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33
七年级写人作文: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秦始皇是中国历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
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
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
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
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
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中国历史人物评析稿3篇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真名是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逝世于公元前210年。
他是秦国的国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秦始皇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实施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这些政策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秦始皇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以保护国家的北部边疆。
这项巨大的工程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展示了秦始皇的决心和权力。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备受争议。
他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清洗,烧毁了许多古代文献和书籍。
总的来说,秦始皇是一位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的统一和改革为中国历史带来了重要的变化,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他的统治方式和对文化的打压引发了后世的许多讨论和评价。
2.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字是孔明,被誉为"卧龙"。
他生活在三国时期,是蜀汉的丞相,为刘备和刘禅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和指导。
诸葛亮以其智慧和忠诚而闻名于世。
他提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他的文学作品《出师表》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以其奇策和智谋而著称。
他领导的北伐战争虽然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他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他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了后世的座右铭。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备受赞誉。
他在蜀汉时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他的政治理念强调以德治国,注重民生和法治。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智慧、忠诚和政治才能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的形象和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卧龙先生"。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史论共享)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3、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2、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帝范》,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3、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史论共享)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增补: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论共享)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评说秦始皇作文(一)秦始皇作文秦始皇作文(一)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影响的“千古一帝”。
但他任然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
秦皇扫六和。
战国末年,秦军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六国,统一天下时机成熟。
秦王嬴政执掌大权后,制定克敌取胜之策略,积极进行灭亡六国之战的准备--借助六国间的矛盾,离间了齐、楚两个大国与其他六国的联盟,使得其他六国昔日之“合纵”终成为今日之“连横”,经过秦王十年征战,天下皆定矣。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后期。
秦军攻打赵国长平。
赵军统率本是名将廉颇,由于廉颇一直坚守,秦军难以攻下,便散布谣言让赵王使用没有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的一次全军出击,使得赵军的40万大军全盘歼灭,便无力抗秦。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王嬴政从秦国的国君成为统一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后,认为“王”远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众多称号前,用“皇帝”来取代了“王”这一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
并把自己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并在中央设置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秦始皇废黜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这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了。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和度量衡。
秦统一全国后,规定了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用货币,各国原货币一律停止使用。
还颁发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解决了赋税的征收和贸易带来的不便,又用隶书字体为全国通用字体。
秦的暴政,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有人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却被丞相李斯严厉反驳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并借题发挥,指出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反对国家的号令。
并对秦王说如不严禁,轻则影响法律的贯彻执行,重则危及国家政权的巩固。
并建议把《秦记》以外的民间收藏的《诗》《书》及百家著作全部收缴销毁。
秦皇便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焚书”。
由于秦皇要长生不老,听信了方士的话,让他们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却被方士欺骗,秦皇便下令追捕,把反对他的儒生与方士数百人在咸阳郊外的渭水河边上活埋了,这是历史上的“坑儒”。
作文学写历史评说或人物短评在我们的生活中,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大电影,而其中的人物则是一个个性格鲜明、命运多舛的主角。
学习写历史评说或人物短评,就像是拥有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这部大电影的秘密之门,走进那些古老的时光,去感受、去评判、去理解。
就拿秦始皇嬴政来说吧,这可是个超级有料的人物。
提起他,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
但咱今儿个不说那些书上都写烂了的大事,就讲讲他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
你知道吗?嬴政这哥们儿,从小日子过得可不咋顺。
他出生在赵国邯郸,那时候他老爹异人还在赵国当人质呢,所以嬴政的童年可以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
在赵国,他们娘俩没少受欺负,估计嬴政小时候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哼,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们好看!” 这种童年经历,说不定就造就了他后来那种果断、狠辣的性格。
后来嬴政好不容易回到了秦国,继承了王位。
可这王位也不是那么好坐的呀,朝廷里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吕不韦权倾朝野,嫪毐还想搞政变。
嬴政呢,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头可清楚得很。
他就像一只潜伏在草丛里的猎豹,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出手。
终于,他一举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把权力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里。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嬴政在朝堂上和大臣们讨论国事,有个大臣提出了一个特别保守的建议,嬴政一听就火了,“啪”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那大臣的鼻子就骂:“你这老糊涂,目光短浅,能成什么大事!” 那大臣吓得脸都白了,哆哆嗦嗦地不敢说话。
嬴政可不管这些,他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那气势,简直就像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嬴政统一六国后,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他要制定各种政策,管理庞大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
据说他每天要看几百斤的竹简奏折,累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但还是坚持亲自处理政务。
有一回,他实在是太累了,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宫女们都不敢叫醒他,就那么静静地守在旁边。
等他醒来,发现身上盖着一件披风,一问才知道是一个小宫女偷偷给他盖上的,嬴政不但没有怪罪,还赏赐了那个小宫女。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秦始皇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
他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实行法治、标准化度量衡、统一文字等,使得国家的治理更加高效,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此外,他还通过修建万里长城等工程,加强了边疆的防御,为国家的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他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镇压手段,对不同的思想和信仰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导致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过于急进的政策,如焚书坑儒、强迫百姓迁徙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他为中国历史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使得国家的发展和治理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和现代化。
同时,他的思想和制度也为后世的皇帝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秦始皇的评价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他的过失和不足之处。
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但他的统治方式和思想也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一)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出的贡献: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影响较大的有:1.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2. 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各朝代管理地方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了国内交流;4. 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了国内交通;5. 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6. 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 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8. 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二)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
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使中国进入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制时代,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
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
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
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
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
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他依法治国。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100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皇帝之一。
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
他通过战争一统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漫长的战争纷争,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制度,提升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度。
然而,秦始皇也有一些过失,比如他严重压迫百姓,迫使他们从事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他的焚书坑儒政策破坏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综合来看,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承担了统一大业,但同时也需认识到他的过失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帝王之一,他统一了中国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其一,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四百多年的割据局面,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事业创造了基础。
秦始皇创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得以世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官制的基础,这样一套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的下次统一和国家治理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二,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学,他编纂了《史记》,奠定了中国历史学的基础,为后来的历史记录开创了先例。
秦始皇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三,秦始皇在文化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把古代的汉字优化改良,统一了汉字的规范,为后来的文字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还大力的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修建长城、修缮大运河等,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二、秦始皇的遗憾秦始皇生前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发了历史事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反面教材和政治干预的极端例子。
其一,秦始皇对于知识分子的打压。
秦始皇严禁私人拥有各种古籍文献,焚书坑儒,这些的行为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巨大损失,史称焚书坑儒事件。
其二,秦始皇的统治方式是以暴力和高压镇压政治反对派,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不注重。
如“无劳之民,俱走避”和“一人失道,全家出走”的政策,导致百姓生活异常困苦。
其三,秦始皇的统治方式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他的政策过于专制,过于峻厉,朝政的高度集中以及官僚体系的等级化所引发的社会负面效应。
尤其是制定分封制、缩小封地和征发劳役,都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三、秦始皇的启示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的成就和失误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首先,中国的分裂和统一历程显示,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各个时代都有努力追求全国统一的人物。
而建立系统的制度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考纲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知识疏理】◆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原因:根本:统一是战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条件:①时代趋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国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③人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①个人作用: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②方略得当: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实现各个击破☆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合作探究】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材料二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秦始皇的功和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又称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君主,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被尊为“皇帝”的称号也是由他首创。
在他的治理下,中国历史上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他的统治也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批评。
本文将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秦始皇的功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斗,形成了七雄之势,此时期被称为“百家争鸣”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经过了数十年的战争,终于统一了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进程。
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为后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首先体现了他的强大军事实力。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统一的尝试,例如商汤、周武王等,但这些统一都是依靠政治手段实现的。
而秦始皇则是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战胜其他六国,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目标。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军事手段实现的统一,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也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统治能力。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推行法律制度、设置郡县、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使得六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贵族的权力,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此外,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还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六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存在。
而在秦始皇的统一下,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速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
同时,秦始皇的建筑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