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三篇篇一: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一、城市公交行业现状交通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
城市交通体系能否良性循环,关系着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体系主要还是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
虽然轨道运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仅仅局限于XX、XX等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大都市,XX、XX等这样的城市已经形成以地下轨道运输为核心,以地上公共汽车、电车以及出租车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而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或者由于经济原因,地铁运输项目目前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因此,对于这些中小城市来说,公共汽车、出租车便成为其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
当前的公共交通运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公共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近年来,交通拥堵以及交通污染问题特别突出。
对于以公共汽车、出租车为核心的交通系统的中小城市,车次少、车晚点、车速慢、车拥挤是最直接的矛盾,同时,由于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的预防又是公共交通系统所面临的一项难题。
(3)公交企业普遍亏损,政府缺乏长效的补偿机制。
受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不可再生性以及交通污染等条件约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等问题,才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
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投入不足导致公交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过低,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投入的不足则直接导致城市公交事业暗疾丛生。
在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中,总体上呈现投资不足。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硕士11级2班2012年3月目录1 概述 (1)2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美国 (3)2.2 欧洲 (3)2.3 印度 (3)3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共同问题 (5)3.1 政府层面 (5)3.1.1 法律规范不完善 (5)3.1.2 体制机制不顺畅 (5)3.1.3 政策未有效落实 (7)3.1.4 舆论宣传不够 (7)3.2 企业层面 (7)3.2.1 公交企业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 (7)3.2.2 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8)3.2.3 公共交通企业服务水平低 (8)3.2.4 公交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低 (9)3.3 乘客层面 (9)4 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4.1 政府层面 (10)4.1.1 财政扶持比例不协调 (10)4.1.2 交通需求管理不完善 (10)4.1.3 忽视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 (10)4.1.4 社会公平保障措施不够 (10)4.2 企业层面 (10)4.2.1 运营模式不合理 (10)4.2.2 管理水平低 (11)4.2.3 票价票制单一 (11)4.2.4 公交市场竞争主体过多 (11)4.3 乘客层面 (12)4.3.1 出行信息化水平低 (12)4.3.2 出行换乘不便 (12)5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5.1 政府层面 (13)5.1.1 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13)5.1.2 缺少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 (13)5.1.3 公共交通缺乏合理规划 (13)5.2 企业层面 (13)5.2.1 设施设备落后 (13)5.2.2 发展资金缺乏 (13)5.3 乘客层面 (14)6 农村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6.1 政府层面 (15)6.1.1 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公交线网布局 (15)6.1.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制约农村公交发展后劲 (15)6.2 企业层面 (15)6.3 乘客层面 (16)7 总结 (17)8 参考文献 (18)1 概述城市公共交通涉及政府、企业和乘客三个方面。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
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
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从以上三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模式一:由交通、市政、城建、公安等部门对交通实施交叉管理。
地方经济一、概述城市公交巴士采用集团化的公私合营的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刚刚开始,由于公交运营作为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交通项目,具有服务水平要求高,利润水平低,受经济环境,政府对票价的控制及政策的约束等,对于合作的私营方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了对如何成功地运作特许运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国际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公私合营经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香港及我国公交特许经营的实践经验(一)香港公交巴士系统香港优先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为700多万市民及游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畅通便捷的交通服务。
香港约90%的市民出行首先选择公交,每天有1150万人次使用各种公交工具。
香港巴士服务采用巴士专营体制。
香港目前有5家私营的巴士公司,包括九龙巴士,城巴,新世界第一巴士,龙运巴士,新大屿山巴士公司。
共拥有5000多辆巴士,运营线路约600条,日载客量超过400万人次,占全港每日公交载客总量的37%。
香港有近7000辆非专营巴士,主要为游客、社区居民、公司雇员、学生等提供服务。
香港还有4000多辆公共小巴,以及近2000辆只提供团体服务的私人小巴。
香港的巴士专营全部由私营公司经营,即PFI的模式,私营公司承担了运营的收入,成本等方面的主要风险,特区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补贴等直接资助,但坚持长期的,稳定的限制小汽车发展,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的扶持政策与法规。
政府负责对公交工具实行总量控制与价格监管。
政府通过对巴士运营线路实施经营专利权许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公共小巴牌照实行定额拍卖发放。
市场调节的一大作用是让社会资金能自由进入公交领域投资,使公交发展始终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既不用掏钱投资公交,也不用背上给公交补贴等财政包袱。
巴士公司调价方案由政府审批。
政府对各公交运营公司实施有效监管。
巴士公司的董事局里按规定至少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两个代表,政府代表每月参加董事局会议,随时掌握公司的财政状况和经营状况,并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政府的意见。
中外交通现状的对比与分析作者:Bachelor tian lin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0902 学号:3090402034)摘要:我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
交通运输要适应并力求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与时俱进的交通运输需求,否则就会成为制约甚至严重制约国家发展的控制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对比了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与美国交通体系的不同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中认识到我国在今后的交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我国道路交通的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公路道路“十二五”规划目标交通体系路网结构交通安全智能交通低碳交通Abstrac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Traffic safety D igital traffic system Traffic analyze正文:现阶段,我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
公路交通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交通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向“十二五”目标迈进。
公路道路现状基本状况为: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公路总量持续增长,路网结构逐步改善。
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228.2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6.0%,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5.3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0.2%。
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分析一、公共交通的重要性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也随之愈发突出。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改善交通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巨大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公共交通的现状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首先,公共交通线路不完善。
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仍然不够密集,很多居民的出行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不高。
包括车辆的运营状态、班次的安排、乘车环境的整洁程度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再次,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不高。
很多市民对于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并不高,更愿意选择自驾或打车出行。
三、公共交通需求状况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日益增加。
尤其是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极大。
因此,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成为促进城市交通状况改善的关键。
四、公共交通发展障碍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着许多障碍。
首先,资金来源不足。
建设公共交通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许多城市在经济压力下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
其次,管理体制不完善。
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密切,公共交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再次,社会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市民出于个人利益,往往选择私家车出行,增加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五、解决方案之一:加大投资力度为了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首先需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途径扩大资金来源,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投资和运营模式,进一步加大公共交通资金的投入。
六、解决方案之二:优化线路布局为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需要优化线路布局。
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确保线网密度合理,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七、解决方案之三: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对于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非常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是指为居民提供的集体运输服务,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城市公共交通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制定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政策:1. 投资政策:政府应当增加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用于建设和维护交通网络,购买车辆和设备。
投资政策的目标是提高交通运输的覆盖率和运营效率。
2. 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公交专用车道、停车费减免等,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3. 安全政策:政府应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确保车辆和设施的安全可靠。
此外,还应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环境政策:城市公共交通是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政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推广电动公交车等新能源车辆。
三、城市公共交通的治理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的治理体系是指政府与行业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规范。
以下是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治理体系的几个重要方面:1. 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
监管机构需要进行监督和执法,确保交通运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运营管理:公共交通运营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人员培训、运营计划、票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
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其的功能和地位,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以此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耿幸福、徐新玉根据城市轨道不同的客流密度,提出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袁东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安全、有序运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建设服务运营、运营服务运营和运营服务发展的核心,促进轨道交通项目的同步规划建设、相关资源管理和运营准备。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3, 12(4), 467-47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mse https:///10.12677/mse.2023.124054浅谈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及趋势张 雷中咨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北京收稿日期:2023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7日摘要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 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 + 公交、自行车 + 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系统是绿色出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被广泛认作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象征和核心,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推动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交通减碳、增强交通韧性,是美化社区环境、改善民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慢行交通系统,绿色出行,可持续交通,“双碳”目标,交通减碳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low Mov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Lei ZhangCIECC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Co., Ltd., BeijingReceived: Jun. 4th , 2023; accepted: Jun. 24th , 2023; published: Jul. 7th , 2023AbstractSlow traffic refers to a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hat contrasts with fast and high-speed traffic,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Generally, slow traffic includes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with speeds not exceeding 15 km/h. This includes walking and non-motorized ve-hicles, with bicycles being the primary non-motorized mode of transportation in many major ci-张雷ties. The urban slow traffic system focuses on prioritizing walking, cycling,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city to effectively address conflicts between fast and slow traffic,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slow traffic and guide residents to use walking pl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cycling pl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for their commutes.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isa crucial component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as asymbol and core element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t plays a significant sup-porting role in achieving the “dual carbon” goals. Extensiv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promote carbon reduction in transportation, enhance transportation resilience, and serve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beautifying community environments, improving public health, and promoting economic prosperity.KeywordsSlow Traffic System, Green Travel, Sustainable Transport, The “Dual Carbon” Goal, Traffic Carbon Reduc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国内城市致力于打造宜居空间,积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日渐兴起,公共自行车、绿色休闲廊道等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成为热点。
论述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趋势1 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让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转向城镇,让城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城乡间的人员流动也正在不断地增多,进而出现了客流量大增的现象。
同时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市问题也正在日益显现,例如城市污染、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增多,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乡间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城市人口增多和流动性比较大,农村人口减少。
20世纪末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城乡间的公路客运,这在很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间居民的出行及流动。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间及城市间的物流及客流的增多,原有的公共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原有公路管理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城乡间的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管理体制表现为多头领导及交叉。
城乡间的道路建设及使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在城乡间的短途客车与城市间的公交形成不公平的竞争,在城市间的车辆缺乏一个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间的客流不断增多,但是城乡间的短途客车却人为地分割了市区与城镇间的频繁交通联系,已经严重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现代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理念由此酝酿而生。
2 有关概念与内涵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的命脉,这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关系到城市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公益事业,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们理论认识的发展,国内的很多城市根据自己城市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大公交体系、城乡公交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基于TOD模式的公共交通、快速公交系统等理念引人关注。
2.1 大公交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大公交及大公交系统这些概念在近几年出现在一些论文、杂志及研讨会上,同时在网络上也出现了这些概念,对这两个概念不同等人有不同的见解,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3-0030-03中外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收稿日期:2012-09-07作者简介:潘俊卿(1980-),男,硕士,工程师潘俊卿(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摘要:从快速公交系统(BRT)的概念、优势与缺点出发,深入分析BRT系统在国外和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针对国外BRT系统,主要介绍了其发展经验,而对于中国城市BRT系统的分析,主要结合北京、杭州、常州等案例城市展开,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发展BRT的三个关键技术方向。
关键词:BRT,专用车道,站台,信号优先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快速公交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是基于专用路权的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BRT系统很好地结合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运量优势和常规公交灵活性,为出行者提供安全、快速、可靠的出行服务。
目前,在BRT系统中,主要利用先进的ITS技术和汽车技术,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载能力、舒适度、视觉效果和环保性。
总体上,可将BRT系统定位为:使传统地面公共汽车成为一种现代化中运量的交通方式,是建设成本低、周期短,具有充分可持续发展性的城市大众运输系统。
1BRT的优势与缺点BRT与轨道交通相比,投资较少、建造周期短、技术可靠,并可以灵活地改变线路,以相对较低的建设造价取得和轻轨相近的运营效果。
若给予快速公交运行一定的优先(空间优先和时间优先),快速公交可以取得较快的行驶速度。
BRT与常规公交相比,应有的特点有:专用车道、人性化站台设施、方便乘客上下的公交专用车、高效收费系统、智能公交系统、高频全天候服务。
同地铁、轻轨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投资省,建设相同长度的BRT线路和轨道交通,BRT线路的投资仅为轨道交通的1/20 1/5。
另外一个优势是线路灵活。
但是,快速公交的线路特征不明显,对乘客吸引力不够,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小。
第二章各国及城市的公交经营管理第一节伦敦伦敦于1984年颁布伦敦交通法案(London Transport Act),通过竞争性招标逐渐让私人公司参与公交服务业。
起初,政府所属公交公司通过其附属的“商业公司”继续运营,这些公司在1994年实行私有化。
现在,伦敦所有的公共交通路线(包括服务水平)均由政府来规划,由私人部门经营。
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公交服务都按竞争性招标来签订为期三年的合同(即私人公司留存票款收入)来运营。
计划从1998年起,所有的公交服务都通过竞争性投标之下的净成本合同来提供,通过对实绩进行评估来确保高质量的服务。
在此机制下,伦敦公共汽车的运营里程增加了20%,每英里的运营成本下降了40%,整个公共汽车网络的成本下降了27%。
与以前稳步下滑相比,乘客数增加了0.5%,最重要的是政府实际补贴下降了80%。
因此,竞争性的专营权制度不但降低了运营成本和财政负担,而且并没有失去公交服务网络的完整性和大都市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性。
伦敦市有一个管理城市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组织,名称为“Transport for London”,伦敦市的地铁、巴士、轻轨等的一些运营公司都是它的子公司。
例如:DLR——Docklands Light Railway,主要负责道克兰兹轻轨铁路的经营;LRT——London Regional Transport,主要负责伦敦地区国家铁路的经营;LBSL——London Bus Services Limited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TTL,主要负责经营伦敦地区的公共巴士的经营活动;LUL——London Underground Limited ,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LRT ( due to transfer to TTL in spring 2001),主要负责伦敦地铁的经营;TfL——Transport for London,为伦敦的一个交通组织(下文有介绍);TTL——Transport Trading Limited , a subsidiary of TfL,为TfL的一个子公司。
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城市转型发展,交通运输先进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创新管理和技术,逐步实现公共交通网络规模大,技术先进,服务质量高,管理精细化的发展目标。
具体来说,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化规划:北京市在公共交通发展方面采取了“高速公路网+快速干线+城市主干线+社区支线”的交通网络规划,全面连接了城市各个区域和重要交通枢纽,提升了公共交通覆盖率和效率。
2. 多元化服务: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覆盖了地铁、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此外,还推广了“互联网+公共交通”等新兴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
3. 先进技术保障:北京市公共交通采用了先进的调度和管理技术,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运营和管理。
同时,还引进了新能源车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和预警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安全、环保和高效性。
4. 搭建统一平台: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依据“一张网、一张图、一张卡”的建设理念,搭建公共交通统一平台,实现了多个应用系统的整合,方便市民查询、购票、付款和管理。
总之,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是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在高效、舒适、环保、安全、便捷等方面注重各项技术周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并不断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
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研究现状趋势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
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
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
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
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
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从以上三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
模式一:由交通、市政、城建、公安等部门对交通实施交叉管理。
交通局负责公路运输、公路和场站规划建设以及水路交通运输的行业管理;市政公用局负责城市公交和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的管理;市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道路规划与建设。
这种模式由于部门管理分头领导、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因而政出多门、政令冲突;主要实施城市有南京、福州、昆明、南宁、成都、杭州等城市。
模式二:实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
典型特征是:实现了交通部门对交通的管理;整合了道路运输资源,但不具备对城乡交通统一战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建设的职能。
这种模式也最普遍,主要有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长沙、兰州等市在实施。
模式三:实行“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职能:市交通委员会是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交通运输规划、道路和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行业管理,并负责对城市内的铁路、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
典型特征是:实现了道路运输管理的一体化,但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方面尚未形成集中统一管理。
代表城市有北京、广州、重庆、深圳、武汉。
此外,我国一些城市还进行了公交管理体制的改革试点,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如上海的“三制”改革,即先是票制改革,取消月票,实行普票。
其次是机制改革,优化财政补贴,实现良性循环。
再次是体制改革,实行多家经营,形成竞争格局。
改革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变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争、创、抢”(争客流、创效益、抢市场);企业的经营思路、分配机制、管理思想更加灵活;班次、车辆、线路都得到了有效保证,司乘人员服务更热情、乘客对公交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公交系统连续多年大幅度亏损的势头得到了有力遏制,部分企业做到了收支平衡。
江苏省提出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发展要求。
3国外城市的典型代表及我国香港特区公交管理体制
法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以“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AOTU)为管理机构、“城市交通服务区”( PTLJ)为责权范围,“城市交通税”(VT)为资金来源,三者
相互支持,构成了法国地方化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机制的基础。
法国的公交服务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模式:所有权为公有,由行业主管单位“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管理,地方政府收购公交设施的所有权并负责新的投资建设:经营权则由运营公司负责。
公交企业与“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之间存在服务合同关系,法国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包括私营、公私合营和国营等三种不同的经营形式。
美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机构是各市公共交通局,负责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规划、建设及停车场管理等。
美国公共交通的投资体制由各级政府分担,不管公交企业亏损如何,都依据既定的议案给予优厚的政策补贴。
日本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中,地方城市分设建设局、城市规划局和交通局。
交通局主要负责市内的交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建设局主要负责道路和河流的修缮及管理,并且管理城市再开发,以及其他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业务;城市规划局主要负责有关交通规划等政策的制定。
其资金来源分别由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和银团贷款三部分组成。
日本政府实行低票价政策。
香港城市公共交通主要采取专利经营的模式。
香港政府主管交通事务的部门是运输署。
凡与交通有关的全部归运输署统一协调和管理。
这种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避免了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的弊端,而且在规划与管理上全面衡量、通盘考虑。
政府不投资,由企业按市场经济原则经营。
在票价方面不实行福利政策,而采取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商品价格,但当局对此进行严格控制。
4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对比
4.1 管理模式
在国内,一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
相比较而言,单一的管理机构、健全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政令及时的传达和准确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效率。
4.2管理职能
日本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运输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并且二者之间实施了有效的协调配合。
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几个机构之间责权利关系还不是十分明确,部门分割、职能交
叉、分工不明、政令冲突等。
4.3运营模式
在运营模式方面,国外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普遍采用由私营部门经营、政府所属公交公司的商业化经营、公有和私有客运公司相结合等不同的运营模式。
而国内,尤其是内地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运营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表1.1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对比
国家或地区投资主体投资形式票价形式补贴形式
发达国家政府高投入低票价高补贴
香港企业或社会股份制供求关系决定无
国内政府低投入低票价低补贴
4.4经营内容和形式
国外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发展多业经营,如租赁服务、广告服务等,与国内一些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单一从事公交服务形成鲜明对比;在票价和补贴机制方面,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行公交完全市场化运作,在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盈利,而国内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大多过分强调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特征,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满足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