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遵循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知识目标

(1)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

(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具有一定的多媒体、网络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1)具有使用适当的中、英输入技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

(2)具备Windows文件(文件夹)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

(3)具有微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

(4)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

(5)具用使用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的基本知识,实现用浏览器搜索相关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基本能力;

(6)具备使用网络相关的常用软件完成信息下载、压缩的基本能力;

(7)具有使用所安装的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服从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4)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A 使用的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本套教材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的设计思想,每章都有大量的操作题,并且这些操作题都是我们平时常常遇到的,学生们做起来也很有兴趣。

B 教学建议

1、启发式教学

(1)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讲授时,不把教学内容作为现成的知识向学生传授,而是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通过提问的方式式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2)通过引入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通过日常生活或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实例引出,学生会觉得这些实例就在身边或非常实用,这样就能一下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

(3)基于已学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每门课程的内容都是前后关联、承上启下的,已学内容是后续内容的铺垫和基础。因此,授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新内容,而且要相信学生凭借已学的知识有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而作为教师仅仅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和勇敢创新的精神。

2、案例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精心选取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例如:报纸刊物的排版、毕业设计的排版、商场销售数据的分析处理等。采用该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又能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联系起来。

3、自主学习

为了进一步方便学生的学习,我们在校园网上专门设置了有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栏目,包括在线论坛、在线辅导、在线测试、在线视频、课件演示/下载、参考资料等资源。通过网络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方法

采用“投影+粉笔”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氛围及听课感受,教师在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愉快地环境中学习。通过多媒体中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 教学基本条件及课程资源的应用

1、教师首先要对“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并需要具备能应用将这些理念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其次,在正式上课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好精心准备,包括教案、课件及教学过程中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等。

2、授课的地点在计算机机房,采用边讲、边演示、边操作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不受教材章节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安排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

3、网络环境

课程初步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有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视频、演示、习题、实训指导书、参考资料、网上论坛、在线单元测试等内容,学生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可以完成课堂学习、向教师提问、提交作业、同学之间在线交流、单元测验等学习任务。课程网站应注意紧跟行业技术进步进行更新。

D 学院图书馆资源

学院图书馆配有大量有关计算机类图书,包括网络基础理论、综合布线与测试、网络操作系统与管理、路由器技术、交换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技术、TCP/I技术、动画处理等,供学生借阅或访问。另外还有电子阅览室,同学们可通过访问相应的网站来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以及终结性考核为主的方式,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系统。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实验实训过程性考核(占40%),等级认证考试成绩(占40%)”三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