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22
甲骨文的名词解释
甲骨文是一种古代文字,在汉字文字出现之前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
它是用木簋、乙簋写成的,记录着古代诸多历史文字的内容。
甲骨文的字体都是弯曲的,有一定的规律。
甲骨文分为三类,即楔形文字、甲头式文字,以及准字体文字(海通文字)。
楔形文字的
字体大多比较粗糙,多出现在中国的中原和西部。
甲头式文字的字体有两种,一种是宋体文字,字形中多有不规则的折线,多记录了当时朝代的相关信息;另一种是小篆,多用于记录祭祀或是其他宗教信仰的内容。
而准字体文字(海通文字)是古代最为普及的一种文字,用笔直的线条来表示。
甲骨文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记录历史,它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人思想、习惯和行为的重要历史资料。
甲骨文也是中国古代文字研究的基本资料,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古人的语言,也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甲骨文通过几千年的发达,历史文献中渐渐多出了不少诸如辞书,史书,小说,诗词等新形式的文献,为古代社会提供了完整的文字文献体系。
甲骨文的识读也有了新的发展,如今科学家们能够通过甲骨文来分析古代文化,思想,学术,宗教,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事件,以及古代历史学研究的关系。
甲骨文的解读也有了新的技术,比如光谱分析,计算机技术等,以更快的速度来研究历史文献的内容,同时也使古文字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古人留下的文字文献出新的洞见和新的利用价值,
对于了解古代文明更加深入。
甲骨文不仅是古代文明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甲骨文,人们能够认识到古代文明的发展和辉煌。
因此,甲骨文是古代文字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字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
甲骨文(中国古代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发展历程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一、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有经存在。
甲骨文一开始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从甲骨文的文字结构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1。
关于甲骨文的介绍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
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详细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是20世纪初的事,在甲骨文之前,中国的文
字是一种“结绳记事”方法。
商代时,人们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情。
这种记事方法容易错漏。
因此,用来记事的符号,便产生了。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现已发现三千多片,其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除记载王事外,还有占卜、祭祀等活动。
但据统计,已释读的字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甲骨文中还出现了不少汉字之祖,如:“天”、“大”、“心”、“月”等,可见当时人们已能运用汉字造字和用字了。
甲骨文的字体结构已相当规范,字体修长、舒展、挺拔、飘逸;字形多为方折,长方方折;偏旁多为方折和长方;部首多为
左右结构,也有上下结构和前后结构;大篆成为标准字体;小篆
向方折发展。
小篆流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
甲骨文的使用范围很广。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许多事情都可以
通过甲骨文来考证和释读。
—— 1 —1 —。
中国考古最早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考古最早甲骨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考古最早甲骨文四千三百多年前的帝喾摄政甲骨文,可谓中国现存最早的甲骨文实物。
甲骨文记载着帝喾八十八岁时的摄政宣言,帝喾退居二线,由其子挚代天子行政,黄帝王朝国家中央权力的颠峰,二日并存。
该甲骨文来自山东南部兰陵地区民间收集,残存部分高22cm宽14cm,上面留存古25个方块文字和一鸟图形。
与商代甲骨文曲线弧形字体相比,该甲骨文字更显古朴原始。
中国的像形文字,发展到现代正体字的横平竖直,返古归真得其古代自然美的真传,此甲骨文就是明证。
甲骨文最上面二字,二和十二,合成二十二。
二十二,在中国历法天干地支表中是“乙酉”,十二属相中“酉”是鸡年,古帝王自负天上飞鸟。
鸟形图腾,是黄帝时代帝喾的徽记。
古籍中,称帝喾为鸟夷的始祖太暭。
此甲骨文佐证,帝喾登位天子的元年,是乙酉鸟年。
天干地支时间计数法,简称干支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历史最大的发明贡献。
天干十循环计数,地支十二循环计数,干支结合六十循环计数,对人类多方面的文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发明使用干支历法的纪首元年,第一甲子年,距离公元2007年,已经有7284年历史。
这就是《全编》推崇区别于公元历的天干地支中元历法。
甲骨文上,帝喾鸟图腾图形面东而立。
这里按地图习惯东为左上。
鸟图形下面,东第二排第三、四字,是数字五十、十三,合称五十三。
《全编》显示,帝喾五十三年是八十八岁,这是一个需要休养的年龄。
不少古代帝王在这个年龄上下,选择退休,由接班人代行天子政。
身体好时退而不休,巡狩照常进行。
从本甲骨文知道,在帝尧高龄退居二线,贤让帝舜,前面有一个模范榜样,是帝喾。
又查《全编》,颛顼九十二岁时退摄,帝喾代行天子政。
相比较,颛顼退休摄政年龄最大。
古时候环境自然没有污染,人的寿命长。
帝王工作年龄能达到八、九十岁左右,从人类环境保护意义来说,可以令现代的国家元首们羡慕不已。
简单的36个甲骨文字1、干——乾,幹表示干湿意义时,写作“乾”;表示枝干、才干、干事情等意义时,写作“幹”;表示盾牌(干戈)、触犯、干预时,写作“干”。
但乾坤的乾不可以简化为“干”。
2、儿——兒兒为象形字,像小孩扎髻之形3、习——習習本义为鸟类试飞,故从羽。
郭沫若说从日是指在晴日学飞。
4、广——廣廣本义为四周无壁之大屋,广为意符,是屋脊的意思。
5、马——馬馬为象形字,像马头、髦尾、四足之形。
6、门——門門为象形字,像门扇。
7、万——萬萬本义为蝎子,为象形字,今作数字讲,是假借。
8、乡——鄉据杨宽说,鄉字像两人对坐、共食的情况,其本义应为乡人共食。
9、义——義为会意字,从我从羊,是我之威仪的意思。
羊为祭祀仪式用品。
10、飞——飛飛为象形字,像鸟飞翔之形。
11、办——辦辦为治理之义,力为意符,表致力。
12、凤——鳳鳳中间的部件是象形,早期甲骨文像凤鸟高冠、华翎、长尾之形。
13、开——開開本义为开门,早期字形为以手开门栓之象。
14、厅——廳廳本义为官府办公的地方,古称听事,后加广旁表意。
今政府机构如教育厅,即取义于此。
15、贝——貝上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表财务之字多以貝字为偏旁,貝在字中作为偏旁出现时,一般均简化为贝。
16、仓——倉从食从口,口像仓形。
甲骨文、金文的仓字像仓形,中有门户,以进出粮。
17、车——車車为象形字,在字中作为偏旁出现时,一般均简化为车。
18、长——長余永梁以为長像人发长貌,引申为长久之义。
長字作为简化偏旁,在字中作为偏旁出现时,一般均简化为长。
19、队——隊队为隊的古字,本为坠落义。
20、丰——豐繁体字豐下半部分豆是一种高脚的器皿,上半部分表示盛放着饱满的谷物,表示丰收,而丰的本义是指草木茂盛,后来仅用在丰姿、丰采等词语中。
21、见——見見为会意字,上目下人,即人用目看的意思。
字中有目者多与眼睛有关,如看、瞧等。
22、双——雙雙为会意字,一手捉两鸟即为雙。
23、乌——烏烏象形字,孝鸟,即乌鸦,因乌鸦反哺,故友孝鸟之名。
甲骨文,亦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贞卜文字”。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因多镌刻、书写于龟甲、兽骨之上,故名。
殷商时,常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及与占卜有关的纪事文字。
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也叫殷墟),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被发现。
光绪三十年,孙詒让首先考释甲骨文,著成《契文举例》1928年后,经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出土十余万片,为盘庚迁殷后至纣亡二百七十三年间之物。
单字总数约四千六百字,可识文字达一千七百字。
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并有大批形声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
文字象形简古,劲健挺秀,具有根高艺术性。
甲骨文名词解释
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
商周时代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代都城遗址,1899年始被发现。
商周王室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将占卜之辞和相关的事情刻写其上。
现收集到的单字总数在4 500个以上,能识读的不到一半。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
甲骨文详细解释
甲骨文,古汉字书体之一种。
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并将占卜之内容用当时书体刻在甲骨之卜兆旁。
这种文字距今已三千多年,被称为甲骨文。
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
1899年王懿荣认定为殷商文字,从事收集。
经清末及近现代学者相继研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至今发现的甲骨有十万片以上,文字约四千五百个,为学者所识者有三分之一。
其基本字形结构与后世汉字相一致,是汉字的较早书体。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社会》:“ 殷代尚相当原始,对于鬼神有深厚的信仰。
逢到一件事情,就卜兆问神,更将卜问所得,书刻在牛胛骨上或龟甲上,故称甲骨文。
甲骨文和公文一样,有一定的格式。
内容大概是祭事、田猎、风雨、战争、疾病之类。
”。
历史名词解释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所使用的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的
殷墟,因此也被称为殷墟文字。
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
于占卜和记录祭祀仪式的内容。
这些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的文字被认
为是中国文字的最早形式之一。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发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研究
不仅为中国文字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
制度、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甲骨文的解读对
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的文字学、
历史学、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甲骨文的解读主要依靠对文字的形体、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同
时也需要借助于其他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印证。
随着对甲骨文研
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深入,对甲骨文的解读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视野。
总的来说,甲
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形式,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古
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单介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系统,发源于商朝晚期至西周初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主要流传于商代晚期的殷墟和周代的建康等地。
甲骨文的载体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因此得名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形体繁杂,笔画繁多,有的字形甚至非常复杂,且带有一定的象形性质。
甲骨文的内涵较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用语,如日期、气象、动植物、物品等,还有宗教祭祀、祝福祈福、祭祀、占卜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还为后世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甲骨文的解读需要较强的汉字学和古文字学知识,因此目前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国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
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
甲骨文名词解释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用于商代与西周时期的甲骨碑铭刻。
它是由蟒纹和龙骨上刻写的卜辞、公牍、铭文等形成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即字形与所指事物的形状有关。
其字形简单生动,清晰易辨,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思想。
甲骨文的基本字形以简单的直线、弧形和几何图案为主,特点是明确、规整,好像古代的图画,让人一目了然。
甲骨文的发展还有字形否定侧重以及部分偏旁的使用。
有些甲骨文的字形中会出现明确的否定符号,用以表示对某一事物或概念的否定。
在字形构成上,常用到的偏旁部首有木、水、火、金等。
这些字形的运用丰富了甲骨文的表达能力,并为后来汉字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是古代商周人民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甲骨文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较长时间内的各个方面,如宗教祭祀、社会生活、政治决策等。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尽管甲骨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因为其使用的载体是龙骨和蟒纹等动物骨骼,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甲骨文得以保存下来。
这些保存下来的甲骨文通常较为完整,书写工艺比较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字系统。
在甲骨文字典的编纂中,有一些专家学者尽力还原了甲骨文的读音。
这些努力使得甲骨文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系统,对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系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以简洁明了的字形和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
常用甲骨文是指在古代中国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也被称为“龟甲文”或“兽骨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甲骨文示例:
1. 日:表示太阳。
2. 月:表示月亮。
3. 山:表示山脉。
4. 水:表示河流或水域。
5. 火:表示火焰或火。
6. 木:表示树木或木材。
7. 人:表示人类或人物。
8. 口:表示嘴巴或说话。
9. 手:表示手或手臂。
10. 足:表示脚或腿部。
11. 车:表示车辆或交通工具。
12. 马:表示马或马匹。
13. 牛:表示牛或家畜。
14. 羊:表示羊或家畜。
15. 鸟:表示鸟类。
16. 虫:表示昆虫或其他小动物。
17. 鱼:表示鱼类。
这些只是常用甲骨文的一小部分,实际上甲骨文的字符数量非常庞大,每个字符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语言具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字体大全1. 什么是甲骨文字体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至西周时期。
它最早发现在卜辞中,可以用于对事物进行记录和描述。
由于甲骨文保存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得名“甲骨文字”。
甲骨文字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研究汉字演变和起源的重要途径。
2. 甲骨文字的特点甲骨文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简洁:甲骨文字体整体结构简单,笔画少,字形呈大块状,大部分字形只由两到三个笔画构成。
•规整:甲骨文字的字形规整,每个字的组成部分排列有序,呈现出整齐的布局。
•图案化:甲骨文字的字形多以图案化的形式呈现,与后来发展的象形文字和金文有一定的关联。
•写意性:甲骨文字采用形声字和象形字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可以通过字的构造来表达字义。
3. 甲骨文字的分类根据字形的特点和构造方式,甲骨文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形声字形声字是甲骨文字中的一类重要字形,它由形义相近的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义,称为“形旁”,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音,称为“声旁”。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也可以是同一个部分重复两次。
形旁往往与字义有关,声旁往往与字音有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形声字:•手:形旁,表示人的手部;又有声旁,表示shǒu的音。
•目:形旁,表示人的眼睛;又有声旁,表示mù的音。
3.2. 象形字象形字是指甲骨文字中以物象为基础构成的字形,代表了一些具体的物体或事物的形象特征。
这些字形的形状往往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外形有关,直观地反映了事物的外貌特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象形字:•日:表示太阳;字形与太阳的形状相似。
•木:表示树木;字形与树木的形状相似。
3.3. 指事字指事字是通过简化具体物体的形状,再加上符号组合而成的字形。
它们表示的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不是具体的物体。
指事字的字义可以通过字形的构造方式来推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指事字:•上:表示上方;字形由一个直线表示上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