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各章节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36.80 KB
- 文档页数:14
《金融学》目录第一章金融学概述
1.1 什么是金融学
1.2 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1.3 金融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2.1 金融市场的分类
2.2 股票市场
2.3 债券市场
2.4 期货市场
2.5 外汇市场
2.6 金融机构的分类
2.7 商业银行
2.8 证券公司
2.9 保险公司
第三章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
3.1 金融产品的分类
3.2 股票
3.3 债券
3.4 衍生品
3.5 外汇
3.6 基金
第四章金融风险管理
4.1 金融风险的概念
4.2 信用风险
4.3 市场风险
4.4 利率风险
4.5 操作风险
4.6 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第五章金融政策与监管
5.1 金融政策的目标
5.2 货币政策
5.3 财政政策
5.4 银行监管
5.5 证券监管
5.6 保险监管
第六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 6.1 金融创新的意义
6.2 金融创新的形式
6.3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6.4 区块链技术与金融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 7.1 金融全球化的意义
7.2 国际金融市场
7.3 外汇市场
7.4 国际支付与清算
第八章金融教育与金融素养
8.1 金融素养的重要性
8.2 金融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8.3 金融素养的培养方法
总结
注:上述目录仅供参考,具体章节和小节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充。
每个小节可以适当增加字数以满足要求,但也要注意保持内容的
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章中不出现网址链接,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1.名词解释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
(直接,间接融资)3.金融市场的结构: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
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
(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第三章什么是货币1.货币的功能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2.货币计量M1=通货+旅行者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第四章理解利率1.四种信用市场工具1)普通贷款:到期支付本金与利息,如商业贷款。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投资理财、金融管理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经济学基础、公司(个人)信贷、金融礼仪、保险(证券)、个人理财、银行柜面业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经济学思维。
本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三个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它们支撑整个金融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宏观金融调控相关的范畴。
2“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如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等。
3.课程目标3.1总体目标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面向保险业务员、银行客户经理、债券销售交易员、理赔员、诉讼受理员、理财产品营销员、报单员及各岗位后续的相应晋升岗位。
3.2知识目标(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的趋势;了解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掌握货币的概念、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信用的起源;掌握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含义;掌握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本内容。
(3)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掌握决定利率变化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掌握金融机构三大支柱的特点,并了解其业务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经营原贝!];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6)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主要业务;熟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7)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度量指标和货币失衡的治理措施。
(8)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自的特点和种类。
《金融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掌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的基本原理;(3)运用金融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金融问题;二、教学内容2.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与交易机制。
2.2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1)金融机构的类型与功能;(2)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与运行机制;(3)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
2.3 金融理论(1)经典金融理论;(2)现代金融理论;(3)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2.4 金融政策与金融调控(1)金融政策的类型与目标;(2)金融调控的手段与效果;(3)金融政策的实践与创新。
2.5 金融与经济(1)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3)金融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操作。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金融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金融学相关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4 实务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金融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4.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
5.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推荐使用《金融学》教材,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作者X。
6.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金融学文章、研究报告、金融案例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4章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一、概念题1.直接融资答: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售出股票、债券,取得货币资金;资金所有者,买进股票、债券,付出了货币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的中介者处于债权人和债务人、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要者之间,所以用直接融资或直接金融概括,以区别于间接融资。
2.单纯融资性商业票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研]答:单纯融资性商业票据即金融票据,亦称“融通票据”“空票”,是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专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一种票据。
它由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后产生,一方作为债权人签发票据,一方作为债务人表示承兑,出票人则于票据到期前把款项归还付款人,以备清偿。
融通票据有商人签发商人承兑、商人签发银行承兑和银行签发银行承兑几种形式。
此种票据不反映真实的物资周转,只为获取资金而签发;拟获得资金融通的公司或商号,须事先向承兑公司申请承兑信用额度,在其额度内开立以承兑公司为付款人的融通票据。
3.金融答: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那么,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
这就是“金融”。
金融或可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4.补偿贸易答:补偿贸易是指技术贸易、商品贸易和信贷结合的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是国际信用的一种形式。
基本含义是,由外商直接提供或在信贷基础上提供机器设备或技术给本国企业,本国企业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分期偿还进口设备或技术的价款和利息。
第一章 金融工程概述学习指南1. 主要内容 金融工程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工程方法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性学科。
无套利定价与风险中性定价是金融工程具有标志性的分析方法。
尽管历史不长,但金融工程的发展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章主要对金融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2. 学习目标掌握金融工程的定义、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熟悉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运用的工具;了解金融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3。
本章重点(1)金融工程的定义及主要内容(2) 掌握金融工程的定价原理(绝对定价法和相对定价法,无套利定价原理,风险中性定价法,状态价格定价法)(3) 衍生证券定价的假设4。
本章难点(1) 用积木分析法给金融工程定价(2) 三种定价方法的内在一致性5。
知识结构图6. 学习安排建议本章是整个课程的概论,介绍了有关金融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和背景、基本原理等内容,是今后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多花一些时间理解和学习,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 预习教材第一章内容;● 观看视频讲解;● 阅读文字教材;● 完成学习活动和练习,并检查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点,否则重新学习相关内容。
● 了解感兴趣的拓展资源。
第二章 远期与期货概述学习指南 1。
主要内容远期是最基本、最古老的衍生产品。
期货则是远期的标准化.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了解远期和期货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主要类型和市场制度等,最后将讨论两者的异同点2. 学习目标掌握远期、期货合约的定义、主要种类;熟悉远期和期货的区别;了解远期和期货的产生和发展、交易机制3。
本章重点(1) 远期、期货的定义和操作(2) 远期、期货的区别4. 本章难点远期和期货的产生和发展、交易机制5. 知识结构图6. 学习安排建议本章主要对远期和期货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是之后进行定价、套期保值等操作的基础,建议安排1课时的时间进行学习。
金融学PP课件第五章概述第五章是金融学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之一,着重介绍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是各类金融交易的场所,可以分为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金融工具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投资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
本章将通过讲解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运作机制,为将来的投资决策和金融管理提供基础知识。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是资金供求的汇聚地。
根据交易的资产类型,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证券市场是进行股票、债券等证券交易的市场。
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证券市场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企业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也称为新股发行市场。
二级市场是指已发行的证券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市场,也称为现货市场。
证券市场对于企业融资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交易期限较短,通常在一年以内,并且以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债务工具为主要交易资产。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
货币市场的功能包括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和货币政策调控。
衍生品市场是进行衍生品交易的市场,包括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衍生品是金融工具的一种,其价值源于基础资产的价格波动。
期货是一种标准化合约,约定了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价格交割某种商品。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让持有人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价格购买或者卖出某种资产。
衍生品市场对于风险管理和投资套利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投资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
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金融工具。
股票股票是公司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所有权证书,代表着对公司的股权和利益。
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参与公司的决策和分享公司的盈利。
第7章中央银行第1题:解释下列概念1.最后贷款人答: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即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融资时,由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
2.发行的银行答: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
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应及时供应货币,合理调节货币流通数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3.银行的银行答:银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及作为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周转不灵时,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4.政府的银行答: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具体表现为:①代理国库收支;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提供信用;④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业务。
5.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存款构成,后者是指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
6.外汇占款答:外汇占款,指本国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外汇占款将一国开放经济与本国货币供给联系起来,尤其在本国货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
比如,外汇进入本国后需兑换成当地货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维持汇率等需要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第2题: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形成有哪两种途径,请各举例说明。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第3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一、概念题1.信用答: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偿还性和付息性是其基本特征。
信用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第二个职能是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
信用是一种动员暂时闲置资金的行为,在这种借贷行为中,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资金的使用权发生了转让,从而使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没有自己独立的资金可分配领域,而是与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重叠,是建立在前两次分配基础之上的第三次资金分配。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发放再贷款、办理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则做相反操作。
流通中的现金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提款获得增加。
因此,无论是从中央银行层面,还是从商业银行层面来讲,信用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创造货币的职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信用行为。
2.消费信用[北京师范大学2000研;南京理工大学2002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答: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
从授信对象来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使用生活资料的个人和家庭。
从信用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消费信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
分期付款是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按规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货款,其余部分要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偿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
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一般是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金融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2202B课程类型: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非金融学专业选修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一、课程的教学目标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基本金融理论,理解现实金融现象,为金融专业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便于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2、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通过教学讲解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
(一)教学内容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分为15章,即导论、金融体系、金融工具、货币、利率、汇率、金融结构、银行管理、银行业;结构与竞争、金融监管、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选讲)。
兼容性强、涉及面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课后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5、利用学院配备的综合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6、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法。
(三)学习要求1、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先修课程,并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
2、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论文、实践操作等,并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基础之上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融学学习笔记⾦融学课程第⼀阶段学习笔记⽹院学号:11011110086批次:201110 辅修专业:⾦融姓名:王宇佳成绩:⼀、学习内容1. 学习体系:本阶段为第⼀部分,包括第⼀篇:货币与货币制度第⼀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章:货币制度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第⼆篇:信⽤与利率第四章:信⽤的演进第五章:信⽤形式第六章:利息与利息率2. 学习⽬标第⼀章1、了解货币产⽣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重点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2、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认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
3、掌握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基本功能,理解货币的各种作⽤。
4、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重点掌握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5、掌握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及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第⼆章1、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掌握国家货币制度的⼏种主要类型和特点。
3、重点掌握我国现⾏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4、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掌握⽛买加体系的内容与利弊。
5、了解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三章1、从不同⾓度理解外汇的含义,进⽽掌握汇率的概念及不同的汇率种类。
2、熟知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法,并能⽤来套算汇率。
3、研究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
4、通过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较,理解不同汇率制度的特征。
5、理解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重点掌握⼈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第四章1、掌握信⽤所涉及的不同含义,正确理解不同含义之间的关系;2、了解信⽤产⽣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熟悉⾼利贷信⽤的特点作⽤。
3、掌握信⽤与货币的关系。
4、掌握现代信⽤与经济的关系。
5、掌握现代信⽤体系的构成。
第五章1、掌握商业信⽤形式的含义和特点,认识商业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2、掌握银⾏信⽤的含义和特点,认识银⾏信⽤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和作⽤;3、掌握政府融资形式与政府的债务管理;4、掌握消费信⽤的形式及其效应和约束条件;5、理解国际信⽤的含义,掌握国际信⽤的具体⽅式。
《国际金融学》教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理解国际金融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国际金融学》教材则成为了我们探索这一复杂领域的重要工具。
国际金融学涵盖了众多的主题和概念,从汇率的波动到国际资本流动,从国际收支平衡到跨国金融机构的运作等等。
一本优秀的《国际金融学》教材应当能够系统而清晰地阐述这些内容,帮助学习者构建起坚实的知识框架。
首先,教材应深入浅出地讲解汇率问题。
汇率作为国际金融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波动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和投资,还对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的种类以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并非易事。
因此,教材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简单易懂的图表,将抽象的汇率理论具象化。
比如,以近期某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导致的汇率变动为例,详细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和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汇率在实际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教材应当阐明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流动方式以及对不同国家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融合,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其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也日益复杂。
通过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历史事件和最新趋势,如亚洲金融危机中资本的快速出逃对相关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创,以及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成功案例,让学习者能够从实际情况中领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金融学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教材需要详细解释国际收支账户的构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机制。
同时,结合各国的实际数据和政策措施,如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状况,帮助学习者理解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跨国金融机构的介绍也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
包括跨国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重点难点分析本章作为货币金融学这一门课程的入门章节,主要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以及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习的意义等内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一)货币金融学的演变过程,即从货币经济学到货币银行学,转变成现在的货币金融学。
这一过程主要由于其研究内容的转变,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
(二)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章的难点,对以后各章的学习便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三)了解对货币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能加深我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这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四)认真体会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意义。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是本课程的入门基础。
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正确理解货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同时也是法定的债务清偿工具。
货币在经济中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的储藏手段的作用。
难点在于要理解货币发挥不同职能对经济的影响。
(二)货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阶段。
现在经济中使用的货币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不能与任何过贵金属兑换的信用货币。
要着重理解为什么信用货币购买力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公众提供给中央银行的信用,要保持信用货币的稳定必须对货币数量进行调控。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金银两本位、金本位和纸币本位等不同的货币制度。
要掌握不同货币本位制度的概念和核心内容。
正确理解劣币驱除良币的规律及其在本位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尤其是对金本位制度的演变、不断削弱和崩溃的原因要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在今天信用货币条件下不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影响打下基础。
(四)对现代信用货币形式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带来的新的影响也要认真理解。
第三章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重点难点分析(一)本章需要重点学习和理解的内容有:信用的本质、信用的要素、信用工具的基本性质、信用的主要形式、信用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货币金融学需求供给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在货币金融学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曲线是研究的核心概念。
货币需求曲线描述了个体和整个经济体在不同货币利率下对货币的需求情况,而货币供给曲线则描述了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货币的数量。
通过研究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曲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市场平衡则是指货币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状态,其中决定平衡利率的因素包括货币需求的变化、货币供给的调控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以货币需求曲线、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市场平衡为主线,对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首先,将介绍货币需求曲线的构建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货币供给曲线的形成机制和决定因素。
接着,将详细解释货币市场平衡的实现过程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最后,将对货币金融学的意义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展望未来货币金融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货币需求供给曲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原理,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对货币金融学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并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本文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货币需求供给曲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且深入的货币金融学知识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通过对货币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货币需求曲线、货币供给曲线以及货币市场平衡。
在货币需求曲线的讨论中,我们将探讨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以及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金融学各章节概念第一章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
②无限法偿。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无限法偿:即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也即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②汇率制度的确定。
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随市场浮动,各国政府对汇率的变动不予干预的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汇率体系:管理浮动汇率体系是浮动汇率体系中的一种,在该体系中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
联系汇率制度:所谓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本地的货币与某种特定的外币相挂钩,按照固定的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
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区域货币一体化: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
欧洲中央银行:欧洲货币联盟的执行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是跨国家的银行,为欧洲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超国家金融机构,且与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并存,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在组成结构上的一个创举。
欧元:欧元是欧盟各国统一使用的唯一法律货币,是区域货币的代表,其中罗伯特·蒙代尔因倡议并直接设计了区域货币——欧元,他因此获得了“欧元之父”之誉。
第二章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
它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这种信用形式一般采用货币贷款方式,并事先指定了贷款货币的用途。
它不享受出口信贷优惠,所以贷款利率要比出口信贷高。
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是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
根据租赁的目的和投资加收方式,可将其分为金融租赁(Financial Lease)和经营租赁(Operating Credit)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所谓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银行票据:银行票据是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银行承兑。
背书: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是转让票据权利的重要方式。
背书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背书。
承兑: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
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股票持有人即为公司的投资者,即股东。
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债券按发行者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信贷资金:信贷资金指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以偿还为条件的供借贷使用的货币资金。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中介组织间接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即资金供给者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需求者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构成了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间接债权债务关系。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约。
远期:远期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
期货: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
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期权: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
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
掉期:掉期是一种由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
信贷资金运动:信贷资金是以偿还为条件供借贷使用的资金。
信贷资金的集聚、分配和再分配即循环运转的活动,构成了信贷资金的运动。
信贷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利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