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现代历史发展对我国会计发展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通过对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发展轨迹、其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演变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一、会计学的起源与发展会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财务管理实践。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记录财务交易以及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变化情况。
例如,古代埃及的商人通过刻在石头上的符号记录了他们的贸易活动。
另外,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等地,也有类似的财务记录和交易账目。
然而,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主要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加系统和准确的财务记录。
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了当时欧洲商业活动的中心,威尼斯的商人们开始使用双式记账法,并建立了众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这些制度和准则为后来的现代会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会计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企业规模更大,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分析需求也大大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学演变尽管会计学起源于欧洲,但是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逐渐演变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
这些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了会计学的发展轨迹,也反过来受到了会计学的影响。
在中国,会计学的发展受到了古代财务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古代中国商人的财务记录风格。
中国古代的记账方式注重详细的描述和注释,强调随笔和文字的表达,从而强调了精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披露。
这种传统对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则在近代会计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20世纪初,日本会计学家雪村周磨提出了“职能会计”理论,强调会计应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管理和决策需求。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学在面对特殊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时也采取了不同的路径。
他们注重从全球网络中吸取经验和知识,并将其与本土文化和特点相结合,以实现本土会计学的自主发展。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近代会计发展史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对近代会计发展史进行了阶段划分、探讨了其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未来展望。
在总结了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近代会计发展史的演变过程,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阶段划分、主要特点、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未来展望、启示、研究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的重要性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会计这一重要领域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近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可以揭示会计制度、方法和体系的形成过程,探讨会计领域的发展脉络和核心问题。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会计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高会计实践的水平和质量。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会计领域的发展历程,还能够为我们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践路径。
深入研究近代会计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背景在国内外学术界,对近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逐渐展开,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案例资料的梳理和分析,逐步揭示了不同阶段会计制度的变迁、会计思想的演变以及会计实务的发展过程。
研究背景中的历史沿革、学术争鸣以及实践需求,为近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随着会计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势不断深入,近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近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会计制度、会计思想的来源和现状,还有助于指导会计实务的改进和发展。
深入探讨近代会计发展史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总体演变和发展1993年以前,是分行业,分所有制的企业会计制度;1993—2001年,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以后,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蓝本而制定的适用于除小型企业,金融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的会计制度我国自新中国成立总体上经历: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
今天主要介绍近17年来的演变发展属于第三阶段,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1、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点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2、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引发我国会计风暴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第一号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农业,交通,铁道,民航,邮电,商品流通,理由和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等13个行业会计制度。
1998年,财政部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3、我国加入WTO是中国会计进一步向国际惯例其中经历了由部分到整体、由形式到实质的协调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规范的特色,反映了相关环境的要求。
对此可以分为形式协调(1993年—2000年)和实质协调(2001年以来)两个阶段。
(一)形式协调实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规范模式。
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十三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实行。
(二)实质协调我们之所以将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称之为国际会计惯例的形式协调,是因为当时改革的内容主要限于会计等式、成本计算内容、会计报表体系等一些形式方面,仍然是会计制度受制于财务制度、“财务决定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制度改革,可以说只是簿记制度的改革,真正还会计制度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于一体并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基本采用国际惯例的是2001年的会计制度。
所以我们将2001年会计制度改革称之为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协调。
中国会计发展史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变革过程。
关键词:原始计量单式簿记复式簿记1.古代会计阶段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
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
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
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
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
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
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
中国近现代会计发展史第一阶段:清朝末期(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外国的商业贸易逐渐开始在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会计制度。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增加,一些洋行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并且开始引入现代化的会计手段。
由于洋行的出资结构对内部控制较为注重,他们进行的会计核算较为规范,会计凭证的使用以及对账和对账的方法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在民国时期,中国国内对会计事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逐渐推进。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会计法》,这是中国会计史上的第一部正式制定的会计法规。
此后,会计师制度也得到了发展,1929年成立了中华会计师公会,标志着中国会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会计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自身特点,如:资产负债表的使用、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等各类会计报表的应用。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在这一时期,会计与国有企业管理密切相关。
1954年,中国正式引入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
这一时期的会计主要以政府决策和管理为导向,会计师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会计发展经历了从封闭自给到对外开放、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
会计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未来,中国的会计发展仍将与国家经济形势和需求相互作用,继续发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目录引言 (1)一、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关系的概述 (1)(一)会计的发展历程 (1)(二)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1)(三)经济环境与会计相互作用 (2)二、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2)(一)从经济体制上看 (2)(二)从经济发展水平看 (3)(三)从经济外向型程度看 (3)(四)从科技经济对会计发展来看 (4)三、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会计发展办法的建议和措施 (4)(一)加快会计准则的实施与进一步完善会计政策和法规 (4)(二)改进传统会计软件 (5)(三)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5)结论 (6)参考文献 (6)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很多,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是会计发展的客观条件。
在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影响是通过对法律文化的影响,对会计的政治教育和其他环境因素的间接影响,因此关系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是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发展之间。
一般包括会计和会计的两大基本功能实施会计监督,但也有参与经济决策和经济绩效评价的能力,进而为经济环境会计有很大的依赖性。
也就是说,会计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计只有在其经济环境的发展中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必须重视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一、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关系的概述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与实务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上的。
所谓会计环境,就是指会计理论与实务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
这些客观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
会计环境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一)会计的发展历程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人们有了记数的必要[1]。
原始社会里,人们会在质地较硬的动物骨片上用简单的符号来记载劳动产出;到了石器时代,结绳计数和筹码记数的方法应运而生;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用纸和笔记载有关经济事项的形式得到普遍适用。
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环境从历史的角度看,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日趋复杂,仅凭人脑的记忆和简单计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管理生产活动等经济活动的需要,必须通过计量、记录来反映,于是出现了极简单的记数、记录行为;这些简单的记数、记录行为被看成是会计产生的萌芽。
2、经济环境的发展决定了会计的发展经济环境是孕育会计发展的土壤,经济环境影响甚至决定着会计的发展,一国经济环境状况决定了该国的会计发展水平。
此外,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促进会计的发展,也表现在不良的经济环境会限制或阻碍会计的发展。
如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对会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了度过“寒冬”提供了各种失真的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这对会计的发展相当不利。
3、经济环境也离不开会计,会计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3.1 会计是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 通过对经济主体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经济发展服务。
3.2 会计也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其内控机制,指导会计人员自觉地加强经济管理活动。
经济形势对我国会计的影响一、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会计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经济的开放程度等对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法规的制定以及实务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球化,客观上会将一国之内的经济运行机制与财政经济形态扩展到全球范围内。
新加坡星展银行最新出具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美元的弱势和高通胀率将加速人民币升值。
这一系列数字显示国际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引发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两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解决这两个难题,首先需要突破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
中国会计发展史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变革过程。
关键词:原始计量单式簿记复式簿记1.古代会计阶段?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
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
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
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
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
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
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作者:wcnwwww大学,摘要:中国会计发展历史悠久,最早课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六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特点,伴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
关键字: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会计记录方式,会计方法纵观中国经济史,会计发展贯穿其中。
回顾会计的发展,其实就是重温每个时代的变化发展,能让我们在历史中思考领悟,汲取经验。
中国会计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的现代。
一、原始社会会计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社会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生产的东西数量增加,剩余的产品也增加,伴随着原始民主制的逐渐削弱,财产私有制出现,产品互换行为产生,商品货币关系开始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使记数量的行为越发频繁,促进经济计量方法发生变化。
因为原始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原始会计计量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特征。
原始会计计量行为一共可分成三个阶段。
产生阶段,原始人类开始由无意识的记录行为发展成可以记录以确认经济活动数量关系。
发展阶段,产生实物计量法,绘画计量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方式,将简单的数据记录在身边物质上,从现在挖出的一些原始陶器等器物痕迹上可以看出这点。
完善阶段,则是逐渐向数字计量阶段转化,计量符号的规范性增强。
二、奴隶社会会计的发展夏后氏父子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国家财政之先河,征收赋税,必然会建立相应的官职进行管理,会计行为必会发展。
虽无具体史料证明,但夏朝为我国政府会计历史起点无需置疑。
商朝出土的甲骨文资料对探索其会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商朝商品交换活动频繁,有贝作为货币,还出现了实物度量衡及度量单位。
同时商代已具备较完备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和数字体系,一到十的数码已形成,并采用了以十为底的进位制。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
本文简单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其国内外发展历程,通过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总结出电算化在实务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积极作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电算化起步较晚,逐步显现出其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①财务软件本身问题,比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软件通用性差;②人们意识、素质问题,如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③国际化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并加以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使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行会计电算化,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综合国内外形势,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如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结合;网络化会计;财务软件标准化、国际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发展趋势;网络会计目录前言 (3)第1章会计电算化理论概述 (5)1。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5)1.2国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5)1.3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 (6)1。
4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关系 (7)1.4。
1 两者的联系 (7)1。
4。
2 两者的区别 (8)第2章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问题 (9)2。
1现状及问题 (9)2。
1。
1 财务软件问题 (9)2。
1。
2 意识问题 (11)2.2解决方案 (11)第3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13)3。
1发展趋势 (13)3.2完善会计电算化对策 (15)结论 (16)致谢 (18)参考文献 (18)前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始于70年代末,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
摘要: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中国古代会计近代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法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
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章、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沧桑史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的发展史,是漫长而曲折的,充满了艰辛。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摘要: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中国古代会计近代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法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
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章、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沧桑史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的发展史,是漫长而曲折的,充满了艰辛。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
智能化对会计的影响及会计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智能化和网络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大数据信息、互联网信息已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网络的帮助,以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财务系统、商务智能软件、管理智能系统为代表的管理智能新技术,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或会计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动力。
会计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还需要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智能化;会计;影响;发展趋势1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为提升内部管理质量,企业需基于自身运营需求及发展特点,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管理及供应链系统,同时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也要逐渐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简单的会计信息记录、整理工作上,虽然信息系统的合理应用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依旧无法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及外部影响,财务管理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将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企业管理运营,进一步推动财务会计转型升级,切实提升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质量,深入发掘信息数据背后蕴含的价值,支撑各项决策制定,更好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
2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策略2.1转变传统思维观念,积极加强会计人工智能化建设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推动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转型升级,实现了ERP信息系统的良好发展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兴起为企业会计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RPA各个模块都可与企业ERP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并推动业务流程自动化,进一步加快会计与业务流程自动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企业需正确认知会计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转变经营观念,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会计行业面临的新机遇,同时充分认知人工智能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电算化的历史背景意义(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度,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阶段和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ERP的发展阶段,这20多年中,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提高。
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准确、方便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财会人员的欢迎,为了更有效地实施会计电算化,加速会计信息处理,为企业提供更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的较晚, 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 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 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在这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算化会计软件也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 进入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系统阶段, 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余种, 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 总计达200多种, 其中如安易、用友等软件已较成熟, 再加上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 更是不胜枚举。
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
但应看到, 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到的要求, 使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变得刻不容缓。
三、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形式下,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增强了决策的有用性, 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但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软件, 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
浅谈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作者:蒋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中国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文明中的会计、传统文化中的会计、近代文明中的会计、新时代中的会计。
无论是从古代的结绳记事,还是现代的运用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会计的核算,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变革,历经风霜和沧桑,终于堑露头角,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结绳记事;刻字记事;算盘;会计;计算机无论是那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经济的兴起,几乎离不开商贸的发展,而商贸的发展也使会计在其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一个国家不管发达不发达,最主要是看它的经济发达与否,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商贸经历了从无到有。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以快速、精确、高效、便捷为主要特点的会计信息化,在经济发展逐渐完善的今天,会计就表现得尤为重要。
一、古代文明中的会计在近一个多世纪的考古实践中,考古学家先后发现了北京人遗迹,那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生力水平极其低下,从这些遗迹中还未发现原始记录、计量的出现,尽管说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人类所从事的也仅仅是采集、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劳动,它的过程简单,成果数量也有限。
但人类那时已产生了分配意识,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计量劳动过程和生产成果,考古学成果表明,人类最早的记录与计量行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和刻字记事,它们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会计行为。
结绳记事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最初他们选择柔软的树藤枝条,但这种藤条总是不能将沉重的东西捆好,于是人类同时用多根藤条捆绑,效果也不好,后来经过改进,把藤条揉搓在一起捆绑,发现这样的捆绑工具非常耐用和结实,于是人类不断地在生活中探索,制作绳索的技术也日趋成熟,绳索就这样成了原始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工具,并在以后的时间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史摘要:中国会计文化是在古代账簿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财务、计算制度的综合文化,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
在我们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的发展也随之发展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在会计领域的反映。
要研究中国会计文化, 就应该对会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本文就从各个历史时期展开,介绍了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中寻求会计文化的发展,希望会使大家对中国现代会计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在会计领域的反映。
要研究中国会计文化, 就应该对会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会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书写技术、算术的应用和普遍使用货币作为共同计算单位等。
尽管在复式簿记发明之后,用罗马数字记分类帐和计算净利很不方便,但仍在证式帐簿中曾使用达几个世纪之久,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会计文化发展的历程在旧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最早期的会计,为近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西周时期初步会计报告思想,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载:"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日入其成,月入其要"这里的日成、月要、岁成都是按不同会计时期编制的会计报告。
西周时代的官厅会计中出现以"入"和"出"作为记账符号。
西周时期会计的文化特征是:有了比较系统的财会机构,并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报告思想。
官厅会计形成完整的考核监督功能,“入”和“出”这一源自西周的记账符号影响了中国官厅会计几千年的历史。
近代会计发展史论文范文一:中国会计发展史提纲:一、介绍我国会计的发展简史,有其发展过程。
具体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二、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
我国的会计史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
进行展望提出完善的建议。
三、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了解会计的历史发展规律,促进了我国与国外的会计交流和发展,传承会计历史文化。
正文会计史问题研究内容摘要:我国会计有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的历史规律。
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史;问题;展望;意义会计史是研究会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重要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历史考察与研究这一课程,对任何一个重要会计事件的认识,都必须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
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会计学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的研究却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
因而,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会计专业教育与较为系统地学习过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后,系统地学习会计史,研究会计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就十分必要,既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会计史略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
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
谈谈你对会计的认识篇一:毕业论文(浅谈对会计的认识)浅谈对会计的认识一、会计的概念“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
会计依存并服务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但会计能否满足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对会计提出的要求,在客观上起到促进或制约着社会进一步的作用。
如果我们将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会计就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股子系统。
任何系统需要子系统来相互配合,这样这个系统才会健康的运行下去。
会计制度需要不断的改进来适应这个系统,我们需要现代先进的会计制度来约束它。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它反映的一定是当前经济的现实内容,现实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何真实展示和说明才是会计的重要问题,有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以中经济管理活动。
”如果我们将它更简单的称述出来,它就是:“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更简洁一点则:“会计是活动”它有统一性,确定性,强制性。
综上所述,会计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制度。
我认为会计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会计,也可以称为纯粹的会计就是指会计的核算,反映,监督这三项基本职能。
广义的会计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账簿该如何设置,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法,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如何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
我们可以将会计的精神表述为:会计是一种制度,制定这种制定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规范公司企业的做账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税收,其价值可以等同于税收的价值。
二、会计应具备的原则任何一种制度都需要一定的准则去约束它,去规范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现代化企业中存在的会计制度不规范,死账、烂账的现象,我们需要制定一定的原则去引导、规范。
所以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原则来约束。
(1)稳健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作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
浅谈近现代历史发展对我国会计发展影响摘要:通过对年代大事与会计发展的分析,针对已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同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增强历史使命感,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创造历史,更好的对自己,子孙和社会负责。
须知“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
”关键字:一战二战潘序伦科技革命一、1494-20世纪40年代末期近代会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翻天巨变。
百日维新,,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五四运动暴发,中国共产党成立,大革命兴起。
受这些历史事件影响影响近代会计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西式簿记在中国官僚资本兴办的现代工业、交通、金融企业中应用,中式会计进行改良尝试,其中还包括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会计表》出版,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连环账谱》出版,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银行簿记学》出版。
这些形成了中国近代会计的雏形。
时间来到了北洋政府时期1914年(民国三年)《会计法》颁行。
在留学归来学子的推动下以国民政府的《会计法》应运而生,该法共分10章1百2107条,对会计制度规定非常详细,其中第3章为会计科目,第4104条规定各项会计科目的订定应兼用收付实现事项及权责发生事项为对象。
大批受过西方会计理论教育的学者开始翻译和撰写大量的会计学著作,这些著作既有对西方会计思想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对中国传统会计思想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中国会计学界改变了过去会计思想无通约语言的状态,逐渐接受了国际通用的会计范式,使得会计学的传播、教授、应用都更加便捷和规范,初步建立起中国会计学理论体系。
其中不得不提到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
1924年潘序伦学成回国,先后担任了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和上海国立暨南学校商学院院长等职,着力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由于当时会计行业需才很急,潘序伦先生在1927年自行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
1928年,他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后又引申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并将其作为办理各项会计事业的训条,要求立信会计同仁共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队社会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日趋迫切,同时,由于先进技术在多方面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会计,必然也要适应这些变化。
此外,20世纪初,随着“泰罗制”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50-60年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脱颖而出。
1952年在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术语。
从此,企业会计就正式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二、1949年至今我国现代会计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以商品和市场经济为寻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仍在执行业务。
1956年以后,我国完成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私营企业逐步转变为公私合营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商品和市场经济为存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消失了。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确定了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并积极吸引外国的投资,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这些企业的验资、报表审计和解散清算等事项都应由民间审计组织来实施。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1986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88年11月1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1993年19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其意义是历史性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资本市场的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我国加快了会计制度国际化的进程,制定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适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透明度提到了议事日程,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有用性,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监管者,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国将满足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作为制定会计标准的主要目标。
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
同时,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科技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将会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会计逐步由手写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的加快与使用范围的扩大,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作用更加重要,为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提高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除会计凭证由人工录入和审核外,其余各项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任务中解脱出来,凭借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能及时完成各项会计核算任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在手工操作环境下,会计核算有时不规范,核算工作出现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根据合法规范的会计软件自动处理,只要保证会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与合法性,便同时保证了整个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会计电算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充满了风险。
首先,会计软件是可以被修改的,且修改后不易被发现,同时一款软件的问世,就必然伴随着漏洞存在的可能性。
因此,木马袭击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系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会计电算化对固件支持依赖性较强,如网络,电力,一直物理配置等。
一旦发生停电,企业会计业务可能无法继续进行。
第四,当下会计软件市场起步不久,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会计软件质量繁杂参差不齐,从业人员学习困难。
不同企业可能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会计软件,这就导致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软件,分散的从业人员精力。
第五,由于对软件的过度依赖,可能会伤害会计人员的业务判断能力,造成一定的失误。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首先应认识到,会计发展规律不可逆转,只有积极认识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好的正规公司出品的会计软件,同时建立好自己的会计制度,如需要及时备份,及时培训,规范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历史,现实是不可分割的小伙伴,只有正视历史,看到其发展的规律,遵循规律,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会计发展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才能推动现实经济发展,延续时代的光辉。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历史的规律,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实践会计的最高追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附录1:近现代会计纪年1900年后西式簿记在中国官僚资本兴办的现代工业、交通、金融企业中应用。
1900-1912年中式会计进行改良尝试。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会计表》出版。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连环账谱》出版。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银行簿记学》出版。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长主掌会计。
1914年(民国三年)《中华民国约法》设会计专章。
1914年(民国三年)《国务院厘定普通官厅用簿记》施行。
1914年(民国三年)《会计法》颁行。
1914年(民国三年)《修正财政部官制》规定设会计司掌理会计。
1918年(民国七年)会计师事业肇始。
1918年(民国七年)《会计师暂行章程》施行。
1921年(民国十年)复旦大学商学院开设会计系。
1925年(民国十四年)上海会计师公会成立。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920-30年代改良中式簿记运动及改良与改革的争鸣。
1927年(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会计则例》颁行。
1930年(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会计师条例》颁行。
1930年(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组织法》颁行。
1931年(民国二十年)主计处会计局成立。
1933年(民国廿二年)中国计政学会成立。
1934年(民国廿三年)中国会计学社成立。
1935年(民国廿四年)国民政府《会计法》颁行。
1935年(民国廿四年)《会计杂志》发表巴舒里名著《计算与纪录要论》汉译本。
1937年(民国廿六年)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成立。
1938年(民国廿七年)主计处编印《中央各机关及所属普通公务单位会计制度之一致规定》。
1942年(民国卅一年)主计处颁发审核各种会计报告准则训令。
1946年(民国卅五年)会计师公会联合会成立。
1947年(民国卅六年)增减分录法提出。
1948年(民国卅七年)立信会计研究编译所成立。
1948年(民国卅七年)国民政府《商业会计法》颁布。
革命根据地时期(1932-1949)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颁布。
1932年中央工农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发布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
1934年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报告中阐释会计制度的原则。
1935年中央财政部颁布《暂行会计出纳规则》。
1936年中央财政部颁布《暂行会计条例》。
1944年延安中直机关成立会计研究组。
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会计学会成立。
1947年中央军委供给处制订会计制度。
1949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总会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1949年国家会计管理机构成立。
1950年会计核算首部行政规章《中央金库条例》颁行。
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印发草拟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
1950年国家机关会计工作统一规范建立。
1950年对会计记账方法的讨论。
1951年对会计本质的讨论。
1951年政务院财经委印发《核定会计师管理规则》。
1951年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会议召开。
1952年《工业会计》介绍班组核算。
1962年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召开。
1962年《人民日报》发表《会计人员的光荣职责》社论。
1963年会计人员职权的行政法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颁行。
1964年增减记账法设计运用。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会计受到严重破坏。
1973年财政部对企业成本管理和会计工作先后发文。
1978年会计干部技术职称制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