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 格式:docx
- 大小:17.26 KB
- 文档页数:3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医疗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或者操作期间的安全,并提供最佳的麻醉效果。
本文将介绍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评估和准备的具体内容。
一、身体状况评估1.1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在麻醉前评估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1.2 检查生命体征医生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麻醉。
1.3 进行实验室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患者健康信息,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二、麻醉方案制定2.1 选择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医生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等。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手术的特点,制定最合适的麻醉方案。
2.2 药物选择和剂量确定医生在制定麻醉方案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确定适当的剂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和调整。
2.3 麻醉风险评估和处理麻醉前评估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三、术前准备3.1 患者禁食和禁饮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禁食和禁饮。
这是为了避免手术中发生误吸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案的要求,告知患者禁食和禁饮的时间。
3.2 心理准备和解释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生理和心理挑战,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匡助其做好心理准备。
这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医疗程序前,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和准备工作。
一、患者基本情况的评估1.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病情在麻醉前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病情。
这包括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特殊是抗凝药物等可能会影响手术过程和麻醉效果的药物。
1.2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麻醉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影响麻醉过程的因素。
1.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对麻醉的效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是否存在焦虑、恐怖等情绪,以及患者是否能够配合麻醉程序的进行。
二、麻醉方案的确定2.1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麻醉医生需要确定适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法,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
2.2 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在确定麻醉方案时,麻醉医生还需要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最佳和患者的安全。
2.3 制定麻醉计划和风险评估在确定麻醉方案后,麻醉医生需要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并进行风险评估。
麻醉计划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顺序和剂量,以及麻醉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风险评估则是对可能的麻醉并发症进行评估和预防,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麻醉科前评估流程一、背景介绍麻醉科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或者其他有创操作前,由麻醉科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麻醉科前评估,可以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二、麻醉科前评估流程1. 预约阶段在患者预约手术或者其他有创操作时,医院麻醉科会提前安排患者进行麻醉科前评估。
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线上平台预约评估时间,并获得相关指导和准备事项。
2. 评估前准备患者预约评估时间后,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包括病历、化验单、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这些资料将为麻醉科医生提供必要的医疗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3. 到达麻醉科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麻醉科,在前台登记后等待叫号。
麻醉科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预约时间进行评估,确保评估过程的顺利进行。
4. 个人信息采集评估开始时,麻醉科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员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过敏史、疾病史、手术史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5. 体格检查在个人信息采集完毕后,麻醉科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这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检查呼吸道、心脏、肺部等器官的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6. 麻醉风险评估基于个人信息和体格检查的结果,麻醉科医生会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风险评估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手术类型和手术风险等因素,对患者进行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麻醉方案制定。
7. 麻醉方案制定根据麻醉风险评估的结果,麻醉科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麻醉方案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技术的应用、监测设备的选择等。
制定麻醉方案时,麻醉科医生会充分考虑患者的麻醉风险和手术需求,力求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最佳的麻醉效果。
8. 解答疑问和讨论在评估过程中,患者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和疑虑,麻醉科医生会耐心解答并提供相关建议。
麻醉科前评估流程1. 概述麻醉科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或者其他医疗程序之前,麻醉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工作的过程。
这一流程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或者医疗程序中获得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科前评估的标准格式。
2. 评估前准备在进行麻醉科前评估之前,麻醉科医生需要准备以下内容:- 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手术或者医疗程序的相关资料,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 麻醉设备和药品的准备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并且药品充足。
3. 评估内容麻醉科前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患者的普通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 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麻醉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并向患者解释和讨论。
4. 评估流程麻醉科前评估的流程如下:(1) 患者到达麻醉科门诊或者病房;(2) 麻醉科医生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信息;(3) 麻醉科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问询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4) 麻醉科医生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5)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6) 如果需要实验室检查,麻醉科医生将患者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7)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8)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9) 麻醉科医生将麻醉方案与患者进行讨论,并解释麻醉的风险和效果;(10) 如果患者允许接受麻醉,麻醉科医生将麻醉方案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告知手术室相关人员。
临床麻醉学重点:麻醉前风险评估与准备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麻醉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只要患者有手术的需要就必须进行麻醉,不管是局麻还是全身麻醉。
只要进过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应该知道,手术分大小,但是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且了解个中情况的人都知道,外科医生治病,而麻醉医生保命,由此看以看出麻醉的风险很大。
所以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选择麻醉药及麻醉管理、合理迅速的术中处理是围麻醉期安全的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麻醉前风险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的病人除患有需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系统疾病外,往往还有其他并存或某些特殊情况,这必然引起机体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
所以进行麻醉前风险评估和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实践证明,麻醉前对病人仔细检诊、准确的评估和完善的准备,不仅能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日数和降低住院医疗费用,而且可扩大手术范围和适应症,是一般认为难以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得到适当的治疗。
另一方面,但如果麻醉前不注意或不进行风险评估和准备,则有可能导致临时取消收缩机,或由于估计不足和准备不充分二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的后果。
此外,麻醉前对病人的风险评估和准备还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麻醉前风险评估包括:阅读病理,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化验结果及特殊检查的结果,了解拟实施的手术,发现漏检或尚未报告结果的必须检查项目,以便能予以弥补;根绝所获资料,分析其病理生理情况、具体病情特点,对病人进行一个粗略评估;根绝评估结果,制订合适的麻醉方案。
麻醉前准备是在对病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麻醉前准备的目的:使病人在体格和精神两方面均处于可能达到的状态,以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提高病人在麻醉中的安全性,避免麻醉意外或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麻醉后的并发症。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第一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一. 麻醉前病情评估是保障手术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不仅对麻醉科医生,而且对手术科室医生都至关重要。
其意义涉及保障病人麻醉和手术中的安全,以及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多数麻醉药对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例如呼吸、心血管系统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麻醉药的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仅3〜4。
相比之下,大多数非麻醉药的治疗指数却是数百甚至数千。
麻醉药这么窄的安全范围,说明了麻醉自身的风险性,然而更重要的方面是来自病人的病情和手术的复杂性,以及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
因此麻醉的危险性,手术的复杂性和病人的承受能力是麻醉前病情评估的要点。
一个普通的外科手术病人可能会并存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百岁老人做手术已不再是罕见。
科学发展到今天,许多过去认为是手术的禁忌证,如今却因为能够改善生命功能成为手术的适应证,如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做急诊(绿色通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晚期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做肺减容手术,终末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行器官移植手术等。
外科已几乎无手术禁忌证可言。
然而面对这样的手术却给麻醉带来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麻醉的出现是外科学发展的里程碑,麻醉学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了外科学的进步。
美国已从法律上将手术室内“船长”的位置由外科医生交给麻醉科医生。
二. 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和方法麻醉前访视的流程包括:复习病历,察看各项术前实验室检查,访视病人了解麻醉相关病史和进行各系统回顾,体格检查和对重要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最后对病人做出麻醉和手术风险评估和判断,制定出围术期麻醉计划。
麻醉前评估时机受病人基础疾病和手术种类的影响。
目前,对大多数病人通常是在手术前一天进行,但高危和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应于手术前几天请麻醉科医生会诊,必要时进行多学科术前讨论。
(一)复习病历(史)麻醉前评估首要是从病历中获得足够的病史。
麻醉科的术前评估与手术准备麻醉科的术前评估与手术准备在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病人的身体状况评估、麻醉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前准备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有关麻醉科术前评估与手术准备的全面指导。
一、病人的身体状况评估麻醉科的术前评估首先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这包括了病历采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1.1 病历采集从病历中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以及过敏史等内容,对确定麻醉方案和风险评估起着关键的作用。
医生应仔细记录个人信息、药物过敏情况、既往手术史、家族遗传病史等。
1.2 体格检查通过对病人的全面体格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听诊、腹部检查、四肢活动度、神经系统检查等,为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
1.3 生命体征监测术前评估还需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的记录,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生理状态是否适宜进行手术。
1.4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术前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电解质水平、肝肾功能等。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病人进行血液、尿液、心电图、X光等检查。
二、麻醉方案的选择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手术类型的不同,麻醉科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一般来说,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等。
医生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手术的复杂性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优的麻醉方案。
2.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给药使病人进入无意识状态,同时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提供局部止痛。
全身麻醉常用于复杂的手术或需要较长时间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腹腔手术等。
2.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病人在手术区域失去痛觉,但保持清醒状态。
局部麻醉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手术,如皮肤切除、组织修复等。
2.3 脊麻脊麻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蛛网膜下腔,使病人从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痛觉。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标题: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手术前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麻醉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正确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患者病史的获取1.1 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在麻醉前评估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1.2 询问患者的病史麻醉前评估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慢性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1.3 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家族史对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遗传性疾病或家族中存在的某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麻醉反应,因此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2.1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麻醉医生评估麻醉风险。
2.2 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道是麻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保持通畅才能确保患者的呼吸顺利进行。
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异物或狭窄等情况。
2.3 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状况心脏和肺部状况对于麻醉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状况,包括心电图、胸片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常规检查在麻醉前评估中,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麻醉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3.2 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3.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避免术中出现出血等情况,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麻醉方案的制定4.1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制定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麻醉医生需要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的控制等。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与准备是医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用药情况等,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麻醉前评估与准备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1.1 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医生会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1.2 患者的呼吸系统评估: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性、呼吸音、咳嗽情况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正常呼吸。
1.3 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评估: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等,以确保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能够承受手术过程中的负荷。
2. 患者的病史评估2.1 既往病史:医生会问询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慢性疾病、手术史、过敏史等,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手术风险。
2.2 用药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长期用药、过敏药物等,以确保在麻醉过程中不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者过敏反应。
3. 患者的心理评估3.1 焦虑情况评估: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因为焦虑可能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麻醉的效果。
3.2 心理支持:医生会赋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减轻其手术前的紧张情绪,提高其对手术的信心。
4. 麻醉方案的选择与准备4.1 麻醉方式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4.2 麻醉药物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4.3 麻醉设备准备:医生会检查麻醉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情况,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可能浮现的问题。
5. 术前禁食与禁药5.1 禁食时间:医生会告知患者手术前需要禁食的时间,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误吸等风险。
5.2 禁药时间:医生会告知患者需要住手某些药物的使用时间,以避免与麻醉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和准备是手术前不可或者缺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麻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麻醉前评估和准备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患者病史评估1.1 既往病史的采集:麻醉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慢性疾病、过敏史、手术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麻醉方案和药物选择至关重要。
1.2 特殊疾病评估:对于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麻醉医生需要详细评估其病情操纵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
2. 体格检查2.1 呼吸系统评估:通过听诊、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等指标,麻醉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疾病或者其他呼吸系统问题。
2.2 心血管系统评估:通过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麻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血管疾病等,并制定相应的麻醉策略。
2.3 神经系统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反应、肌力等指标,麻醉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异常。
3. 实验室检查3.1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麻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
3.2 生化检查:通过检测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麻醉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判断是否存在代谢紊乱或者器官损伤。
3.3 凝血功能检查: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指标,麻醉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4. 麻醉方案制定4.1 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
4.2 麻醉深度控制: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麻醉医生需要制定合理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舒适。
4.3 麻醉监测设备准备:麻醉医生需要准备好麻醉监测设备,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以便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第一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一.麻醉前病情评估是保障手术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不仅对麻醉科医生,而且对手术科室医生都至关重要。
其意义涉及保障病人麻醉和手术中的安全,以及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多数麻醉药对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例如呼吸、心血管系统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麻醉药的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仅3~4。
相比之下,大多数非麻醉药的治疗指数却是数百甚至数千。
麻醉药这么窄的安全范围,说明了麻醉自身的风险性,然而更重要的方面是来自病人的病情和手术的复杂性,以及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
因此麻醉的危险性,手术的复杂性和病人的承受能力是麻醉前病情评估的要点。
一个普通的外科手术病人可能会并存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百岁老人做手术已不再是罕见。
科学发展到今天,许多过去认为是手术的禁忌证,如今却因为能够改善生命功能成为手术的适应证,如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做急诊(绿色通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晚期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做肺减容手术,终末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行器官移植手术等。
外科已几乎无手术禁忌证可言。
然而面对这样的手术却给麻醉带来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麻醉的出现是外科学发展的里程碑,麻醉学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了外科学的进步。
美国已从法律上将手术室内“船长”的位置由外科医生交给麻醉科医生。
二.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和方法麻醉前访视的流程包括:复习病历,察看各项术前实验室检查,访视病人了解麻醉相关病史和进行各系统回顾,体格检查和对重要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最后对病人做出麻醉和手术风险评估和判断,制定出围术期麻醉计划。
麻醉前评估时机受病人基础疾病和手术种类的影响。
目前,对大多数病人通常是在手术前一天进行,但高危和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应于手术前几天请麻醉科医生会诊,必要时进行多学科术前讨论。
(一)复习病历(史)麻醉前评估首要是从病历中获得足够的病史。
主要包括外科疾病和手术情况,以及并存的内科疾病和治疗情况。
外科情况要了解外科疾病的诊断,手术的目的,部位、切口,切除脏器范围,手术难易程度,预计出血程度手术需时长短和手术危险程度,以及是否需要专门的麻醉技术(如低温、控制性降压等)。
内科情况要了解病人的个人史、既往史、以往手术、麻醉史和治疗用药史。
明确并存的内科疾病及严重程度,当前的治疗情况,近期的检查结果,是否需要进一步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的功能测定。
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协助评估有关器官功能状态,商讨进一步手术准备措施。
(二)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择期手术病人通常要进行一系列常规的术前检查。
但是哪些是术前必须或常规的检查与化验项目,目前并无统一定论和指南。
通常人院病人在手术前会完成血、尿、粪三大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肝炎方面的检查(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应检查)。
对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者,则应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检查: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心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必要的专科检查和化验。
其目的是有助于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病情有全面或充分的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估,降低影响麻醉管理的不利因素,增加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
手术病人术前必须进行的实验室和特殊检查(最低标准)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应包括血小板计数,有条件加作血细胞比容(HCT) 2.尿常规应包括镜检及尿比重3.粪常规4.肝功能主要是血浆蛋白、胆色素、转氨酶测定5.肾功能主要是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eatinine)测定6.肝炎方面的检查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即HBV的相应检查,其他酌情考虑7.凝血机制主要是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备选项目及适对象 1. 心电图(ECG)所有45岁以上者、心脏病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病态肥胖者、有明显对象肺部疾患者、可卡因滥用者2.X线胸片肺疾患、气道梗阻、心脏病、癌肿病人、吸烟久或(和)量大者、所有60岁以上者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测定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心脏病病人、可能有体液、电解质失调者;应用强心甙类药、利尿药、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者4.妊娠试验已婚育龄妇女难于肯定是否怀孕者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检查酌情考虑。
(三)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麻醉科医生术前查房、访视病人,从麻醉科医生的角度进一步了解病人与麻醉可能相关的病史,并进行系统回顾,往往可以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可以帮助病人了解有关麻醉的问题,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如果病人是小儿,应重视帮助患儿及家长对手术麻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查体首先是病人的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精神状态、发育、营养、有无贫血、脱水、浮肿、发绀、发热、过度消瘦或肥胖症。
系统回顾的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血液、内分泌、神经系统;其他与麻醉相关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呼吸系统术后肺部并发症在围术期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血管居第二位。
其危险因素包括:①肺功能损害程度;②慢性肺部疾病,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性增加;③并存中至重度肺功能不全,行胸部和上腹部手术者;④Pa02<60mmHg,PaCO2>45mmHg者;⑤有吸烟史;⑥有哮喘史;⑦有支气管肺部并发症。
一般病人可根据相关病史和体征排除有无呼吸道的急、慢性感染;有无哮喘病史,是否属于气道高反应性病人;对于并存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术前需通过各项检查,如胸部X线、CT、MRI、肺功能试验、血气分析等,来评估病人的肺功能。
在评估病人的呼吸系统时,对其肺功能的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特别是病人原有呼吸系统疾病或需进行较大的手术或手术本身可以进一步损害肺功能时,这种评估更为重要。
对肺功能的评估可为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呼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尽管现代检测肺功能的方法甚多且日益先进,但在常规测定中最重要的仍是一些最基本的指标。
例如肺活量低于预计值的60%、通气储备百分1:15<70%、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0/FVC%)<60%或50%,术后有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当FVC<15ml/kg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常明显增加。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也是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一般以Mw占预计值的50%~60%作为手术安全的指标,低于50%为低肺功能,低于30%者一般列为手术禁忌证。
对于有可能作全肺切除者最好能行健侧肺功能测定。
动脉血气分析简单易行,可以了解病人的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
心血管系统对非心脏手术的病人要注意有无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大血管病,以及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与麻醉风险相关的主要为心功能状态,以及某些特别的危险因素,例如,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6个月)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等。
术前心功能好往往反映病人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和对手术麻醉的承受能力。
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可以提供心内解剖结构变化,还可以评估心室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心室射血分数(EF)。
如EF<50%属中危病人,EFt25%则为高危病人。
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一些简易的床旁试验来判断病人当前的心肺储备能力:1.屏气试验先让病人作数次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记录其能屏住呼吸的时间。
一般以屏气时间在30秒以上为正常。
如果屏气时间短于20秒,可认为肺功能属显着不全。
2.爬楼梯试验病人能按自己的步伐不弯腰爬上三层楼,说明心肺储备能力尚好,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
3.6分钟步行试验一个定量分析心肺功能的方法。
测量运动期间最大摄氧量(Vozmax)是确定病人开胸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准确的术前评估方法。
如果病人VO2max≥20ml/(min·kg),肺部并发症少;VO2max--->.10ml/(min·kg)时,有高危险性,短期内死亡率大于30%。
6min步行试验和VO2max有很好的相关性。
如果病人6分钟的步行距离达到360m,则VO2max大约是12ml/(min·kg);若6分钟的步行距离小于660m,表明VO2max小于15ml/(min·kg)。
肝肾功能术前肝肾功能异常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肝肾功能不全对麻醉的影响;二是麻醉本身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麻醉药、镇静药、镇痛药、安眠药等多数在肝中降解(生物转化);许多药物和其降解产物又主要经肾排泄。
因此对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选择和使用药物必须十分慎重。
至于目前常用的麻醉药,一般不引起肝、肾脏的器质性损害或长期功能异常。
其他方面其他系统,如血液(有无异常出血)、内分泌(有无糖尿病)、神经系统(认知功能)等也应一一考虑;术前治疗用药对麻醉方法、麻醉药有无不利的影响,是否需要术前停药;有无变态反应史;有麻醉史者要询问对麻醉药的反应,有无并发症;个人史要注意长期吸烟、饮酒和服用镇静药等。
妊娠并存外科疾病时,是否施行手术和麻醉必须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妊娠的头3个月期间,缺氧、麻醉药或感染等因素易致胎儿先天性畸形或流产,故应尽可能避免手术,择期手术宜尽可能推迟到产后施行;如系急症手术,麻醉时应避免缺氧和低血压。
妊娠4~6个月期间一般认为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有必要可施行限期手术。
所有这些术前检查诊断最终归结于对病人做出麻醉和手术风险的判断。
(四)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根据麻醉前探视结果对手术、麻醉的安危进行综合分析。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颁布的病人全身体格健康状况分级,是目前临床麻醉较常采用的评估分级方法之一。
Ⅰ、Ⅱ级病人的麻醉耐受性一般均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对接受麻醉存在一定的危险,麻醉前需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对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V级病人的麻醉危险性极大,充分、细致的麻醉前准备尤为重要。
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分级标准:I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稍差。
Ⅳ级病人的上述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
V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