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目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10
机读目录概述范文机读目录(MARC)是一种用于记录图书馆藏书的标准编码格式,为图书馆管理和检索图书馆藏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MARC的发展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需要一种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目录记录格式。
MARC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MARC格式记录的优点是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因为MARC格式设计时采用了层次化的结构,使得字段和子字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扩展。
这意味着图书馆可以自定义一些字段来记录特定的信息,以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
例如,一些特殊馆藏的图书馆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字段来描述这些馆藏的特殊属性。
此外,MARC格式记录还可以与其他标准和格式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例如,MARC格式记录可以转换为国际标准书号(ISBN)或国际标准编号(ISSN)格式,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图书或期刊。
MARC格式记录也可以与其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联机互通。
虽然MARC格式记录在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MARC格式记录的编写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小型图书馆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其次,MARC格式记录的结构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使得人们对其应用和发展的兴趣有所降低。
最后,随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出版的兴起,MARC格式记录的适用性和效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总体而言,MARC格式记录作为一种图书馆信息管理工具,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未来,MARC格式记录仍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以应对数字化时代和信息技术的挑战,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支持。
文献信息类型:1.按文献信息的编撰方法和出版形式;2.按文献信息的文种。
文献信息编目(是指为揭示、报道与检索的目的,依据特定的规则与方法,对文献信息的形式与内容特征进行描述,标引并使其有序化的方法。
)文献信息编目的工作内容:1.文献信息著录;2.目录组织。
目录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将各种款目或记录组织排列成报道与检索文献信息的有序化系统。
)目录组织方法:1.传统目录组织法:分类、字顺;2.机读目录组织法:顺排文档、倒排文档。
文献信息编目要素:1.编目对象;2.编目规则及相关规范;3.编目设备与技术手段;4.编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5.编目成果;6.编目工作的模式;7.编目员。
编目工作的模式:1.编目工作基本方式:原始编目、套录编目;2.编目工作协作模式:集中编目、联合编目、共享编目、联机编目。
文献信息编目的原则:1.思想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
文献信息目录(是指将一批款目或记录按照一定次序组织排列而成的一种揭示、报道和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文献信息目录类型:1.按目录的使用对象划分,读者目录、公务目录;2.按目录排检的文献信息特征划分,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主体目录、分类目录;3.按目录载体形式划分,书本式目录、卡片式目录、缩微目录、机读目录。
文献信息目录的职能【主要职能是揭示、报道、检索与管理文献信息。
】2.文献信息著录原理与著录规则款目(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文献特征与编目业务信息所做的记录。
)记录(是指表述事物的特征,具有完整的含义,从内容和使用的角度能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的一组相关数据项的组合。
)著录(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项;5.载体形态项;6.丛编项;7.附注项;8.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著录格式类型1.按目录的载体分,卡片式著录格式、书本式著录格式、机读目录格式;2.按款目的标目分,通用款目格式和排检款目格式、主要款目格式和附加款目格式;3.按著录项目的组织方法分,段落式格式、悬行式格式;4.按著录对象编辑或出版结构特点分,单独(个别)著录格式、综合著录(整套、多层次)格式、分析著录格式。
图书分类编目实务苏州大学图书馆费愉庆主要内容一、分类法概述二、机读目录三、苏州大学图书馆编目规则四、编目实务一、分类法概述分类法概述几个概念:分类: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依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
分类法:对文献进行分类的工具,是一种重要的情报检索语言。
分类法概述图书分类:就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图书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的作用:⒈组织分类排架⒉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分类法概述分类法的历史较早时的分类法:“四库分类法”20世纪以来,一些以现代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图书分类法陆续出现。
这些分类法考虑了知识的系统性,按照学科的性质归类。
最有影响的有四种:1、《仿杜威书目十进制》,沈祖荣、胡庆生,19172、《世界图书分类法》,杜定友,19253、《中国图书分类法》,刘国钧,19294、《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皮高品,1934分类法概述建国后陆续编制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都被应用于编制馆藏目录、书目和索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也是常用的分类法。
现在,我国用的最广泛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法概述《中图法》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以下称《中小型法》)1957年,《中小型法》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图书分类法初步走上了由政府领导下的集体编制的道路,并为编制统一的大型分类法打下了基础。
它所确立的“五分法”基本体系和混合制标记符号为《中图法》所继承。
分类法概述1959年由北京图书馆牵头组成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着手编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后俗称《大型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草案与定稿都没有最终结果。
《大型法》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图书分类法,但其体系结构、标记制度以及编表技术为《中图法》所借鉴。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详解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记录头标】记录头标是按照ISO 2709的规定设立的。
它包括处理记录时可能需要的有关记录的一般性信息。
整个头标区固定为24个字符长,由固定长数据元素组成,这些数据元素通过字符位臵来标识。
固定长数据一览表数据元素名称字符数字符位臵(1)记录长度 5 0-4(2)记录状态 1 5(3)执行代码 4 6-9(4)指示符长度 1 10(5)子字段标识符长度 1 11(6)数据基地址 5 12-16(7)记录附加定义 3 17-19(8)地址目次结构 4 20-23(1)记录长度:………………………………头标区…………5个十进制数。
右边对齐,不足5个数字时用零补齐。
本域由软件产生,用户不能修改。
(2)记录状态:………………………………头标区…………代码:c=修改过的记录d=删除的记录n=新记录o=曾为较高层次记录p=曾为不完整的预编记录(3)执行代码:………………………………头标区…………(a)记录类型,1字符代码: a=印刷的文字资料b=手稿性的文字资料(b)书目级别,1字符代码: m=单行本─专著或多卷集。
s=连续出版物─连续发行并趋向无限期连续发行的出版物。
a=分析性资料─物理上包含在另一种资料里的一种资料,它是另一种资料的组成部分。
c=汇编性著作─人为配套的著作集。
(c)层次等级代码,1字符:表示记录和其它记录有层次连接关系,说明在层次中的相对位臵以及记录与同一文件中其它记录的从属关系。
代码:空格=层次关系未定0=无层次关系1=最高层记录2=低层次记录(在最高层以下的记录)(d)未定义,空格(4)指示符长度:………………………………头标区…………表示指示符长度的1位十进制数字,CN-MARC格式为2。
用户不可修改。
(5)子字段标识符长度:………………………………头标区…………表示子字段标识符长度的1位十进制数字,CN-MARC格式为2。
用户不可修改。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介绍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和文献中心的目录编制规范,用于对书籍、文献、期刊和其他资料进行描述和索引。
机读目录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能够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获取所需文献或资源,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一、机读目录的结构1. 主标识符(Main Entry):即目录的主要标识符,一般是书名、文献标题或期刊名称。
主标识符可以根据不同的目录编制规则进行格式化,例如《图书分类法》、《中图法》等。
3. 附注(Note):包括目录的附加信息和解释,例如版本信息、出版商信息、目录述评等。
4. 主题词(Subject Heading):采用图书馆的主题词汇表对目录进行主题索引,以方便用户检索。
二、机读目录的元素1. 主标识符元素(Main Entry Element):包括主标识符类型、主标识符内容和主标识符辅助信息。
主标识符类型可以是书名、文献标题、期刊名称等,主标识符内容是具体的书名或标题,主标识符辅助信息包括出版年份、出版地等。
3. 附注元素(Note Element):主要包括附注内容和附注类型,附注内容是目录的附加信息,附注类型可以是版本信息、出版商信息、目录述评等。
4. 主题词元素(Subject Heading Element):包括主题词类型和主题词内容。
主题词类型是指采用的主题词汇表,主题词内容是具体的主题词。
三、机读目录的编写和应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编写和应用可通过专门的目录编写软件来实现,例如“图书馆国家联网工程”采用的“图书目录分析处理系统(AMIS)”。
这种软件支持目录编写人员进行目录的格式化和输入,同时也支持系统用户进行检索和查询。
机读目录的应用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馆内部检索系统进行,用户可以根据主标识符、个别标识符或主题词等进行检索,从而找到所需的文献或资源。
机读目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机读目录与书目框架的发展过程与前景探究作者:靳光明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07期摘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繁杂而艰巨,机读目录格式的出现为图书馆文献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机读目录和书目框架的发展过程。
随后分析了机读目录和书目框架的发展前景。
以更加了解机读目录和书目框架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书目框架机读目录发展前景1 机读目录和书目框架的发展过程简述机读目录,是编目的一种格式。
机读目录的发展始于1963年,美国的G.W.金等人发表关于书目系统自动化报告。
书目框架(BIBFRAME)是美国国会图书馆(LC)为取代机读目录(MARC)而开发的关联数据项目,始于2011年的书目框架转变声明,2012底,BIBFRAME 模型草案发布,提出四个核心类,即创作作品、实例、规范、注释。
1.1 机读目录格式的发展过程机读目录格式是各个国家在编制书目时所普遍应用的一种规范格式。
所谓机读目录,即是“机器可读目录”的简称,在英语中,被称为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简称MARC。
机读目录的发展始于1963年,美国的G.W.金等人发表关于书目系统自动化报告。
1968年,发布了关于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
1977年,《国际机读目录格式》(UNIMARC)出版,机读目录格式逐渐踏入正式运行的轨道。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机读目录格式,在1987年后也逐步开始出现关于机读目录格式翻译文本。
于1992年2月,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
1996年2月,文化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0503—96°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该标准于2004年作为国家标准颁布了出来。
我国关于机读目录的著作从《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到《中国极度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经过修订版本后,再到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的《新版中国极度目录格式受用手册》。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引发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建立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的第一步,也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一、档案目录数据库的设计档案机读目录是指通过对档案案卷或文件内容、形式进行加工、处理,利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录入,转化成机读数据,所形成的档案二次文献信息。
它能够被计算机识别读出,用以检索档案案卷或文件内容。
建立档案机读目录的目的是实现计算机检索,为此,必须将著录条目信息有组织地存入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是存储档案目录信息的最佳选择,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将具有相互联系的结构化信息以特定的方式存储起来,构成数据集合。
档案目录数据库的设计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档案著录条目信息数据格式;二是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确定档案著录条目信息数据格式确定档案著录条目信息的数据格式,就是在设计档案目录数据库时,具体规定著录项目和各项目的著录格式。
《档案著录规则》和《机读目录格式》以标准形式规定了档案著录项目,其中有正题名、第一责任者、时间、分类号、档号、缩微号、主题词等必要项目,其余为选择项目,这意味着不同的档案目录系统在可选项目上可能不同。
同时,CNMARC并未硬性规定著录项目的数据格式,数据格式弹性较大。
此外,由于档案检索通常只是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档案著录规则》中所规定的记录项目只是整个档案数据库数据的一部分,完整的条目信息可能包括更多的记录项,如全宗名称、全宗号、归档时间、利用人次等。
这些可变因素,必须审慎选定,因为它们关系到能否与其他数据库或网络兼容并交换目录信息。
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特点,笔者认为,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信息项目应尽量齐全,尽可能包含档案中所有具有检索意义和能反映档案性质和内容的信息,以满足计算机日常管理、检索、统计、利用等要求。
机读目录概述(续)
周兵
【期刊名称】《国家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1979(000)002
【摘要】<正> 三、目录记录的转换技术所谓目录记录的转换,就是把编目员送来的编目记录经过标识编辑,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机读记录格式结构的过程。
这是一项费人力、费时间,但又决定机读目录质量的重要工作。
目录记录的转换,关键在于编目数据的识别和标识方法。
我们手工编制的目录,不论是手写的或印刷的,是靠人根据著录项目的意义、分段和分行等来辨别各个著录项目的;但计算机却不能做到这点,而必须在输入数据中明白地进行标识,即用各种规定的标
【总页数】7页(P38-43,74)
【作者】周兵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1
【相关文献】
1.机读目录概述 [J], 周兵;
2.机读目录概述(续完) [J], 周兵;
3.机读目录著录注意事项概述 [J], 邵仰东
4.碱铝硅酸盐玻璃化学强化关键影响因素概述(续) [J], 田英良;李俊杰;宫汝华;胡伟
5.近20年中国茶文化研究概述(续) [J], 蒋敏;舒琴;汪亚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