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着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老师应该也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节课,设计种种方法,创造种种情境,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激活,真正能各抒己见,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人认为以下两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教”要为“学”服务,老师必须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改编加工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发展自我、也使所学的知识学得更宽、更活。
例如,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观察角度,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就不能一样,甚至千差万别,在这种时候,就可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让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看谁的看法更合理,看谁理解更深、更透。
这时,老师可保留学生的看法和想法,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发现。
这样做,既尊重每个同学,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参与,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有必要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内容的机会,比如在理解一些课文内容时,可让学生喜欢哪句就把哪句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理解了哪句话就读给大家听,自己人喜欢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就把它背下来,摘抄下来,积累下来,读给家人听等等。
这些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高,特别是在讨论和背诵时,他们的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特别还能在优美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性和自主性,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学者波利亚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不是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炬。
教师应当从“权威型”向“伙伴型”转变,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
例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灵活多样,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
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
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减少满堂灌的讲解,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等。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育视频等,拓宽知识面。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关键之一。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
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学生的潜能和才华,如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
2.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保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主体性的保障。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育者要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性,需要我们教育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氛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2.1 把竞争带进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2.2 把鼓励带进课堂学习成功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我们积极推行运用鼓励评语,激励学生进步的教育思想。
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行为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好”、”对”、”不要着急”、”慢慢说”、”有进步”、”真了不起”……作业批改写激励性评语,课堂上全班通告表扬鼓励。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准确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培养出”会学习、会生存、会创造、会开拓、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教师需要传授知识,学生需要学习知识。
但是,传授知识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够发挥主体性。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呢?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清爽。
学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容易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多地询问学生的想法、态度和意见。
这可以使学生感到重视,从而更加自信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最后,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增加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他们只是被迫接受知识,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主动学习。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功夫,将知识点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手段,使教学资源更加全面、丰富和有趣。
3. 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老师是全知者的教学模式,到现在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注重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对于学生而言,师生互动也是一种激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主动性。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空间。
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这意味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水平。
例如,在备课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期望。
然后,根据这些反馈来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交流想法、分工合作,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拓展思维。
问题导向式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此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也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研究课题或项目,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分析数据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但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在课堂互动环节,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想法,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即使存在错误,也要以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修正。
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不怕犯错。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千百年来风韵尤存。
着实让人痴迷、陶醉。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心传心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同时教师的形象由教书匠转为了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有了以下的看法:一、微笑面对学生,创设轻松环境我还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它甜美、动人、和蔼可亲、可爱,吸引了全世界的人。
正如俗话所说,“不以技能微笑的人”,更不用说一群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学生了。
它教授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音乐。
我记得我第一次当老师。
我记得老老师的建议,学生们在前几节课上必须被欺负,这样学生们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就不会大喊大叫了。
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有一张脸。
只要学生们说一点,动一点,我就会大声批评和指责。
但有一件事很快改变了我最初的态度。
我记得有一次在音乐课上,当我问一个问题时,我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它。
出乎意料的是,坐在座位上的男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了这一点。
大家都笑了,我忍不住笑了。
这时,一个学生向我示意,偷偷地对我说:“老师,你的笑脸比你僵硬的脸要好得多,也更贴近我。
”当时,我没有批评男同学,而是及时表扬了他。
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总是对学生微笑,学生们也不会乱说话。
相反,他们与我进行了眼神交流。
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都愿意和我联系,教室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和谐。
二、巧妙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当孩子出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被优美的声乐环绕时,他们才能发展自己非凡的音乐天赋,用语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和再现音乐。
因此,语言的巧妙运用对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和主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⒈引导的语言简练、鲜明,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
简洁明了的语言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启发。
例如,在“摇篮曲”课中,老师使用了女中音的示范演唱,这吸引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指导性计划,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样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相反,教学设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
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学生通过歌曲或乐器演奏来学习知识。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体育活动与知识教学相结合。
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第三,教学设计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课堂游戏、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并参与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励他们进一步发挥主体性。
最后,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后作业、项目研究和学习笔记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综上所述,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参与、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
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
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力倡导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才算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现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学习,简要地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教育的民主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它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离开了教育教学的民主性,也就无法来谈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
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在教育中,我们要摈弃师道独尊的旧观念,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进而创建一种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
教师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获得淋漓尽致的最大可能的发挥。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包括学生的观点、思想与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尊重学生的人权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越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地把学生的思维轨道重新纳入到自己设计的轨道,用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教科书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去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
3、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评价学生课堂中主地位有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过程,这种参与应该是在学生主动状态下地参与。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重组的过程,是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创新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在练习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切不要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主体性最能充分体现的地方。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传授效果和学习成果取决于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发挥是否成功与学生主体性角色是否得到体现。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呢?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性呢?一、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一是精准的编导认真备好课程。
教师要对教材体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对知识体系进行认真的编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精准地将教材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导演。
认真备好学生。
教师有必要在备课时备好学生。
让学生在成功的回答和失败的回答中掌握知识。
认真补好短板。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地给学生们补好漏洞和短板。
二是正确地引导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抓住教与学的牛鼻子。
引导学生学习要有一定技巧。
可先给学生营造学习的基调和氛围,保证一定的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预加一定的任务,如学习目标清单;还可以互动式引导,师与生交互过程中引出知识内容。
三是科学地指导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概念的正确理解、公式条件的正确梳理、关系的正确表达、结果的正确表示,都应该科学地指导学生。
对学科后进生,给予较具体的指导或者方向引导;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点拨及大方向的指引。
四是成功的疏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梳理,要对知识的衔接进行梳理,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对技能技巧进行梳理。
使学生学习更具有条理性。
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知识突然出现断层,出现新知识学习障碍,这就需要对新旧知识的疏通引导,连贯导通新旧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控好课堂,教育学生自律和他律,疏导学生,调适情绪。
五是严格的督导一是课堂纪律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二是学生的学习也在教师的督导之下。
使学生学习不至于失去方向,失去目标。
督导学生学习的任务是否是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督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有没有进入状态,那么教师严格地督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一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业务学习资料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把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丢掉枷锁,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可以质疑。
如语文教学中,有的词不只一个义项,或不只一种用法,还有的词属于特殊用法。
如“到底”有多种义项,A:一竿子插到底。
B:这项改革到底成功了。
C:你跟他到底是什么关系?D:到底是年青人干劲大。
如果教师直言告诉,把学生当做容器,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联系,领会其含义。
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作用。
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性、冶性、锤志”。
如何让课堂教学各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指出,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整个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过程。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前精心备课所谓精心备课,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写的很多,干净就说明备课认真,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促进者。
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以及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外,同时还要全方位地考虑学生,比如学生对前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等等。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制订好教学目标,编排好课堂活动计划与程序,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的情景和每一项检查的练习,充分为学生在各环节中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
1、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复习环节中,新旧知识的连接很重要。
起点合适,做到温故而知新,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学而有趣。
但如果起点过低或过高,便会使学生因易而没兴趣,或因难而退缩,这都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2、重点要突出一堂课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就是重点。
而对重点的掌握也是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时间上一定要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的理解,并围绕重点展开各种形式的练习,比如小组练习、同伴练习、填空练习、写作练习及总结等形式。
而所有活动形式都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设计的。
3、难点要突破每节课上都会有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易错的知识点,这就是难点。
而对于难点,教师如直接告诉学生“这是难点,大家要注意”没有用,只有通过练习,学生反复去说、写、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熟练运用。
同时通过学生犯了错误,才会告诫自己。
如“他非常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译成:He very likes math.(He likes math very much.) 改错形式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能突破难点。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许多教师为了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均作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努力研究与探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意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自己转,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这纯粹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二政治上册第三课第二框讲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时,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中学生谈恋爱利大还是弊大”。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中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反方则认为中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银坊中学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中都体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教师应当设计出各项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且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和方法。
那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完成目标要求,目标任务要明确要细化,例如:“预习过程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配合是否默契到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差学生不参与时要给他安排较简单的任务,给他创造发言的时机。
小组内组长起关键的带头、帮助和协调作用。
”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首先要中要体现这一原则。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来完成。
首先预习过程中教师安排任务,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在完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责任心。
还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在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制止一些话语霸权的现象,扩大学习的参与面,尽量使小组成员的发言机会均等,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就要对小组内的合作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
其次学生展示过程,主要由之下学生完成,在展示完成之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评价和补充完善,做到由中上学生对对知识点的梳理。
第三方面是学生练习和巩固,安排练习任务小组讨论后完成。
以上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使学生养成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教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与积极性的方法。
一、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提供支持和鼓励: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成功,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并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困难。
通过正面的反馈和激励,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2.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课件、实例、教学视频等。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引导性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引导性提问,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过程。
2.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获取和分享知识。
3.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促进他们的积极性:1. 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31-0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他们当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都获得较好的发展和进步。
现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境激情,培养兴趣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
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
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
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可灵活地运用于导入、讲解、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要把握好阅读的激趣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的愿望更强烈。
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问、争辩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
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
有差异,就有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是指不听命,不过分依赖他人的积极、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它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效的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
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安排学习生活,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尽绵薄之力。
一、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在学生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部分的组成部分,它常常决定着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数。
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越高。
”是的,在学习过程中,外因只起一个辅助作用,而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就像一个人渴了要喝水,同样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
1、导课要具趣味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设计新颖,内涵丰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可以在学习之始,就极大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我要学”的渴望。
导语的设计要因不同的教材而有所不同。
记人叙事的文章,一般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抽出其中引人入胜的地方,在讲课前讲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写景抒情的文章,一般语言优美,音韵为悠扬,适合朗读,教师可在课前声情并茂的朗读其中的片段,感染学生,也可欣赏图片导入新课,也可联系古诗词,历史故事、传说增加文章的意境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能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用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效果会更好。
2、问题要有趣味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渴望,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渴望发现未知的事物。
这种渴望需要一定的媒介激发才能产生。
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就是一种激发学生这种渴望的媒介。
教师巧设问题会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学习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觉得,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
例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
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课下的注释,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
其次,
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在学习字词学习中,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未掌握的字词,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要以教学生按汉语的构词法学习词语。
例如在学习平卷舌音时,单靠机械记忆比较难,如果能找到规律就容易了,通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同一偏旁的字,是平舌的,多数都是平舌,是卷舌的多数都是卷舌,掌握这个规律,平卷舌音就好记了。
三、融洽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快乐学习
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心理学家讲: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于是我想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1、重视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的教态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紧张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
例如:我在学生答错题时,我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都要说:“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老师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答对。
”在批改作文时,无论文章优劣,我都会批上:“继续努力吧,你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或是“老师相信你下一篇作文会更精彩!”。
另外教师还要从生活中,从感情上关心学生,从细微处给学生关爱,从生活中,感情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觉得你可亲,可近,他们才更愿意学习你这一科,这是儿童特有的心理。
2、为学生制造发言机会。
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往前走,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
我在处理练习题时,从不先把答案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而是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大胆思考,各抒己见,最后再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虽然有的学生思考问题角度不一定合理,答案不一定正确,但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也是好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
总之,要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
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