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框架图
- 格式:docx
- 大小:145.06 KB
- 文档页数:6
1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
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和供求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求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
哲学及其理论体系构架Chapter 1: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哲学的基本定义和特征- 哲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Chapter 2: 哲学的主要分支和理论体系- 本体论:关于存在和实在的问题- 伦理学:关于道德和价值的问题- 知识论:关于认识和真理的问题- 逻辑学:关于思维和推理的问题- 美学:关于艺术和审美的问题Chapter 3: 哲学的思辨方法和重要哲学家- 哲学的思辨方法和基本工具- 古代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中世纪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近代哲学家:笛卡尔、洛克、康德等- 当代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福柯等Chapter 4: 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和应用- 哲学对科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理性主义等- 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社会契约、利己主义等- 哲学对文化的影响:启蒙运动、存在主义等-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等Chapter 5: 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的意义和价值:人类思维的高度和深度- 哲学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拓展人类认识和提高人类素质- 哲学的未来发展:探索未知和回答未解之谜Chapter 1: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智慧、存在、真理、美与世界和宇宙等大问题的学科。
它的主要特征是思辨性、抽象性、系统性和反思性。
哲学源于对本质问题的求索和对宇宙、人类和自我的思考。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预苏格拉底哲学家,他们开始提出如何解释自然和人类存在的问题。
古希腊哲学承续了几个世纪之后,逐渐演变为当今哲学的结论和问题。
哲学是一门探索本质、本原、本体等问题的学科,涉及众多的问题,包括存在、实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世界本身的本质特征、人类价值观念、自由意志、善恶、美等等。
哲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
哲学是对思维和人性的探究,也是关注人类智慧和生命的探讨,它对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 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主义哲学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2020/3/27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020/3/27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论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2020/3/27矛盾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暑期合格考衔接专题:哲学知识要点总览(第3课)(1)命题形式: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21、 经济学并不是单纯的考学生死记硬背能力,而是需要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现实、用所学知识认识与解决问题。
2、 特别是要结合上海市政治考试的考纲进行备考。
对于经济学而言,有关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以及道德与法律保障、对外开放、国家财政与税收、产业发展、生产要素是综合题的常考知识点。
当然也会结合其他经济知识点出现在客观题中。
3、 因经济学中的考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故需注意积累与扩展。
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主要是围绕经济学、政治学、哲学这三大板块进行命题。
本专题主要是依据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考纲的具体要求,从宏观上对政治学这个板块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并且结合历年的模考真题及其等级考试真题,进行必考点、高频考点及其重难点知识点的和备考策略的讲解分析。
1.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的命题原则和特征:(1)体现政治认同,渗透法制意识;(2)结构分布合理,内容覆盖面广;(3)富有创新探索,考察思维品质;(4)注重价值引领,关注时事热点。
2.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全卷共22题,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其中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三部分占比约为4:3:3。
3.整合历年模考真题不难发现:(1)选择题(18分):选择题共20题(1—16题为单选题,17—20题为选择最佳答案题型),哲学板块集中在第12—16题中的其中4题,占比12分;第17-20题中2道小题,占比6分。
(2)材料分析题(10分):集中出现在材料分析题的第2个小题上,侧重运用哲学板块具体知识点的原理和方法论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者观点进行评析和评价。
4.2019年政治等级考试考纲预览(重点关注标注★的知识点)二、哲学常识模块(一)基础型课程部分考情分析构建哲学板块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考前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要把具体的知识点回归教材,特别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切莫混淆。
1、世界的物质性及方法论P282、意识的本质P35○1○2○33、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1○2(2)○1○2及方法论P38—40辩证唯物论 4、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1○2及方法论P40(4、5课)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方法论○1○26、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3P4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1○2○3○4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1○2P45(6课)3、真理的特征○1○2○3及方法论P46—474、认识的特征○1○2○3及方法论P48—49辩证唯物主义 1、联系普遍性○1○2○3及方法论P54(2-3单元) 2、联系客观性及方法论○1○2P55—56 联系观 3、联系多样性及方法论P56—57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P57—585、系统优化的方法6、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发展7、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1、发展普遍性及方法论P602、发展实质及方法论P63发展观 3、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及方法论P64—654、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P65—665、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7、 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8、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 1、矛盾含义P67基本属性及方法论P67—68(7、8、 2、矛盾普遍性○1○2P69及方法论 马哲 9、10课) 矛盾 3、矛盾特殊性○1○2○3P70及方法论P73 (唯物) 4、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1○2及方法论P71—725、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P72—73及方法论、区分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7、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含义辩证否定观 特征实质方法论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历史观 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 (11课)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①②③④(第4单元) 1.人生的价值及评价标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观、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课)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社会历史性特征及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辩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证唯联系物唯物辩证法主发展辩证否定观义矛盾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马认识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克活思与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主哲义学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学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史唯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理主价值观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根本原则)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物质决定意识表现自社意识人能够能动地实达然会的起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现到界存源、地认识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的在生理原因表现存和基础、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发内容客主促阻是展都是观观进碍客是从物主观客客质派观的观观生的要求要求唯唯心心努力获取重视精神主主正确意识的作用主义义辩证唯物主观义根本观点与要求客表现主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具要解体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对立对立历(根本观点)(根本观点)可知论不可知论史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统唯物辩证法一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反映世界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基辩证的否定观要包括本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现人们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具体表现对立孤立的观点哲学的联基系本的问观题点唯物辩证法对立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根本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事物内部 的矛盾 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总特征根本内容核实心质联 内部联系内部矛盾 根据发展的观点系 (内因)观 根本内容矛盾对立原 点外部联系统一规律理外部矛盾条件(外因)原原理量 前理变进普 特 和 性质 和遍 殊变 曲普 客性性的 折遍 观 统 性性性一的方 论法统矛一盾一具重分体点为问论二题具体分析联系的原观点理片面的观点相对立普遍性事物内部表现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客观性用联方系法的论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固有的本质的必整体和多部分重视部分的作用样性唯物两个总辩特征证法核实心质矛着眼于整体性,遵循有序性,注重内部结系统与要素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盾对立统一规律根本物属性运过程规原客观质动律因性主体过主观能动性程中原任何事物都是发展观点理变化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不可违抗性方法论实按事客求观方规法律论办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引言“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共产党员必备的理论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中的第一章内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发展的整体,资料存在客观规律性,人类社会也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并突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1.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中两种根本相反的立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现实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论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1.3 辩证观的基本原则辩证观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关于决定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观点。
辩证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立统一规律、事物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事物的多样性等。
1.4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古代希腊哲学的“永恒规则”思想,受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康德哲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
1.5 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是哲学思想中两个对立的体系。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片面性和静止性,认为事物只有一种固定的本质和属性;而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内部矛盾,认为事物是一个矛盾统一的整体。
结论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辩证观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这些内容为理解和应用马原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为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的概览,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马克思主义教材和理论文献。
图一说明: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
其中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在考研政治中,通常把“思维”等同于“意识”或“精神”,把“存在”等同于“物质”,常常忽略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别。
因此在考生在复习中,可以把“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等同于“物质与意识或精神何者为第一性”。
但实际上,这几个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
考生心中有数即可。
)唯物主义又分为三个派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虽然这三个派别都把物质看做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等物质。
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们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某一种具体的物质,而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
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
哲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显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的代表。
考点:2010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这部分内容一共有四个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考试题型:就历年的考研真题来看,基本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策略:建议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方面,重点掌握以上的知识框架(图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另一方面掌握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