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5.1.1 观察物体之邯郸勺丸创作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认识从分歧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分歧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分歧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包管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纵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坚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克不及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分歧错误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从()面看从()面看从()面看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分歧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分歧的摆法,第(2)题是不克不及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自评 师评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识别从分歧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正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幺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幺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幺?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幺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找次品(二)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课前(独学)复习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
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课中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三、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第八单元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题。
复习目标: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课前知识梳理、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3、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课中一、检查课前学习二、基本练习、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一 观察物体(三)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项目 内 容1.观察一个茶壶,画一画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2.(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2)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从上面看是的图形。
分析与解答:(1)可以摆成( );也可以摆成( );还可以摆成( )。
(2)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有( )层,有( )排,摆成的几何体是(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从( )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但从( )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得到的( )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上面看下图,看到的图形是( )。
5.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B C D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知识准备:生活中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
参 考 答 案1.略2.(1)(答案不唯一)(2)1 23.不同 同一 平面4.D5.C1 因数和倍数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观察物体(1)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文、练、导学习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与£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图):如果可以怎样;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i看到的形状不变,你7单位,合作解决。
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I罢?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关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展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示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约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达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标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检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测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约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7解。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三、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五、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六、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二课时旋转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
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案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三、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四、合作交流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 图形的变换(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案)1、设问导学: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三、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
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⑵观察思考: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⑶你还有什么发现?二、探究新知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
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4、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
5、100以内的质数表。
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三、课堂检测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以内的质数表,看看做的对不对。
2、教材练习四第1题。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计算课流程)学习流程图:学案课前课外预习内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 备注: 新课标第一网○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152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
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3,那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轴对称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4页。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我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习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课前(独学)阅读教材第2—4页。
1.欣赏教材第2页主题图,我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写下来:2.生活中,有许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
3.教材第3页上面的六幅图形都是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有条。
我能把它们的对称轴都画出来。
4.我的小问题:。
课中(合作探究)一、激情导入新课二、独学检测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新课标第一网三、合作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例1。
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1)A点与()点重合,B点与()点重合,C点与()点重合。
A点与()点,B点与()点,C点与()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2)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交流。
3.师生小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二)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例2,并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画得又快又好?我的想法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1)找出所给图形的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点。
(4)按所给图形的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5.试试身手:第4页“做一做”。
4.小组交流:第8页第2题。
5.我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教材第8页第1题)。
五、自我评价w W w .x K b 1.c o M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初稿)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五、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四.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 最大的倍数。
五、课后反思(1) 列乘法算式法。
(2)列除法算式法。
(3) 尝试写出 18的因数。
(4)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除的。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三、当堂训练。
基础知识 .1、判断。
(1)10×0.8=8,8是0.8的倍数,0.8是 8的因数。
( )(2) 5是因数, 20是倍数。
( )(3) 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小,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大。
( )(4)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这个数的倍数。
( )修改意见3、完成练习二的所有练习。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修改意见修改意见(3) 通过操作我能发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 )。
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不同,长、宽、高的长度决定长方体的形状和( )。
长方体的棱长总体=4× (长+ + )。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做P29 页做一做。
2、选做题。
做P31页第1 题。
四.课堂小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不同,长、宽、高的长度决定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长方体的棱长总体=4× (长+ 宽+ 高)。
五、课后反思1、必做题(1) 长方体有 ( )个面,( )条棱, ( )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 中,相对的面 ( )相对的棱 ( )。
(2) 正方体由 6 个完全相同的 ( )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 ( )条 棱,它们的长度 ( ),有 ( )个顶点。
2、做练习五第 5 题。
3、选做题。
做练习五第八题。
四.课堂小结: 长方体的特征是: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 面完全相同,有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 ( 8 )个顶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校本教材内部使用)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3)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7)2.2、5、3的倍数的特征 (11)3.质数和合数 (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7)整理与复习 (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 (41)2.真分数和假分数 (49)3.分数的基本性质 (53)4.约分 (55)5.通分 (63)整理与复习 (73)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运动(三) (77)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8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7)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1)综合应用打电话 (97)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103)导学案的的设计与使用说明一、本导学案设计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设疑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
二、在使用导学案时,建议教师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删减或者增加,使之更能适用于自己。
三、使用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1、课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2、课中:(1)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本节课导学内容,有必要检测的可进行检测);(3)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班级展示交流;(4)根据需要安排拓展提升(延伸)内容;(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6)学生完成达标检测,教师课堂上抽批小组长的达标检测,了解掌握学习效果,然后小组长检查组内达标检测完成效果;(7)少留或者不留课后作业。
3、课后:课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编写时间:年月日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小学数学五下(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4 年月日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小学数学五下(备课)用表编写时间:年月日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课时:体积的意义入二、新授:三、总结四、作业:课后小结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
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练习: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课时:体积的意义一、导入二、新授: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
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
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第四课时: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三、总结四、作业: 课后小结(4)、认识立方米: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
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2.完成P36练习T4~6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探究型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②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③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两个,大小石头各一块,;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一、自主学习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
3.演示动画: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1.口答填表.
长
方
体长/分米宽/分米高/分米体积(立方分米)
5 1 2
4 3 5
10 2 4
正
方
体棱长/米体积(立方米)
6
30
0.4
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总结、评价: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