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2.1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诊原因是胸痛。
胸痛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我国胸痛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建设目标。
1. 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体验,缩短患者等待时间;2. 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提高诊断准确率;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4.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三、建设内容。
1. 诊疗设备更新。
建设中国胸痛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等设备,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能力。
2. 专业医护团队建设。
组建由心内科、急诊科、心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医护团队,实现全方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
3. 诊疗流程优化。
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4.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胸痛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四、建设步骤。
1. 确立建设规划。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组,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2. 设备采购与更新。
根据建设规划,对诊疗设备进行采购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
3. 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流程优化与数据库建设。
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为诊疗工作提供支持。
五、建设效果评估。
建设完成后,对中国胸痛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就诊体验、诊断准确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六、建设保障。
建设中国胸痛中心需要充分的资金、政策和人力保障,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共同支持和配合。
七、结语。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指对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认证的一系
列标准。
胸痛中心是指专门为胸痛患者提供全方位、规范化、一体化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认证标准是为了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
首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等,能够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等多学科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拥有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科学、规范和安全。
其次,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胸痛中心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通道、规范的急救流程、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胸痛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等;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平台、建立健全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等。
最后,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胸痛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为胸痛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提高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保障胸痛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建设标准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迹象,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和其他心脏相关疾病。
为了提高对胸痛患者的护理质量,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建设胸痛中心。
这些中心能够提供快速和准确的胸痛评估、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胸痛中心的建设标准是确保中心能够提供高水平胸痛护理的指导原则。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胸痛中心建设标准:1. 医疗团队:胸痛中心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专家、急诊科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这个团队应该具备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 应急准备:胸痛中心应该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诊断和治疗胸痛患者。
这些设备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测设备、心脏监护仪等。
3. 快速评估流程:胸痛中心应该建立快速、高效的胸痛评估流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延误。
这包括尽早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测和其他必要的诊断测试。
4. 合理的治疗方案:胸痛中心应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
5. 持续监测和护理:胸痛中心应该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这可能包括定期随访、药物管理和心脏康复计划。
6. 教育和宣传:胸痛中心应该积极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胸痛的重要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这有助于提高胸痛中心的知名度和患者的认知水平。
胸痛中心的建设标准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快速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建设胸痛中心,可以提高胸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为他们提供综合的心血管护理服务。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1分,资料)(1.16)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1分,资料)(1.17)(1分,资料)(1.18)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胸痛中心是指专门用于治疗胸部疾病的医疗机构,其认证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下面将详细介绍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胸痛中心的基本要求。
1.1 机构设置,胸痛中心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设施,包括急诊抢救室、心电监护室、心脏导管室等,以保障患者的急救和治疗需求。
1.2 人员配备,胸痛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 诊疗能力,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完善的胸痛诊断和治疗能力,包括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冠脉造影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1.4 质量管理,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评审,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胸痛中心的服务要求。
2.1 24小时急诊服务,胸痛中心应当提供24小时的急诊服务,确保患者在发生胸痛时能够及时就诊和治疗。
2.2 心脏急救能力,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心脏急救的能力,包括心肺复苏、除颤、血管通路建立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2.3 宣教和预防,胸痛中心应当加强患者的宣教和预防工作,提供胸痛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管理的指导,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
2.4 医患沟通,胸痛中心应当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胸痛中心的管理要求。
3.1 制度建设,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2 安全保障,胸痛中心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患者隐私保护、医疗设备维护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3 绩效考核,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医疗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激励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解读胸痛中心建设(全文)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是为了优化、简化、规范胸痛救治流程,提高胸痛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ACS 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胸痛中心需要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服务EMS、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心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合作,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ACS 低危患者,以减少漏诊、误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处理的难点及重点。
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的是ACS,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等。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我国ACS存在严重治疗不足:一、患者救治延迟,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缺乏就医诊治意识,未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二、诊断流程不规范;三、治疗欠规范;四、ACS 临床患者预后差,联诊治和转院制在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基层医院诊治条件相对较差。
如果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前驱期就得到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可以下降50%。
医疗设施胸痛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胸痛中心的建立旨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
2. 建设目标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胸痛诊断、治疗和急救体系,实现对胸痛患者的高效、准确、及时的救治。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2.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 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实施方案3.1 组织架构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
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胸痛中心的整体规划、管理和协调。
同时设立胸痛中心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3.2 设备和技术胸痛中心需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脏超声、心电图机、活动平板、呼吸机等。
同时,需要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急诊PCI、急诊CABG、急性心衰的救治等。
3.3 流程优化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实现快速诊断、快速治疗。
具体包括:1. 制定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图。
2. 设立胸痛患者绿色通道,简化就诊程序。
3. 实现多学科协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3.4 人员培训对胸痛中心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1. 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 急救知识和技能。
3.5 质量控制建立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 制定胸痛患者的救治标准流程。
2. 定期对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3.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4. 预期效果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2.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 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5. 总结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6年8月为了促进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②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③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④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6年8月为了促进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②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③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④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2020年3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10月22日授权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胸痛中心总部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资料3.5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资料2分)(1.10)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和重大决策;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说明:1.10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要求:(资料0.5分)(1.11)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同时任命一名具有行政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行政总监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的职责;说明:1.11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行政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行政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医疗总监、行政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资料0.5分)(1.12)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
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心的初步雏形。
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
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
在不改变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改变的动力和愿望;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P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一。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最后还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大力提高普通民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水平,提高急救和自救意识,缩短发病至呼救时间(拨打120时间)以及缩短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时间。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第1篇胸痛中心建设方案一、背景胸痛中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防治机构,旨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我国胸痛救治水平,根据《关于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2. 提高胸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能力。
3. 推广胸痛中心建设模式,提升区域胸痛救治水平。
三、建设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建设过程合法合规。
2. 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救治效率。
3. 标准化:按照胸痛中心建设标准,规范中心建设和管理。
4.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胸痛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质量。
四、建设内容1. 组织架构(1)成立胸痛中心领导小组,负责胸痛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2)设立胸痛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成立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培训等工作。
2. 人员配置(1)胸痛中心负责人: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负责胸痛中心的全面工作。
(2)医护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数量充足,满足救治需求。
(3)培训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胸痛救治能力。
3. 设施设备(1)设置胸痛专用诊室,便于患者就诊和救治。
(2)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如心电图机、心脏超声等。
(3)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救治信息的实时共享。
4. 救治流程(1)制定胸痛患者就诊流程,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2)建立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效率。
(3)制定胸痛患者转运流程,确保患者安全、迅速转运。
5. 质量控制(1)制定胸痛中心质量控制指标,定期对救治质量进行评估。
(2)建立胸痛中心质量改进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3)加强胸痛中心内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
6. 区域协同(1)建立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
2016年8月
为了促进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
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
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
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
和支持;②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③具备急诊PCI能力,导
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
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④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
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
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
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
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6.已经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开展工作,并持续改进。
7.已经完成在中国胸痛中心网站注册过程、正式启用云平台数据库,开始填报急性
胸痛数据。
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不具备急诊PCI条件或不能全天候开展急诊PCI技术或年PCI量和(或)急诊PCI量达不到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
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
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
科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②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
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用床位;③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
ICU或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④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
于3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承诺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
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
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所有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
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6.已经按照《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开展工作,并持续改进。
7.已经完成在中国胸痛中心网站注册过程、正式启用云平台数据库,开始填报急性
胸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