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水库是一座特大型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2023年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水资源供应情况2023年,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主要依赖于几个渠道:1. 水库蓄水:北京市拥有多个水库,如太坡水库、潮白河水库等。
这些水库通过蓄水和调度,为北京市提供了一部分的水源。
2. 河流引水:北京市通过引水工程,从周边河流如黄河、潮白河等取水。
这部分水源在满足城市用水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水厂取水:北京市的水厂通过水源地取水,进行处理后供应给市区居民和工业企业。
水厂起到了重要的水资源供应作用。
水资源利用情况北京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居民用水:北京市的居民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用水量也相应增加。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北京市一直在推行节水意识教育和水资源管理政策。
2. 工业用水:北京市的工业企业也是水资源的重要消耗者。
随着工业生产的增加,工业用水需求也在上升。
因此,加强工业用水的节约和管理是必要的。
3. 农业用水:尽管北京市的农业用水量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考虑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水环境,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1. 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水价管理、水资源税收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2. 加强水环境保护:北京市加强了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包括水域治理、湿地保护等。
通过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推动节水意识教育:北京市积极推动节水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未来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北京市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1. 水资源供应压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大,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
2. 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
北京市需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力度,保障水环境的质量。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2012)一、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北京境内由西向东共分布有5大水系,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河蓟运河水系。
除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外,其他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
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务建设。
先后建设了88座水库,300余座大中型闸坝,30多座大中型自来水厂,30多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历了30多年长期、快速的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以来,更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标志,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水资源就处于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连续干旱更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动用水库蓄水和超采地下水,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务部门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由于自然禀赋不足、连年干旱和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以下四方面来看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首先,从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分析。
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特点:年内6月-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几场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
降水年际间丰枯交替,连丰、连枯时有发生。
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近4倍。
水资源:根据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年-2000年),全市降水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然而,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年际变化较大。
这就使得北京的水资源在供给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从水资源的总量来看,北京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匮乏。
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
这意味着北京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北京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其中,一些主要河流如永定河、潮白河等,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水量变化较大。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河流的生态流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地下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然而,长期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这不仅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水源涵养方面,加大了对山区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北京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引入长江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此外,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北京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设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目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
然而,北京在水资源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气候变化也可能给水资源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监管。
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北京水资源基本状况1、北京因水而建都。
北京是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199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8亿立方米。
北京水资源的特点:※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
※年际变化大。
如1959年降雨量达1406毫米,而1993年却只有400毫米。
※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径流,不易补充、涵养地下水。
3、北京的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
共有大小河流100余条,全长2700多公里。
有大小湖泊、水库120余座。
4、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
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国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4,北京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32。
5、北京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40%来自地下水,60%来自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
99年夏天用水量高峰达244万立方米/日,差一点就不够用了。
官厅水库原是为北京提供饮用水的,由于近20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的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做工农业用水。
二、北京用水特点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194L /人· d,增加到2003年的316L /人· d,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
万元产值用水量由1980年的279m 3 /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1m 3 /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1980年的31.8亿m 3 降到2003年的13.66亿m 3 ,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 3 ,比1980年降低了27%。
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北京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压力实证分析概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市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本文将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水资源压力的定量分析。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年均降水量约为600毫米,是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最少的城市之一。
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7.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6.6亿立方米,总量有限。
水资源利用北京市的水资源主要供应于地下水和引水工程。
地下水主要利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而引水工程则主要是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此外,北京市还大力节约使用水资源,推广水资源回用。
水资源供需矛盾由于北京市的人口增长快速和工业发展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北京市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市水资源压力实证分析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北京市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GDP不断增长。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水资源的更多需求,例如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生活用水等,导致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
水资源污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市的水资源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排放增加,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使得水资源净化成本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数量。
水资源利用效率北京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虽然政府大力倡导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回用等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比如,农业灌溉中存在着浪费严重的情况,城市生活用水中的浪费也较为常见。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北京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压力将继续加大。
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水资源污染,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
结论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较为严峻,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回用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47.6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北京水质指数一、引言水质是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重要的全球城市,其水质指数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北京水质指数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北京的水质现状2.1 北京的水资源概况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是主要的水源之一。
此外,北京还依赖于外部水源,如南水北调工程和引黄入京工程。
2.2 北京的主要水质指标北京的主要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水温等。
2.3 北京的水质监测体系北京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包括定点监测站点和定期监测频率。
监测结果由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和公布。
三、北京水质指数的变化趋势3.1 近年来的水质变化近年来,北京的水质指数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水质指数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3.2 影响北京水质指数的主要因素北京水质指数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水质指数的波动。
3.3 对水质指数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对北京水质指数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对于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四、北京水质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4.1 人类活动对水质指数的影响人类活动是北京水质指数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都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2 气候变化对水质指数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质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降水量、温度和气候模式的改变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4.3 水资源管理对水质指数的影响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质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质。
4.4 其他因素对水质指数的影响除了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北京水质指数产生影响,如生态环境变化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五、改善北京水质指数的对策和建议5.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改善北京水质指数的关键。
北京缺水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缺水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众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球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北京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北京的缺水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缺水现状水资源供给紧张目前,北京的主要水源是由南水北调工程引入的外部水源。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供给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北京周边的自然水源有限,不足以满足该市庞大的人口需求。
地下水资源过度采集由于地下水资源对北京的供水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北京一直依赖于地下水抽取。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北京市,城乡供水差距较大。
城区供水相对较稳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长期的不足。
此外,一些部门和行业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未能合理利用和管理。
影响因素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北京的降雨量和水源的可用性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北京的降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降雨变得更为集中,可能导致干旱和水灾的风险同时增加。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
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很多地表水被覆盖,影响了水资源的补给。
另外,城市排水系统未能有效处理废水,导致水资源被浪费。
水资源管理不善北京的水资源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乱排污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应对策略多元化水资源供应为了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水资源供应策略。
除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开启更多的水源引入通道,例如卫星云水系或地下水回灌等。
此外,可以增加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的灵活性,确保可持续供水。
加强水资源节约和管理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是缓解北京缺水问题的关键。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制定和实施,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47.6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水库是一座特大型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条件适宜,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水资源禀赋差异以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北京的水资源面临一定的压力。
因此,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水资源成为北京市一项重要的工作。
人均水资源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对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进行探讨。
1.北京的水资源总量及人口数量首先,我们要了解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及人口数量。
据统计,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为累计可用水量840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达500毫米。
而截至2020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52.5万人。
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人均水资源量较少。
2.人均水资源量标准根据联合国的行业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在1700立方米/年以上为较丰富,1000-1700立方米/年为中等水平,500-1000立方米/年为缺水,500立方米/年以下为极度缺水。
根据这个标准,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可能会被划分为缺水甚至极度缺水状态。
3.北京市水资源分布不均尽管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少,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很大一部分地区人口密集,导致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京西山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京平原地区的水资源却偏少。
因此,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不仅受总量的影响,还受地区差异的影响。
4.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压力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这就使得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变得更加严峻,因为相同的水资源总量需要分配给更多的人口,从而使得每个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
5.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调控手段除了水资源总量和人口数量之外,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调控手段也对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产生影响。
北京市一直在推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工作,大力开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加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同时,北京市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例如轮流限水、水价调节等,通过提高用水成本来降低用水量,从而缓解了城市用水的压力,提高了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来源: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日期:2006-09-08目录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二章“十一五”时期供水及需水预测第三章指导思想和目标第四章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第五节安全迎汛,雨洪利用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水资源配置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效果及2020年展望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一节水资源状况及特点一、水资源量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1956—2000年系列),年均降水总量98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水资源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38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特点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其特点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丰枯交替。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三个月,占全年的75%。
年际间丰枯连续出现的时间一般为2—3年,最长连丰年6年,连枯年达12年。
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郊区和境外,水质水量受上游地区影响,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48,立方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同时也存在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
第二节“十五”期间供水及用水情况一、供水情况1999年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持续干旱,1999—2005年7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仅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7%。
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源密云、官厅水库平均来水分别为2.58和0.9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分别由2001年初的15.4和4.2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末的10.36和 1.63亿立方米。
密云、官厅水库近年来水变化情况见图2—1。
图2—1 1999年—2005年密云、官厅水库来水过程为保障北京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十五”期间北京市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和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供水178.4亿立方米(年均供水35.7亿立方米)。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来源: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日期:2006-09-08目录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二章“十一五”时期供水及需水预测第三章指导思想和目标第四章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第五节安全迎汛,雨洪利用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水资源配置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效果及2020年展望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一节水资源状况及特点一、水资源量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1956—2000年系列),年均降水总量98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水资源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38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特点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其特点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丰枯交替。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三个月,占全年的75%。
年际间丰枯连续出现的时间一般为2—3年,最长连丰年6年,连枯年达12年。
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郊区和境外,水质水量受上游地区影响,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48,立方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同时也存在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
第二节“十五”期间供水及用水情况一、供水情况1999年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持续干旱,1999—2005年7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仅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7%。
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源密云、官厅水库平均来水分别为2.58和0.9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分别由2001年初的15.4和4.2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末的10.36和 1.63亿立方米。
密云、官厅水库近年来水变化情况见图2—1。
图2—1 1999年—2005年密云、官厅水库来水过程为保障北京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十五”期间北京市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和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供水178.4亿立方米(年均供水35.7亿立方米)。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59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9亿m3。
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
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属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是水库存水量全国下降最快的三个城市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200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亿m3,地表水、地下水、其它水源用量分别为8.33、25.42、1.25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4%、73%、3%。
工业、生活、农业、河湖环境用水分别为7.96、12.43、13.66、0.95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3%、35%、39%、3%。
地下水长期超采,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米,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4亿方污水直接排放,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4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还未有效利用,不仅污染城乡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用水特点
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194L/人·d,增加到2003年的316L/人·d,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
万元产值用水量由1980年的279m3/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1m3/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1980年的31.8亿m3降到2003年的13.66亿m3,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3,比1980年降低了27%。
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环境用水在总用水中所占比重很小,2003年仅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
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表明,近些年表面上的水资源供需水平衡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3、节水潜力
北京市万元GDP取水量由1995年的322m3/万元下降到2002年的108m3/万元,我国平均水平的23%,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只低于天津市。
但与国外节水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市区生活用水中,公共建筑用水占55%,公共建筑用水构成中机关、院校、部队、宾馆饭店、医院用水量所占比例较高,还有节水潜力。
居民住宅节水中淋浴及个人洗漱、冲厕、衣物洗涤及市政绿化节水潜力较大。
工业节水方面,工业用水量和增加值投入产出较好的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较差的产业是冶金、石油化工和建材产业;市区一般工业用水结构中,高耗水行业还占据一定比例。
从节水潜力看,电力行业用水,复用率提高的潜力已不大,但万元产值用水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冶金行业节水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机电、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具备较高节水水平,节水潜力不是很大,在复用率上还有一定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