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工艺控制指标、不正常现象处理方法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36.80 KB
- 文档页数:2
阳离子蓝X-GRRL 岗位操作法目录一、岗位任务二、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三、母体染料及阳离子蓝x-GRRL质量标准四、原辅材料规格五、工艺流程图六、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1、投料表2、投料的准备工作3、原料准备工作4、正常操作5、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6、重点操作注意事项七、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八、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九、主要设备及其维护,保养和使用(包括仪表)十、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一、岗位任务1.亚硝酰硫酸配制岗位———本岗位是将硫酸与亚硝酸钠配制成亚硝酰硫酸,为重氮反应作原料准备,配置时应严格操作,符合生产要求。
2.偶合液配制岗位———本岗位是将N-甲基N-羟乙基苯胺与盐酸制成N-甲基N-羟乙基苯胺盐酸盐,为偶合反应作好原料准备,配制好的料液表面不应有油花。
3.重氮偶合反应岗位———本岗位先将6-甲氧基2-氨基苯骈噻唑在酸性介质中溶解,再与亚硝酰硫酸进行重氮化,然后与N-甲基N-羟乙基苯胺盐酸盐进行偶合反应制成母体染料,重氮时必须按岗位操作法精心操作。
4.甲基化反应岗位———本岗位是将母体染料再一氯乙烷介质中与硫酸二甲醚进行烷基化反应,制成阳离子染料溶液,再经盐析、压滤、干燥而得成品。
以上两个生产岗位是保证产品得质量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由高度的责任性。
投料前作好设备原料的检查工作,投料时,必须按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做好原料复桶、复包、批复号、复磅、复算,以及反映重点的复验,药实事求是地作好原始记录。
二、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1.厂级工艺操作控制指标:⑴亚硝酰硫酸配置温度90~92℃⑵重氮化温度 0~5℃⑶母体染料熔点≥195℃⑷母体染料含水量≤2%⑸甲基化终点无母体染料存在(纸层析法)2.车间级工艺操作控制指标⑴亚硝酰硫酸含量14~16%⑵噻唑溶解酸度23~27%⑶重氮锅酸度39~40%⑷亚硝酰硫酸体积260~290L⑸噻唑析出温度实测参考⑹偶合终点重氮盐消失⑺母体染料中和终点刚果红试纸微蓝⑻母体染料洗涤终点刚果红试纸不显蓝色⑼甲基化终点无母体染料存在(纸层析法)三、母体染料及阳离子蓝X-GRRL质量标准:1.母体染料⑴外观:深黑绿色块状结晶⑵含水量:≤2%⑶熔点:≥1952.阳离子蓝X-GRRL质量标准:⑴外观:蓝绿色均匀粉末⑵强度(分)为标准样品的100⑶色光:与标准品近似⑷水中不溶微含量:≤0.6%⑸细度(通过60目/时筛的残余物含量):≤20.0%⑹水分含量:≤7.0%五、工艺流程图六、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⑴每次使用反应锅时,必须检查搅拌运转是否正常,锅内是否清洁,有无杂物和渗锅现象。
液氯气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操作法规定了液氯气化岗位的生产目的、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开车步骤、正常操作、正常停车步骤、紧急停车步骤、工艺控制指标、异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操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液氯气化岗位。
二、目的将液氯钢瓶送来的液氯经气化成氯气后,供氯化岗位的氯化聚烯烃树脂生产使用。
三、液氯气化操作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⑴检查液氯钢瓶连接的紫铜管、阀门、液氯气化器、夹套蒸汽进出口阀门等灵活好用。
⑵检查液氯气化器内无压力。
⑶打开液氯气化器的液氯进口自动调节阀前后的手动阀;打开液氯气化器的蒸汽进口自动调节阀前后的手动阀。
⑷打开液氯气化器疏水阀前的高温球阀。
⑸将液氯自动调节阀和蒸汽自动调节阀的调节状态选择为手动调节状态。
2、开车步骤⑴慢慢打开液氯钢瓶的液氯供应手动阀;手动打开液氯气化器的蒸汽开关阀,手动微开液氯气化器蒸汽调节阀,然后手动打开液氯气化器的液氯开关阀,手动微开液氯气化器液氯进料阀,并根据氯气缓冲罐上压力表数值调节液氯调节阀及蒸汽调节阀,氯气压力达0.60Mpa左右时通知氯化岗位,打开氯气出口阀。
继续手控调节,待压力、温度稳定10分钟后逐步将手控切换成自动调节。
3、正常操作⑴观察并控制氯气缓冲罐压力和液氯气化器温度等指标在工艺控制指标范围内。
如果压力稍有偏高,可用手控关小液氯进料量;如果压力超过0.8MPa,可通过开启氯气去事故氯吸收装置的阀门进行泄压。
4、正常停车步骤⑴接到班长关于“停液氯气化”指令后,先关闭液氯气化器液氯进料阀,再关液氯气化器蒸汽进口阀,关闭液氯钢瓶的液氯供应阀,关闭去氯化岗位氯气阀门。
关闭液氯气化器疏水阀前的高温球阀。
⑵如需检修或长时间停车(48小时以上),则应拆除液氯钢瓶。
5、紧急停车步骤⑴因本岗位发生事故或涉及本岗位安全生产的意外事故,操作者有权作紧急停车处理,并同时报告当班领导。
⑵液氯气化器紧急停车步骤与3.4.1相同,并关闭液氯气化器的液氯和蒸汽自动调节阀。
盐酸解析装置操作指南及安全规程杭州中昊科技有限公司盐酸解析工序(浓酸解析装置)操作指南及安全规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盐酸解析工序(浓酸解析塔)工艺控制指标,简述了工艺原理及流程,及本工序岗位操作步骤、异常现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盐酸解析工序的安全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盐酸常规解析工序生产操作。
2、工艺控制2.1、中控指标2.1.1、进口浓盐酸:≥31%(WT)2.1.2、出口稀盐酸:≤21%(WT)2.1.3、氯化氢纯度:≥99%2.2、操作控制指标2.2.1、浓盐酸进塔温度:≥60 ℃2.2.2、解析塔塔釜温度:115~125 ℃2.2.3、解析塔塔顶温度:80~100 ℃2.2.4、氯化氢一级冷却器出口温度:≤45 ℃2.2.5、氯化氢二级冷却器出口温度:≤15 ℃2.2.6、稀酸冷却器出口温度:≤40 ℃2.2.7、解析塔操作压力:60~80 Kpa2.2.8、解析塔操作液位:50%~75%(与再沸器安装高度相关)2.2.9、浓酸贮槽液位、稀酸贮槽液位: 50%~75%2.2.10、冷却水上水压力:≥0.4MPa2.2.11、蒸汽温度:≥143 ℃2.2.12、蒸汽压力:≥0.3 MPA3、工作原理及流程此系统原理是根据氯化氢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同进行设计的。
3.1 再沸器3.2、流程概述来自净化的浓盐酸(≥31%)进入浓酸中间槽,经过浓酸加料泵打入浓酸解析塔(石墨解析塔),进塔浓盐酸流量由远传流量计与调节阀进行控制,进塔盐酸首先经过双向石墨换热器与塔内经过解析后的高温恒沸酸进行逆向换热,利用并回收热能,得到65-70℃的进塔浓盐酸。
浓盐酸在塔顶经过盘式液体分布器进行分布,均匀流入填料层,在填料段与被加热汽化的氯化氢与水的混合物逆流接触传热后,浓盐酸中的一部分氯化氢被蒸发解析出来,中间夹带着饱和水蒸汽,进入一级氯化氢冷却器(采用32℃循环水冷却),气相中大部分水蒸气被冷凝,并被气相中的氯化氢所饱和,形成35~40%浓盐酸回流至塔顶分布器,进行再蒸馏分离中间的氯化氢气体;经过初步冷却的氯化氢与水混合气进入二级冷却器(采用5-10℃冷却水冷却),气相中的水份得到进一步冷凝并被气相中的氯化氢所饱和,形成38~42%浓盐酸回流至塔顶分布器,进行再蒸馏分离中间的氯化氢气体。
工艺检修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检修前的准备工作1、检修前必须了解工艺检修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要领以及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等。
2、检修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没有异常情况存在。
3、检查并确认检修设备的电源已经切断,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安装气缸等。
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1、确保胸前的工艺检修设备及周边区域没有杂物,保持整洁,防止跌倒和绊倒。
2、在进行操作前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3、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伸入设备运转的传动部位,避免发生夹伤或切割伤。
4、在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更改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免引发事故。
5、操作过程中,对于设备发出的异常声音、异常振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6、检修过程中严禁喧哗,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避免发生其他事故。
三、应急处理措施1、发生意外事故时,首先要立即采取停机措施,并切断设备电源,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如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确保火灾不扩散,保护周围人员的安全。
3、在伤员的处理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急救,并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和医疗部门。
四、结束工作后的处理1、检修工作结束后,要在设备周围进行整理和清理,保持整洁。
2、及时报告检修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填写相应的工作记录和检修报告。
3、检修工作结束后,工艺检修设备应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设备可安全使用。
五、安全意识培养1、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安全提示等方式,加强工艺检修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
2、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加强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反应能力。
3、对工艺检修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安全责任1、设立专门的工艺检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工艺检修操作的安全管理和督促,确保工艺检修操作规程的执行。
2、明确安全责任,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纪律性处罚。
仪表工岗位操作规程仪表工在电议车间仪表班长的领导下,按岗位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交办的临时工作,确保生产计量与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有序地进行。
一、岗位职责1、认真学习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认真阅读仪表类的书籍,掌握各种仪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检修、维护保养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2、定点、定时巡回检查,主动向当班操作人员了解仪表运行情况,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3、负责生产过程中在线运行的仪表、自动化装置及其附属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与故障处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4、负责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的更新、安装、调试、检定、开表、投运等工作,确保仪表的准确度。
5 、及时反映各类仪表在使用及维护保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及时纠正操作人员对仪表及自动装置的违章操作。
6、积极参与分厂的计划检修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仪表检修任务,确保仪表的完好率。
7、掌握各种常用标准计量器具和先进校验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方法。
二、应知应会1、仪表工应知〈1〉应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及常用金属和防腐材料的基本知识;〈2〉掌握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分析等化工参数的基本知识;〈3〉掌握自动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各环节的作用、特性及其对调节品质的影响;〈4〉掌握自动调节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5〉熟悉掌握所辖区内在线仪表的名称、型号、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6〉掌握计量的基本知识,包括计量分类、计量法及法定计量单位,了解量质传递的一般知识;〈7〉掌握标准计量器具及附属设备和常用工具的名称、型号、性能、作用和正确使用方面的知识;〈8〉能看懂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仪表的供电、供气示意图;〈9〉能看懂主要原理结构简图;〈10〉能看懂一般电路图;〈11〉了解焦化生产工艺特点和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12〉熟练掌握化工仪表维护检修规程;〈13〉掌握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法规、消防法例等规^定。
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偏离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参数偏离设计要求的情况。
如果工艺指标偏离严重,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的及意义1.明确责任建立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可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工艺指标偏离发生时的责任,避免责任推诿和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2.防范风险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工艺指标偏离,防范因为工艺指标偏离引起的质量问题,减少产品召回和换货的风险。
3.持续改进建立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在工艺指标偏离发生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三、内容及要求1.制度建立制定《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明确工艺指标的范围、标准和要求,明确各部门在工艺指标偏离发生时的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2.工艺指标的确定确定产品的各项工艺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时间、压力、速度等参数,确保工艺指标与产品质量要求相匹配。
3.偏离监测建立偏离监测机制,通过设定监测点和监测频次,及时监测工艺指标的偏离情况。
对于发现的偏离,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偏离处理对于发生的工艺指标偏离,要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找出偏离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进行纠正并跟踪整改情况。
5.责任追究对于严重的工艺指标偏离,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责任人对问题负责,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6.持续改进对于工艺指标偏离的情况要进行定期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
四、实施步骤1.制定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的草案,并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和修改。
2.确定工艺指标及监测点,并建立偏离监测机制。
3.对各部门和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实施步骤。
4.开展试运行,检验《工艺指标偏离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工艺检修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总则1. 本规程的编制目的是为了保障工艺检修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工艺检修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工艺检修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检修作业人员、监督人员、领导人员等。
3. 所有参与工艺检修作业的人员均应仔细阅读本规程,严格遵守规程内容。
4.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熟悉本规程,并根据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5. 任何违反本规程的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二、安全要求1.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工艺检修作业前,必须穿戴安全防护设备,并经过相关培训,熟悉作业要求和安全操作流程。
2.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修改或忽视任何操作步骤。
4.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和人员活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作业,并报告相关负责人,等待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
三、操作步骤1.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工艺检修作业前,应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和检修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修。
2.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工艺检修作业前,应先进行设备的停机和切断电源,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检修作业的顺利进行。
3.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先确认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工艺参数是否正常,再进行相关操作步骤。
4.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拆卸设备部件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合适的工具和保护装置,避免意外伤害和设备损坏。
5.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更换设备零部件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并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和适配性。
6.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安装设备部件时,应确保部件的安全固定和正确连接,避免引起设备故障或损坏。
7.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完成工艺检修作业后,应做好设备的清洁和整理工作,并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工艺异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异常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生产经济效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异常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故障、材料质量问题、人为操作失误等各类工艺异常情况。
第三条工艺异常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工艺异常的识别、分类、处置和跟踪分析。
第四条全体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工艺异常管理工作,共同维护企业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
第二章工艺异常识别第五条工艺异常识别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与正常情况不符的各类问题,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的工作。
第六条主要识别方法包括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声响、异常振动、异常烟雾、异常气味、异常温度等,通过设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仪器等工具进行异常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七条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应当定期进行设备和材料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记录。
第八条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工艺异常。
第三章工艺异常分类第九条工艺异常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A、B、C三类。
第十条 A类工艺异常是指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或者严重环境污染的异常情况,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造成重大影响的异常。
第十一条 B类工艺异常是指可能导致一般安全事故或者一般环境污染的异常情况,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造成一般影响的异常。
第十二条 C类工艺异常是指可能导致较小安全事故或者较小环境污染的异常情况,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造成较小影响的异常。
第四章工艺异常处置第十三条发现工艺异常后,员工应当立即停止相关工序,防止工艺异常继续扩大并造成更大损失。
第十四条针对A类工艺异常,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置,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第十五条针对B类工艺异常,相关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异常扩大,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制度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制度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制度11 目的保证全厂设备、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
本制度适用于全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易燃、易爆、易腐蚀的液体介质的盛装容器,以及关键设备易损坏的监测部位。
2 引用标准信强化工工作标准。
信强化工设备管理责任制度。
3 职责3.1 设备科负责制度的制定及监督考核。
3.2 各车间负责对本车间所规定的监测项目进行、定期、在线监测实施。
4 具体规程4.1 定期检查项目:4.1.1检查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管道的接地装置。
4.1.2检查关键设备的振动值、测厚、壁温等数据。
4.1.3检查设备、压力管道本身及所属附件、支架、振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4.1.4管道阀门的材质、等级是否符合。
4.1.5管道的涂色是否符合要求。
4.1.6设备科每月抽查一次车间的监测情况。
4.2 在线监测:4.2.1监测各设备的管道的温度、压力、负荷是否超标。
4.2.2监测防腐、保温、防冻设施是否完整符合要求。
4.2.3监测设备、管道有无跑、冒、滴现象。
4.2.4设备及管道是否有异常振动、响声。
4.3 相关规定及考核4.3.1各车间建立定期监测台帐,对设备、压力管道进行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目的不同所做的监测数据,必须填写《设备检查记录》。
4.3.2设备科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发现一项不按台帐规定在线检查的,对单位责任人罚款20元,对检查责任人罚款30元。
5 相关记录5.1《设备检查记录》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制度2一、事故当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系统或附件由于破裂或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时,业主或用户要立即向本省授权管理机构报告事故,并将本省授权管理机构规定格式的事故报告表尽快传递给本省授权管理机构(安大略省要求48 h内提交事故情况书面报告)。
制酸工序生产工艺操作规程1转化岗位工艺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干燥后的炉气进入转化工序,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通过触媒催化作用,最大限度的将SO2转化为SO3,送往吸收塔生产硫酸产品。
2.岗位管辖范围:SO2风机进口至一二吸收塔进口内的SO2风机,SO2风机供油系统,转化器1#电加热炉,2#电加热炉,Ⅰ、Ⅱ、Ⅲ、Ⅳ换热器。
SO2风机冷却循环水系统区域内的所有管道、阀门、仪表及电器等设施。
3.工艺流程示意图:“3+1”四段两次转化,Ⅲ、Ⅰ、Ⅳ、Ⅱ换热流程(附后)4.工艺流程简述:自干燥塔来的炉气进入SO2风机加压后,进入3#换热器管间与三段转化后的SO3气体换热升温,进入1#换热器管间与一段转化后的SO3气体换热,达到转化温度后,经1#电加热炉进入转化器一段,在催化剂的作用下,SO2转化为SO3,出一段进入1#换热器管内换热降温后进入转化器二段转化,由二段出来的SO3气体进入2#换热器管内换热降温后,进入转化器三段2进一步转化,出三段的SO3气体进入3#换热器管内换热降温后去一吸塔,经98%硫酸吸收SO3后,进入4#换热器管间换热升温后,进入2#换热器管间换热升温后,经2#电加热炉进入转化器四段,更进一步转化炉气中的SO2,由四段出来的SO3气体进入4#换热器管内换热降温后去二吸塔,用98%硫酸吸收SO3气体后,由尾气烟囱排空。
转化系统设有副线阀门以调节一、二、三、四段进口温度,同时四台转化器管壳程均设有放冷凝酸阀门,换热器内因操作指标不当产生冷凝酸可在停车时排放入收集坑处理。
5.转化岗位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转化率≥99.5% 进转化器SO2浓度:6.8%—7.5%风机出口炉气: 水分≤0.08g/Nm3, 酸雾≤0.005 g/Nm3尘≤0.001g/Nm3 砷≤0.001g/Nm3氟≤0.001g/Nm3转化器各段进口温度:一段400±5℃;二段400±5℃三段400±5℃;四段410±5℃;各段出口温度≤600℃.6.开车前的准备工作:6.1检查各转化器、换热器、SO2风机、油冷却系统、电炉、SO2风机循环水各设备、管道、阀门是否安装检修完毕,处于可用状态。
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工艺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制定本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工艺生产操作环节,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要求执行。
二、工艺安全管理1.设立专职工艺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督查。
2.建立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工艺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制定操作程序,明确每个工艺环节的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
4.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明确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和评估。
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1.建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操作要求。
2.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3.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工作环境、设备和人员进行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明确操作规程的执行标准,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审核和认可1.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废止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并报批。
2.对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合格者予以认可和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警告和惩罚。
五、附则1.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进行宣传。
2.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根据公司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变动,经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六、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
各岗位人员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报告任何违规或危险状况给上级主管部门。
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范文(二)是指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制度磁县利翔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一、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二、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三、压力管道管理人员的职责四、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五、巡线检查制度六、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七、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八、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制度九、重点监控制度十、安全附件校验制度十一、压力管道事故处理制度十二、其它管理制度一、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应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属于压力管道监察范围的压力管道,按照《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规则》的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和注册,并将登记标志置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压力管道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携带下列资料向安全监察机构申请使用登记:(1) 压力管道使用申请书;(2)压力管道使用注册登记汇总表;(3)压力管道安装竣工图(单线图);(4)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5)监督检验单位出具的《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报告》;(6)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事故方案 (包括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名单。
2、在用的压力管道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单位应携带下列资料向安全监察机构申请使用登记:(1)压力管道使用申请书;(2)压力管道使用注册登记汇总表;(3)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事故方案(包括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名单;(4)压力管道单线图;(5)《在用压力管道检验报告》;(6) 安全附件 (安全阀、压力表等)校验报告。
二、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是安全地管理、使用、检验、维修压力管道的重要依据。
凡符合《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压力管道,都必须建立技术档案。
管道的技术档案包括:1.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证;2.压力管道使用登记汇总表;3.原始设计资料(包括压力管道的设计计算书、系统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轴侧图等);4.管道制造安装资料(包括压力管道竣工图、竣工验收资料、管道材质证明书、管道元件明细表和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管道安装工艺文件、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及监督检验报告等)。
液糖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为确保酒精车间生产安全、稳定、有序进行,保障液糖化工段设备运行安全,有效避免人身伤害,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开停机注意事项:一、初次启动1、检查所有动、静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调节阀开关是否灵敏,温度、压力、液位远传显示是否准确,DCS系统反馈是否正常。
2、检查公用工程循环水,工艺水,软化水,仪表风,蒸汽供应是否满足生产运行条件。
3、检查酸,碱,两酶等辅料计量设备是否完好,满足生产要求。
4、系统启动时要严格按照液糖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工艺参数指标控制,避免操作幅度过大浮现管道震动现象发生。
5、系统工作稳定后,注意与先后相关工段的衔接,直至达到平衡稳定运行状态。
二、正常运行1、注意观察系统液位,温度和压力变化,根据调控参数要求随时跟踪运行情况,避免因进汽,进料波动较大造成系统操作失衡。
2、密切关注生产工序的先后协调,按照运行指令及时调整生产负荷。
3、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设备运行工况,每半个小时应对现场视一次,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及时与半成品化验室沟通,根据检测结果随时调整运行指标。
5、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并上报车间。
三、装置停车1、液糖化装置停车时,要相应调整运行负荷。
随时跟踪参数变化,确保送出醪液达到指标要求。
2、以水代料,冲洗各罐,换热器及进出料管道,避免物料沉积造成设备及管道阻塞。
加强喷射器温度控制,避免蒸煮温度过高浮现物料焦糊或者结碳。
停车后打开负压系统放空阀,关闭蒸汽调节阀先后手动阀。
3、装置停车时间较长要配备碱液对系统进行清洗,以免杂菌滋生。
4、紧急情况下停车,按液糖化操作规程做相应处理。
安全规程及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和掌握本岗位所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操作人员开、停机时必须经生产调度批准。
运行设备跳车或者检修设备过程中,必须在启动开关上挂检修牌并断电方可检修。
焚硫工段岗位安全规程 (2)转化岗位安全规程 (3)干吸岗位安全规程 (4)脱盐水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蒸汽锅炉岗位安全规程 (6)破碎机工安全规程 (7)皮带运输工安全规程 (8)磨矿岗位安全规程 (9)中控萃取岗位安全规程 (10)过滤岗位安全规程 (10)循环水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1)磷铵(底楼)输酸岗位安全规程 (12)罐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3)电气焊安全操作规程 (14)包装岗位安全规程 (15)氨站岗位安全规程 (16)净水站岗位安全规程 (17)空压站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8)热电站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0)仪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20)变电站安全操作规程 (21)地磅房安全操作规程 (25)焚硫工段岗位安全规程1.本工段为禁火区域,一切人员严禁将火种带入生产区域,并禁止吸烟。
2.每位员工上班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否则不准进入生产岗位,进入塔区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3.班前、班中不准喝酒,岗位上不准会客,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4.因工作或检修需要,需进行危险作业或动火作业时,必须先办理危险作业证和动火作业证,并按照两证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5.凡是在操作中遇到有刺鼻气味发生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头,不得在下风头操作和休息,防止发生中毒。
6.凡是煤气中毒,应立即把中毒人员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温暖的地方施行人工急救,并立即准备送往医院。
7.碱液或PDS液喷进眼睛中或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大量冲洗,严重时应去医院治疗。
8.硫磺不能贮放时间过久,时间太久硫磺会发生自燃。
9.各设备接地线必须良好,转动设备启动前应放好防护罩,严禁在未进行盘车和无安全罩的情况下开泵,不准用湿布擦抹电机,严禁水滴入电机内。
10.严禁在蒸气管道和暖气包上烤晒衣服和放置易燃品,以免引起火灾。
11.消防器材应配置齐全,完好且定期检查按期更换,做到人人会员。
第二部分操作工的六严格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二、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三、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四、严格执行操作法(票)。
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六、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化工生产多数是连续进行,必须将劳动者分班次、轮流、不间断作业,才能满足生产运行的需要。
化工生产过程都有其客观规律,在工艺控制、设备运行监测手段、生产环境方面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变化。
生产过程虽连续进行,但每一个作业班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任务也有所区别。
上岗作业人员要完成本班任务,一定要首先了解上一班在工艺控制、设备运行和生产安全方面的情况,预知接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班将采取什么对策、需要完成哪些具体工作。
交接班是生产中操作工相互衔接、协调的过程,是一个班次的结束,另一个班次的开始,是保证生产连续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
上、下班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交接,使接班者按生产客观情况正确处臵,保证化工生产连续、稳定、安全地进行。
因此,严格执行交接班制,是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组织措施。
为确保交接班的顺利进行和生产装臵和设备的连续、安全运转,化工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加强对交接班环节的监督检查。
上、下班交接要做到准时、及时、对口、认真。
交接班手续完成后,要由双方班长和各岗位的操作工分别填写交接班记录,将交接情况详细记录并签字,以备查寻。
接、交班长还应各自召集本班人员开班前或班后会,总结或提出安全生产要求。
具体要求有“五交”、“五不交”。
“五交”,一是交本班生产负荷、机组配臵、工艺指标、产品质量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消耗和存量的情况;二是交各种设备、仪表运行的情况,设备管道紧固和跑冒滴漏的情况;三是交不安全因素及已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的情况;四是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和岗位辖区内的定臵定位、清洁卫生和其它工种在辖区内活动的情况;五是交上级指令、要求和注意事项。
“五不交”,一是生产工艺有大的波动,工艺、设备有异常但情况不清或问题严重时,应先处理后交接;二是工具、应急救援器材、消防器材不齐全和完好不交;三是岗位秩序和卫生情况不好不交;四是原始记录不清不交:五是接班者不认真、不签字不交。
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一)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规程。
(二)改变或修正工艺技术指标,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编制工艺技术指标变更通知单(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并以书面形式下达。
操作者必须遵守工艺纪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指标。
(三)安全附件和联锁装置不得随便拆弃和解除,声、光报警等信号不准随意切断。
(四)在现场检查时,不准踩踏管道、阀门、电线、电缆架及各种仪表管线等设施,到危险部位检查,必须有人监护。
(五)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
(六)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下,应先处理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等)。
(七)在工艺过程或设备处在异常状态时,不准随意进行交接班。
(八)正常生产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检查并确认水、电、气符合生产要求,各种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的供应齐备、合格后,严格按配方的工艺要求投料。
(九)必要时停止一切检修作业,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开车现场。
(十)生产过程中要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之间的联络,严格按配方的工艺要求进行。
(十一)运行过程中要严密注意工艺的变化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终止运行,严禁强行运行。
(十二)正常停车按岗位操作规程执行,并严格按停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
(十二)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并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十三)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
必要时,按步骤紧急停车。
(十四)发生爆炸、着火、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气(物料)源,同时迅速通知相关岗位采取措施,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中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结构:明确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尿素车间岗位危险因素及安全操作要点一、尿素外操安全操作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1)氨大量泄漏由于氨系统的法兰或设备(氨泵)泄漏造成的氨大量泄漏。
(2)甲铵液灼伤、氨冻伤由于氨、甲铵液系统的法兰或设备(氨泵、甲铵泵)泄漏而人员防护不好造成的伤害。
(3)烫伤由于使用冷凝液、蒸汽或冷凝液、蒸汽设备管道发生泄漏,人员防护不好而造成的人员伤害。
2.安全操作要点(1)检查泵出口压力,特别是高压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检查减速箱缸体、曲轴、电机电流及温升。
(2)检查油箱油位、油质、油温、油压情况,检查各管道振动情况。
(3)检查设备有无泄漏,各泵压力表是否正常,填料密封液是否畅通,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以及氨水槽、尿液槽、冷凝液槽、冷凝液回收槽液位。
3.管理人员检查重点(1)做好相应预案并演练。
(2)控制好液氨系统温度、压力在指标之内。
(3)控制好现场动火作业,做好火花收集。
(4)做好氨系统各法兰的维护工作,有泄漏点及时消除。
(5)制定好操作规程,做好泵房与巡检、蒸发等岗位配合操作。
(6)控制好液氨、甲铵液系统温度、压力在指标范围内。
(7)做好氨、甲铵液系统各法兰的维护工作,有漏点及时消除。
(8)不使用冷凝液冲洗设备外壁及地面。
(9)使用冷凝液或蒸汽时做好个人防护。
二、尿素总控安全操作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1)高压洗涤器爆炸由于系统调节失误、压缩机脱氢氢含量过高,高压洗涤器内气体达到爆炸极限而爆炸。
(2)气提塔出液温度低于指标,过度吸收冷凝由于高洗器设备原因以及系统调节失误,而造成气提塔出液温度过低堵塞。
(3)气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甲铵冷凝器壳体损坏。
由于气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甲铵冷凝器壳体爆破板根部阀关闭,高压侧列管泄漏,而造成气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甲铵冷凝器高压串低压设备损坏。
2.安全操作要点(1)全面检查各项工艺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注意水解系统正常运行。
(2)全面检查控制仪表是否正常,各种报警是否灵活好用,与其它岗位联系信号是否正常。
岗位工艺控制指标、不正常现象处理方法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注意事项
岗位工艺控制指标:
1. 温度控制:监测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温度在指定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 压力控制:监测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确保压力在指定范围内,避免压力过高或过低引起设备损坏或工艺异常。
3. 流量控制:监测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流量变化,确保流量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流量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不正常现象处理方法:
1. 紧急停机:当发生严重的异常情况时,及时启动紧急停机装置,切断电源或气源,确保人员安全。
2. 备用设备启用:在主要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启用备用设备进行生产,并联系维修人员对主要设备进行维修。
3. 调整参数:当出现不正常现象时,通过调整操作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尝试纠正问题,并确保设备工作在正常范围内。
4. 维修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不正常现象。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过程中应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2.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程序,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3. 注意设备运行状态:随时观察和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使用设备正确:操作时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操作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
5. 防止火源接触: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火源接触,确保操作环境安全,防止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
6. 进行排查和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排查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