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一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优秀7篇)高中地理教案篇一第一节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
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
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的类型:(1)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的类型:主要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
2.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填写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
天体系统组成D地月系地球和月球C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B银河系太阳和众多恒星A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二、行星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2)地球适宜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①地球外部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②内部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适合生命存在的大气。
【对点连线】【实践探索】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
(1)当导航卫星在发射架上时,是否属于天体?提示:不是,因为卫星在发射架上时没有脱离地球大气层,所以不属于天体。
(2)当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是否属于天体?提示:是,当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已经脱离地球大气层,所以属于天体。
【填图绘图】结合太阳系结构示意画图。
1.填出八颗行星名称。
2.用箭头画出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
3.画出小行星带位置(用黑点代表)。
提示:【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太阳系八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公转。
(√)②八颗行星公转轨道是圆形。
(×)③在八颗行星中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有其特殊性。
(√)能力一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能力形成】1.天体的判断——“三看法”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一看空间位置: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只有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才是天体。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1.1 宇宙中地球 学案[学习目标] ,以及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一、地球在宇宙中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①物质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②星云 、恒星、行星、③流星、彗星、④卫星。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天体⑤相互吸引、⑥相互绕转形成系统。
(2)级别:总星系⎩⎪⎪⎪⎨⎪⎪⎪⎧ ⑦银河系⎩⎪⎨⎪⎧ ⑧太阳系⎩⎪⎨⎪⎧ ⑨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颗行星(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是:a 水星、b 金星、c ○10地球、d ⑪火星、e 木星、f ⑫土星、g 天王星、h ⑬海王星。
(2)运动特征:⑭同向性、共面性、⑮近圆性。
(3)分类依据:⑯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字母)⎩⎪⎨⎪⎧ 类地行星:⑰a 、⑱b 、⑲c 、⑳d 巨行星:○21e 、○22f 远日行星:○23g 、○24h2.表现:地球○25质量、○26体积、平均密度与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存在生命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与繁衍行星。
2.存在生命条件(1)地球位于太阳系。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很平安。
(2)地球具有适宜温度条件。
(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大气条件。
(4)地球上有液态水我疑惑1. 2. 3. 探究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探究材料 2021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外表影象,获取极区外表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形态多种多样。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
待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是不是天体?一个物质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判断天体系统标准是什么?3.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层次,说明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探究归纳】1.待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不是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方法——着眼于“三看〞。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学习目标].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星云、③恒星②包括()类型:、卫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④彗星行星、、⑤: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分布()不均匀。
的⑥.天体系统⑦:成因()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错误!Ⅲ.地月系与其公转的方向和, 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月面)))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普通性从地球的和所处的外观而言位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探究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探究材料】年月日下午时分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待发射的“嫦娥二号”是不是天体?一个物体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嫦娥二号”围绕月球飞行是否离开了地月系?“嫦娥二号”卫星和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正确吗?【探究归纳】.不是。
天体是宇宙间物体的存在形式。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天体,一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二看存在:它是不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如果依附其他物体而存在,如地球上的白云,待发射的卫星都不是天体。
.否。
三级。
.这种说法不正确。
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总星系是指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亿~亿光年,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规律总结】.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了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及海岸地貌类型。
(地理实践力)2.通过图文资料,描述四种常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地理实践力)3.结合不同景观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常见地貌类型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一、风沙地貌1.概念及分布:在干旱地区,以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
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地区。
2.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沙丘①常见类型:沙丘。
②根据其移动状况可分为沙丘和流动沙丘。
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3)特殊的风沙地貌:在多沙的地带、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二、海岸地貌1.含义: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地貌类型地貌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堆积地貌沙坝、海滩(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沙滩和泥滩) 自主诊断(1)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2)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合作探究探究点1 风沙地貌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
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鸣沙山与月牙泉思考交流问题1 夏季许多游客来敦煌游玩,都会在鸣沙山上滑沙玩,试判断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问题2 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探讨这里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类地貌类型?并探究该地称为“魔鬼城”的原因。
『归纳提升』常见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征风沙地貌主要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如下表所示:地貌类型形成地貌特征图示风蚀地貌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风蚀柱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
高一地理是中学阶段学习地理的重要阶段,因此精心准备一份教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给大家介绍五篇最新精选的高一地理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案一:《地球上的大洋》本篇教案由大洋学家张婧婧老师制作,包括了如下内容:大洋的基本特征、大洋的分类、海底地形和地震、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等多个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洋在地球上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案二:《气候与自然区划》这份教案由北师大教育学院地理系的教授所制作,包括了气候的概念、气候要素、气候分类、全球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自然区划等多个内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案三:《城市与城市化现象》该教案由上海师范大学地理学科教授张峰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史、城市化现象及其影响、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此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现象对当代社会影响的重要性,为学生后续的城市发展研究与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案四:《地球的水资源》由南开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景海鹰教授所编写,内容涵盖水资源的概念、地球水循环、全球水资源、中国地下水资源、水污染与治理等方面,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水资源的价值与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负影响)负面影响及其治理方法。
五、教案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该教案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的刘雪萍老师所编制,其主要内容包括GIS技术概述、GIS数据的分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GIS的业务领域和应用等方面。
此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科技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地理信息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五篇最新精选教案是高一地理教育的重要资源,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阅读能力,希望这五篇教案能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
高一地理学案(一)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学习内容:1.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3.3.你有无打算做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学习目标: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 即能够与他人合作;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
一般过程为:明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研究调查→采集资料数据→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
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
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
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4.你的学习经验有:5.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介绍地理资料卡片和剪报的制作与交流➢意义:(1)地理课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要学好地理,平时应该注意地理资料的积累,以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见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前预习: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课堂探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 、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B、月球绕地球公转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D、有液态水的存在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A、2类B、3类C、4类D、5类5、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A、1级B、2级C、3级D、5级6、行星A是()A、金星B、地球C、火星D、木星7、图中天体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的是()A、都相同B、彗星和A天体C、彗星和B天体D、A天体和B 天体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为类地行星B、B 为巨行星C、B的质量体积最大D、A没有卫星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9篇)高中高一地理教案1一、课标以及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课标分解:①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④水资源数量、质量如何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⑤如何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10组。
2、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3、搜集陈埭水资源状况(水资源问题、如何解决等)。
(二)新课导入:用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没有水就不能“活”)(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4、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5、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6、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8、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运用读图表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四、新授导入新课据中国台网测定,2005年10月08日,11时50分36.0秒在巴基斯坦(北纬34.4,东经73.6)发生7.8级地震。
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外,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活动智能要求预测点拔活动1阅读P107“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图4-32。
完成:1、什么是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来说明)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哪些影响?4、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为哪些?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完美版教案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地球和环境;2.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流程:1. 导入: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教案二: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的特点;- 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 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的特点;2. 地球的内部结构;3. 地壳运动。
教学流程:1. 导入: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的特点;3. 实验活动:进行地壳运动的实验;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案三: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 掌握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水资源;2. 地球的水循环过程;3. 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
教学流程:1. 导入:播放与水资源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过程;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节约用水;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以下类似,省略)教案四:地球的气候与天气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 掌握气候与天气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2. 气候与天气的形成与变化规律;3. 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培养。
教学流程:1. 导入: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引发学生对气候与天气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形成与变化规律;3. 实践活动:进行气象观测实验;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热点链接】2020年3月10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
这次试验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为中国飞船登陆火星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科学家的测算,每隔约26个月,会有一段时间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期。
决定最佳窗口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火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地球和火星绕日公转,每隔约26个月,地球会运行到与火星最近的位置,此时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期。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水平1:通过观察影像资料,辨认主要天体类型;通过地理资料,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水平2:通过图表资料,归纳主要天体的特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指出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判断天体类型,描述天体特征,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说明宇宙探索的意义。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存在生命的地理条件,探讨行星运动特征的形成机制。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宇宙垃圾的危害,指出合理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途径,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综合思维:分析行星运动特征,探讨存在生命的条件。
区域认知:运用地理位置的理论,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理实践力:观察星空,辨认主要天体,说明其所属的天体系统。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主要类型:01恒星、星云、02行星、流星体、03彗星等。
04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05云雾状外表的天体恒星由06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07发光的天体行星绕08恒星运行的天体,靠09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围绕10行星运转的天体(2)概念:11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系统(1)形成: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12相互绕转。
(2)级别:由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13地月系、太阳系、14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
学习要点1.重点:A.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B.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2.难点:A.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B.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科学家主要通过对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地震波有和之分。
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和传播;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传播。
3.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的性质而变化。
4.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图1 .34),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
5.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大陆地面下平均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另一个在地下约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面。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和三个圈层。
6.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以外。
7.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千米。
8.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和。
9.上地慢的上部存在一个,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是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10. 顶部与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11.地核主要由和等金属组成,厚度约多千米。
1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和两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等。
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一学科核心素养1.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出喀斯特地貌2.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形态、组成、成因)3. 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 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地貌类型的识别【难点】地貌类型的识别三知识梳理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①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洼地: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底部宽阔而平坦。
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峰丛: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峰林:峰丛被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残丘: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立山丘,比孤峰规模更小、更平缓。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形似竹笋的堆积体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连接在一起形成石幔(或石帘):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二、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V形河谷①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中上游地区/落差大的地区②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河床)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窄的“V”形河谷。
③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优秀高一地理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优秀高一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优秀高一地理教案1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1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活动]:P3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潢川一中高一上期地理学案(一)杨奎 2014.12.23一、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二、特殊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形成原因:由于这些地方均处在回归线附近的信风带内,受信风的影响很大。
当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下垫面的影响,变得温和湿润,携带着大量的水汽。
登陆后在迎风坡地区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印度西北部的塔尔沙漠形成原因:西南季风不易吹到,降水少,气候干燥;古代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另一说: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它使赤道季风气流不能远达北方;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夏季,本地区高空为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
)南美大陆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形成原因:常年受离岸风的影响加之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而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地区: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形成原因: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常年盛行中纬西风影响,受安第斯山脉阻挡产生雨影效应而降水较少。
4.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形成原因:当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下垫面的影响变得温和湿润,携带着大量的水汽。
登陆后,在迎风坡地区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当气流越过山顶以后,便开始下沉,进入雨影区。
由于“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大大减少,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降水量在2000mm以上,西侧却只有1000mm左右,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这种类型均形成于背风坡地带。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形成原因:由于赤道低气压带的常年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地形的强烈隆起,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均在3000米以上,这就大大改变了那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使气候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这种气候类型与其他几种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降低,年均温多在10℃~15℃左右,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识区域以及区域的特征。
2.了解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的差异,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和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使学生树立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的观念,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难点怎样对一个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自主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定义及其特征。
2.了解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的差异。
3.理解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指明不同的区域具有差异性。
自学与诊断一、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和_____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_____和_____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_____、形状和_____。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___________。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__。
3.区域既是上一级_____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_____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田为主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总结与升华达标检测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3.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于北方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4.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长三角发展水田耕作业,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生活特点 D.发展条件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自主研讨合作探究C.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21),完成6-8题。
高一地理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内容:
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3.你有无打算做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
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 即能够与他人合作;
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
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
一般过程为:明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研究调查→采集资料数据→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
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
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
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4.你的学习经验有:
5.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地理资料卡片和剪报的制作与交流
意义:(1)地理课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要学好地理,平时
应该注意地理资料的积累,以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见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积累资料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制作地理资料卡片和剪报。
(2)制卡片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获取和积累知识的好习惯与相应的能力。
范式:常规卡片和剪报制作方法与步骤:
(1)制作卡片建议用绘图纸、卡片纸等裁成长15cm、宽10cm 的规格,制作
剪报可用8开的白报纸,还可以用木板或纸板制成卡片盒和剪报夹。
(2)获取地理资料的渠道很多,如书籍、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
(3)卡片资料记录时,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完整、字迹整洁。
剪报制作:布
局要合理、贴帖平展牢固,可设计配套美观、新颖的刊头、插图或文字说明。
课例:认识宇宙环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内容:(1)收集探讨地外生命国内外报道,进行交流
(2)关于登月、探测火星、木卫等最新科技报道,进行交流。
形式:(1)课外获取资料,自制卡片
(2)课堂上相互交流
评定
原则(1)资料信息的全面、准确、最新时效性
(2)摘录内容的完整、整洁性,卡片、剪报制作的创新、观赏及易保存性
(3)交流表达过程中,语言的标准、感染性
结果根据上述原则综合评定:优、良、合格。
同时根据卡片和剪报,评出最佳自制创意奖,学期结束时,评出最佳收集信息奖。
§1.1宇宙环境---人类认识的宇宙学案(二)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知识要点
(1)解释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掌握天体的系统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也是同学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重要内容。
其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结构是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运动变化的基本内容,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思路:
[问题]什么是宇宙?
[问题]宇宙中的物质通称为。
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别它们?
[问题]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有何运动关系
将天体系统层次用简图表示:
[问题]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数据完成
(1)在示意图中标注九大行星名称、小行星的位置
(2)注意九大行星的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及轨道,参比公转和自转的周期。
(3)按结构把九大行星划分为类地、巨、远日行星,它们各有哪些?。
[问题]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又不同于太阳系中其它的行星,为什么?(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和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
讨论活动
[问题]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收集关于UFO、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资料,批驳一些伪科学言论)
[问题]人类如何好好保护自己的家园---地球?
同步练习:完成基础训练P2-4
知识检测:(省会考纲要)
1.什么是天体:
2.用简表区别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日地的平均距离是: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
5.说明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