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预防16级 健康教育学期末复习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5.37 KB
- 文档页数:7
健康教育学1.健康:是人的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和对社会环境良好的适应的总和,它既有生物学的特征,有具有社会学的特征2.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但体力降低、反应能力低下、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已有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又称第三状态3.健康促进: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评价的社会和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5.健康教育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2、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3、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4、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5、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6、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6.现代社会影响健康的因素1、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2、人类自身的生物学因素3、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社会保健制度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1)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健康促进是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2)从原则上讲,健康教育最适于那些有改变自身行为的人群,而健康促进是在组织,经济,法律上提供支持环境,它对行为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3)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某一部分人群或针对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4)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与主观的参与一体。
前者包括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后者则着重于个人和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
8.亚健康的发生表现及原因1)躯体亚健康状态2)心理亚健康状态3)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4)慢性疲劳综合症5)过劳死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原因;1)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2)受社会学,心理学,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学因素的不良影响3)环境污染严重,生存空间过于狭小4)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变性9.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绪论第一节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概述名词: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完美状态”。
即所谓的:“三维健康观” 。
亚健康: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指机体无明显疾病,但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或机能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按其表现分为三类:躯体性、心理性和社交性亚健康。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群体及社区,研究内容为信息获得、整合和传播,研究方法涉及许多相关学科。
健康促进的涵义“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1、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
人类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人类健康状况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2、健康促进的领域:①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健康问题提到决策议事日程上。
②创建支持环境:必须创造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工作环境。
③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动区力量,激励、支持他们参与解决自身健康问题。
④发展个人技能:教育和发展人们对应自身、他人和环境的健康问题的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全社会共同分担责任、共同努力建立卫生保健体系。
3、健康促进的任务:①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②强化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预防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等。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保护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环境改善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环境性疾病和社会性疾病等。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
按照疾病的流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流行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干预,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系统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医学体系,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优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优先实施。
综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健康环境,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检查是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干预,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服务,促进人群的健康发展。
健康教育学部分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
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2.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3.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4.健康管理: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5.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增强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动6.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在偏离个人和社会健康所期待的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的确定的各种行为7.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和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确定的各种行为8.人格: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9.健康睡眠:迅速消除个体疲劳,有效提高睡眠质量,睡眠科学合理不会诱发疾病,在睡眠中能康复多种慢性疾病10.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要求的物质11.非处方药:是指病人不需要凭医师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买到,根据患者的病情,自行判断,借助药品说明书,自我进行治疗的药品12.生活护理:是指人们对自身或他人日常生活的维护与管理13.体育卫生:是指运用卫生学和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影响人们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及其规律14.体育环境:是指体育锻炼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提供的场地设施15.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16.膳食制度:是指按营养学的原则,将人体每天所需求的膳食营养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分配安排的一种制度17.膳食指南:是指营养学家概括营养学原理,对膳食中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提出的指导性建议18.饮食结构:一日各餐中各种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组成关系。
19.饮食制度:按营养学的原则,将人每天所需要的饮食营养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分配安排的一种制度。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①行为和生活方式②环境因素③生物学因素④卫生服务因素3、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4、健康素质: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5、健康促进:(1)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宪章》(2)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Lawrence W Green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6、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行动领域)①制定有利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③加强社区行动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7、健康促进的内涵(选择)①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是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义务和职责。
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③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④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这些方法包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地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⑤健康促进强调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全过程。
⑥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9、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3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①社会动员②倡导与游说③协调10、纵观世界各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生物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2)行为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3)新公共卫生或后医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新公共卫生—-健康促进思考题1、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而无法抑制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哪一种?(B)A 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改变B 忽视了公共卫生问题C 医疗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D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E 环境的污染2、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E)A 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B 促进各级领导健康理念的改变C 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D 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E 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3、在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中,以下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B)A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是一致的B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健康教育C 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的组成部分D 卫生宣传的内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泛4、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B)A 环境保护B 社会动员C 健康教育D 疾病控制E 学校卫生5、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E)A 一二级预防B 二三级预防C 二级预防D 三级预防E 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6、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中,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BCE)A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B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C 健康促进强化了健康教育的效果D 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的内涵更为广泛E 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的内涵更为广泛7、下列哪些是健康促进的策略(全选)A 强化健康的公共政策B 创造支持的环境C 强化社区行动D 发展个人技能E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第四章健康相关行为1、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健康的一组行为.2、危险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要点一,健康是躯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是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遗传生物因素:传统遗传疾病/其他疾病中的遗传因素/基因技术应用2.环境因素:物理(自然)环境:-- 食物、水-- 空气-- 生活、工作条件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宗教、文化-- 社会性别3.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价格/质量/公平性4.行为因素:行为作为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行为在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行为与预防保健/行为与治疗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关系,任务,领域1.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其中,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支持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发展等各个系统。
2.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一类方法;/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之一;/健康促进体现了综合的干预策略。
3.健康促进领域: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促进政策形成/ 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对健康的责任感/ 帮助形成有益与健康的环境/促进卫生服务机构职能转变/增进人群的卫生保健能力& .健康教育计划/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一.评价1. 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旨在确定社会政策或项目的价值,帮助决策的过程。
2. 评价的性质: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 确定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前提/ 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而准确的信息是评价成功的保障。
二.评价种类及各定义1.形成评价是为保证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进行的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使计划在实施开始之前,就具有最大的成功机会。
健康教育第一章绪论一、何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1998年5月举行的WHO总会创建50周年纪念会上,WHO对健康宪章进行了修改,进行了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完好的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患病或身体虚弱。
二、心理健康现代医学所指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心世界丰富充实与和谐安宁的状态,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完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其内涵包括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健康而坚定的意志、良好的统一协调的行为和正常的智力。
综合而言,衡量个体心理是否健康可用下列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协调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3.具备健康的意志品质即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
4.人际关系和谐即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且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客观评价别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5.能动地适应环境有积极的处世态度,社会适应自如,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6.保持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7.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者的心理行为特征经常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
8.有自知之明,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
9.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个人所从事的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个人生活目的中宜含利己与利人两种成份。
10.不背离社会行为规范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对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并在大多数情况下遵守这些规范。
三、社会健康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个体应该具备参与某些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
《健康教育学》复习题A一、名词解释题1、运动处方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即根据对锻炼者所测试的实验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用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类型、活动强度、时间及频度,使锻炼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导性方案。
2、健康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3、人体生理功能指人的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现象。
4、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5、运动性疾病是指由于体育运动安排不当,造成体内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异常或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1----5 A D D C B 6----10 C B A C B三、简答题1、试举一例心血管耐力水平的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12分钟跑、台阶试验例:台阶试验根据国民体质测试标准,适用于20-59岁的成年人。
仪器:凳子若干(或台阶),男子高度30厘米,女子25厘米、节拍器、计时秒表。
方法:让受试者每分钟以30次的频率上下台阶,连续重复3分钟。
中途停止运动应注明负荷时间(秒)。
上下台阶时,左右腿轮换上下,每次上台阶时腿要伸直,然后再下台阶。
完成后,测量恢复期第2、3、4分钟前30秒的脉搏,然后计算心功指数。
指数计算公式= 练习持续时间(秒)/2*(恢复期三次HR之和)*1002、试简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急性期的处理原则?RICE 原则制动冰敷休息抬高患肢3、试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基本原因:准备活动不合理;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不良的心理状态;体育基础差;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规则;气候因素不佳等。
预防原则:加强运动训练方法的指导、加强运动训练中的保护、加强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加强医务监督工作、提高体育基础如力量素质。
4、张斌,男,32岁,身体健康,机能检查结果正常,12分钟体力检查结果为差,需发展其心肺功能水平。
一.健康概念: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21978,WHO: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而且必须包含该人体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极完美的状态3.1990.WHO :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方面皆健全二健康评价标准1.个体健康评价指标:a 躯体b 心理c社会适应d 疾病情况2.群体健康评价标准:a 卫生政策b 社会经济c 预防性卫生服务d 健康状态三.亚健康状态概念: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表现为身体虽无明显疾病却活力降低,适应性不同程度的减退,这种状态称作亚健康,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四.健康教育概念: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通过传播媒介与教育的方法,向全社会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或改变与健康相关的行为方式,促进人群健康的活动。
五.影响健康的因素:1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1行为是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既包括本能性活动【睡眠,摄食】也包括社会性生活【学习,人际交往】○2生活方式: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风俗,规范及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2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生物学因素4 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制度六.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是指于健康状态的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基本特征: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分类: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就医行为,遵医行为七危害健康的行为概念:是指个体或群体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所表现出的一组行为分类和表现:1易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2易导致故意伤害的行为3物质滥用行为4网络成瘾5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6缺乏体力活动行为7易导致性传播疾病和意外,妊娠的性行为八.健康体适能概念: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与其他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分类:○1竞技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和发应时等要素○2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血管适能,体脂含量,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1心血管适能:○1心脏: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反映由心脏,血管,血液,和肺组织的血液运输系统向肌肉运送氧和能量维持机体从事运动的能力。
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一、绪论1、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和生活方式(2)环境因素(3)生物因素(4)健康服务因素2、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4、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政策+服务5、《渥太华宪章》提出健康促进5点策略(行动领域):(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标实现全球性健康与公平,使人人都享有最高而且能获得的健康水平,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和社会状况不同而分等级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5)在全民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四、健康相关行为1、行为分类(选择)(1)本能行为(生物性)①基本生存相关行为②种族保存相关行为③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2)社会行为(社会性)2、健康相关行为(选择)(1)健康行为①日常健康行为②保健行为③避免有害环境行为一级预防(预防保护性行为)④戒除不良嗜好⑤预警行为⑥求医行为—————二级预防(患病行为)⑦遵医行为三级预防(疾病角色行为)⑧病人角色行为(2)危险行为①日常危害健康的行为:吸烟、酗酒、吸毒、性乱②致病行为模式:A型行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C型行为(肿瘤易发性行为)③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偏食、挑食、过多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不良进食习惯④不良疾病行为:求医行为—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遵医行为—角色行为超前、角色行为缺如、角色心理冲突、悲观绝望3、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重点、大题)(1)知信行模式(KAP/KABP):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不良健康行为)。
1)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2)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构成的威胁3)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
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身体的、精神的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1)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2)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3)预防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4)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5)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1)社会动员: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础,以社区参与为原则,以自我完善为手段。
2)倡导与游说3)协调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1)多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动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承担。
如果没有一个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极具凝聚力的领导机构是难以完成促进健康的使命的。
重新认识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调整战略方向。
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其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
名解1.一级预防/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是预防疾病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2.二级预防/三早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发病期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身心康复,恢复劳动力和精神状态4.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的健康水平及与其有关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改善社区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类健康。
核心:强调政府的作用,重视社会科学的作用5.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在政府领导下,在社会水平上,保护人民远离疾病和促进人民健康的所有活动6.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老年、儿童、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7.社区诊断communtiy diagnosis: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客观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社区内组织结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的过程8.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一组表现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均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9.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能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对个体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10.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临床研究的文章,用统一标准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定量综合后得出可靠结论11.Meta分析:对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用正规的统计学方法综合各研究的结果,对已有资料进行最佳利用的方法1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13.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14.植物化学物phytochemicals:在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的、已知必需营养素以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1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人体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16.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在体内1/6转化为视黄醇;类胡萝卜素,在体内1/12转化为视黄醇17.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由摄入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18.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19.职业性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20.尘肺pneumoconi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1.矽肺silicosis:职业活动中因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总称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4.伤害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因窒息而引起的缺氧,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25.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害选择、填空1.三种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2.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预防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为目的,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社会生态学综合干预来提高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
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
健康促进: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仪器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睡眠:是大脑的另一种活动形式,睡眠与觉醒周期性切换是体内的一种主动过程,而非被动的休息。
性病传染:在医学定义中,凡是与各种性行为密切相关的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损伤、功能缺失或非传染性病变而发生的疾病。
传染病过程:传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性征:人的第一性征指男女生殖器官在外形和构造方面的特征。
性教育:传播性知识,破除性愚昧,弘扬性文明的教育过程,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性焦虑:指由性心理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性适应不良引起的精神焦虑症状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第二手烟:是二手烟草烟雾的简称,吸二手烟也叫被动吸烟或者非主动吸烟、强迫吸烟、接触环境烟草烟雾。
营养素:指营养过程中,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用于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体重指数:这是一种近年来国际流行的标准体重测量方法,是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参数。
心血管适能: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血液运输系统向肌肉运送氧气和能量物质,维持机体从事运动的能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分布异常,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力代谢紊乱的疾病。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睡而引致睡眠不足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动。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反应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2.慢行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威胁3.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素质: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健康教育:是指一切可以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对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促成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健康教育也就没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的五点策略: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就是实现全球性健康与公平,使人人享有最高且能获得的健康水平,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恶化社会状况不同而分等级。
健康促进通过三个主要促进健康的发展:1.社会动员2.倡导与游说3.协调世界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生物医学阶段2.行为阶段3.新公共卫生或后医学阶段第四章行为:是指有机体在完结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
人类行为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中,行为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0~3岁)2.主动发展阶段(3~12)3.自主发展阶段(12~成年)4.巩固发展阶段(成年后)。
人类行为的发展的特点:连续性、阶段性、不均衡性。
健康行为分为5大类: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保健行为、避开环境危害、戒除不良嗜好。
健康教育复习资料(含答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P52.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或健康教育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P63.行为: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
人类的行为由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构成。
简言之,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
P314.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5.危险行为: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P34 P356.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进行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人际传播的3个特点:信息沟通、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
P557.把关人:是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舆论导向和信息命运的人。
其职责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突出处理及删节,决定向受众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信息造成某种影响。
P508.传者:即传播者,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借助特定媒介发布信息的人。
P509.倾向因素:倾向因素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P10010.促成因素: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P10111.强化因素:存在于干预行为后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因素。
如:奖励、惩罚。
二、英汉互译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危险行为:risky behavior 总目标:goal传者:communicator 评估:assessment受者:audience 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把关人:gate—keeper 质量控制:quality of life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 HBM三、简答题1.什么是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其缺陷P49答:(1)传播者(控制分析)一信息(内容分析)一媒介(媒介分析)一受传者(受众分析)一效果(效果分析)(2)缺陷:①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过程。
《健康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2.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于预、管理的全过程。
3.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4.健康体能:由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能要素组成,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柔韧性。
5.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
6.营养: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称为营养。
7.性倾向:又称性指向、性取向,指每个人对和自己不同性别、相同性别或不仅限于一个性别的个体具有深度情绪,情感和性的吸引,以及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和性关系的能力。
8.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分布异常,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
9.传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
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10.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11.非处方药的概念: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可购取的药物,起源于美国,称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及OTC二、填空1.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
2.影响健康的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
3. 个体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4.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5.按个体参与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可以将身体活动分为不锻炼、低强度活动、中等强度活动和高强度活动。
1.健康教育: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2.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健康教育需要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4.影像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四类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5.人们坚持7项简单日常行为可以使人群的期望寿命提高: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不吸烟;保持适当体重;不饮或少饮酒。
6.健康分级:第一级健康--躯体健康;第二级健康--身心健康;第三级健康--主动健康。
7.人的行为: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行为因素: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客体时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8.人类行为的生物性:行为与遗传有关;行为以生理形态和功能为发生前提;人具有本能行为(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或防御行为、好奇和追求刺激的行为、睡眠)。
9.人生三阶段:人生准备阶段,自妊娠、出生到18—20岁;人生保护阶段,自成年开始至老年之前,主要指中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阶段,65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阶段。
10.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11. 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
12. 健康教育培训:是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负有健康教育责任的人员进行专门化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过程。
13. 培训过程的要素:培训者、学员、培训内容、教学环境、培训过程中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4. 成人学习者具有学习动机明确、生活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个体差异大等特点,他们还面临着不同的学习障碍,如工作压力大,家务繁重,时间紧张,受文化水平及专业限制,思维模式较为固定等。
健康概述健康是人类生命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它反映着人的生命活动的质量。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是社会昌盛的保障;健康,是生命幸福美满的基础。
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布的健康概念是: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即健康三维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体健康十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应付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38、6%.美国50%2.环境因素占18、1%。
美国20%3.个体生物学因素占27、8. 美国20%4.卫生保健因素15、5%. 美国10%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总体策略,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处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科学健康教育的意义(1)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2)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3)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4)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5)健康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健康教育的目的(1)增进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2)提高或维护健康;(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16级预防医学专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二、填空题(共10分,每格1分);三、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四、判断是非题(共10分,每小题1分);五、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分);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每小题10分)1.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目的是促进人群的健康和福祉。
2.健康教育: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地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教育既是引导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行为而设计的学习机会,也是帮助人们达成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健康行为的养成。
3.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4.健康促进:(WHO)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共治。
5.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即有能力对决定自身健康的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即“自主自律健康行为”中的“自主”。
6.健康共治:是指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共同采取的行动。
7.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也是有机体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作出的反应。
8.行为的社会化: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适合于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文化公认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9.人生准备阶段:从胎儿到青年期(18-20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机体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都很迅速,生理和心理都较稚嫩而脆弱。
此期可细分为围生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10.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主要被当作行为目标或“导航灯塔”存在,使人们能以渐进方式努力实现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11.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其主要特点有危害性、明显性和稳定性、习得性,可分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四大类。
12.自觉易感性:指行为者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
13.自觉益处:也称有效性,是指行为者对采纳某种健康行为或放弃某种危险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罹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能否有效预防该疾病或减轻病痛及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14.自觉严重程度: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控制与治疗可导致后果的感知。
首先是对疾病生物学后果的判断,其次是对疾病引起社会后果的判断。
15.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
是指行为者对自己成功实施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即对自己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行动。
16.社会网络:是指特定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这种联系的特点可以影响社会网络成员的行为。
17.创新扩散:创新扩散是一项创新(新观念,新事物和新实践)经由一定的传播渠道,通过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并逐渐为社会系统成员所了解和采纳的过程。
18.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19.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传播现象,学者采用了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解释和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传播的本质)。
20.健康传播: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应用传播策略告知、影响、激励公众,促使个人及群体掌握信息与知识、转变态度、作出决定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活动。
21.传播效果:指传播过程对受传者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
具体讲,指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体现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
22.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的传播现象。
人际传播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3.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大众媒体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
(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通过大众传播向人们迅速、大量地提供信息,倡导健康的生活观念,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4.组织传播:又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之间或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题的信息传播活动。
25.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是人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前提和生物性基础。
如自言自语、独立思考、批评和自我批评等。
26.健康教育诊断:指在面对人群的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7.倾向因素:是指个人从事某项行为之前,已经存在的影响因素或前置因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知识、态度、信念、价值挂念,以及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家庭收入、职业等人口学特征。
28.促成因素:是指有助于实现行为改变的因素,即促使个人某种行为得以实现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或间接地通过环境影响行为,包括实现某种行为所需要的资源及技能。
提供必要的行为改变的技能支持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
29.强化因素:是指影响行为持续或重复的因素,如对良好行为形成后的奖励、奖金,如家庭支持、重要的让人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社会益处。
30.一级目标人群:计划直接干预的人群,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如青少年控烟项目中能够,青少年为一级目标人群。
婴幼儿保健教育计划中一级目标人群为其亲属或监护人。
31.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有直接、重要影响的人群。
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亲属、朋友、同事或单位行政领导。
33.三级目标人群:对项目有支持作用或重大影响的人群(或能激发、教育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如行政决策者、项目资助者或其他对计划实施有重要影响的人。
34.同伴教育:指同伴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般由经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向同伴讲述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或充当积极的榜样角色,通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学习者进行交流,以唤起共鸣,激发情感,共同采纳有益健康的行动。
)35.健康教育干预:是健康教育项目中为促使目标人群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而设计的有机组合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36.社会营销:是使用市场营销的原理与技术来影响目标受众,使他们为了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接受、拒绝、调整或者放弃某种行为。
构成要素“4p”: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37.健康教育评价:是对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措施、过程和效果等进行评估的过程,可帮助确定项目的先进性、合理性,帮助督导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质量并达到预期目标。
评价标准包括有效性、适当性、可接受性、效率、公平性,内容包括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
38.形成评价:对教学活动执行过程的评价,用以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39.健康社区:是指通过社区健康促进,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达到创建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的健康社区。
40.健康工作场所: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合作,在充分考虑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等资源后,采取的持续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福祉以及工作场所可持续性的过程。
41.医院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和能促进病人或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政策、法规、经济及组织等社会支持的综合。
1、健康行为理论分为哪两类?请简述健康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P3-4健康行为理论可以分为行为解释理论和行为改变理论。
研究范围:(1)了解健康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2)找出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3)探讨健康行为的干预成效。
2、请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P(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决策者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条件;(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实现观念与职能的转变;(5)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3、请简述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P12:《渥太华宪章》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1)制度健康的公共政策;(2)营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4、请简述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健康促进对行为的作用比较持久,有时带有一定的约束性;(2)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方面;(3)强调疾病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到和基础;(5)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和主观的参与于一体。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工作中有何作用?(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2)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4)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6、人生准备阶段有何特点? p24机体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都很迅速,生理和心理都较稚嫩而脆弱。
可细分为围生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1)围生期: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新生儿父母。
(2)婴幼儿期: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包括孩子父母、托幼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
(3)儿童期: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其父母、学校领导和教师等。
(4)青少年期: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对象包括青少年、其父母、学校领导和教师、社区领导和成员等。
7、请说出团体健康行为的标志。
P28(1)目标明确;(2)全体成员都积极支持、参与团体的目标行为,并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3)团体的决策者积极参与和组织对健康相关行为的选择、策划、实施、评价和激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