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书籍的善感 敏感 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2
文学书籍的善感敏感美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书籍和艺术一样,是一种泛宗教。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泛宗教呢?因为它可以填充我们内心的失落和不满,它会调整我们跟世界、跟生活、跟现实不协调的关系,从而使我们的内心和谐一点,温暖一些,美好一点。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就有这样的作用。
文学书籍起码使我们的内心可以达到这样的三感:善感、敏感和美感。美感不用说,生活不如意时,文学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达到一种比现实更美好的境界——书里面的水可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水要清,天比我们现实中的天要蓝;现实中没有完美的爱情,但在书里有永恒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会弥补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堪和粗糙。
什么是善感?就是别人没有感受到的,你能感受到,多愁善感嘛。爱读文学书的人,他容易感动。当看到书中动人的情节、人物,他会禁不住潸然泪下,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善感。我开玩笑说,从小爱读文学书的人,他将来被生活所迫,有一天被迫当了小偷,他偷别人的钱包时,他的手会颤抖一下——这就是爱读文学书的人和不爱读文学书的人最本质的差异。
什么叫敏感?敏感就是他能迅速捕捉到某种信息,立即抵达本质。由此,我们就会跟对于生活、对于自己麻木不仁的人拉开距离。你跟外界的沟通就会多了一种渠道,你就会善待他人,你就会更理解他人。年轻人在搞对象的时候,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误会——因为在很细微的地方,你都能迅速而敏锐地察觉到;对方最美好的东西你能迅速感觉到,感情才能融洽。同样,内心世界的丰富也是我们跟外界沟通,跟世界沟通的一座桥梁。
美国作家乔·昆南,他写过一本书叫《大书特书》,谈他的读书体会。他这样说:“我为什么对阅读如此痴迷?我阅读是因为我想在别处。”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局限,咱们家就是这么一亩二分地,阅读使你扩大了。“我身处的这个社会还算是差强人意,但书里的世界更美好。”这是他说的,就是我上面所表达的,书里世界的水可能比我们现实世界清丽一点;当然,书里面也会有丑恶,但那都是为了跟美好相映衬,审丑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审丑,而是为了鞭笞丑恶,追求美好。所以,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内心跟世界之间的关系调整一下:让我们看到在黑暗的时候,也会有亮光在闪;在乌云压顶的时候,我们要相
信天空上的太阳才是永恒的。这是最浅显的道理,书本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这样最浅显的道理。
乔·昆南还有一句话,他说:“大多数爱读书的人,所读的书主要的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消磨时间或者自我进步……阅读是为了逃入一个更激动人心,更有价值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哪里?在书里,这就是我说为什么读书是我们的泛宗教。读书的人,不会厌烦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伴侣、他们的生活——因为书里的世界是美好的。我想,这或许就是读书的作用;如果我们内心有这种感受,你的读书就会避免一些功利主义,避免一些实用主义,而使阅读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