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整理)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81.68 KB
- 文档页数:2
一、光的反射:
例: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观察到了反射光;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5、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
6、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7、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顺序是: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
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而不
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
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这样能准确确定白
纸的镜面的垂直关系,而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若桌面不是水
平的,那么白纸和平面镜就不一定垂直,因此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
二、平面镜成像:
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当蜡烛A的位置改变时,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5、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6、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实验时应选(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7、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0.4cm.
8、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9、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一块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反射__形成的;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应在玻璃板后(前/后)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A的像。
10、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则物与像不能完全重合。
11、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2分)。(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给1分)。
12、若在平面镜与B间放一块纸板,仍可以看到像。
13、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眼睛通过玻璃板看到烛焰顶端”的光路图.
15、用未点燃的蜡烛B与虚像重合的实验方法为等效替代法,蜡烛B的作用:确定虚像的位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6、实验应在较暗的地方进行,原因是所成的像较为清晰,便于观察
17、比较棋子和蜡烛:比较蜡烛和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