的有些选项在表述上与原文对应信息 比对,没有问题,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比对时,却可 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考生注重审题,把握题干内涵。 1、下列关于传统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D、电子贺卡具有快速便捷、节约环保、样式时尚的 特点,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贺卡、。
第三重比对 比对选项与原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策略最关键在于比对选项与原 文。选项与原文的比对点存在显与隐、明与暗的关系。 主要从显和明的比对点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中 对应的(或相关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判定选项的正 误。 注意:选项的表述,不可能是原文相关内容的复制。 命题人设置的选项,总是要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某种 改造,或增添词语,或删减词语,或变换词语,或改 变语序,等等。
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故意时间超前或滞 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 (3)有意混淆 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 已然未然 一谈,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 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 文中提到多方面的信息,但原文并没有将 它们加以比较,也没有明说谁主谁次,但 选项表述妄加臆测,说其中某一方面是“ (4)有意混淆 主要的”“根本的”,或者说甲比乙更为 主次本末 重要,等等;或者原文已有比较,但选项 表述故意颠倒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之间的主 次本末关系。
原文说“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 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 表达的只是一种可能性;选项说“为了 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 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 要求”,反映的是一种必然性。 结论:选项把可能解读成了必然。
Fra Baidu bibliotek
原文: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
并无很大区别。 [2013· 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 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 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 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 别的。
(1)范围、程度词 比对关注点 比对选项和原文中 的一些表范围、程 度的关键词,如: 全部、都、全、一 些、部分、所有、 人人、必须、一定 、严重、可能、似 乎…… 命题设误点 设误类型 这一现象涉及部分 与整体(把部分说 成整体,或把整体 说成部分)、扩大 混淆范围程度 与缩小(任意扩大 不一致 或缩小外延)、偶 尔与往往、轻度与 严重……
[2016· 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 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 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 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 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 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 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 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 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对比时间词 比对关注点 比对选项和原文 中的一些表示时 间、结果的关键 词,如:已经、 将要、完成、成 功…… 命题设误点 设误 类型
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 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 混淆 未实现的设想(或推 时态 测)说成既成事 实……
原文: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 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 “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 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 [2014· 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的“单磁核” 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命题设误点
命题者命题时往往 在事物的性质上设 置干扰项,有意将 阅读材料中表肯定 的词设置成表否定 的词,或者把表否 定的词换成表肯定 的词
设误 类型
混淆 是非
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 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 (1)有意模糊 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 范围大小 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 ”“全”“都”等修饰词语。
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 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 (2)有意混淆 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 程度深浅 项却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 则改变原意。
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 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
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 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3)指代词
比对关注点 命题设误点 设误 类型
选项对原文中的“ 比对选项和原文中 指代内容”表述有 的一些代词,如: 误,或是类别上的 之、其、此、 ,或是程度上的, 这…… 或是陈述对象方面 的
偷换 概念
(4)是否词
比对关注点
比对选项和原文中 往往会出现的含有 肯定和否定意味的 关键词,如:有、 一定、接受、顺利 、出现、没有、无 、无非、拒绝、妨 碍……
确定某一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 1.要求选出的 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得出准确的 是正确项(选“ 答案。有些考生能比对原文,正确判断某个选项 是”)或者错误 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但由于没看清题干中选“是 项(选“非”) ”还是选“非”的要求,导致所选答案错误。 是“表现”“原因”,还是“结果”……要特别 注意题干中的这些关键词,可能有的选项符合原 2.筛选信息的 文内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如果考生没看清题 标准、依据 干要求,仅根据原文判断正误,就可能出现答非 所问的错误。 有的题目并不关涉全文,可能只是针对文本局部 命制,解答该题目,只需要重点阅读文本某些部 分、某几段就可以。这样的题目,往往在题干中 3.暗示的考查 暗示了考查区间。解答这类题目时,如果能在第 区间 一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迅速精准“定位”,找 到所有与解本题相关的段落、语句,筛选出与选 项有关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这些内容,就会大 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答题的正确率。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
考纲再现
社科文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2· 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 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 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 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文说的是“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 表明后文不是一个得到确证的结论,而选项 则说“已经证实”,显得十分肯定。 结论:假设变成了定论,“或然”变成了 “已然”,不符合原文意思。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 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来源:Z#xx#k.Com]
原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
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 高度加以理解。 [2014· 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 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原文是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才能上升到 “‘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而到了选项 中“艺术品”前却没有了“优秀的”的限制,无 形中扩大了范围。 结论:原文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而选项直 接表述为“艺术品”,省略了范围词“优秀”, 扩大了范围。因此选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在比较伦理公理和科学公理时,原文认为这两者的建 立和考验“并无很大区别”,而选项却说“全文意在 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 质差别的”。 结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选项将 原文“并无很大区别”中的否定词“并无”篡改为肯 定词“有本质”,表达的观点与原文明显不一致。
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 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 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 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 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常 见 错 误 类 型
原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 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 鲜明和突出。
B.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 原文: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 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 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 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