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0.81 MB
- 文档页数:17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八上科学(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
1. 溶液的概念。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层或析出溶质。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2.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100%-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已知溶质和溶剂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
- 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
-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问题,根据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计算。
二、物质的溶解性。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溶质、溶剂的性质: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而碘难溶于水;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如碘在酒精中易溶,在水中难溶。
- 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溶质(如氢氧化钙):-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
1. 溶解度的概念。
-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1。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
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4.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 ;⑥轴突分枝;⑦末梢。
(2)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5。
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来获取并传递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A、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2。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现象1.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负向地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根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⑶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7)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负向地性表现;二、植物生长素1. 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 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 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向光少。
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 植物具向光性实质。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3.2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1.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扌曰粗、鼻冋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3.注意点:(1) 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三章的核心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参考。
本章节内容将围绕主要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进行阐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
二、章节目标1. 理解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相关的科学实验技能。
3. 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核心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及其保护措施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干扰3.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特点-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4.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的行为和生存策略5.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 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物种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四、实验活动1. 观察和分类本地生物多样性2.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 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显微观察4. 遗传实验:豌豆植物杂交实验五、应用案例1.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2. 生态农业的实践3. 植物工厂化生产4. 遗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六、总结本章节通过介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植物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与进化等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科学的全面认识。
通过实验和应用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附录1. 术语表2. 推荐阅读和资源链接3. 相关实验操作指南八、参考文献1. 国家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2.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3. 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经典文献请注意,本文档为知识点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需根据实际教科书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增减内容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三章节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物理量。
在平面内,力可以分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
竖直方向的力又可分为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二、力量的计算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ma来计算,其中F指力的大小,m 指物体的质量,a指物体受力产生的加速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的平方(m/s^2)。
三、浮力与物体沉浮现象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向上的作用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于下沉的部分的体积有关。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四、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它等于牛顿每平方米(N/m^2)。
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F/A来计算,其中F指施加在面上的力的大小,A指面的面积。
五、液体的压力液体的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ρgh来计算,其中P指液体的压力,ρ指液体的密度,g指重力加速度,h指液体表面以下的深度。
液体的压力呈现出单位深度方向上的等比变化。
六、空气压力空气压力是指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一般来说,当物体的表面积越大,受到的空气压力也就越大。
空气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P=F/A来计算,其中F指空气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的大小,A指物体表面积。
七、杠杆的原理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可以达到增大力臂或力的效果。
杠杆的原理是指当杠杆左侧受到的力发生变化时,杠杆右侧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八、滑轮的原理滑轮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通过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在使用滑轮时,所承受的重力将会减少,因为重力被均分到了滑轮的各个部件之间。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阳光充足 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 向地 生长、茎的 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 水分充足 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 肥料较多 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 振动 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 温度 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 向地性(负地)、 向光性 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 对照 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三、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 两盆含羞草,A 盆放在黑暗处,B 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 将含羞草A 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 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 、B 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 盆 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 ,放到阳光下 复叶很快地向上展开。
结论:含羞草具 向光 性。
[实验2] 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含羞草具 向触性 。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 横向转成向上生长 ,根从 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 。
结论:豆芽茎、根的 向地 性。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次数 -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胚芽) 实验推想结论1 胚芽受单侧光照射 弯向光源生长 胚芽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 2 \ 胚芽切除,单侧光照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 胚芽尖端锡箔罩住 单侧光照射胚芽直立生长二、植物生长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3.2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激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四、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六、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 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3.3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以 神经调节 为主。
2.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生命体是一种真正的奇迹,它们运用各种化学反应来维持生命活动。
本章介绍了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它们体积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具有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来保持其活动,包括蛋白质合成、代谢和维护细胞结构等。
同时,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细胞核。
二.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表面有一个生物膜,它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和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生物膜由许多分子构成,其中磷脂质就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磷脂质分子中有一个疏水头和一个亲水尾,这使得磷脂质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双层膜。
三.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生命体中的细胞器有许多种类,每种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站”,它能转化食物为能量,提供给细胞使用。
而内质网则是各种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的地方。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工具,核糖体分散在细胞中。
而色素体则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
四. 糖脂和蛋白质的功能糖脂和蛋白质是生命体的三大类基本分子之一,它们承担了许多重要的功能。
糖脂包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生命体中有多种功能,如细胞膜的强度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而蛋白质则负责各种生命活动,如储存、传递信息等。
五. 细胞生物学的应用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上和生物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因子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速率。
而在生物技术领域,细胞技术可用于基因克隆和制备药物。
总之,本章介绍了生命体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特点对理解生命体的运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生物技术的进步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知识点PPT 科学第3章介绍了有关光学与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仪器。
本章讲解的内容共分为如下四部分:
一、光信号的传播
光信号的传播是指光线在真空、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漫反射等现象,产生如镜面反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
要了解光信号的传播,必须了解光的特性和光的反射、折射规律。
二、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是一类利用光信号进行物理测量、检测、分析和处理的仪器。
本章介绍了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激光、光源等常见的光学仪器和器件,同时讲解了它们的基本构造及其原理。
三、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指白光入射在透明介质中逐渐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线,即彩虹现象。
本章讲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彩色成像原理,包括光的折射率和波长与颜色的关系等知识。
四、眼睛的工作原理
眼睛是我们视觉接受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向大脑传达视觉信息。
本章讲解了人眼的构造和光线在眼中的折射、聚焦、倒置等基本知识,同时还涉及了近视、远视、散光等常见的眼科问题。
本章中所介绍的内容是关于光学与光学仪器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用的。
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还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三章自然界的水一、知识点归纳1、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1、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大气、地下和生物体中。
2、水的分类:根据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含量,可将水分为纯净水、软水和硬水。
2、水的化学性质1、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2、水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物质反应,参与化学反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3、水资源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大部分由水组成。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灌溉、工业冷却、航运、发电等都离不开水。
3、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生活用水、清洁、洗涤等都离不开水。
4、水资源的宝贵性及合理利用1、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测试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冰 D. 食盐水2、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A. 20% B. 30% C. 40% D. 50%3、一滴水中有大约()个水分子。
A. 10个 B. 100个 C. 200个D. 500个4、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B.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C. 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D.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用于洗涤、冷却等5、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
A. 二氧化碳 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6、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有()。
A. 使用节水器具 B. 用流动水冲洗物品 C.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 D. 用自来水浇花7、下列属于纯净水的是()。
A. 雪山水 B. 山泉水 C. 自来水 D. 河水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可乐 C. 水 D. 大米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在八年级上科学的第三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这一章节中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1. 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的科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学等方面。
1.1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等,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等。
1.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的科学,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两个方面。
热力学研究热量的传递和物质状态的变化等,热传导研究物体内部和外部的热传递过程。
1.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和光的传播的科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方面。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波动和干涉等。
1.4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波的科学,包括静电学、电流学、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方面。
1.5 量子物理学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包括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等方面。
量子力学研究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结构。
2.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等方面。
2.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基本物质和化合物两类。
基本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2 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熔点等,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等。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如熔点、导电性等。
2.3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化合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新物质。
总结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知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本章概述。
二、具体内容。
(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 植物具有向性运动,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
向光性是指植物的生长会朝着光源的方向,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会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从而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向地性则是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特性。
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而茎对生长素不太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所以茎背地生长。
向水性是植物的根向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这有助于植物获取足够的水分以维持生命活动。
- 除了向性运动,植物还有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
这是由于含羞草的叶枕细胞对刺激非常敏感,受到触碰时,叶枕细胞中的水分会迅速流失,导致细胞膨压下降,从而使叶片合拢。
这种感性运动可以帮助植物应对外界的一些突发刺激,保护自身。
2. 人体的激素调节。
- 人体有多种内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如果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如果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表现为食量大增、身体消瘦、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 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必要时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肢端肥大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关键词: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生命活动、调节一、文章类型本文属于科学类文章,主要对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中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进行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学习和掌握该章节的核心内容。
二、梳理关键词1、神经系统2、激素调节3、生命活动4、自主神经系统5、外界刺激6、内分泌系统7、生长激素8、甲状腺激素9、性激素10、胰岛素三、知识点归纳1、神经系统: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激素调节: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3、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调节内脏活动。
4、外界刺激:对生命活动产生影响,例如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
5、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6、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分泌。
7、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性激素:促进性成熟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9、胰岛素:调节血糖,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四、文章结构1、引言:介绍本章的主题和内容。
2、神经系统:阐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分类。
3、激素调节:介绍内分泌系统,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胰岛素等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
4、生命活动调节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阐述生命活动调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丰富文章内容在文章中可以加入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以生动形象地说明相关知识点。
例如,可以介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其与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生命活动调节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六、检查文章逻辑在完成文章撰写后,需要仔细检查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常规的写作规范。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的感应性A.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B.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2.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顺着重力方向生长的现象。
茎的生长是负向重力性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C.感应性的分类1.向性运动: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2.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二)植物激素A.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茎的生长比向光侧茎的生长快,表现出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A.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B.内分泌腺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2.内分泌腺种类、分泌激素及生理作用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b)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胰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e)睾丸(男性):分泌的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f)卵巢(女性):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C.激素1.激素的特点a)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人的血糖含量一般为90毫克/100毫升,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第3节 神经调节 (一) 对刺激的反应1. 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或组织的参与2. 反应过程: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3. 不同的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有所不同,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接受刺激后作出反应的快慢也有所差异(二)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A. 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不同的刺激 1. 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2. 鼻黏膜上的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3. 口腔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B. 神经元1. 神经元的结构1) 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内含细胞核 2)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a) 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b) 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 2.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接受信息并传导信息(三) 信息的处理 A. 神经系统的组成B. 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神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12对,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31对,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受和运动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C. 脊髓1. 脊髓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受大脑控制2.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四)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