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宋明理学》教案●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学情分析思想史部分是必修三的难点,宋明理学由于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带有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加大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我借助历史材料、历史表格及图片、视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师生互动、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2、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难点: 1、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的实质——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鲁迅作品中的祥林嫂,贞洁牌坊,展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文天祥,于谦的形象,表现出的高贵的气节,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的妇人都遵从理学?理学对现在有没有教育意义?那么什么是理学呢?(从而进入本节课)【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解读)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历史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知识梳理讲解】首先点出“理学概念”,(幻灯片展示含义)吸取佛,道思想,解释儒学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理学有个认识。
一、探理学之源(出示材料,总结背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总结:背景1、从儒学独尊到三教并行,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2023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篇一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第3课宋明理学一、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掌握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
2、结合相关材料,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涵以及特点。
3、辩证的评价理学的历史作用,正确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一、三教合一儒学的发展情况:1.汉武帝以后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3.隋朝时期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4.唐朝时期“三教并行”政策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传播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理学产生的背景(1)历史:与儒、佛、道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2)学者:与唐宋儒者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密切相关(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3、北宋理学——程颢、程颐(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3)认识论:“格物致知”4、南宋理学——朱熹,集大成者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2)“存天理,灭人欲”(3)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著述:《四书章句集注》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认识修养的方法)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2)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宋明理学的影响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根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自主学习】1.西汉:汉武帝以后,_儒学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合作探究1】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要点提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开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自主学习】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
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①世界观: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二程〞提出“致知〞的认识论。
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
②伦理观: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性〞。
③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明道德之善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南宋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中必修3•副题目:宋明理学•授课时间:2小时•教学内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人物及其代表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2.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4.运用宋明理学的思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
难点1.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2.运用宋明理学的思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三》历史教材;•相关历史书籍以及文献资料。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及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介绍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大致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
讲解(80分钟)1.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30分钟)•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如道、理、气、鬼神、象数等概念;•讲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先秦、汉代以及唐宋时期其他哲学思潮的关系。
2.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50分钟)•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讲解,如心学、理学、气学等思想;•讲解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
互动(20分钟)•让同学们就宋明理学发表个人观点及看法;•小组互动,讨论宋明理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总结(10分钟)•总结讲解内容;•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历史课的教学,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此外,通过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机会。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2)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3)理解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4)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2)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儒学发展变化,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并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应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应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2)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3)心学的出现既反应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新的思想萌芽呼之欲出;(4)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教师以引言部分的内容为素材,告诉学生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可以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1.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2.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由此导入新课。
一、三教合一:(儒、佛、道三教合归儒)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即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遵道”。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
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推进新课】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P12第一段)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理解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4.探讨宋明理学的主要影响。
预习内容一、三教合一的趋势三教:、、。
1.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影响和融合。
(1)儒学:吸收、的精神,呈现新的发展。
(2)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逐渐中国本土化。
(3)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2.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和融汇。
(1)隋朝①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②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①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②佛、道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③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两宋: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从而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1)二程:①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②“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提出“”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是人性的;深化“”:①“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
3.理学影响(1)适应了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长期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了“”学派。
(4)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三、宋明: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1)生平:南宋儒学家,号“象山先生”。
(2)观点:“”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
强调“,”,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心学:把理学发展为心学(1)概况:号阳明先生,继承发展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陆王心学。
2.理解:(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
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3)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晌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3.运用: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额、程颐、朱熹理学创立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晌,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三教合•'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①一一和②一一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三教合一”,以③——为主,调和并吸收④一和⑤一的理论。
3.唐朝:⑥一一,尊道、礼佛、崇儒;⑦一一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背景:(1)儒家学者展开复兴①——、抨击②一一的活动。
(2)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③一一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又叫④——o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程额、程颐(合称⑤一一):⑥一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即理学的核心;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提出⑦“一一”的认知论。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欲”;认为⑧“一一”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第3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精选2篇)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篇1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课前思索】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索: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进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消失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进展过程的熟悉。
主动参加课堂争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意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沟通。
学会用观看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学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抱负。
4.【重难点突破】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晰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进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进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进展阶段的熟悉。
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进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进展趋势的了解。
【学问梳理】一、理学消失的背景1.儒学面临的逆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减弱缘由:①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
②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消失三教合一的趋势)2.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见,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
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宋明理学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第三节内容。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重要发展,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宋明理学在本专题以及整个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哲学色彩较浓,比较难于理解。
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政治学科相关哲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通过了解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使学生能清晰把握理学发展过程,理解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同学间的合作探究。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朱熹的理学思想。
运用概念教学法,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朱熹的经典语录作为背景材料来分析,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难点: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和评价宋明理学。
通过情景教学法和移情探究法,设置课堂历史情景剧降低课题难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高二政治已经学习相关哲学内容,因此学生对此课的学习有一定思想基础。
但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运用问题探究法、资料分析法、概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移情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学生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利用白鹿洞与岳麓、睢阳、石鼓四大书院的图片,通过重点讲解白鹿洞书院引入人物朱熹、从而导入本课主题:《宋明理学》。
再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梳理儒学发展脉络,自然过渡到第一个子目: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归纳出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1)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加之儒学自身局限(缺乏关于命运的解释),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2、唐代中后期,韩愈、李翺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3.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探究一: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政治上: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学者们积极关心国计民生,以创建新儒学作为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二、理学的兴起(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含义
理学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所谓“理”,在自然界中就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在人的身上,“理”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开创者——北宋五子及其思想(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北宋五子及其成就和影响
人物主要思想和影响
周敦颐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而为一,为“理”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挂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颐
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
(1)理气关系上: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理学的修养论:“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终贯通明理。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认为道德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运用移情探究法分析“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事实上是程朱理学与儒家三纲五常的结合。
故格物致知的思想前提“理”即是儒家的三纲五常。
3、著作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影响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2、主要主张
(1)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理”就是内在的“心”,提出了“心即理也”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被称为“心学”。
②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
所谓“发明本心”也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强调自我的能动作用,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发生分歧。
(2)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核心:“致良知”。
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论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探究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通过课前布置好的历史情景剧让学生模拟八百年前朱熹和陆九渊在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理解二者思想的差异,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人们,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
1、概念: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即“三纲五常”,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心学认为“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2、求“理”的方法: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贯通明“理”。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本心体悟”,“心即理”,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探究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分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利与弊(各小组经过讨论分别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提示:认识历史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理学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练习反馈: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
A 统治者反对儒学
B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 佛教占统治地位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
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
A 、儒家道德伦理
B 、自然规律
C 、人的良知
D 、上天的意志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的影响
成功之处:《宋明理学》是思想史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本节课在讲解内容的安排上,逻辑关系清晰,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本节内容不宜在理论上挖得过深,通过问题探究、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达到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效果。
不足之处:思想史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由于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局限,仅依托上述教学方法,仍然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因此如何处理思想史上的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