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09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明珠VS雷军:10亿元商业对赌的深度解析

材料一:

2013年对于这两位企业家来讲,都是“春风得意扩张疾”的一年,都是把钱赚疯了的一年。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年度总收入有望突破1200亿大关,营业利润也可能达到12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按其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推算)。而作为中国IT领域典型的婴儿巨人(Baby Giant) 小米公司,在雷军的领导下,更是“见风就长”,全年销售手机可能达到1800万台,年度总收入或有300亿元。再说一组有意思的对比小数据。格力电器仅2013前三季度的利息收入就有近10亿元,而小米公司2013年仅配件收入也可能超过10亿元。所以,在同样一个舞台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这两位光灿灿的“土豪”才敢“豪气压群雄”,并有着足够的实力和自信,“使马云拍马,健林捧场”,悍然抛出10亿元的商业对赌。

这场钛金版的商业对赌,不但使去年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对赌黯然失色,同时也激起更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舆论风暴。就“商业观察”层面而言,太过武断地批判,或过于乐观地力挺,无论对哪一方都有失公允,当然也毫无意义。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以商业逻辑和行业规律为依据,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探究这场赌局背后的真正意蕴,以及预判、推演未来的N种可能。

材料二:

先说格力。自2012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之后,新升为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便提出了未来五年内,“以每年增长200亿元的速度,再造一个格力,实现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新目标。再说小米。据雷军在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的信息,2014年营收预计500—600亿元,2015-2016年营收目标超过1000

亿元。

如上图所示,格力未来的收入增长,是比较稳健,甚至有点保守的估算,而小米未来的收入增长,则是按最乐观的预期估算。但保守有保守的道理,乐观也有乐观的理由。客观地讲,这两种估算都不算离谱,也基本符合所代表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预判。但最终这两个企业谁输谁赢,关键还是要看双方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了。决断力的较量,未来的主要看点是看谁有更好的战略布局,谁能更快地找到新的增长点,谁又能犯更少的错误。执行力的较量,未来的主要看点则是商业模式如何优化的较量,团队建设的较量,以及创新能力的较量。

材料三:小米与格力未来收入预测;

这组预测的数据需稍加说明。在家用空调领域,格力凭借“1赫兹变频“的领先技术优势和”家用中央空调“的巨大市场空间,实现1400亿元应该不是问题;在中央空调领域,格力自2008年进入该领域以来,市场成绩一直很骄人。特别是今年4月成立了珠海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来几年,格力必然”冷暖“通吃,中央空调也应是其重点发力的核心业务领域,实力够强,市场够大,400亿元说实话有点保守了;小家电也是格力的战略业务单元,从2014年起,格力小家电将统一启用”大松“品牌,实施新的扩张计划,但考虑到小家电领域的激烈竞争态势,以及格力在此领域并不具备更多技术优势和市场先机的事实,只能保守估计在50亿元左右。其他收入里,需要强调的是压缩机一项。2014年,格力凌达压缩机的产能将扩张到4000万台,未来或许还有增产可能,但考虑到格力雄心勃勃的战略规划,这些产能几乎100%都能被格力内部消化,所以未来这一块对外收入不会太大,50亿元应该是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只有洞悉了小米的商业秘籍,对其未来的预判才会相对容易些。假设雷军及

其团队能一直保持头脑清醒,未来几年不犯太过保守或轻易冒进的错误,那么以最乐观的估计,小米2017年的营业总收入有望突破2100亿元。其中,小米手机收入可以达到1100亿元(出货量或能突破7000万台);小米电视收入可以达到400亿元(出货量或达到2000万台);小米平板收入可以达到300亿元(出货量或达到3000万台);小米手表收入可以达到150亿元(出货量或达到1000万台);MIUI、软件及服务收入可以达到100亿元;配件及其他收入可以达到50亿元。

材料四: 传统工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

在传统制造业的空调领域,格力选择了“产业链重直整合”的商业模式,上游涵盖了压压缩机、电机、漆包线、电容等核心部件的制造,中游涉足了空调设计、品牌影响,组装制造,下游则自建强大的销售渠道。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确保格力在核心部件方面不受国外供应商的战略制约和技术封锁,也最大程度确保了企业的自主性和品牌创造力,同时由于对全产业链的有效把控,还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还需要强调的是,格力强势自建的销售渠道,不但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确保品质服务,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充沛的现金流保障。只要仔细看看格力近年来的财务报表,你就会承认,格力在董明珠的领导下,将集团经营、管理、财务三方面的协同效应已发挥到极致,其商业模式是非常成熟,非常健康,也是非常成功的。

再说信息产业的智能手机领域。小米选择了互联网模式,一来生逢其时,二来也符合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智能手机行业最大的特征就是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和专业化分工。搞芯片的专注研发,譬如德州仪器、高通、联发科等,搞生产的专注生产线优化,譬如富士康、英华达等。至于操作系统,感谢谷歌公司提供的android开源手机操作系统,有志于做手机的品牌商家,只需要专注做好

手机外型设计和系统UI优化就OK。这也是为什么当下那么多不搭界,不靠谱的明星达人,甚至阿猫阿狗都敢毫不脸红宣布做手机的缘故。换言之,这个行业“轻资产”运营是主流,也是王道。

也就是说,无论格力的垂直整合,还是小米的互联网模式,都是符合各自行业的发展规律,一个必须“重”,一个最好“轻”,都是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的理性抉择,谈不上孰优孰劣。未来几年内,双方的商业模式也都会随着时代和行业变化而进行升级调整,甚至有彼此渗透融合的可能。毕竟,家用电器智能化是趋势,智能手机一体化控制也是趋势。

题目:

1.小米与格力都属于范围经济企业,如何理解“范围经济”并简述“范围经济”

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

2.小米与格力都是彼此的潜在竞争者,简述两家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

入者的进入?

3.结合材料,试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小米属于互联网企业,格力属于传统工业。就各自产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董

明珠与雷军的10亿赌约谁会赢,运用自己学习的产业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

1.(1)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生产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通常是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2)a.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