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24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化学的定义、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掌握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规范。
1.3 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元素的符号、名称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规则。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与元素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
2.2 分子与化合物学习分子的概念、化合物的组成。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间作用力。
2.3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学习物质的三态、相变及其原因。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分类。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区分。
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与原因。
3.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数、反应速率等概念。
3.3 溶液学习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
掌握溶液的浓度、稀释、混合等操作。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4.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脂肪的性质、功能及分类。
掌握糖类、脂肪的化学反应。
4.3 蛋白质与核酸学习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性质及功能。
掌握蛋白质、核酸的化学反应及其生物意义。
第五章:化学与社会生活5.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原理。
掌握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5.2 化学与能源学习能源的分类、特点及利用。
掌握化学在能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
5.3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责任。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泥等的性质与用途。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科学1.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掌握化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化学的重要性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掌握实验安全常识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分类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合物和元素的区别第三章:原子和分子3.1 原子的结构学习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理3.2 分子的性质与结构学习分子的定义和特性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理解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第四章: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4.1 化合价的概念与计算学习化合价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化合价的计算规则理解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理解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5.1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命名规则理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5.2 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学习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有机物的常见反应类型理解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原子结构与性质学习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掌握碳的氧化物、酸、盐的性质理解碳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理解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七章:金属和金属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分类和特点理解金属的冶炼和应用7.2 金属的氧化物和盐学习金属的氧化物和盐的性质掌握金属的氧化物和盐的化学反应理解金属的氧化物和盐在工业中的应用第八章:酸碱盐的溶液8.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8.2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学习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计算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能量的变化与转化9.1 能量的基本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能量的单位和转换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9.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类型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计算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第十章:生活中的化学10.1 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学习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掌握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原则理解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掌握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巧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版教案
章节: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课时: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起源;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3. 化学的定义;
4. 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化学的定义。
【教学难点】
1. 化学的起源;
2. 化学的定义。
【教学方法】
讲授相结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入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1. 讲授化学的起源:人类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始于古代,最初从实践中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讲授化学的发展历程:化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各个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三、讲授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
2.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等。
四、总结归纳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化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板书设计】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
【作业布置】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元素、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初步认识。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仪器学会进行物质的称量、溶解、加热等操作1.3 物质的分类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物质的分类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现象学习热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守恒定律2.3 燃烧与爆炸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爆炸的分类和原理第三章:原子和分子3.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电子排布掌握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元素周期表3.2 分子与化合物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判断分子和离子的存在3.3 化学键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力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4.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巧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五章:溶液与浓度5.1 溶液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5.2 溶液的制备与稀释学会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和计算5.3 溶液的平衡与沉淀掌握溶液中溶质溶解度平衡的原理学习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方法第六章:空气与水的污染6.1 空气质量与污染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学习空气质量指数和空气质量评价6.2 水污染与水资源保护掌握水污染的途径和危害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6.3 环保意识与化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贡献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7.1 金属的性质与冶炼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应用7.2 非金属元素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学习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7.3 半导体材料认识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探索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8.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会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并进行相关实验8.2 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原理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8.3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可逆性探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限度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电化学与电池9.1 电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电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9.2 电化学反应了解电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学会电化学反应的分析和应用9.3 电池的种类与应用认识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其特点探讨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第十章:生活中的化学10.1 食物与营养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10.2 药物与健康认识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探讨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的重要性10.3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酸碱与盐11.1 酸碱理论基础学习酸碱的定义和酸碱理论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1.2 酸碱反应了解酸碱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学会判断酸碱反应的进行方向和程度11.3 盐的性质与溶解度掌握盐的分类和溶解度规律学习盐的溶解度与反应的关系第十二章:有机合成材料12.1 合成材料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12.2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学习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制备方法探讨这些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2.3 有机合成反应认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会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能源13.1 化石燃料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和环境影响13.2 renewable energy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3.3 新能源技术认识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和前景探索新能源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4.1 生物大分子学习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4.2 蛋白质与酶了解蛋白质和酶的定义和功能探讨蛋白质和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4.3 遗传与DNA认识遗传的概念和DNA的结构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技能15.2 化学与社会探讨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3 化学与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创新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涵盖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有机化学基础、溶液与浓度、空气与水的污染、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与电池、生活中的化学、酸碱与盐、有机合成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九年级教师:***班级:九(1、2、3、4)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
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发展历史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道尔顿、阿附加的罗)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门捷列夫)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展示。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2.2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本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三章:氧气和燃烧3.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3.2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四章:金属和酸碱盐4.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4.2 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教学目标:了解酸碱盐的性质,掌握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内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五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5.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5.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掌握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六章:溶液和浓度6.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认识化学科学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小组讨论。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操作。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与元素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小组讨论。
2.2 化合物与化学式教学目标:理解化合物的概念,学会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
教学内容: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化学式的计算(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小组讨论。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运用性质解释现象。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小组讨论。
3.2 化学反应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小组讨论。
第四章:物质的制取与使用4.1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检验教学目标: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
教学内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原理与方法,气体的检验(燃烧、气味、颜色等)。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小组讨论。
4.2 溶液的配制与使用教学目标: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教学内容:溶液的配制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原理。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的7篇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化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化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内容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化肥有效成分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通过探究虚假坑农化肥广告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点:对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关键: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分子的质量总和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定义)→ 通过例题总结计算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一般思路、方法、格式等→ 练习。
教学宜采取总结、概括,以练为主的方式,通过例题,总结计算方法、规律,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得以巩固。
这是本节的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前一课时有关内容,特别是化学式的意义。
新课可采取问题导入法,学生思考并讨论: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与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原子的质量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分子也很小,如何表示分子的质量?由学生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提出用相对分子质量衡量分子的质量,并说明计算方法,教师加以规范,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概念,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有了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基础,后两种类型计算不难学习。
教师引导,通过例题总结方法、规律,进行训练。
教材p111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训练,是一个局部的探究活动,属于资料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建议补充给商品标签,进行有关计算的练习。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极性。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不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4.解决办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三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的石灰水,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学生观察实验并按教师要求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提问:() 实验、的共同特征?() 实验、的共同特征?() 实验、与实验、有什么本质区别? 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写出几种描述,由学生讨论而得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应用。
] .学生阅读课本第、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目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 .学生阅读课本第页内容,讨论: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好化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化学的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安全知识1.3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第二章:原子和分子2.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2.2 分子概念学习分子的定义和特性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2.3 化学键学习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区别第三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等概念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类型理解反应物和物之间的关系3.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概念4.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学习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用途和作用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操作技巧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5.2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的单质学习碳的单质形态,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理解碳的化学性质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理解碳的氧化反应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学习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和反应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鉴别方法第七章: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金属的氧化还原性和活性7.2 金属的化合物学习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反应7.3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学习金属的腐蚀原因和类型理解金属的防护方法和措施第八章:非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8.1 非金属的性质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非金属的氧化性和还原性8.2 非金属的化合物学习非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非金属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反应8.3 非金属的用途和作用学习非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理解非金属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9.1 化学能和热能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9.2 燃烧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学习燃烧反应的原理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9.3 化学电源和能量转换学习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分类理解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和损失第十章:化学与生活10.1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学习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健康关系10.2 药物和化学治疗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理解化学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10.3 化学与环境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十一章:溶液11.1 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学习溶液的制备和分离方法11.2 溶液的浓度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技巧11.3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学习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理解溶液的稀释和浓缩原理第十二章:酸碱盐12.1 酸碱盐的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理解酸碱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12.2 酸碱盐的反应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掌握酸碱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12.3 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学习酸碱盐的制备方法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金属的活动性13.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表示方法理解金属活动性的意义和应用13.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习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类型掌握金属的防护方法和措施13.3 金属的提炼和冶炼学习金属的提炼和冶炼方法理解金属提炼和冶炼的原理和应用第十四章:有机合成材料14.1 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命名规则14.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14.3 有机合成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学习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化学与生活15.1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学习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理解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15.2 药物的化学治疗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掌握化学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15.3 化学物质与环境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3.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变化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6.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7. 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8. 非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形式和计算10. 溶液的浓度和制备方法11. 酸碱盐的反应类型和应用1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13.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14. 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难点:1. 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2. 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3. 物质的复杂反应机制和动力学4.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反应机理5. 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和反应平衡6. 碳和硅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7. 金属的提炼和冶炼方法8. 非金属的特殊反应和应用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化学方程式10.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11. 酸碱盐的配比和反应条件控制12. 金属腐蚀的微观机制和防护方法13. 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14. 化学物质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板书设计(上册)教案第一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课堂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步骤等。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实验操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板书设计(上册)教案第二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精选7篇)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
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 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
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
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
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
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数目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正价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电子对偏离的原子负价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电子对偏向的原子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完整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水的基本概念: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主要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水的性质:包括水的溶解性、沸点、凝固点等。
3. 水的净化和利用: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以及水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概念,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掌握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通过水的净化和利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水是宝贵的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基本概念,水的性质。
难点:水的净化和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水的使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的分子结构,讲解水的基本概念,引出水的组成元素。
4. 知识拓展: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以及水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水的组成:氢元素、氧元素水的性质:溶解性、沸点、凝固点水的净化和利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册中关于水的组成和性质的实验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掌握了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水的净化和利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水的净化实验,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净化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进行水的利用方面的调查,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水的基本概念: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主要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水的性质:包括水的溶解性、沸点、凝固点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9篇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直观性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发现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突破难点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练习、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四、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倾听学生的见解(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引导]1。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1《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显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显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干知识加以扩大,讲授进程中重视中考热门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肯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态调查,供学生挑选。
这样做可使全部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全部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触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很多,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立刻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索、扩大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技能。
1.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规则。
能够正确书写和解读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学习元素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掌握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2.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能够正确书写和解读化合物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符号识别能力。
2.3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学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描述。
第三章:分子和原子3.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学习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它们在物质中的作用。
掌握分子的组成和原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
3.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大小、运动、间隔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3 分子和原子的转化学习分子和原子的转化过程,如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破裂和原子重新组合。
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描述。
4.2 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学习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3 化学反应的表示和计算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如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图解。
掌握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绪言一、素养教化目的1.学问目的:a常识性介绍化学探讨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推断一些易辨别典型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
c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力目的:培育学生视察、描绘试验实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觉性和主动性。
3.德育目的: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永久运动,是不行歼灭,只能在肯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化,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教化。
4.美育浸透点:以化学试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试验中仪器美,化学试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概念〔区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断一个改变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改变。
疑点:物质改变与物质性质区分。
解决方法:〔1〕通过视察演示试验,列表记录试验现象,由学生探讨而得出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概念及本质区分。
〔2〕通过学生探讨而归纳出物质性质与物质改变区分。
三、试验及教具打算:试管,带弯管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区分,留意概念间区分与联络。
如,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改变发生过程中两者互相关系找寻它们联络。
2.学会视察化学试验。
首先要视察改变前物质颜色、状态;再留意视察改变中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响停顿后,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视察试验,将有助于我们思索改变缘由,推想改变原理,总结改变规律。
五、课时支配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遨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发觉史、化学家小故事、兴趣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发言引入新课。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3 化学药品的取用和保存学习化学药品的取用方法了解化学药品的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2.2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了解原子的结构特点和电子排布掌握分子的结构类型和化学键2.3 离子与离子化合物学习离子的概念和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判断方法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关系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熟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3 物质的测定与分析学习物质的测定方法和分析技术掌握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测定方法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制4.3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术第五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5.1 化学与能源学习化学能源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应用5.2 化学与材料掌握化学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学习化学在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中的应用5.3 化学与环境保护理解化学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学习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中的应用第六章:氧气与臭氧6.1 氧气的发现与制取学习氧气的发现历程和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6.2 臭氧的性质与作用了解臭氧的性质和方法掌握臭氧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二氧化碳与碳循环6.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应用和环境影响6.2 碳循环的过程与意义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作用学习碳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第七章:水的性质与净化7.1 水的性质与组成学习水的性质和组成结构掌握水的硬度和软化方法7.2 水的净化与处理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学习水的处理技术和应用第八章:金属的性质与用途8.1 金属的性质与分类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分类方法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8.2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原理学习金属的用途和应用领域第九章: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9.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特点9.2 酸碱盐的反应与溶解性了解酸碱盐的反应类型和原理学习酸碱盐的溶解性和溶解度规律第十章:化学与生活的联系10.1 化学与饮食学习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作用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和化学影响10.2 化学与日用品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应用学习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原子和核素11.1 原子的结构深入学习原子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等概念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1.2 核素与同位素掌握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学习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第十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2.1 化学键的类型学习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特点理解化学键的强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2.2 分子的形状与性质掌握分子的VSEPR模型及分子几何形状学习分子极性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第十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13.1 晶体的类型学习晶体的基本类型及其空间点阵结构理解不同晶体类型的物理性质差异13.2 晶体生长的条件与过程学习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条件掌握晶体生长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4.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4.2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状态的判断学习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第十五章:现代化学与社会进步15.1 化学与新能源学习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理解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挑战15.2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掌握化学污染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术15.3 化学与生命科学理解化学在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学习化学在药物、食品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
科目:初中化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XXX
单元:化学世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
1.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2.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化学的重要性;
2.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入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并让学生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
1.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特点和用途。
2.教师介绍实验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三、实验
1.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记录实验数据。
2.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的性质。
四、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化学的应用,引导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化学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1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3银白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4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根本区别(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讨论]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布置作业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板书设计绪言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
(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
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