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民歌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10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篇一: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大地上流传。
民歌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多种多样,如《青藏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几首优秀的中国民歌,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它们的美妙之处。
第一首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由李健演唱,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歌曲。
歌曲以高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向往。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高耸入云,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青藏高原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第二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由王洛宾演唱,是一首经典的民歌。
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思念。
遥远的地方可以是远方的故乡,也可以是心中的追求和梦想。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遥远地方的向往,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首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由张信哲演唱,是一首极具影响力的歌曲。
歌曲以豪放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黄土高坡的热爱和感慨。
黄土高坡是中国最著名的地貌之一,它广袤无垠,被誉为“中国的脊梁”。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黄土高坡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以上三首歌曲是中国优秀民歌中的代表,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今后的生活中,民歌将继续传递着人民的心声和美好的祝愿。
篇二: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繁多,有的地方民歌高昂激越,有的地方民歌轻柔婉转,每一首歌曲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茉莉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曲调悠扬动听,歌词简洁易懂,描写了茉莉花的美丽和纯洁。
这首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常被用作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的名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1.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广东民歌,描绘了渔夫在傍晚时分返航的情景,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而闻名。
2. 茉莉花:这是一首江南民歌,以其简单与优雅而受到喜爱。
它表达了对清新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山西民歌,它抒发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旋律明快,活泼欢快。
4. 平湖秋月:这是一首江南古曲,通过音乐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月光和静谧氛围,给人带来宁静和思考。
5.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标志性的中国合唱曲,被广泛用于各种庆典和慈善活动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6.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首古琴曲,以清明节期间的繁华景象和人物活动为题材,通过琴音展现了历史与人文的魅力。
以上仅为中国名曲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瑰丽的作品,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来了解更多中国名曲。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有一首题为《女娃担水》的民歌:红格丹丹太阳落西山,十七八的女娃把水担;小担儿闪,担钩钩响,快步来到井台儿上。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东照西照没有个人;手摇桶摆挹起猛然闪出个“冒失鬼”!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他一把拉住奴的手。
奴要喊来他不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洋冰糖甜,浑身上下热汗淌!哎哟哟,哎哟哟。
邻居家干妈来得巧,他一骨碌爬起大跑了。
赏析:这是一个美好的黄昏,十七八岁的女娃挑着走在通往水井的小路上,铁质的担钩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
女娃的心情轻松而快乐。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的异常,在女娃娃的心头罩上迷团,“东照西照没有个人”使“轻松而快乐”的心情顿然消失,一种惊慌,甚至是手摇桶摆挹起一担水”,渴望发生,又害怕发生的的事情终于发生:在她的面前!“冒失鬼”、“勾魂鬼意”,而在陕北民歌以及日常生活中,却是女性对自己称谓,类似现代男女青年约会时,男的拥抱或者亲吻女友时,姑娘佯作生气,或者不愿意,撒娇地说“你真坏!”、“讨厌”,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既描绘他们之间拉扯的状况,还有一层引深的含意,她从未体验过的那种事情,今天注定是躲不过去了。
在她的潜意识中渴望那种“体验”。
可是,这种“体验”的突然降临,又使她惊慌失措:“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一把拉住奴的手;奴要喊叫他不让,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
”尽管她渴望与异性的交合,尽管她心中明白,这个事情的发生已成定局,但她反反复复地表白:她要走,她要喊,这个事的发生,是“冒失鬼”的强迫而致,这种“表白”是对自己的“理智”的交待,对社会传统观念的解脱”一个“甜”字,道破她显她潜藏在心底的意识。
即将发生之际,“得巧”还是“来得真不是时候”?“他一骨碌爬起来大跑了”,是“庆幸”,还是寻味!。
第三章民歌鉴赏我国地域辽间,民族众多,是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之中,一般是人们在劳动中即兴创作,口传心授,经过岁月的积累、形成琅琅上口、优美婉转的歌曲,体现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经济生活、人文习俗等特点,除此之外,当地语言和地理气候促使民歌更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是广大人民的集体创作,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其丰富多彩、风格鲜明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中国民歌绚丽多彩,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较大。
如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南方人民聪颖细,其民歌就显现出秀丽婉转的地方风格;而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物资匮乏,就形成人民豪放、刚的性格,其民歌则展现高亢嘹亮、朴实无华的地方风格.民歌以其简明质朴、平易近人、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特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第一节中国民歌鉴赏一、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一)民歌的起源民歌的起源是世界上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极感兴趣的课题,曾经有过多种学说,如劳动说、情动说、本性说、神说、情爱说、鸣响说等。
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远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在和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快的回忆,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歌。
鲁迅先生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这些“杭育杭育派”是最早的民歌作曲家。
在人类生产力不断进化、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歌伴随历史的步伐,反映各个时明的社会政治、生产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民歌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日渐发展完善。
(二)民歌的艺术特点民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民歌《走西口》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民歌《走西口》欣赏《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
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民歌《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曰为山西民歌,或曰为陕西民歌。
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曰为山西的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着名风景名胜区。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杀虎关,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
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
“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
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部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是为“走西口”。
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口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地区的繁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民歌赏析之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歌曲通过歌颂祖国山河壮丽、民族英雄无私奉献的情感之美,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中国民歌。
沂蒙山小调的歌词由林家瑞和陈钊所作,曲调则由林家瑞创作。
这首民歌旋律悠扬、琅琅上口,以山水、民俗为背景,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浪漫主义情怀。
歌曲的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协调性和激情相结合,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歌曲中,沂蒙山被称为人民的摇篮,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歌手在歌曲中深情歌唱着:“沂蒙山在哭泣,今天是泪水,明天是血泪;沂蒙山在喊叫,呐喊着号召,我们努力前行。
” 歌曲中的这种和故乡山水的深切关注和对生命的珍惜,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沂蒙山小调以朴素、感性、描绘性语言表现情感,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歌词中包含了对沂蒙山波澜壮阔的山水背景、对人民英雄的颂扬、同时也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的态度,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拯救祖国,珍惜当下,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奋斗终身。
总之,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它通过富有情感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深爱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得人心。
这首民歌能够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对中国民歌的珍贵贡献,也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