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 格式:doc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7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正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拟定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创设买电器这一情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各种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既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又适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买电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产生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和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发现,通过互相交流,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只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百以内的整十数加减。
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做口算题又快又正确,是不是呀?(是。
)那我们就来露一手,表现表现自己,好不好?(好。
)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小组回答。
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杨绍桢【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较为熟练地进行整十、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从太空观察地球,能够辨认的人类工程只有两个,其中的一个就是咱们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就是长城的一角。
师:有句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用自己的努力爬过万里长城,才有资格成为英雄好汉。
其实我觉得学习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万里长城,用自己的努力征服它,你就是英雄好汉,那这节课咱们就一块比一比看看谁是英雄,准备好了吗?1、填空二、学习新知1、师:一年级咱们已经学习了整十的加减法的口算,现在咱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那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整十、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浩已经走了500米,小伟已经走了300米生:小力登了110级台阶,小宇登了90级台阶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级台阶?……(课件出示问题)2、师:第1和第2个问题是一类的,你能自己在本子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师:计算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以500+300=为例,5在百位上,表示的是5个百,3也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5个百加3个百等于8个百,也就是800。
以百为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时,我们可以直接就将百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师:这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法子,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这两组题吗?你能说说这两组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对于他们的算法你有什么想说的?总结:计数单位相同时,可以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加减运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进行数的加减运算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需要进行的加减运算的数字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情况。
那么,如何进行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加减运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整十的加减运算。
整十的加减运算是指以10为基数的加减运算。
例如,15+30、70-40等。
要进行整十的加减运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对于整十的加法运算,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数分别减去个位数,得到两个新的数,然后将这两个新的数相加后再加上个位数即可。
举个例子,15+30,我们先将这两个数分别减去个位数得到10和20,然后将10和20相加得到30,最后再加上个位数得到40,即15+30=40。
2. 对于整十的减法运算,我们可以先将被减数减去个位数,得到一个新的数,然后将这个新的数减去个位数即可。
举个例子,70-40,我们先将70减去个位数得到60,然后将60减去个位数得到50,即70-40=50。
接下来,我们来看整百的加减运算。
整百的加减运算是指以100为基数的加减运算。
例如,300+700、900-300等。
要进行整百的加减运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对于整百的加法运算,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数分别减去个位和十位数,得到两个新的数,然后将这两个新的数相加后再加上个位和十位数即可。
举个例子,300+700,我们先将这两个数分别减去个位和十位数得到3和7,然后将3和7相加得到10,最后再加上个位和十位数得到1000,即300+700=1000。
2. 对于整百的减法运算,我们可以先将被减数减去个位和十位数,得到一个新的数,然后将这个新的数减去个位和十位数即可。
举个例子,900-300,我们先将900减去个位和十位数得到6,然后将6减去个位和十位数得到3,即900-300=600。
最后,我们来看整千的加减运算。
整千的加减运算是指以1000为基数的加减运算。
例如,2000+3000、5000-1000等。
图1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1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整千数加减法,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算理、算法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优化的算法进行口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数学素养。
3.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算理的探究、算法提升过程,使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养成思维的严谨性,以及一丝不苟、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北京的长城吗?小力和小宇也去过长城,请看屏幕,这是他们登长城时的情境。
按顺序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见图1)学生寻找信息,教师随机点击课件,突显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1: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预设2:小力和小宇一共登了多少级台阶?预设3: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个台阶?预设4:从入口到北三楼比从北三楼到北四楼远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2.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个台阶?【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旅游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直接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清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同时提升他们梳理信息、发现问题的数学素养。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自主探究,交流算法1.梳理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将它和对应的信息组合起来说一遍吗?预设1:从入口到北三楼长约500米,从北三楼到北四楼长约300米。
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预设2:小力已经登了110个台阶,小宇已经登了90个台阶。
小力比小宇多登了多少个台阶?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怎样列式呢?预设:500+300(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预设:要求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就是要把500和300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列式呢?预设: 110-90(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预设:要求小力比小宇多登了多少个台阶,就是要从110里去掉90,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这两道算式(500+300,110-90),它们和以前学得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揭示并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加减法2.探究“整百整十数加法”。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500+300等于多少呢?预设:等于800。
师:你是怎么得到800的呢?将你的算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或是自己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拔,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算法。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把你的想法按顺序在组内交流一下。
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算法?预设1:5个百加3个百等于8个百,就是800。
(学生板书)预设2:因为5+3=8,所以500+300=800。
(学生板书)预设3:从500开始数,一百一百数出来的。
预设4:用计数器拨出来的。
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种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自由说。
(4)同步练习,优化算法。
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作业纸上的第1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时课件出示练习题)200+700= 300+60= 70+90=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不同的算法,优化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现在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学生各抒己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
3.探究“整百整十数减法”。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算法,那110-90,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把你的想法按顺序在组内交流一下。
教师参与交流,了解情况。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哪个小组愿意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算法?预设1:11个十减9个十等于2个十,就是20。
预设2:因为11-9=2,再在2后面添个0,就是20。
预设3:把110分成100和10,100-90=10,10+10=20,所以110-90=20。
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一边交流,一边板书算法。
(4)同步练习,优化算法。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算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来争当口算小能手,好吗?800-300= 170-50= 240-80=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不同的算法,优化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在计算减法时,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二)沟通联系,理解算理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在口算整十、整百数加减法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组内交流。
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按顺序交流一下。
2.组间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组找到的相同点?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顺适引导学生找到相同点。
(1)都是把整十整百的数先看作几个十或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2)有些算式都可以先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再和另一个数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加法与减法的相同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并为下面学习整千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三)方法迁移,拓展“整千数加减法”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随机出示绿点算式:1400+600师: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这是整千数加整百数。
教师顺势引出整千数的加减口算,并补充完整课题。
师:你会算吗?图 2图 3 图4 师:先自己计算,再把你的算法跟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参与学习,关注不同的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法?预设1:14个百加6个百等于20个百,就是2000。
(课件出示算法)预设2:把1400分成1000和400,先算400+600=1000,再算1000+1000=2000,所以1400+600=2000。
(课件出示算法)预设3:14+6=20,1400+600=2000。
【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口算的不同算法,明确算理,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在多种策略的选择中,树立优化意识。
同时,在同步练习中给学生及时巩固新知的机会,并灵活地通过算法迁移类推来学习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算一算(见图2)。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放爆竹(见图3)。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中的口算小能手最多?先让学生以比赛的方式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接着评出口算小能手,最后组内改错,交流错题的原因。
3.找朋友(见图4)。
师:有几个同学正在用数学知识来找朋友,同学们能帮他们找一找吗?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图5师:拿400这张卡片的同学可能还会有哪些朋友?你能给没找到朋友的同学找到新朋友吗?先指名找,再同桌找。
4.课本第4题(见图5)。
先独立解答,再交流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5.相信你是最棒的。
+ 400 = 900 1300 - = 500【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在逐渐提升口算素养的同时,思维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师:同学们,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预设:我会积极学习了。
师: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回答。
(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预设:我学会提问了。
师: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学生回答。
(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