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知识精讲(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基本史实】

一、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前):

1、经济基础: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内在动力:“富国强兵”

2、著名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三、商鞅变法:

【深入探究】(重农抑商是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典型设问】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路引领: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著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影响也较大。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3. 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4.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商鞅卓越的改革才能。(5)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5.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历史思维】

1、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方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2、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要求当政者“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3、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