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50页 】
- 格式:doc
- 大小:424.00 KB
- 文档页数:50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标本,分析其生命特征。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依据、生物的命名和生物的多样性表现。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践,识别不同种类的生物。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2.1 植物的器官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器官,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2.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发育和植物的周期。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其发育特点。
第三章:动物的生活3.1 动物的器官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的器官模型,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2 动物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胚胎发育、幼体发育、青春期发育和衰老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其发育特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微小、无细胞结构等。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微生物的标本,分析其生命特征。
4.2 微生物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微生物的病原性。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观察微生物的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1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定律。
教学内容:遗传的因子、遗传的规律和遗传的概率。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观察遗传规律。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货币的含义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
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
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集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一、教案概述1.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共计12个单元,涵盖生物的各个方面。
2.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技能。
4.教学难点:生物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教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1课时生物与生物圈的概念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生物与生物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4.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圈的重要性。
第2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与环境现象引入。
2.讲解: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生物现象。
4.作业: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单元生物细胞第3课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细胞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4.作业:让学生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解释各部分功能。
第4课时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过程。
3.实验:观察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现象。
4.作业:让学生分析细胞分裂与生长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生物的分类第5课时生物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生物分类的概念。
2.讲解: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分类的实际意义。
4.作业:让学生对一些生物进行分类。
第6课时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讲解: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学案共56页)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归纳种子植物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2.结合课本的插图,能说出植物类群的生活习性及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3.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环保意识.【自学导航】自主学习教材P5-8,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植物是能够产生________的绿色植物,包括_______植物和________植物。
2.裸子植物的种子________,没有________包被;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________包被形成________。
3.植物可以为人类提供________;通过________,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同时释放________。
4.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________的变迁或________而处于________的植物。
5.许多珍稀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植物资源,对开展科学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丰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1.讨论:举例说说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列表比较种子植物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区别及各个特征。
【分层检测】应知应会1.种子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裸子植物的种子_____,没有________包被.多为___________植物,____ 、_____、_____很发达,生殖过程不需要________.适应于生活在_______环境中。
被子植物是常见的____________植物,被子植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种子外面有_______________的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______,应于生活在_______环境中.2.被子植物对不同的环境有特定的适应方式:陆生被子植物一般发达,以吸收更多的_________和;水生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以运输,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教学内容第1课时血管教学班级教学设计教学类型教学时间月日教学目标⑴.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⑵.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⑶.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重难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导学】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和尿素等废物。
2. 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人体有3种血管:、和。
4.识图:右图A、B、C分别是哪种血管?有脉搏现象的是哪一个?5.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能力展示】:1.感受血管跳动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①对照图14-1,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2.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片(图14-3),并结合书本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归纳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管腔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教学 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够说出ABO 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 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导学】1. 血液由 和 组成。
2. 血细胞包括 、 和 ,其中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是 。
患贫血时 减少;患炎症时 增多。
3. 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包括 型、 型、 型和 型4种。
我国提倡 献血,输血时应以输入 血为原则。
【能力展示】 1.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1).试管中分层后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 请设计表格进行总结。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思考:(1)你是如何在显微镜下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2)在你观察的血细胞中,哪种细胞数目最多? 学生讨论后总结:特点 功能 血浆血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反馈练习】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组成成分 颜色 上层 中层 下层②③①(1)神经元结构包括;②。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一)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生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等。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1.3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二)第二章:植物2.1 植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2.2 植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植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2.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三)第三章:动物3.1 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3.2 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动物的分类单位,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学内容: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3.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掌握动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受精、胚胎发育、成长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态系统的奥秘第一节生态系统一、教学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景色。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吗?二、教学过程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统一整体。
2.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通过实例讲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草、羊、狼等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羊吃草获得能量,狼吃羊获得能量,狼和羊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转化为无机物,重新被草吸收,形成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案例二: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树木、昆虫、鸟类等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昆虫吃树叶,鸟类吃昆虫,形成食物链。
同时,鸟类通过鸣叫、飞翔等方式传递信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了解了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列举三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分析其组成和功能。
2.思考: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1. 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好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美国教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
”本节内容以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动手构建物理模型,最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教学目标。
6. 教学过程6.1案例引趣,导入新课案例介绍:为迎接世界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准备在新落成的办公楼大厅内建造3座雕塑,其中为了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北京大学向世纪盛典公司定作了一座名为“旋律”的不锈钢雕塑,雕塑以双螺旋结构为构思蓝本,整体镀钛,价格6万元。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二、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那么种子是如何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呢?最先突破种皮的是种子的哪一部分
壤表面的又是哪一部分?
三、互动探究
(一)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观察P101图,思考以下问题:
、叶芽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叶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各自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
、叶芽和枝条有什么关系?
四、巩固练习
现在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新鲜
胎发育需要氧气,氧气从何而来?如果不用放大镜,如何来证明卵
2
鸟卵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
照射下,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表明该鸡蛋是受精的
时什么起保护作用?什么物质提供营养?受精卵的哪绵羊成熟卵细胞,用电击或其他方法破坏其细胞核及遗传。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1蚯蚓的选择【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
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生物的方法教学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教学内容: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观察植物叶片的实验。
1.2 生物与生物圈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掌握生物的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并进行生物分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细胞的特点。
教学内容: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观察植物细胞的切片。
2.2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组织,如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并观察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动物的生活3.1 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动物的特征。
教学内容: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脊柱的有无进行分类,并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
3.2 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类型,掌握动物行为的适应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行为类型,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并进行动物行为观察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掌握微生物的特点。
教学内容: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如微小、繁殖速度快等。
4.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并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
第五章:人体的生理功能5.1 人体的主要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主要系统,掌握人体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的主要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并介绍各系统的功能。
5.2 人体的生理活动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生理活动,掌握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第1课时)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三、实验及交流板书设计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一、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XXX环境的适应。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新课: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活动一:藻类植物(1)创设情境: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砚们想一想,这是什么缘故原由?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
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
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细胞、生物多样性、细菌的繁殖和传播、生物技术、遗传与进化、分子生物学等内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细菌的繁殖和传播、生物技术、遗传与进化、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动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特点、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介绍细胞器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种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细胞分裂的过程。
4.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分类的基本原则、生物分类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的外观差异和生态环境。
2. 介绍生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的作用。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第三课时:细菌的繁殖和传播教学内容: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介绍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细菌感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3.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对人类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思考。
第四课时:生物技术教学内容:克隆、基因工程、遗传工程、DNA技术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
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1学生3人一组,自行制作游戏图片。
红色代表女性,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剪成20张,其中10张每张写上X,另10张写上Y。
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
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类性别的奥秘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活动交流分析下结论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
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
师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
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课堂练习课堂思考判断1.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2.在生物界中,所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都和人一样。
3.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引导学生对判断进行说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授课时间第五周9 月30 日星期二课题复习十四、十五章内容教学目标复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总结知识点,掌握所学的知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11 课时课堂教学程序。
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
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1学生3人一组, 自行制作游戏图片. 红色代表女性, 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 剪成20张, 其中10张每张写上X, 另10张写上Y. 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
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 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类性别的奥秘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活动交流分析下结论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 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
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 “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 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
师生共同参与:
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
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
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 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
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
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 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课堂练习
课堂思考判断
1.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 与父亲无关.
2.在生物界中, 所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都和人一样.
3.从理论上讲, 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引导学生对判断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
授课
时间
第五周9 月30 日星期二
课
题
复习十四、十五章内容
教
学
目
标
复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内容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总结知识点, 掌握所学的知识.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
课时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1 课时
课堂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