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意识之中,理性无法觉察潜意识的经验。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遵循享乐原则,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是由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物由自我发展而来。
朝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4、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等。
5、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试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有:(1)否认否认的内涵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
(2)替代替代的内涵是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替代对象。
(3)认同认同的内涵是指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的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
(4)投射投射的内涵是指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5)合理化合理化的内涵是指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
(6)反作用反作用的内涵是指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
(7)退化退化的内涵是指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如五年级小学生因母亲生了小弟弟,出现了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行为。
(8)压抑压抑的内涵是指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
(9)升华升华的内涵是指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
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理论入门介绍什么是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维也纳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它探讨了个体内潜意识心理过程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旨在揭示人类心灵中的冲突和欲望。
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1. 意识结构精神分析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层次包括我们当前能够感知和思考到的信息;潜意识层次则包含了被压抑、不易察觉或遗忘的想法、欲望和冲突;而前意识层次则位于两者之间,是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进入我们的意识,却可以通过努力回忆或注意来获取的信息。
2. 内容解释与梦境解析精神分析认为,人们无意识地表达着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通过解释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技术,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个体理解这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内容并加以处理。
3. 性与气质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主要受到性欲和性能量的影响。
他提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的生命阶段理论,如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等,以说明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对于满足冲动的方式和方式。
4. 转移与抵抗转移是指将过去关系中的情感投射到当前治疗关系中,而抵抗则是指个体对于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问题时所产生的阻力。
精神分析师通过观察和探究转移与抵抗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并促进治疗过程。
精神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最初是为了帮助治疗精神疾病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在现代心理学中,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个人辅导和心理治疗中。
精神分析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解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和障碍,并寻找解决方法。
结论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和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灵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有着深远影响。
尽管它也受到批评和争议,但精神分析仍然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心理学派别。
这个入门介绍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方面的初步认识。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
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⒂ 刃睦砘疃 怀浦 币馐丁O乱馐赌私缬谝馐队肭币馐兜牟愦沃屑洌 恍┎挥?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包括:①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
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
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
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
主要包括: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精神分析理论topographical theory)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构成。
意识和无意识以“压抑(repression)”区分。
无意识包括引起羞耻感的负罪感、卑劣感、创伤体验、性欲、攻击欲等。
这些东西在意识里是很难被容纳的,一旦进入到意识界,就会引起人们的极度的焦虑。
因此,必须将它们压抑到无意识界里,不允许它们出现到意识中来。
但是,被压抑的内容并非甘心情愿地存在于无意识里,而是像被囚禁起来的野兽,一遇机会,就要闯到意识中来。
为了压抑它们,需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psychic energy)。
一旦“自我”弱化了,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就会以症状的形psychic determinism)前面,我们回顾了精神分析基本假说中的分域理论。
精神分析里,值得重视的又一个基本假说是精神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任何看似偶然的行动都具有特定的动机和原由。
换句话说,就是因果论(casuality),无原因的结果是不存在的。
更具体地说,成人行动的动机是由他幼时的经历早已决定了的。
3客体关系论(object relation theory)客体关系理论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提出,因此亦称为英国客体关系理论。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以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为主的研究人员极力推广这一理论。
它强调幼年期的客体关系持续到成人精神的生活。
在这方面,英国的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和美国的玛格丽特〃马勒、科胡特等人的研究成绩斐然。
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现在的人际关系受过去业以形成的关系的影响,即幼年期内射的客体关系(introjected object relationship)会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再现。
内化(internalization)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外界客体进行认识和判断,或者按自己的想象塑造客体,并且将这些表象(image)作为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不仅客体可以内化,关系也可内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
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
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
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张昱教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
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着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着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
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意识和无意识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
精神分析理论简介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主张人的行为和思维受潜意识的影响,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来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
在心理学和精神治疗方面,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潜意识与意识精神分析理论中,个体的心理活动被划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次。
意识是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和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而潜意识则是个体无法直接察觉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心理防御机制等。
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个体的潜意识对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会通过各种方式滋生出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等。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强调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来理解和治疗这些心理问题。
冲突与欲望的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冲突主要源于潜意识中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
个体的无意识潜意识中存在着强烈的欲望,如性欲望、压抑的童年经历、社会规范等。
这些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抑制和压抑,从而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
精神分析理论通过解析个体的潜意识来理解这些心理冲突和欲望,并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解析梦境和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通过解析梦境和自由联想中的隐含信息,可以揭示个体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个体免受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的困扰,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潜意识中的一种反应模式,通过将冲突和欲望排斥到潜意识中,以防止其对意识活动的干扰。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等。
压抑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和欲望排斥到潜意识中,使其无法自觉。
否认是个体拒绝承认或接受一些现实情况或心理需求。
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欲望和冲突归因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心理防御机制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个体认识到这些机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及应用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揭示人类内心深层的心理结构和冲突。
它认为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受无意识的力量驱动,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困扰和改善个人生活。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原理1. 无意识意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意识之外还有无意识的部分,无意识包含了个人不愿意面对或无法面对的思想、梦境和欲望。
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内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2. 冲突与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指出,人的内心存在着各种欲望冲突,如本能欲望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
为了缓解这种冲突,人们会产生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压抑和转移等。
3. 神经症与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内心冲突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通过精神分析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找到潜在的冲突,并通过洞察和自我认知解决内心的困扰。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1.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是精神分析理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解析,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潜藏在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从而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个人生活。
2. 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它通过揭示潜在的动机和情感冲突,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亲子沟通。
3. 文学与艺术解析:精神分析理论常常被用于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的解析。
通过分析作品背后的潜在意义和象征,人们可以深入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在美和思想。
4. 组织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精神分析理论在组织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员工的动机和行为,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并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总结: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对于人们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改善个人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应用涵盖了治疗、教育、文学艺术以及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全面的心理解释和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
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
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教育文化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了一些价值观。
弗洛伊德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社会相对立,人性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
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标明精神分析学说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文明观、宗教观、道德观、艺术观等。
3、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
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到了潜意识理论、意识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焦虑防卫与转移。
第一、治疗情境的建立。
包括治疗者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第二是治疗关系的建立,鼓励服务者说出自己的痛苦经历;第三是治疗性对话,包括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诊释过程。
二、行为主义
(一)理解:
行为主义是由斯金纳和他的同事与1954年运用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去矫治精神疾病而得名,现在已成为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其内容主要包括: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的学习原理。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采用的矫正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角色扮演;果敢训练;强化疗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巴甫洛夫、华生。
(二)评价:
行为主义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人心理本身的内容。
该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环境作用的产物,都是靠刺激引发和外界强化维持的。
如果人格真是建立在学习的先前曾受过强化的反应的不断重复的基础上,那么人的创造性、人的新行为很难得到解释。
行为主义考察研究的绝大多数动物在学习中所进行的操作,都是因有机体处于缺失动机状态而被强化的。
行为主义很少去关心人的高层次需要。
这一学派拒绝研究任何使人和动物有区分的内容,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势必过于简单而未必适合于人类。
通观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我们很少看到它们对人的本性、对人的生活风格的生动描述,更多地是看到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数量描述。
的确,行为主义是一场革命,但也是一场灾难。
它捡起科学性,却抛弃了人性,这其间的得失并不能获得平衡与互相抵消。
而且,一味追求所谓科学性,以至面对活生生的人而不能直视它的本性,只因为有严格的定量化戒律,那么,执着于这样的方法,等于作茧自缚。
(三)适用领域
1、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的一些方法,如:模仿学习、阳性强化疗法(代币管制法、增强法、消退法)和系统脱敏法等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习惯,并改掉他们的一些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学前教育中很受欢迎,效果也很不错。
2.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是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运用行为主义的一些方法,可以使案主的一些习惯和思想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案主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情绪,让案主的生活回归正常。
三、人本主义
(一)理解:
人本主义是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目前已成为了心理治疗领域中地主要理论流派之一。
最初是被称为“非指导治疗法”,1951年被称为“以受抚者为中心的治疗法”;1974年更名为“以个人为中心的治疗法”。
它包括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对自我的理论,它注重的三种技术有:一是真诚、统一;二是无条件积极看待;三是同理心的了解。
(二)评价:
人本主义突破其他理论的界限,把主要的重心转移到了人的本身,是一种比较创新的理论方法。
具体体现在:1、重新认识了辅导的意义;2、在治疗中减少了工作员误导当事人或在心理上伤害当事人的可能性;3、容易学习和掌握。
适用面广;4、重视治疗的实证依据;5、有助于处理危机情况。
但是该理论不够科学化,主观性强,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其理论很多是基于科学上无法证明的推论,而这些推论又是以不准确的方式描述的,如“自我实现”。
其次人本主义理论难以说明人的特殊品质,它主要的本性和品质都是普遍性的、一般化的,是人皆有之的,并没有说明个体差异。
最后是它缺乏“中立性”。
它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先天都是向善的。
这一观点虽然赋予人好的先天品行,却使自己在科学性上“先天不正”。
例如,它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战争,有那么多种族残害,有那么多街头暴力,有那么多罪恶。
同时,它过分简化了人格的复杂性,只是用简单的自我实现的先天倾向概括人的整个生活风格;忽视个人独特生活历史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以及人格的发展性;不能预测特定的人在给定的情境中如何反应。
(三)适用领域
1、在教育方面的运用:
人本主义以个人为中心,重视个人的心理发展;在教育中,说明了老师要以学生个人为主,而不是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给了学生个人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
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人本主义疗法,会使得案主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社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建立信任关系。
人性本善的观念使得社工可以平等地接纳每一位案主,并真诚地为他们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