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梁 浩
- 格式:pdf
- 大小:248.73 KB
- 文档页数:1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我们现阶段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适龄公民,也就是说,所有入学的学生,不管他们的天资是好,还是一般,甚至是愚钝,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使其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今天,我们更加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但是,学生之间的的确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些是先天的智力因素,有些是后天的品性和习惯。
到了初中阶段,经过五年时间的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加明显。
尤其是数学教学,因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以链条式的知识点构成的学科,所以它的教学,更应注重教育对象的已有知识。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以达到人人都能愉快学习的效果。
以下,我就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粗浅的谈谈体会。
一、分层施教的理论基础在国内,分层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
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思想。
孔子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在国外,赞可夫提出了教学有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原则[2]。
还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在研究该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
”[3]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发现学习”。
“分层施教,整体提高”的思想也符合布鲁纳的观点。
二、分层施教的遵循原则1.分层的多元性。
分层的依据可以是对其能力进行笼统的分层,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分层,这里的多元性主要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科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情意特征。
2.分层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是非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做到“有进有出”、“能上能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数学课程要求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它体现了数学教与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用于全体学生。
一、立足数学学习现实,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在数学学习上不是各个学生都能齐头并进,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新课程标准承认这些差异,事实上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由于课程设计特点决定了预备、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不是太明显,但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到八、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逐渐体现了出来:(1)先天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致使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
有的头脑灵活,反应快,有的做事愚钝,反应慢;有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有的逻辑思维比较强;有的记忆力比较好,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比较好。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两极分化严重。
(3)学习行为差异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学得十分认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老师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如果课堂上要求太高,学困生跟不上,不想听;要求太低,优等生又不耐烦,教师处于一种两头不能兼顾的尴尬境地。
面对这届初三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学校经过讨论,决定对初三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为此,学校特意安排老02EUEQuhAduAZ6OV oLC1YHmu+z/tgWbmtt/OKpsfr5k=、中、青三位教师各担任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所以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实施。
浅析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运用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差异化教学理念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教育。
分层教学作为差异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依托于对学生差异化特点的认知,通过“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思维、记忆、学习等心理过程,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的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将学生分类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运用方法1.诊断性评价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从而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分层。
这种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分组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
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基础型组、提高型组和拓展型组。
基础型组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型组针对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通过扩展学习内容和拓展学习任务,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拓展型组则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育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不同。
个体的身心发展各有差异,所形成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悟性、兴趣爱好等各种智力和情感因素也就各不相同。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要求较高,所以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如何从学生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发展不同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自我发展的意识,实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会用有用的数学”的目标,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实践表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育”具有很大的实效性,也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顺利推进新课改的理想方法之一。
从理论上讲,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不能面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在同一时空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那样必然会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结果,使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体现,更达不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长此以往,易造成后进生自弃的心理,对前途失去追求,对学习失去动力,对学校失去好感,以致于终日昏昏欲睡,度日如年。
有的身在教室心在外,最终弃学、辍学,结果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而“分层教育”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促使优等生更优,中等生得到发展,后进生得到补救和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了解学生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按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
智力优秀,学习数学动机强烈者。
第二类:是中等学生。
智力优秀,学习数学动机不强烈者;第三类:后进学生。
智力和学习数学动机均一般。
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数学目标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后进生)提出较低的目标,只要他们能掌握一些最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会解决双基中的基本问题。
尽管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却是重要目标,中层次学生(中等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许多学生潜力较大,可塑性强,所以应该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重视双基的落实;另一方面要适当补充一些难度略高的问题,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重点监视,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做到主动、自信、灵活,最终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层次(优等生);对高层次的优秀学生来说,应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他们一般双基较好,所以重点应培养他们一种横向和纵向的立体思维,加强数学思想的培养,能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最终形成创造能力。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摘要:分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设计优化习题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探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48-01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更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生源是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人就近几年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教学要围绕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注重中等程度学生,没有给予两极学生足够重视,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更多的关心、帮助或指导,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的策略。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1、目标分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
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对c层学生要求是低起点、多练习、渐上升。
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多比较、多激励、多反馈,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超前、超标、超常,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2、备、授课分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能按照统一的节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各自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和照顾。
这样一来,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太容易,另一部分学生则会觉得学习有些吃力。
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拓展性的教学方式,拓展他们的学习领域;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更具体、更直观的教学方式。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觉得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在统一的教学体系下,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压力,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丧失。
而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后,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战胜难题,从而增加自信心;而学习难度较小的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这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乐意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不同层次的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层次得到了满足。
这就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从而不断扩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作者:张俊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5期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教学”教学法.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方法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最充分的体现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但现行的班级集体教学形式显然不能很好的实现个别教学.而分层教学把“面”化成了“片”,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的进行个别教学,使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得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在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到了契合点.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其次,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再次,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三、分层教学的方法在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类,优秀水平的称为A组,中等水平的称为B组,水平较低的称为C组,当然,各个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微调.作为教师来说,还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1.分层备课.在教学中,所有教师要根据三类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同时配置相应的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比如,对于C组学生只要求完成最基本的内容,给他们设置的课堂练习题目少而且简单;相应的B组的学生要求就提高一点,已完成中等题为目标;A组学生则要有更高的要求,题目也要相应的难一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中等,上等的学生能有所提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2.分层授课.坚持“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的原则.做到不同的授课内容区别对待,搞好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应在基础知识中同步不同速,鼓励A,B类学生通过增大练习量熟练掌握;辅导C类学生达到基本掌握.对综合性较强的课,着眼于B类学生,对C类降低难度,对A类学生提高要求.总之,分层教学既要使C类学生“吃得上”,又要使A,B类学生“吃得饱”,落实到课堂训练中既要有一些基本题,也要有一些稍加变化的中档题,还要在训练中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使三类学生各有所获.3.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所以课外练习也要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并且这也是弥补上课不足的最好途径.因为上课的时候对于三类学生不可能都照顾得到,像A组学生,可能还是又有些吃不饱,而对于C组学生来说,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关照,但他们还是会有点似懂非懂,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作业就成了最好的弥补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操作:给C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组学生的作业主要是从单一机械的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重要的知识布置给他们;给A组的学生则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也从简单的机械题中选一些重点的内容布置给他们.4.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类教育,转化后进生.抓”额外加工”,强化A类学生的培养.当然,我们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力量,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小组,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比例为1:1,中等生自愿参加.这样,既达到互助互学,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四、分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成绩落后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虽然在备课、授课、作业、课后辅导等方面都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教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024年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关注。
这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旨在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定义、必要性、学生分层策略、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评价分层、效果以及挑战等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法进行浅谈。
一、分层教学法定义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
这种教学法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分层教学法符合教育公平性原则,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其次,分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学习,减少学习压力。
最后,分层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因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加精准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三、学生分层的策略在进行学生分层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摸底测试、问卷调查、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优秀层等。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四、教学目标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应适当提高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和接受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这样就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标签: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目前国家提倡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更要体现出素质教学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发挥。
初中学生各个年级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相同,根据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我个人教学经验与实践,从中我体会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打败了传统教学,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思考理解,更快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以下来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效果:一、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首先,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分层:A層:数学基础好,yebCcypAqEmCOcKUrBuGNN+609gICoiYlQxcEkum9/0=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者数学基础差但思维能力好,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D层:数学基础差,思维能力弱。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就要制定分层教学的策略。
对于A层O5LYu9wY4egfVSs+uOPZru8k2YqDqCOH2erNyO2P8Ao=学生,要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增强数学思维能力,除了对课本的学习,还可以补充课外的奥数竞赛题目,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在疑问中可以培养思考与分析能力。
对于B层学生,提高数学基础,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在课堂上提倡大胆发言和提问,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鼓励他们多学、多问,提倡他们一题多解,争取转变为A层学生。
对于C层学生,要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学好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再培养对数学的思维能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平磊1、教学过程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2、课堂练习分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3、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01-02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给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参差不齐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运用同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加以施教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困难学生“消化不良”的状况,从而压制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唯有施以与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施行层次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注脚,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才是“人本思想”的体现。
为此,我在两年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1 “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分层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把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成不同层次,重新建构教学结构,实行学习目标的分层达标、分层评价、分层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从事学习活动,并使学生获得最大成功,从而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1 科学的学生分层是基础环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分层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上两个学期,我教的是一个班的数学课,我在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便使用了一套难易适中的小学毕业考试试题对所教班级进行了测验,我亲自监考,保证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成绩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基础成绩组。
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我在分组时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同时我还引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金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铜牌组。
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
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浅析发表时间:2014-02-25T16:10:31.74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2期供稿作者:梁愿新[导读]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梁愿新摘要: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
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本文分别研究了各种分层教育方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实,分层教学也正如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
一、如何实现分层教育1.对全体学生综合水平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笔者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评,然后按照学生装的测验成绩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A、B、C 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
为保护学生装的自尊心,在分组长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笔者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
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
更主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6-17T16:15:02.57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梁亚明[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各有不同,教师要平衡好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
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分层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控制教学节奏、分层设计教学反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实现全员学习、最优发展。
吴川市梅菉初级中学梁亚明 524500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各有不同,教师要平衡好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
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分层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控制教学节奏、分层设计教学反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实现全员学习、最优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策略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班级里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归为一层,采取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位学生得到最合适的发展,以消除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为此,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综述1.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分层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但是由于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概念,大体上来说就是在现有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依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授课,从而让每个学生获得真正的提升,化整为零,教师把知识传递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最后具体到小组中的个人。
学生的特点不同,即使教师讲授一模一样的东西,学生最后能够消化吸收的知识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教师讲二次函数的图像问题时,有的学生无法判断出曲线的“开口方向”和系数的关系,在单调性的判断上容易出现错误,但是有的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驾轻就熟,能够第一时间给教师良好的课堂反馈。
因此,分层教学是非常符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行为。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梁浩
发表时间:2013-03-15T09:01:01.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3月总第128期供稿作者:梁浩
[导读] 教学目标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梁浩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五中学054000
因材施教是一个古老而有年轻的课题,分层教学是其一种具体体现。
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状况,分层教学的实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设计优化习题是关键。
因此,本文拟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具体情况约按3∶5∶2的比例确定各层次的人数。
A层学生要求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反思,树立创新意识;B层学生要求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C层学生要求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方法,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层可以通过成绩考核来进行,同时要遵循三个原则:自愿原则、公开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参加分层的成绩考核,可向学生传达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考核。
在考核后,要将根据考试成绩确定的分层结果公开。
如果教师暗箱操作,将自己主观的分层结果强加给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不满,被分为C层的学生会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尊心会受到伤害。
公开分层结果后,教师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原则,并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分层结果。
分层之后,有的学生学习态度有所转变,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取得了学习的进步;也有的学生不思进取,骄傲自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此,要实行分层动态化管理,将进步的学生提升到较高的层次,将落后的学生下放到较低的层次。
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情况,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适合其目前状况的教学。
二、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是分层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在授课分层中,要处理好基本要求和个别要求的关系,即既要讲授基本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这就要求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A层的学生进行探索性教学,引导他们自己去探求新知识,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做到能从容应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对B层学生进行提高性教学,使他们既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步学会自我探索;对C层学生进行补偿性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他们能基本掌握知识要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能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
提问分层,即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要提问的问题进行层次划分,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给C层学生多提供回答的机会。
提问分层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提供给中差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感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提问分层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向C层的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通过观察看出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然后向B层的学生提问:我们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这里要强调“且”字呢?“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句话正确吗?最后向A层的学生提问: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旋转1800之后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完全重合,由此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使C层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B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A层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辅导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因此辅导分层应包括对学生功课的辅导和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通过双管齐下,缩小学生的层次差距,让低层次的学生向较高层次迈进。
在功课辅导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能够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对A层学生的辅导注重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联系和异同,通过具有较高难度的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对B层学生的辅导则侧重于他们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中等难度的基础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难度不太高的综合性练习,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对C层学生则采取“多辅导、多练习、跟踪指导、查漏补缺”的方法,帮助他们基本掌握基础知识,适时指导他们适当尝试一些中等难度的基础题。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师生交流,教师多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对于A层学生,教师应多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行;B层学生由于存在着多或少的缺点与不足,以致于成绩总是徘徊于中等水平,教师应多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找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向A层靠拢;C层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最复杂的,他们总是感到自卑,觉得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他们,这就需要教师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多鼓励和支持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能较好地处理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