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寄生虫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寄生虫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寄生虫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综述·

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摘要: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31], 其病原寄生虫种类繁多, 跨越了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由于寄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既不同于普通的经济动物, 又不归属于微生物,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危害重。因此, 对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发展对我们整个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寄生虫危害研究意义

一、蛔虫感染因素研究

蛔虫感染与传播反应了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蛔虫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

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31]。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幼虫侵入肠粘膜,途径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蛔虫病还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变态反应;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可刺激蛔虫钻入其他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1亿人没有获得安全饮水,包括9.8亿儿童在内的26亿人没有家用厕所,由此导致1.33亿人有感染肠道蠕虫的高危风险,每年大约导致9400万人死亡,而通过安全饮水,好的卫生设施和行为可以使蛔虫病的发病率下降29%[32]。蛔虫病主要是由于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了饮水、土壤和食物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粪便的暴露是

引起蛔虫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加强粪便管理,改善周围居住环境,是防治蛔虫病的有效方法。

Raso等对57所小学的4000名儿童进行了包括蛔虫在内的多种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并按照是否穿鞋子、家中是否有肥皂、家用电器等估计家庭资产和收入,并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等级,家庭条件差的家儿童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家庭条件好的儿童,并且同时容易感染多种寄生虫[32]。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情况差的家庭卫生设施缺乏或不完备增加了儿童感染寄生虫的危险。

我国在农村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以来,农村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随着改厕覆盖率的提高,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率都有了一定程度地降低。但多数有关改水改厕对蛔虫病感染的影响只是简单的描述性分析,有待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32]。我国农村儿童众多,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做好农村儿童蛔虫虫感染的防治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感染蛔虫病的人数最多,并且经过多年的防治,蛔虫病仍然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对于儿童蛔虫病感染的众多影响因素尚有待进一步地探讨。只有全面认识、掌握儿童蛔虫病高发的原因,了解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广大农村儿童身体健康。

二、浅谈肝吸虫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它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哺乳类动物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食源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其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导致胆管上皮损伤,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

若一次大量感染或者长期反复感染可导致胆管阻塞。严重感染可以使人体合并发生胆管胆囊炎、胆石症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诱发癌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后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与消化系统疾病相似,若仅凭临床症状诊断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此,研究研究感染后所致的相关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华支睾吸虫的临床分析

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感染虫体的数量关系密切[2],当感染数量仅为数十条时,不引起机体病理变化,感染者不出现临床表现。一些学者在流行区对社区

人群和医院收治的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15%~40%[3-6]的感染者不表现临床症状,病情较轻的仅表现为左肝区肿大而没有出现其他特异症状。所以,症状轻微时常被感染者忽略而没有去就医。此外,由于症状没有特异性,医生没有对华支睾吸虫感染产生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只考虑其他疾病,常常导致感染者病情加重。

一次感染大量华支睾吸虫囊蚴可致急性华支睾吸虫病;反复多次小量感染或急性感染华支睾吸虫后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彻底驱虫治疗时,可造成华支睾吸虫慢性感染,感染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7]。具体表现为右上腹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及腹泻等。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如黄疸、白陶土样大便。随着病情的进展,甚至可以合并发生胆囊炎、胆结石,严重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胆管癌等[2]。陈祖泽等[8]对佛山市顺德区57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合并急性胆囊炎的住院病人调查发现,全部病人均出现右上腹压痛,Murphy 征阳性占42.3%,扪到胆囊占34.6%。袁海宁[9]报告178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97 人出现皮肤黄染或解浓茶样尿等黄疸表现。实验室常规检查提示以肝功能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红细胞减少为主[3,10]。

上述研究表明,由于华支睾吸虫感染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多为消化道症状,且与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等疾病的临床症状相似[11],实验室常规检查也没有特异性,若医生不能够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诊疗时仅凭临床症状和常规检查作出判断,而忽视对患者华支睾吸虫相关项目的检查,往往容易造成误诊。谢敏等[3]对196 例确诊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病人进行误诊研究发现,入院前被误诊为肝炎102 例(52.04%),胆囊炎或胆结石26 例(13.27%);慢性胃炎17 例(8.67%);梗阻性黄疸12例(6.12%)。误诊总人数为165,总误诊率高达84.18%。由此可见,在流行区对肝胆疾病诊断时,必须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因素加以考虑。

(2)华支睾吸虫对胆囊炎、胆管炎的影响

在流行区,胆囊炎、胆管炎是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的常见的肝胆疾病之一。黎发雄[12]对2650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临床分析中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胆囊炎、胆管炎880 例(33.2%)。陈祖泽等[8]在流行区顺德市研究华支睾

吸虫感染与急性胆囊炎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以清水沉淀法对5230 人作粪便检查,其中粪便检查阳性的1315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合并胆囊炎79 例,占6%,而粪便检查阴性者

共3915 例,其胆囊炎发生率仅为0.8%,差异非常显著(P<0.01)。朱师晦[13]对2214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合并急性胆囊炎为168 例(7.58%),慢性胆囊炎胆管炎为213 例(9.60%),而对照组15389 例无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发生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有53 例(0.34%);发生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有74 例(0.48%,P<0.01)。何丽洁等[14]对流行区2032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进行B 超检查发现,有79.23%的感染者肝胆系统超声显示异常,具体表现为肝胆增大,肝点增粗,肝内、外胆管壁回升增强,肝内、外胆管扩张以及胆囊壁增厚等。一般情况下,男女胆囊炎发病率之比为1∶2 或以上,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然而在流行区却相反,男女发生胆囊炎发病率可为(3.88~4.2∶1)[8,1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炎、胆管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它主要使胆管狭窄,使胆管梗阻引起胆管炎、胆囊炎。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虫体堵塞胆管:当感染虫数目达到上百条时[2],成虫虫体可堵塞肝胆管造成胆汁淤积;②宿主感染后产生的炎症反应使胆管腔狭窄、梗阻:成虫虫体的机械刺激、腺体分泌物,使胆管上皮细胞脱落,代谢产物以及虫体死亡后的崩解产物均可以造成宿主过敏反应,使局部发生炎症反应[16]。随着病理发展,胆管上皮细胞继而呈腺瘤样增生,胆管周围淋巴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使得胆管腔狭窄,胆汁排泄不畅的情况加剧,进而使胆汁高度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具有细胞毒性,引起细胞损害,加重局部炎症,有时候可以导致胆管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时,伴随虫体进入胆管的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其后通过胆管或者淋巴循环逆行到胆囊可引起化脓性胆囊炎。因此,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使用超声检查时多表现为肝胆部位病变。此外,在水网流行区人们素有吃鱼生的习惯,而且男性吃鱼生的机会比女性多[17],感染的机会自然比女性多,因此流行区胆囊炎、胆管炎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3)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

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文献报道,华支睾吸虫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不容忽视的诱发因素之一[25]。韩国学者[23]对韩国26 家医院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感染华支睾吸虫后患胆管癌的概率(8.6%)比没有感染的概率(5.4%)高。朱师晦[25]的调查发现,2214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合并胆管癌、肝癌的发生率为0.22%和2.91%,而对照组相应疾病的发生率是0 和0.62%。陈积圣等[20]研

究也发现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病例中肝癌、胆管癌的发生率比肝癌高发区人口发生率高。

由此可见,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关系。1994 年IARC 的结果[26]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关系存在相关关系,但不能确定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细胞癌是否存在关系。在对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发生所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显示[26],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细胞癌的OR=0.73-1.2(95%CI =0.45-1.7),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二者之间的OR=6.5 (95%CI,3.7-12),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27,28]:生鱼虾肉中含有大量细菌,生鲜或未煮熟鱼虾的细菌不能被有效杀灭,人进食后,细菌与其他食物成分可能是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共同因素。长期反复进食生鲜虾或未煮熟鱼虾的时候容易造成致癌物质的积蓄,使胆管上皮发生恶性变,从而发生胆管癌症。

(4)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石症的关系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引起胆石症早有报道。杨六成等[18]曾报道324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合并发生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住院患者中有184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并发胆石症。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点:①胆管炎症促进结石形成:华支睾吸虫在炎症存在的地方不能生存,所以死亡后虫体、因炎症因素脱落的胆管上皮细胞形成结石的中心。另外,虫体寄生改变胆汁成分,胆汁粘稠,易有结晶析出。②糖蛋白分泌增多促进胆红素钙沉积:粘液组织化学证明胆管上皮细胞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发生杯状化生[16]令糖蛋白增多并向胆管腔分泌,附着于虫卵表面成为结石核心而起支架作用,促进胆红素钙沉积,可以产生色素类结石。③并发

感染:由于胆汁淤积,使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胆汁中的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升高并使胆汁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UCB 与钙离子结合成难溶于水的胆红素钙,而胆红素钙是胆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19]。胆石症可以并发胆囊炎、胆管炎。陈积圣[20]对131 例华支睾吸虫并发胆石症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现,所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均有严重胆道并发症发生,如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管炎等。

目前,关于感染华支睾吸虫是否是流行区胆石症的主要原因仍然存在争议。有文献报道[8]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胆结石发生率为4.2%,无虫对照组胆结石发生率为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韩国学者[21]总结在韩国华支睾吸虫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有36%~66%患有胆石症,与我国研究结果相近。然而,韩国学者[22]在对蔚山胆石症患者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时发现182 胆石症患者中只有48%(87 例)检出虫卵;韩国学者[23]在全国26家医院研究胃肠疾病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关系时,发现148 例胆结石患者中华支睾吸

虫阳性有48 例。二者结果均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石症的发生没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上述研究的对象均为住院病人,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感染华支睾吸虫后是否是流行区中胆石症发生概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的说法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阐明[24]。但是,在社区人群中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石症的研究尚未有报道。

(5)华支睾吸虫感染与其他肝胆疾病的关系

肝硬化也是华支睾吸虫感染后的并发症,感染者发生率仅占0.56%[16]。邹学华报告[29]4679 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合并肝硬化的仅18 人,发生率仅0.3%。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严重感染华支睾吸虫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没有彻底驱虫治疗造成的[16]。华支睾吸虫感染也可以引起胰腺疾病,临床上以胰腺炎为主[30],主要是由于虫体、结石堵塞壶腹口,使胆汁返流入胰腺激活胰酶引起的,感染严重时可影响胰腺功能引起糖尿病[16]。

流行病学、临床证据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有关,而且可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后,早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没有特异性,不易作出早期诊断[11],因此,临床医生若能提高对华支睾吸虫感染与其他肝胆疾病的鉴别水平,将会减少误诊[30]、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果人群能提高对华支睾吸虫危害的认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将有利于有效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

结语

根据对华支睾吸虫研究与临床证据表明,寄生虫感染与人类的相关疾病有关,而且可对我们的身体炒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和掌握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对寄生虫防治工作的推进和全体人类的生命健康都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national human body important parasite disease

investigates office.The present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national human body important parasite disease[J].Chinese parasite learns with the magazine of parasite disease,2005,23(5):332-339.

[2] 蒋次鹏,焦郭堂,McManus DP.肝胆寄生虫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

司,2001:79-93.

[3] 谢敏,冯倩嫦.华支睾吸虫病196 例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

6(11):2002-2003.

[4] 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等.华支睾吸虫病137 例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05,5(2):205-206.

[5] 索歌华,张志才,李慧梅,等.新沂市178 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个案调查[J].中

国校医,1997,21(8):427-428.

[6] hu ru shen.The Buddha China in the mountain City pays the survey and treatment

that the Gao absorbs an insect disease[J].Chinese parasite learns with the magazine of parasite disease,1999,l7(5):316.

[7]fang yue yi.China pays Gao to absorb insect prevention and cure[J].China south

prevent°froes a medical science,2007,4 (33):70-72.

[8] 陈祖泽,方悦怡,张启明,等.华支睾吸虫感染与急性胆囊炎的关系-流行区调查与临

床资料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1):31-32.

[9] 袁海宁,罗光汉,邓一鸣.华支睾吸虫病178 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

30(7):1065-1066.

[10] 李黎,段明,蒋朝东,等.华支睾吸虫病40 例临床及误诊、漏诊分析[J].寄生虫

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4):187-188.

[11] 卢艳,许学年,冯正.肝吸虫与肝胆疾病[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7,

34(2):107-113.

[12] 黎发雄.华支睾吸虫病2650 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42

-743.

[13] zhu shi mei.The China branch Gao absorbs insect disease and other liver and

gall paroxysm relations-2214 clinical analysis[J].The China Medicine learns

a magazine,1982,21(1):34.

[14] 何丽洁,邹学华,陈良贵,等. 2032 例华支睾吸虫病B 超检查肝胆的临床分析[J].热

带医学杂志,2004,4 (5):606-607.

[15] chen shao xi.The surgery of the liver fluke Dan way infection cures[J].Liver

and gall surgery magazine,1998,6(2):92-93.

[16] 陈兴保,吴观陵,孙新.现代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571-589.

[17] 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研究[J].热带医

学杂志,2003,3(4):404-407.

[18] 杨六成,黄宝裕,薛桂芳,等.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关系(附650 例

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学杂志,2004,10(3):165-166.

[19] li yi xiong.Liver and gall tube calculus be taken bad mechanism of the research

make progress[J].The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urgery divides volume

,2005,5(32):255-259.

[20] 陈积圣,区庆嘉,王颖,等.中华分枝睾吸虫性胆道感染与胆道结石的外科治疗-

28 年总结[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1,14(3):234-235.

[21] Lim JH. Radiologic findings of clonorchiasis [J]. AJR Am JRoentgenol,

1990,155(5):1001-1008.

[22] Joo KR,Bang SJ.A bile based study of Clonorchis sinensis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tract diseases in Ulsan Korea[J]. Yonsei Med J,2005,46(6):794-798.

[23] Kim HG,Han J,Kim MH,et al. Prevalence of clonorchiasis in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A Korean nationwidemulticenter survey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 (1):86-94.

[24] Lai CH, Chin C, Chung HC, et al. Clonorchiasis-associatedperforated

eosinophilic cholecystitis [J]. Am J Trop Med Hyg,2007,76(2):396-398.[25] 朱师晦,钟杏裳,罗章炎.中华分支睾吸虫与原发性肝癌[J].暨南大学学报,1982,

1(1):107-109.

[26] IARC.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risks to humans

[M]. Lyon,WHO,1994:121-176.

[27] Witaya T,Natth B,Somphong S,et al. Effects of dimethylnitrosamineoninduc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in opisthorchisviverrini-infected syrian golden hamsters [J]. Cancer Res,1978,38(12):4634-4639.

[28] Khan SA,Thomas HC,Davidson BR,et al. Cholangiocarcinoma[J]. Lancet,

2005, 366(9493):1303-1314.

[29] 邹学华,陈良贵,何丽洁,等.华枝睾吸虫病4679 例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

学,2004,4(2):227-228.

[30] 曾山崎,刘宏杰,王辉,等.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J].热带

医学杂志,2005,5(3):350-353.

[31] Slowly of hero, Chen Xiao rather, farmland pleased Feng. Line Yin tapeworm [M].

The human body parasite learns. Version 1.beijing:People health publisher,2001,23--28.

[32] Liu Xue Ying. Bowel way the parasite be infected impact factor of the research

make progress [J].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magazine,2010,27(1):87--89

食源性寄生虫综述

食源性寄生虫综述 摘要:目前,由寄生虫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WHO/TDR 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本文将针对食源性寄生虫的特点及防治进行介绍。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猪肉绦虫吡喹酮疾病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能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防止和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2 食源性寄生虫的常见宿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3.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4.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5.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6.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8.生物原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9.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10.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1.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1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如人与寄生虫 1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1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16.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1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20.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21.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22.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因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故称为旅行者腹泻。 23.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24.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已被消灭,而宿主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有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施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25.疟原虫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cycle: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寄生虫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综述· 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摘要: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31], 其病原寄生虫种类繁多, 跨越了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由于寄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既不同于普通的经济动物, 又不归属于微生物,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危害重。因此, 对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发展对我们整个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寄生虫危害研究意义 一、蛔虫感染因素研究 蛔虫感染与传播反应了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蛔虫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 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31]。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幼虫侵入肠粘膜,途径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蛔虫病还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变态反应;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可刺激蛔虫钻入其他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1亿人没有获得安全饮水,包括9.8亿儿童在内的26亿人没有家用厕所,由此导致1.33亿人有感染肠道蠕虫的高危风险,每年大约导致9400万人死亡,而通过安全饮水,好的卫生设施和行为可以使蛔虫病的发病率下降29%[32]。蛔虫病主要是由于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了饮水、土壤和食物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粪便的暴露是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多样,有生食海鲜的,有生食蔬菜的,有吃野生动物的。如果进食了生鲜的、未经彻底消毒或加热,污染了有害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物,便会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2004年完成的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 【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食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 【食源性寄生虫的分类】 食源性寄生虫按其感染食物来源可分为:水源性,肉源性,螺源性(软体动物),淡水甲壳动物源性,植物源性,及其如两栖爬行动物源和节肢动物源等。有的可以是多源性的。【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现状】 目前我国对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条例在逐步完善。在水质方面,2006年我国发布的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增加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两个非常规项目,并提出相应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磁珠分离荧光抗体法。其中规定的常规指标及限值为隐孢子虫<1个/10L,贾第鞭毛虫<1个/10L。 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和商业部联合出台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了肉品宰后检疫的寄生虫为旋毛虫、囊尾蚴和住肉孢子虫。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的检查方法为膈肌压片镜检,猪囊尾蚴的检查主要是肉眼观察切开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是否有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囊包。 国家标准GB 10136-2005《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寄生虫囊蚴不得检出”。我国对进出口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标准为SN/T1748-2007《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针对不同检测对象规定了以下几种检测方法: (1)消化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猪、牛、羊肉中的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鱼、贝类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2)烛光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鱼肉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其中白光烛光法用于检测新鲜或冷冻的白色鱼肉中的寄生虫,紫外光烛光法用于检验深色鱼肉。 (3)挤压烛光法:适用于检验半透明贝类肉中的吸虫囊蚴。 (4)机械分离沉降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鱼肉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5)浓缩集卵法:适用于检验污染新鲜蔬菜的毛首鞭形线虫卵和蛔虫虫卵。 【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 ▲购买经过检验合格的生鲜海鲜和肉; ▲尽量不吃生的或不熟的海鲜、肉类; ▲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 ▲蔬菜要清洗干净。 参考文献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1.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1 1 下列有关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哪项是不恰当的 (A)筛状软化灶形成 (B)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C)淋巴细胞套袖状浸润 (D)病变以小脑、延髓和脑桥最严重 2 下列不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描述是 (A)小血管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套袖状浸润 (B)大脑内有软化灶形成 (C)大脑神经元变性坏死 (D)蛛网膜下腔大量白细胞 3 下列有关暴发性脑脊髓膜炎时的临床病理表现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 (B)皮肤黏膜广泛瘀点及瘀斑 (C)蛛网膜下腔充满脓性渗出物 (D)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呕吐

4 下列不符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是(A)引起颅内压升高症状 (B)引起脑膜刺激征 (C)引起脑脊液浑浊或脓样 (D)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5 下列不符合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A)接吻传播 (B)母婴传播 (C)异性性交传播 (D)输血传播 6 晚期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的病变是(A)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 (B)淋巴滤泡增生 (C)窦组织细胞增生 (D)淋巴细胞消失殆尽 7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属

(A)Ⅱ型超敏反应 (B)Ⅰ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8 当机体抵抗力强、结核杆菌数量少、毒力弱时,结核病变呈(A)渗出性病变 (B)增生性病变 (C)病变扩大 (D)坏死性病变 9 下列符合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是 (A)多发生于成人 (B)结核性脑膜炎是主要死因 (C)大多数病情恶化 (D)病变不发生播散

10 患者男性,31岁,1年来,低热、疲倦、乏力、夜间盗汗,并有咳嗽。X线检查,可见两肺上叶多个大小不等的厚壁空洞。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不符合该患者疾病的描述是 (A)空洞壁由干酪样坏死物构成 (B)可发展为硬变性肺结核 (C)可引起大咯血 (D)属开放性肺结核 11 下列不是经血源播散导致的肺外器官结核病是 (A)肠结核 (B)肾结核 (C)骨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12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精囊 (B)前列腺 (C)输精管 (D)附睾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医学类杂志期刊发表指南 刊名: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Parasito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期:季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672-2116 CN:51-1636/R 复合影响因子:0.309 编辑Q Q :1966715440 综合影响因子:0.28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曾用刊名: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创刊时间:199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目录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基础信息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栏目设置 ?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编辑部征稿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基础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刊为寄生虫病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主要报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与防治密切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本刊自1999年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医药卫生辑,加入“中国期刊网”,以及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期刊荣誉:CA化学文摘(美)(2009)、Caj-cd规范获奖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栏目设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实验研究、防治研究、健康教育、综述与讲座、临床研究与经验、病例报告。 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编辑本段回目录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

食源性疾病试题

食源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 ) A、发芽的土豆 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C、发霉的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5、下列那些属于食物中毒?() A、中毒性痢疾 B、中毒性消化不良 C、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有毒蜂蜜中 E 、急性酒精中毒 6、下列那种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慎用抗生素?()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D、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7.下列哪种疾病是因为慢性汞中毒引起的() A、水俣病 B、痛痛病 C、脚气病 D、银屑病

8、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二、填空题 1.食源性疾病是指()进入人体引起的( ) 性、( ) 性等疾病。 2.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3.食源性疾病具有()、()的特点。 4.常见食源性疾病分为()性、()性、()和()性四类。 5.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医疗机构的职责(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采集;(二)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三)病例信息与标本()的报送;(四)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 6. 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三文治、蛋糕、冰霜、冰块等也能引起食物中毒。 三、简答题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医院三基考试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总分:6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5,分数:65.00) 1.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的是: ?A.心肌广泛出血坏死,心脏破裂猝死 ?B.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C.发热、低血压、休克 ?D.三红(颜面红、颈部红和胸部红) ?E.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A.空洞壁的中、外两层分别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B.肺内常见新旧不一的播散病灶 ?C.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 ?D.空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不易找到结核杆菌 ?E.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形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关于生殖系统结核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男女不孕的原因之一 ?B.多与周围器官的结核病有关 ?C.女性好发于输卵管 ?D.直接由血源感染所致者,男多于女 ?E.男性好发于附睾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浅表脑皮质可伴有轻微水肿,但从不累及脑实质?B.病变主要累及蛛网膜和软脑膜 ?C.蛛网膜下腔积脓,以脑底部为著 ?D.脑脊髓膜血管弥漫扩张、充血 ?E.脑室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在伤寒病的潜伏期中,伤寒杆菌在哪种细胞内寄生、繁殖: ?A.巨噬细胞 ?B.肝细胞 ?C.胆囊黏膜上皮 ?D.小肠黏膜上皮 ?E.淋巴细胞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有关中毒型痢疾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多由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杭医医学寄生虫简答题

总论 1.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而无需自外地输入 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本身,或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有明显的影响 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 2.寄生虫能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掠夺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主均来自宿主。有些寄生虫还能妨碍宿主对营养的吸收。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移行和定居,可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或破坏。直接损伤或压迫,屏蔽作用,对细胞裂解作用。 毒物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3.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有哪些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 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这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对这些寄生虫病能否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的行为等。 4.寄生虫病流行应具备哪些基本环节?举例说明。(填空、选择) 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宿主体继续发育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可以是人或猫、犬、猪等动物。 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 程。 经水: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得血吸虫病。溶组织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 食物 土壤:钩虫卵、鞭虫 空气:蛲虫卵 节肢动物:疟疾 经人体直接传播:阴道毛滴虫、疥螨 2.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蛔虫、鞭虫、肝吸虫、猪带绦虫 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 经昆虫媒介感染:疟原虫、丝虫 经胎盘感染:弓形虫 呼吸道:蛲虫 输血:疟原虫 自体感染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疾病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二、常见寄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米粉猪肉”)、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古医书称寸白虫、白)、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青蛙、蛇是曼氏裂头绦虫及线中殖孔绦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这些寄生虫以幼虫或囊蚴形式存在于蛙、蛇肉中,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蛇肉就可能得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 螃蟹、蝲蛄(俗称小龙虾)是肺吸虫(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肺吸虫幼虫在它们体内形成囊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螃蟹、蝲蛄而得肺吸虫病。 鼠能传播很多寄生虫病,它们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还是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的转续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鼠肉,就可能感染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 总论部分: 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 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 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 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 1)共栖(偏利共生):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 5.保虫宿主举例: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 6.转续宿主举例: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7.寄生虫分类举例: 1)偶然寄生虫:蝇蛆病 2)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 3)体外寄生虫:蚊、白蛉、虱、蚤等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 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形态特征的改变: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发达;新器官的产生;2)生理特征的改变: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 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 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 1)非消除性免疫: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 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5.简答: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 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 医学寄生虫部分: 一、形态 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 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 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结构; 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 3.似蚓蛔线虫(蛔虫): 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寄生虫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带虫者 伴随免疫夜现周期性生物源性蠕虫疟疾复发生物性传播 二、填空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 3、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有、、。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 5、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结构,有波浪状蛋白质膜的是,外形两侧不对称的是,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6、写出下列寄生虫的寄生部位: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和。 7、写出下列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 8、取痰液检查的寄生虫病有、、。 9、可致肝、肺、脑同时损害的寄生虫有、、、。 10、填中间宿主。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有、,卫氏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片虫的中间宿主。 11、典型疟疾发作的三步曲是、、。 12、人体寄生虫学容包括、、。 13、建国初期的五大寄生虫病,在长江以北流行是。 14、线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三个阶段。 15、蛔虫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在于成虫有乱窜、钻孔的习性,由此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钩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丝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16、蛔虫病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饱和盐水漂浮法主要用于的检查。 17、送检标本需注意保温的原虫有与,需在晚间采集血液标本检查的寄生虫是。 18、能以引起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是、、。 19、猪带绦虫感染人体的方式有、、。

20、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其方式有与。 三、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倡议重点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5种是寄生虫病,它们是: A、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锥虫病 C、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D、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痢疾阿米巴病 2、人体寄生虫学的畴不包括: A、医学原虫学 B、医学蠕虫学 C、医学昆虫学 D、医学微生物学 3、下列哪项不是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A、致病性 B、地方性 C、季节性 D、自然疫源性 4、人体抗寄生虫的免疫多表现为: A、非消除性免疫 B、消除性免疫 C、先天免疫 D、伴随免疫 5、寄生物是指: A、二种共栖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B、二种互利共生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C、寄生关系的二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D、寄生关系二种生物中的任何一方 6、下列对寄生虫的描述,哪项不恰当: A、一生离不开宿主 B、可自宿主体表获得营养 C、可自宿主体获得营养 D、对宿主造成损害 7、专性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 A、整个生活史中均需过寄生生活 B、整个生活史中均需选择特殊宿主 C、至少一个生活史期必须过寄生生活 D、至少一个生活史期必须严格选择宿主 8、第一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重要的一个 B、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 C、有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重要的一个 D、有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 9、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30 寄生虫感染与骨科疾患

30 寄生虫感染与骨科疾患 在骨科疾患中,通常很少考虑到病因是寄生虫。当外科手术自骨或关节内取出虫体时,人们才会联想到寄生虫与骨科疾病的关系。 虫源性骨科疾病一般较少见,但由于忽略造成的诊断不明,误诊,而贻误病情的并不少见。就目前所知,至少有20多种寄生虫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体骨路系统,或引起骨组织、骨髓、关节的病变,或明显妨碍骨骼的正常生长,或者导致腹内胎儿的骨骼畸形。能引起骨科疾患的这些寄生虫;属于蠕虫的有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孟氏迭宫绦虫、链状带绦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盘尾丝虫、棘唇丝虫、麦地那龙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似蚓蛔线虫、颚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日本血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属于原虫的有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属于有害昆虫的有马尾松毛虫等。现按其致病的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30.1 广泛侵犯骨组织的寄生虫 30.1.1 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寄生在犬、狼等动物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可污染牲畜的皮毛、畜舍、牧草以及土壤、水源、蔬菜等。人误将虫卵食入,卵内幼虫能进入肠壁,并随血流到肝、肺等器官,甚至骨组织内,发育为棘球蚴,引起包虫囊肿病。包虫囊肿,也即棘球蚴,可随时间而增大。如一旦挤破,囊内的子囊和头节又可在附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继续增长,直至囊内幼虫被终宿主犬、狼等动物吞食,才能在它们的肠内发育为成虫。所以,人是因为该虫的幼虫——棘球蚴的寄生而患病。本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以畜牧区为多。我国西北诸省较常见,居民感染率可高达7%以上。

包虫病患者约0.5%—2%有骨包虫囊肿。囊肿累及部位以骨盆骨最常见,其次为脊椎、骶骨、股骨、肪骨、骸骨等。肋骨和椎管内包虫病近来亦见报道。骨包虫囊肿的病变都是从海绵骨或骨髓腔开始。长管骨的病变由骨端开始,由于骨质坚硬,骨腔狭小,囊肿只能沿髓腔或骨质薄弱部位蔓延而成为外生多房型包囊。骨包虫囊肿几乎都是原发的,常在儿童时感染,成年后才出现症状,至临床就诊时,多数病人已属晚期。 骨包虫囊肿初期,仅少数病例有“风湿痛”,常被忽略或误诊。随病灶发展,患者感觉到囊肿部位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若大量骨组织破坏,则疼痛剧烈,受害骨骼变粗、畸形,轻微外伤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如囊肿累及脊柱,则由于挤压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可合并截瘫,此时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若囊肿穿破骨皮质,侵犯周围软组织,可出现巨大包块。若破出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慢性骨髓炎、瘘管等。若关节受累,例如肩关节被侵,则可合并病理性脱位。 骨包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X线、皮内试验和一些血清学检查,有时还需要通过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X线检查较为常用,但须注意同骨生肉瘤、巨细胞瘤、纤维性囊性骨炎相区分,晚期病变时应与骨结核相鉴别。骨包虫囊肿初期,X线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破坏,骨纹稀疏,形成蜂窝状串连的圆形透光区,但无骨膜反应及新生骨。病变广泛后,可见众多串连的大小不等的囊状骨质缺损,并可压迫骨皮质,使骨皮质厚薄不均,甚至形成碎骨片而仅由软组织相连。在脊椎可形成假性椎旁囊肿,椎体可轻度压缩成楔形,脊髓造影显示梗阻平面呈杯口状,梳锯齿状或毛笔状,手术可见脊髓受压及移位现象。在骨盆骨常呈溶骨性病灶,皮质扩张。在关节可见环状或弧形囊状阴影。在肋骨内早期可见孤立的膨胀性溶骨病灶。骨包虫囊肿亦偶见钙化。若伴有继发感染,则X线片变化更为复杂。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l)技术,可显示钙化囊肿,对本病的诊断和随访有无复发均有价值。MRI不仅能探测病变的软组织,还能测出包囊的活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