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汇总
- 格式:pptx
- 大小:212.46 KB
- 文档页数:12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唐雎,字子山,战国时期齐国人,是齐国的一位名臣。
唐雎为人聪明伶俐,机智过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政治问题。
他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善于利用政治手段解决棘手问题。
唐雎先后任齐国相国、宾客、郎中令、尚书等要职,被誉为“箕子之后第一才子”。
他在担任相国期间,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果显著,深得齐国君主的信任。
唐雎早年曾尝试过与齐桓公辩论成败的方法,从而博得了齐桓公的赏识。
后来在成为宾客之后,唐雎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齐桓公大力支持,这些改革方案被认为是后来中国史上的改革开放的先声。
然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唐雎不辱使命的事迹。
在唐雎任相国期间,齐国与晋国的关系日益紧张。
晋国孟尝君曾表示,只要能深入齐国内部,就有可能在不战的情况下解决齐国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唐雎主动向齐桓公建议,派出自己去晋国劝降。
这个时候,唐雎发挥了自己的机智与才学,他潜入晋国后专门找到了孟尝君,然后故意与孟尝君失败几次,这样孟尝君就会觉得唐雎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
之后,唐雎找到一个帮助他的人,让对方从晋国的卫士和民众中散发一些谣言,声称孟尝君已被杀死,这样孟尝君就会失去管理晋国的能力。
之后,孟尝君真正地受到威胁,他决定与唐雎合作,甘愿出兵攻打齐国,这场战斗获得了胜利。
有此事,人们对唐雎发出赞美之声,“齐之相如也”。
那么,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文言文知识点值得我们关注呢?1. 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法,为了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文言文中常常使用长句、短语、并列、排比等表达方式。
例如,“孟尝君终有晋国之志,久立不下,因听簿领之言,遂与齐作重交,一破杞国,再破苦阳,言不由己,狂奔如狼,汪汪狂言”2. 文言文中的特定结构,“非”“即”等词,在文言文中用于表达“不”、“就”等含义,与汉语表达方式不同。
例如,“使君不急而治国,非天上有孝之女也,即人间有箕子之才者也”,其中的“非”就表示“不”。
3. 文言文中的案例分析,文言文中常常以历史案例来说明道理,这既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也能引申出某些思想和观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1.复兴楚国经济:唐雎在权力掌握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振兴楚国的经济,其中包括加强农业发展、培育商业贸易、提高税收和解决赋税问题等。
他注重农业生产的和发展,推行肥宜官的政策,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和改进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他也积极发展商业贸易,鼓励民间商人从事商业活动,增加商业税收的收入。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楚国的经济繁荣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2.鞠躬尽瘁为国家效力:唐雎在担任楚国大臣期间,表现出了勤奋敬业、舍己为人的精神。
他时刻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努力为楚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他通晓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广泛收集情报,了解国内外形势,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他还勇于担当,不怕艰难险阻,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政策的稳健与长远:唐雎在执政期间,注重制定稳健长远的政策,重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他主张充分发挥地方官员的作用,注重贤能之士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地方的管理和治理,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度。
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提倡教育普及,为培养各级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些政策的稳健与长远,为楚国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外交手腕与国际影响力:唐雎还善于处理国际关系,通过外交手腕巧妙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为楚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利益。
他注重借力外力,利用周边国家的力量来对抗强敌,并与其他诸侯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还重视外交礼仪,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注意考虑对方的面子和利益,以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尊严。
这些外交手腕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楚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5.作为楚国的推动者:唐雎不仅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是楚国重大的推动者。
他注重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升,积极推动国家的各项。
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鼓励人民努力工作。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唐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有深刻的社会思考,还通过讽刺和幽默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面。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历史背景唐雎生活在中国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割据混乱、列国争霸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权谋、争权夺利成为了社会主要的活动,社会风气和道德底线逐渐崩溃。
二、贵族与士人唐雎所描写的背景主要是贵族和士人的生活。
贵族作为统治阶级,享受特权和权力,但也因其奢侈堕落的生活方式而备受批评。
士人则是社会的精英,他们自诩为仁者,但在权力面前也不免堕落。
三、讽刺和幽默唐雎的作品以讽刺和幽默为主要手法,通过对官场黑暗面的揭示来批判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用夸张和嘲笑来形容那些奸诈、虚伪和贪婪的人物,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启发。
四、权谋和斗争战国时期是个充满权谋和斗争的时代,唐雎的作品不仅揭示了这一现象,还通过对权谋背后的阴谋和暗战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权利争夺背后的黑暗面。
五、道德的崩溃唐雎的作品中,不仅有对官场黑暗面的揭露,还有对道德崩溃的反思。
他通过对贵族和士人生活方式的描写,表达了对道德价值的忧虑和批评。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道德底线正在逐渐崩溃,社会需要积极的改变和重建。
六、社会变革的呼声在唐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社会变革的呼声。
他通过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呼吁人们要勇于改变,重建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唐雎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历史背景、贵族与士人、讽刺和幽默、权谋和斗争、道德崩溃以及社会变革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雎作品的深层含义,并从中汲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唐雎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文言字词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唐雎不辱使命》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措”,放置,安置,此中是把主意打到谁身上的意思2.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二、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判断动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3.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连用5.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或凋落6.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7.秦王色挠古义:屈服今义:抓,搔或扰乱8.安陵君其许寡人古义:答应今义:允许9. 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只是今义:徒弟、学生三、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2.以以头抢地耳介词,用,拿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以君为长者介词,把3.夫此庸夫之怒也名词,……的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4.徒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5.于受地于先王介词,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到请广于君介词,让6.而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7.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天子之怒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者以君为长者名词,……的人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名词,……的原因9.然虽然代词,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10.怒秦王怫然怒动词,生气,发怒怀怒未发名词,愤怒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2.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4.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5.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6.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要点归纳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置放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二、词类活用1、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2、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三、古今异义:1、虽然今义:表转折的连词古义:虽然这样(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2、谢今义:感谢古义:道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四、一词多义1、使唐雎不辱使命(出使)因使唐雎使于齐(派遣出使)2、以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用,拿)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以头抢地(把)徒以有先生也(因为)3、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只是)4、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谓为信然(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吴广以为然(对的,正确)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5、许答应: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赞成,同意:杂然相许时人莫之许也表约数: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6、虽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虽千里不敢易(即使)7、怒怀怒未发(怒气名词)布衣之怒(发怒动词)五、其它实词: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加惠(给予恩惠)岂直五百里哉(仅仅)怫然(盛怒的样子)以头抢地(撞)庸夫(平庸无能的人)休(吉祥)祲(不祥)色挠(屈服)寡人谕矣(明白)六、古今沟通1、张冠李戴(帽子)2、易子而教(交换)3、呼天抢地(撞)4、休戚相关休戚与共(不祥) 6、百折不挠不屈不挠(屈服)七、句子翻译: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保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守住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十六《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朝代)末年编订,共篇,分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
二、整体把握主旨: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
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三、文言知识: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②故不错意也(错:通,)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②请广.于君()③天下缟素..()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②惠大王加惠()汝之不惠()③若非若.是也()若.士必怒()四、内容理解分析1、人物性格。
秦王:唐雎:2.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答:两方面:一是二是3.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4.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答:5、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首先,其次,最后,6、简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7、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9、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0.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你从哪里能够看得出来?(1)(2)(3)11.第一段写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为何不答应?你从安陵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12.唐雎说话有哪些技巧?五、拓展题: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措”,放置,安置,此中是把主意打到谁身上的意思2.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二、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判断动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3.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连用5.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或凋落6.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7.秦王色挠古义:屈服今义:抓,搔或扰乱8.安陵君其许寡人古义:答应今义:允许9. 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只是今义:徒弟、学生三、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2.以以头抢地耳介词,用,拿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以君为长者介词,把3.夫此庸夫之怒也名词,……的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4.徒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5.于受地于先王介词,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到请广于君介词,让6.而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7.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天子之怒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者以君为长者名词,……的人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名词,……的原因9.然虽然代词,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10.怒秦王怫然怒动词,生气,发怒怀怒未发名词,愤怒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2.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4.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5.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6.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秦王企图用强硬手段吞并安陵国,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与秦王展开激烈交锋,最终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尊严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而成。
2、文章通过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安置。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灰白色。
2、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使”是出使)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3、古今异义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对,正确)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
今义:不弯曲)4、词类活用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共33篇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 . 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5.以头抢地耳(用)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心、•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1.轻寡人丄(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一、知识点积累:1、通假字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②仓鹰击于殿上(“仓”能“苍”,青色)2、词类活用: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原意为“多”,这里指“扩充”)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原意是与“重”相对,在这里意为“小看”“看不起”“轻视”)③公亦闻天子之怒乎(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原意是“发怒”,这里指发怒的后果)④天下缟素(缟素,名词活用作动词,原指白色的丝织品,在这里意为“穿丧服”)⑤与臣而将四矣(四,数量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意为“成为四个人”)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伏”;“使……流”)3、一词多义怒①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动词,下文“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此庸夫之怒”、“非士之②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徒①免冠徒跣(光着,动词)②徒以有先王也(只、仅仅,副词)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动词)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使”是出使,两个“使’’均为动词)亦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也,副词)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不过,副词)虽①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让步连词)夫①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义)4、虚词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介词)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③以君为长者(把,介词)④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介词)⑤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②愿终守之(代词,它,指安陵)③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助词,用于主谓间,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④长跪而谢之曰(代词,他,指唐雎)于①受地于先王(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③仓鹰击于殿上(在)而①而君逆寡人者(但是,表转折)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接)5、指称人的名词归类:①先王——死去的老一辈国君②天子——国君、皇帝③朕——皇帝自称④先生——对知识分子的称呼⑤庸夫——平庸无能的人⑥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⑦布衣——自己的谦称⑧陛下——对皇帝的尊称⑨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二、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总结唐雎不辱使命知识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同“措”)②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古今异义①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否,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③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词类活用①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②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③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一词多义①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解释为“派”,后一个解释为“出使”)②徒:A.免冠徒跣(裸露)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③惠:A.大王加惠(恩惠)B.汝之不惠(同“慧”,聪明)目标导学四:把握情节,理清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简要概括如下:开端:出使的缘由。
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结局:秦王屈服了。
目标导学五:分析语言,感知人物性格1.分析下列句子,说说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现秦王盛气凌人,狡诈)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秦王咄咄逼人)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现秦王无理责问)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雎不卑不亢,据理力争)⑤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现唐雎毫不示弱,据理反击)⑦与臣而将四矣。
(表现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⑧徒以有先生也。
(表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2.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
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教学提示此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字斟句酌、结合人物心理与性格赏析人物语言。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五项
唐雎,字子厚,不辱使命的文言五项之才士也。
言之生动,盖指
其文思敏捷,语言细腻,如漫步花园,一举一动皆充满生动之美。
观
其作品,犹如春日暖风,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唐雎之文,为全面之文也。
他广博博识,娴熟各种文体。
无论是
古文抑或是骈文,皆能游刃有余。
他笔下的文章或端庄典雅,或机智
幽默,或庄严肃穆,或形象生动。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如《赤壁赋》所示:“烈士之陵,美人
之泽,何等蒙蒙也!”他的文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此外,唐雎的文章还具备指导意义。
他在揭示时事、触及社会问
题时,常常深思熟虑,得出中肯的观点。
他不仅敢言辞理,更能用事
实和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他的文章经常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譬如他在《曲江赋》中写道:“赋地平岡,望吾故处。
古尘鼎城,高
山湖海。
”这种挥洒自如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引
发了读者反思故土之变迁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从而具有了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唐雎不辱使命的文言五项之才士也。
他的文章生动全面,给人以深入的指导意义。
他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
行的道路。
在我们学习写作中,应以唐雎为楷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
笔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他一样,成为不辱使命的文言五项之才!。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指的是来自中国帝国唐朝时期社会精神
中的特定文化现象。
它体现了当时学术思想中强调个人责任和责任感
的意识。
这一现象起源于唐代书院制度,尤其是《唐礼》中的这句话“聪明可以自学,勤奋可以不辱使命”,已经很深地渗透到中国古代
教育文化的核心中,对以后的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首先表现在一种自觉的努力求学、尊重
师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充满了责任感,而责任感则使得古代学子
在学习上更加用心、努力,不辱使命。
古代学子学习精神很强,有
“巍然屹立,勤学不辱使命”和“勤学省力,把学问当功誉”的精神。
在读书方面,也体现出“勤学不辱使命”的信念,如临摹、重读、研究、总结等,以求学习深入。
此外,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也体现在他们的职业道德上。
他们
认为只有竭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使自己不辱使命。
他们努力
学习,认真分析问题,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实际政策,积极回应政府和社会对职责的期望,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和演变。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以及教育的发展,它的思想也对后
来的中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唐朝产生的
这一精神使得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而且仍然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