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0
专题三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验探究,因此在化学中考试题中的实验探究成为热门题,也是同学们答题过程中丢分最多的一种题型。
实验探究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个人经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合,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力图通过同学们的主动探究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平时答题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实验探究题解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规则。
2、答题前先通读全题了解题意。
大多数考生在做题时,都担心时间不够用,习惯看一小题做一小题,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实验讲究的是严密性,实验的步骤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而且因为有的实验探究题比较长,学生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又忘了,也会影响答题。
答题前先通读全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题意,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3、复习时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在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一般不会是我们做过的原题,看上去比较陌生,但出题者也必将以书本为依据。
三、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考虑到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反应条件、是否平衡、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如检验CO2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说石灰水。
3、语言叙述时要做到简明,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并不是做几个题就能掌握的,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及复习中,仔细阅读书中出现的所有学生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综合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认真体会实验原理和方法,从中总结出实验隐含的化学思维,尤其是实验的设计思维,从而提高实验探究题的化学思维运用能力。
四、典例分析例1、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如右图所示)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小华说:“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小明说:“不可能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
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实验及探究”设计一、基本实验操作[知识摸底]:1.在实验室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不能用手,不要把鼻孔凑到。
有些块状药品要用________夹取。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固体。
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_。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2.剩余的药品既不,也不,更不要。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其中温度最高。
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用_____ ,不可用,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去扑盖。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前,有游码的托盘天平应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处,然后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
如果天平未达平衡,可以调节左右托盘下的,使摆动时达平衡。
称量时,被称物品放在盘上,砝码放在盘,先加的砝码,后加的砝码,最后移动。
取用砝码应使用。
当被称物质的质量接近所需质量时,可左手拿药匙,右手转拍左手,用振动药匙的方法使少量物质散落下来至天平平衡。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和镊子放回,把游砝移回处。
为防止化学药品对托盘的腐蚀和污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药品,可放入等容器中。
[知识整合]:复习目标: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4: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5: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6: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复习重点:1.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第2课时)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1:(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CO 2与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Na 2CO 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 3。
(2)NaHCO 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 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CaCl 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 、Na 2CO 3 猜想②Na 2CO 3 猜想③Na 2CO 3、NaHCO 3 猜想④NaHCO 3的种类不同。
④无①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2:(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
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一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将7.1 g 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 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 、B 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 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 溶液(2)装置F 可吸收从装置E 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
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如下图中甲所示):烧杯B 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左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甲同学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乙同学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丙同学猜想:甲、乙两位同学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两人的猜想都有道理; 丁同学猜想:。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②生石灰(CaO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aO + H 2O = Ca(O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设计]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
于是丁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反思]①在该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②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部的固体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写出三种即可)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 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 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乙甲【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 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 mL 的集气瓶中, 燃烧匙中点燃的固体药品的名称是;(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 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约为125 mL 。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
解答题(共9小题)
1.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盛装溶液,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G三种仪器的名称:A、,B、,G、.(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装置编号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
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3)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其中二氧化锰起到作用.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2024-2024学年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物质成分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2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3能够运用实验手段分析物质的成分。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质成分的探究实验原理。
2.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方法。
1.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2.1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2.2实验结果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成分的探究实验原理1.导入1.1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物质的成分。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通过实验手段分析物质的成分吗?2.讲解实验原理2.1介绍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方法,如滴定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2.2分析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实验演示3.1演示滴定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2演示光谱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4.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导入1.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实验原理。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吗?2.讲解实验方法2.1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2.2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实验步骤3.1讲解实验步骤,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等。
3.2分析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4.小组活动4.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4.2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第三课时: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导入1.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实验步骤。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吗?2.数据处理2.1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法、误差分析等。
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1、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c.经过A、B两组同学分别根据方案一、二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4)a.上述实验方案(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竹节内氧气含量,为什么?。
b.为准确测定竹节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查阅资料,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实验做了改进(如图3所示),最终得到图4图象。
观察图4,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Ⅰ;Ⅱ答案:解:(2)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二氧化碳。
水(3)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能使氧气完全反应。
故填:能使氧气完全反应。
b.方案一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c.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原因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膨胀逸出。
故填: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膨胀逸出。
2022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或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可用装置D、E或F收集气体,收集O2和CO2都能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2. 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2)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3)C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4)D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气密性良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2)图B所示右边的铁丝能更剧烈燃烧其原因是,两个集气瓶底部都加了少量的水其原因是;(3)图C所示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填一条即可);(4)图D所示实验过程中,天平指针(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5.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可使用装置E收集氧气,其原因是;(3)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端(填“a”或“b”);(4)用装置B或C制取氧气时,C与B相比,C的优点是。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乙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
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4.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
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此操作是为了。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人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色。
科学探究题专题复习唐山中主备人教学目的:1、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4、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5、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假设,会制定计划。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教学过程例题展现:例1、(06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
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提出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对吗?黑色物质是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黄色金属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反思与应用】①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稀盐酸溶液中,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例2、(09黄冈)端午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
2.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原则等。
3. 实验结果的分析: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结论提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3. 示范:以一个具体的实验为例,展示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提出结论。
6. 总结:总结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样本。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4. 参考书籍:提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详细指导。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步骤等。
2.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 交流分享: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七、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