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副本
- 格式:docx
- 大小:42.94 KB
- 文档页数:7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定义及范围(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 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 药物、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医疗事件。
3. 医院感染事件。
4. 医疗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件。
5. 医疗环境不良导致的医疗事件。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
7. 其他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医疗安全事件。
三、报告制度(一)报告原则1. 主动报告:医务人员应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2. 及时报告: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责任追究和医疗技术鉴定等依据。
(二)报告程序1. 科室报告:医务人员发现或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监管,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2.1 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2.2 范围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医疗技术性事件:包括误诊、漏诊、手术并发症、医疗操作失误等。
(2)医疗设备性事件:包括设备故障、设备使用不当等。
(3)药品性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错误等。
(4)医疗环境性事件:包括医院感染、医疗环境安全隐患等。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原则3.1 及时性: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2 真实性: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应真实可靠,不得隐瞒、虚报、篡改。
3.3 保密性: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医疗不良事件,应严格保密,保护患者权益。
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4.1 科室内部上报: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报告。
4.2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初步核实,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
4.3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在4小时内将初步核实结果上报医院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进行进一步处理。
4.4 医院领导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5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五、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5.1 对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医务人员的主观过错,进行相应的处理。
5.2 对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科室,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科室的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理。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以促进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错误、手术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设备故障、患者跌倒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甚至死亡,同时也可能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产生负面影响。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时间和方式医务人员应当自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之日起72小时内,通过医院指定的上报渠道(如电话、邮件、网络等)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信息: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发生的科室和地点、涉及的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的具体情况、事件的可能原因和后果、已采取或拟采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等。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和处理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当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后果和可能原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对于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范、损害患者安全和健康的事件。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制度和流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明确责任主体。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上报责任主体,一般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或专门的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负责。
他们负责指导和监督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保障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定上报标准。
医疗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明确的不良事件上报标准,包括事件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科室和人员、事件的描述和后果等。
规定清晰的上报标准有助于提高上报的准确度和完整性,为事件调查和处理提供有力依据。
四、明确上报流程。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明确上报的步骤和环节。
一般包括填写上报表格、汇总和审核上报材料、交由质量管理部门或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进行调查和处理等。
上报流程应简洁明确,避免繁琐和冗长,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保护举报人权益。
医疗机构应明确保护举报人的权益,不得对其进行打击报复。
可以建立匿名举报制度,保障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
同时,还应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教育,让医务人员知晓举报行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一、事件上报。
事件的上报可以由医务人员或相关部门主动上报,也可以由患者和家属进行举报。
上报时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填写上报表格,描述事件的时间和地点、事件经过、涉及的人员和科室等详细情况。
二、上报材料审核。
负责上报工作的部门接收上报材料后,要进行审核,检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般包括对材料的内容、相关证据的真实性、涉及人员的确认等核查工作。
三、事件调查和处理。
当上报材料审核通过后,医疗机构应成立不良事件调查处理小组,对事件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处理。
调查可以采取询问当事人、查阅病历资料、检查医疗器械、召开听证会等方式,以获得准确的事件经过和原因。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篇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_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XX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特制定内一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7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6、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上报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篇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药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生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洞、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行为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类:包括手术、输血、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2. 医疗管理类:包括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3. 医疗设备类: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4. 药品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5. 环境类:包括医院环境不整洁、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务科。
4.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医务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院领导。
6. 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院领导应在72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3.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保密和保护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和知情人员实行保密和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不良影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对患者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的行为。
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对事件进行及时上报处理和分析,从而优化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水平。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权益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每个环节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医疗流程、诊疗设备、卫生用品等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还要贯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注重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和责任制1. 事件上报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医疗体系之中,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等方面。
一般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事件发现、事件报告、事件处置。
2. 责任制(1)患者:患者应当随时关注自己的医疗安全,如果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启动投诉和监督。
(2)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遵纪守法、勤勉尽责。
一旦出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处置,并积极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分析,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处置,聘请专业安全经理负责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都应当展开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改善医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卫生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作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协助医疗机构制订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医疗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事件的上报处理情况,对不良事件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监督,评估分析结果,调整和完善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和防控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处理和追责工作。
第三条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意外事件。
第四条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条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全面、实名的原则,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上报意识。
第七条医疗不良事件应当由医务人员和院务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和追责机制,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通报。
第九条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置应当以修复伤害、追究责任、改进机制为目标,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第十条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和追责应当依法进行,对失职、玩忽职守、故意伤害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章上报程序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上报给所在科室或部门负责人。
第十二条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在收到上报后应当及时进行核实,确认是否医疗不良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
第十三条确认为医疗不良事件后,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应当立即上报给医院质量管理科。
第十四条医院质量管理科收到上报后,应当进行审核,核实事件的情况。
第十五条医院质量管理科应当及时向医务委员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由医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估并决定后续处理措施。
第十六条医务委员会应当在收到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召开会议,并制定应对方案。
第十七条医务委员会应当将决定后续处理措施的报告上报给医院领导,并通知医务人员所在科室负责人。
第三章处理和追责第十八条医院领导在收到医务委员会的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进行处理和追责。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成立医疗不良事件处理小组,由医务委员会主任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质量管理科人员为成员。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 (不良) 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者是非疾病自然发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伤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伤害,或者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彻底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国发[1987]63 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 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或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意外事件,包括医疗操作失误、病历错误、药物误用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我们制定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细节。
二、制度内容1. 制度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医疗安全情况,发现和纠正医疗操作中的问题,减少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2. 上报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3. 上报内容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当及时上报,上报内容包括事件描述、发生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分析等。
4. 上报流程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或部门负责人进行口头上报,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
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应当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将事件上报给医疗质控部门。
5. 整改措施医疗质控部门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后,应当迅速开展调查和评估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医务人员对于事件原因的分析以及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应当配合医疗质控部门的工作。
6. 事件处理医疗质控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在讨论整改措施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纪律处分、向上级监管部门上报等。
三、实施细节1.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机制,确保上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进行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医疗安全的重视和自觉性。
3. 加强医疗质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定期组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医疗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5. 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或高发环节,加强监测和巡查,加大整改力度。
6. 加强医疗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为了及时防范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我院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目的和依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记录、分析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该制度的依据包括《医疗机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办法》、《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包括但不限于手术事故、药物错误、感染控制不良、设备损坏等。
三、上报程序1. 事件上报: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责任医师或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
上报表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原因、损失程度等重要信息。
2. 信息传递:上级主管部门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后,应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事件进行核实,并向相关科室或责任人下达处理通知。
3. 处理通知: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下达处理通知书给相关科室或责任人。
处理通知书应包括事件的处理要求、责任追究等内容。
四、事件分析和教育1. 事件分析: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事件的原因、责任人、防范措施等方面。
分析结果应写成报告,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2. 教育措施: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件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并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培训、宣传、制度完善等。
同时,还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五、责任追究对于造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将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追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书面警告、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
结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一、引言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及时、准确地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事故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特编制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的规范性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如何进行上报,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风险控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上报程序1. 任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应由目击者或相关责任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并予以上报。
2. 上报人员应通过内部上报平台或向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时间、地点、当时参与人员、伤害情况等。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上报要求1. 上报人员应按照真实性原则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2. 上报人员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事件描述,不得夸大或缩小事故的影响。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主动与上报人员沟通,及时获取并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六、保密与保护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上报人员有义务保守相关信息,并不得随意泄露给外部人员。
2.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上报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窃取。
3. 医疗机构应对于上报人员给予必要的保护与激励,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七、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向上报人员及时通报上报事故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或意外后果,它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或死亡,或使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权益受到损失的情况。
医疗安全事件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损害医疗机构的形象和声誉,有必要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事故、减轻其影响,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2.报告范围医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手术事故、药品误用、输液事故、感染事件、跌倒事故、误诊等事件。
3.报告义务医疗机构内部的所有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非医疗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履行报告义务。
4.报告渠道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接收所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并对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内部通讯渠道、网络邮件、或电话等方式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该包括: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人员、责任、经过、原因、危害后果、现场处理情况等内容。
6.报告时限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事件,并在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报告处理医疗安全办公室接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以后,应当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事件进行事实核实、责任认定、处理决策。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流程1.接收报告医疗安全办公室通过电话、内部通讯、网络邮件等渠道接收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经过等信息。
2.调查核实根据报告的情况,医疗安全办公室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查明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等情况,并制定相关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近年来,医疗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各医疗机构纷纷建立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具体内容以及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度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汇总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患者的权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制度的建立,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干预不良事件,提升医患沟通与信任,推动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二、制度内容1. 事件范围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明确了涵盖的事件范围,包括医疗事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纠纷等。
通过明确范围,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处理不同类型的事件。
2. 事件的分类与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其影响程度和危害等级进行分类与等级划分,以便有序地进行处理和应对。
不同等级的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3. 事件的上报程序:制度规定了事件上报的程序和流程,明确了上报渠道和时间要求。
通常,医疗机构内部设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专门的部门或者岗位,负责接收、登记和处理上报的事件。
4. 事件的报告要求:上报的事件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报告,包括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事件的描述和发生时间、事件的结果及处理情况等。
这些报告资料对于事件的分析和事后处理非常重要。
5. 事件的追踪与反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还规定了事件的追踪与反馈机制,确保事件的闭环处理。
相关部门要跟进事件的处理进展,并及时向上报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反馈进展情况。
三、流程介绍1. 事件发现和上报:当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发现可能存在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医疗机构内设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部门进行上报。
上报人员需提供详细的事件描述和相关资料。
2. 事件登记与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部门收到上报后,进行事件的登记与分级。
根据事件的情况和危害等级,确定后续处理的优先级和责任部门。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要求,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 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
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9 类:
1、临床诊治类: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2、医技诊查类: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3、护理院感类:误吸、压疮、约束意外、疑似电(刀)灼伤、纱布计数错误等;医院感染病例、职业暴露等。
4、医患沟通类: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
冲突等。
5、药物不良类: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6、医疗器械类:钢板断裂、输血器漏气、输液器漏气等。
7、意外事件类: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8、后勤保卫类:停电、停水;偷盗、斗殴、火灾等。
9、其他非上述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防保科。
4、药品、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6、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办公室。
7、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五、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另见附页)
七、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
者,每次给予20~50 元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 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5、各职能部门对接到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做进一步核查,落实不良事件的真实存在性,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并督促相关科室积极定期整该,避免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八、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0 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附表见下页
附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防保科、保卫科、药剂科)
说明: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具体
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 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医务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
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各职能科室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后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最后统一报医
务科备案存档。
医务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汇总、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附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
1 、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
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2、﹡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