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中药在煎煮的时候和服用的时候都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平时要注意,否则可能达不到服用中药的效果,甚至还有害健康。
一、特殊煎法:1、要求先煎的药物,应当先煎20-3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同煎;2、后下的药物,应当待其它的药物煎沸后再加入同煎15分钟;3、要求烊化的药物,应当先加少许水蒸化后,再兑入药汁同服;4、冲服的药物,应当将药物粉末分次加入药汁同服。
二、服用中药饮食禁忌:1、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性多温热,易耗气动火、伤阴动血。
如葱姜、蒜、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食品,如若食用,会抵消药效,甚至促发炎症。
2、忌生冷食品:生冷食品容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取,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腥膻食品:很多中药均含有芳香物质,并赖以发挥治疗作用,尤以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为甚,而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宜。
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4、忌饮浓茶:由于茶叶中含有单宁酸,浓茶里含的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取或破坏某些药效成分,药效会大大减低。
5、忌食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生吃萝卜(服理气化痰的药除外),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人参的补益作用,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6、忌食油腻食品:油腻食品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
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三、中药的服用方法:1、药液温度:一般汤剂应当温而不凉时服用,但热性病者应当冷服,而寒性病者应当热服。
2、服药次数: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使药效持续;呕吐的患者或小儿宜小量频服。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煎煮中药材,将药物成分提取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确的煎服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中药煎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好中药材。
中药材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同的药材对应不同的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至关重要。
然后,准备煎药器具。
煎药器具一般为煎药壶或煎药罐,需要选择质量好、材质安全的器具,以确保药材的煎煮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
接下来,煎药的步骤。
首先将中药材洗净,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将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片刻。
接着用文火煎煮,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煎至一定时间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煎煮,最后将药液滤出,分成若干次服用。
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煎药的时间。
不同的药材煎煮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药性丧失。
其次,火候的掌握。
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煎药过程中出现溢出或者煎煮不彻底的情况。
最后,煎药后的
处理。
煎药完成后,需要将药液滤出,分成若干次服用,同时将药
渣处理妥当,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中药煎服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一种方法,正确的煎服方
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选择好中药材,准备好煎药器具,掌
握好煎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大家在进行中
药煎服时,能够注意以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中药的药效得以
充分发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一、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
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砂锅,将中药倒入砂锅里,倒入饮用水泡药,水位淹没手指,泡30-60分钟。
2. 放煤气灶上熬第一遍,大火,熬沸腾后及时取下盖子,翻动均匀盖上盖子,改最小火再煮30分钟,中间再翻动2-3次。
3. 30分钟后倒出第一遍药汤,熬出来的药汤大概200毫升左右。
4. 第二遍熬药,加入第一次一半的水量,翻动均匀,泡5-10分钟。
大火,熬沸腾,翻动均匀盖盖子,转小火25分钟左右,中间翻动2-3次。
5. 倒出第2遍汤药和第1遍融合在一起,两遍药汤混合后大概400毫升,倒出200毫升左右饮用,剩下一半的放冰箱。
6. 第三遍药汤,加入满凉水,放煤气灶上煮沸腾,中间不要离开人防止溢出。
开锅关火凉凉40-50°,泡脚30分钟左右倒掉。
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中药煎服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中药材加工成汤剂形式,让患者饮下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确的煎服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用优质中药材中药煎服的关键是选择优质中药材。
优质中药材应具备以下特点:色泽鲜艳、气味芳香、有一定的重量、无异味、有弹性。
此外,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确保药材的功效与需要匹配。
二、合理配制药材中药煎服是将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的药物。
为了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必须掌握合理配制药材的方法。
一般而言,中药配制的原则是根据病情确定主药、辅助药、调和药的比例,避免药物过多或者不足的情况发生。
此外,还应注意中药材的配伍禁忌,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三、准备合适的煎药器具中药煎服需要准备合适的煎药器具。
现代常用的煎药器具有砂锅、玻璃器皿等。
煎药器具应具备以下特点:不易发生变色、变味;容易清洗、消毒;适合加热。
四、正确的煎药步骤1.洗药:将所需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用清水将药材洗净,去除杂质。
2.泡药: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片刻(时间根据药材而定),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
3.求火:将浸泡好的中药材连同药水一起放入煎药器具中,加热至开始煮沸,然后保持沸腾。
4.小火煮药:将煎药器具的火力调至小火,继续煮药约20-30分钟,直至药液剩下1/2左右。
5.大火煎剩下的药液:将火力调至大火,继续煮药约15-20分钟,直至药液剩下1/4到1/3左右。
6.捞出药渣:将煮好的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挑出,舀出杂质,以纯净的药液为待服中药剂。
五、药液存储与服用1.存储:将煮好的中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通常需要避光、避湿、避热保存,以确保药液的稳定性。
2.服用:根据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中药液。
一般而言,中药液可以配合温开水冲服,或者与其他药物一同服用。
在进行中药煎服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饭前或饭后:根据具体药材特性来选择是否饭前或饭后服用,有些药材需要空腹服用,而有些药材需要餐后服用。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1. 准备阶段1.1 选择药材首先,你得选对中药材,这就像找对象一样重要。
买药材的时候,别光看价格,看质量也很关键。
选那些干燥、无霉斑的药材。
就像买苹果一样,红彤彤的最好。
还有,如果你去药店,问问药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他们可是有经验的“药界达人”,给他们点面子,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2 准备器具接下来,你需要准备一套煎药的器具。
这个可别马虎了。
一般来说,煎药最好用砂锅,不要用铁锅、铝锅哦,因为它们会影响药效。
砂锅可以均匀受热,药材也能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还有,别忘了准备清水,水量要充足,最好是凉白开,不要用自来水,里面有些成分对药材不太友好。
2. 煎药步骤2.1 浸泡药材首先,把药材放进锅里,加入清水,水量要比药材多一些,大约12倍的量。
接着,放在一旁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让药材“醒醒神”,充分吸水。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药材的“洗脸”时间,舒服舒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2 煎药过程浸泡好后,把锅放到火上,用中小火开始煎药。
要慢慢煮,这样药效才会慢慢释放出来。
煮的过程中,锅里的水会蒸发,记得要不断加水,保持水量。
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看药材的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觉得煎药的过程有点像煮粥,那也不妨,心态放轻松,耐心点。
2.3 过滤药液煎好后,把锅从火上拿下来,静置几分钟,让药渣和药液分开。
然后,用滤网或纱布把药液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
药渣也别急着扔掉,可能还会有剩余的药效呢。
如果药液太浓,可以适当加水,调节一下浓度,保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3. 注意事项3.1 药材的保存药材的保存也得当心。
保存时,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好用密封袋装好,防止受潮和虫蛀。
别以为药材放在桌子上就可以,它们可不能随便放的,要给它们一个“舒适的家”。
3.2 煎药的时间煎药的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时间短了,药效不全;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让药液变苦。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煎药操作规程对于中药的药效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1.选材: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中草药材料,确保无杂质、混杂或
虫蛀等情况。
2.洗净: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保持
中草药的质量。
3.浸泡: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中药
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浸泡时间在半小时到数小时之间。
4.煎药:将浸泡好的中药材和适量的水放入药锅中进行煎药,
火候要适中,一般来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
煎药时间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维持在20-30分钟之间。
5.取药: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中药材的变化,根据
具体情况控制火候,煎煮好的中药液需要及时取出并过滤,去除渣滓,取得清澈的中药液。
6.冷却:取出煎好的中药液后,需要让其自然冷却,保持中药
的活性成分。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正确的煎药操作规程可以帮助中药材充分释放药效成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中医人员在进行中药煎药的操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做到慎重细致,确保中药煎煮的质量。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中药的治疗效果与服用时间息息相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用法和最佳服用时间:1.煎服:将中药材放入水中煎煮成药汤,最佳服用时间一般是空腹服用早餐前或睡前。
在空腹时服用,可以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2.蒸服:将中药材放入碗或布袋中,加水蒸煮,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
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促进药物的吸收。
3.冲服:将中药材用开水冲泡成药汤,最佳服用时间是餐后30分钟至1小时。
在饭后服用,可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
4.煮汤:将中药材与食材一同煮汤,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1小时。
这种方法可以兼顾中药的疗效和饮食的搭配。
熬制中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熬制方法:1.煎煮法:将中药材放入坛炉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煮至汤色浓缩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常用于煎煮茶剂或浓缩剂。
2.蒸煮法: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蒸煮一定时间,蒸煮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而定,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些中药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释放有效成分的情况。
3.冲泡法:将中药材放入茶杯或容器中,用开水冲泡,略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即可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溶性较高的中药材,如花草茶等。
4.煮汤法:将中药材与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煮汤,煮至中药材和食材熟烂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与食物搭配使用的中药材,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增加口感。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熬制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新鲜、干燥、质量好的中药材;2.根据不同的中药材选择不同的熬制方法;3.注意火候和熬制时间,不可过度煮沸或过长时间煎煮,以免影响药性;4.应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材质的容器熬制中药;5.熬制完成后,应及时将中药材滤去,保留药液。
熬草药的正确方法关于《熬草药的正确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草药材买进家,需要开展熬料,熬得好才可以充分发挥它较大的药力,假如中草药材熬的不太好,通常会影响到医治的功效,所以说一定要掌握熬中药的恰当的方式,在煎中药以前,应当自来水把药侵泡50到60分钟上下,此外,煎中药的专用工具一定要用石锅,不能用铁质的一些器材,那样会影响到药力,在放水层面,控制熟度层面必须遵从医生叮嘱。
熬药草的恰当方式1、煎中药前应自来水侵泡。
先用凉水侵泡50~60分钟,如果是花、叶片、草这类材质稀少、绵软的药品可侵泡50分钟,如果是根、茎、種子、皮等材质较为硬实的药品需侵泡60分钟上下。
充足的侵泡,可使药品中的成分迅速融入水里。
2、煎中药专用工具最好用砂锅。
砂锅传热比较慢,遇热较匀称,隔热保温实际效果不错。
不必选用金属材料器材,由于金属材料器材非常容易把水熬干,金属材料可能会与药品中的成份产生化学变化,造成内毒素,对人体导致损害。
3、放水要适当。
加水流量要超出药品3~5公分上下就可以,使熬成的汤剂在200mm上下就可以,多放水与少放水都是影响药力。
4、控制熟度。
在汤剂烧开之前要用文火(火灾),烧开之后改成慢火(文火),使汤剂略微烧开,可使药品中的成分最大限度的融入水里,有利于充分发挥药力。
5、煎中药時间与频次。
煎中药一定要煎2次,第一次煎,称“头煎”,药力可溶解出45%上下,第二次煎,称“二煎”,药力可溶解出35%上下,随后把2次煎好的汤剂混和在一起,早中晚各服一般,那样药力才最好是。
熬中药的常见问题:血压中草药材一般没必要清洗,假如觉的药草一些脏,可在侵泡前迅速自来水浸洗一下,切忌侵泡清洗,以防药力外流。
血液中药材不是适合放糖后再服食的,放糖后的药物在减少了苦涩味的另外也减少了药力。
砂锅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砂锅煎中药是中医中药炮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将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便于人体吸收。
正确的砂锅煎中药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选择合适的砂锅。
一般来说,选用不粘锅或陶瓷砂锅都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些锅能够避免药材在煎煮过程中的附着和糊化,保证煎煮的药剂的质量。
然后,准备好中药材。
选择新鲜、无虫蛀、无霉变的优质中药材。
量取将要煎煮的药材,根据医嘱或自我用药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每剂中药用量为10-30g。
同时,根据病情的不同,可选择单味中药或混合使用多味中药。
接下来,将药材浸泡。
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使水与药材混合均匀,注意不要盖过药材。
一般来说,药材的浸泡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帮助药材充分吸水,增加药效。
然后,进行初煮。
将砂锅放在火上,大火加热至开,然后转小火,开始初煮。
初煮的目的是将药材中的煎煮成分释放出来,并起到杀菌的作用,一般持续煮沸10-15分钟即可。
在初煮的过程中,要不时用勺子搅拌,以防止药材粘底或糊锅。
接着,进行猛火煮沸。
在初煮结束后,将火力调至大火,煮沸整个药汁。
一般来说,中药一般需要煮沸2-3次,每次间隔15-20分钟。
这样可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被溶解出来。
然后,转小火保温。
将砂锅转至小火,用文火继续煎煮,保持药汁的温度。
小火的目的是保持药汁的浸泡温度,使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
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在保温的过程中要时不时地搅拌,以防止药材沉淀。
最后,过滤药渣。
将煮好的中药用纱布或细筛过滤,去除药渣,只留下中药汁。
过程中可以用勺子轻轻压榨药渣,使其将汁液挤出。
砂锅煎中药的注意事项有:1. 切忌药材过量,一般来说,中药的用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凭个人喜好随意增减用量。
2. 注意火候,初煮和煮沸的时间要控制好。
初煮过短或煮沸过长都会影响药效。
3. 注意火力,初煮时大火煮沸,后期煎煮要以小火保温,控制火力的大小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煎服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煎中药的器皿首选是陶罐或者是瓦罐、砂锅,在没有这些器皿的情况下可退而求其次选用不锈钢锅,但千万不要用铁锅、铝锅或铜锅。
因为中草药中含有的鞣酸使其遇上铁铝或其他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鞣酸铁、鞣酸铝或者其他鞣酸盐。
为防止中草药中有泥沙或灰尘可用水迅速漂洗一次,但不要长时间浸洗以避免中药有效成分的流失。
煎煮前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煎药一般用自来水或纯净水,自来水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把漂白粉一类的物质挥发掉,水温以常温为宜而不要用沸水。
煎煮时加入的水量应适宜,水量过多则会延长煎煮时间而水量过少则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煎煮前加水至液面浸过药材2-3厘米,普通中药先用武火煮开再改文火煎煮20-25分钟左右,第二煎煮开后再煎10分钟左右即可。
煎煮解表药的头煎武火烧开后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时间不可过长以免造成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第二煎煮开后10分钟即可。
煎煮补益药在第一煎煮开后需再煎30-40分钟,第二煎可在煮开后继续煎25分钟左右,煎煮过程中注意锅底不能烧糊。
有些中药在煎煮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第一类先煎药物是对于难溶药物或者有毒药物一般需先煮开后再用文火煎30-60分钟以增加溶解或降低毒性,然后再与浸泡后的其他药物煎煮。
第二类后下药物是对于不适合久煎的药物在中药快煎好的时候放进去煎3-5分钟就够了。
第三类另煎药物是对于名贵药材不和其他药材一起煎煮,应单独煎汤再将两种煎液混合在一起服用。
第四类冲服药物是一些液体药物、水溶性好的药物或者散剂放在汤药里溶解后服用。
第五类烊化药物是指固体药物加水加热慢慢融化,调匀在煎好的药汤里一起服用。
药汤煎煮好后应趁热过滤倒出而不宜久置锅中并且药渣一般需倒掉,对于通络止痛或活血化瘀的药物可将剩余的药渣熬水后泡手泡脚但注意水温要控持在四十摄氏度以下。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中药的煎服法中药汤剂煎服方法是否正确,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药物在煎煮时,应注意器皿,火量,火候,方法及服药时间等条件。
1、器皿:选用沙锅、陶器、瓦罐等,最好不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反映,影响疗效。
2、用水量:放水量以浸过全部中药并高出2-3厘米为宜,煎后剩药液一茶杯(约300毫升左右)3、火候:煎解表药宜用急火或叫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用文火久煎,水开后再煎40--60分钟左右。
文火特点: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
武火特点:火势急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
4、煎法:一般中药煎前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煎。
本着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剂药可煎二至三遍,然后把药汁倒在一起分二至三次服用。
此外有些中药则需要特殊方法来煎。
1)先煎:矿石、贝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生石膏、、磁石、龟板宜打碎先煎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2)后下:含挥发油的芳香药,如沉香、藿香、薄荷、砂仁、白豆蔻等药可于其它药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止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滑石、旋复花、辛夷等先用纱布将药包好后在煎。
4)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虫草需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5)烊化:含胶质、粘性大,易溶易粘锅或煎焦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要单独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服用。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物要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每次服量要小,宜频服,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宜冷服。
用温热治疗寒证宜热服。
内服丸、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中药是治病效果不错的方法之一,但取药后很多年轻人对它犯起了愁,主要原因是不会煎药。
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恰当,关系到药效。
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注意事项。
一、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般一日一剂,分2~3次服,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中药煎服法一、普通中药煎服法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
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
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
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
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
中药的最佳熬法我们都知道中药的煎煮有很多的讲究,但是很多人可能已经不知道它的煎煮有哪些方法,有什么具体的步骤以及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以及它的注意事项吧?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的最佳熬法,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的最佳熬法煎药前要用水浸泡:先用冷水浸泡50~60分钟,如果是花、叶子、草之类质地稀疏、松软的药物可浸泡50分钟,如果是根、茎、种子、皮等质地比较坚硬的药物需浸泡60分钟左右。
充分的浸泡,可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入水中。
煎药工具最好用沙锅:沙锅导热较慢,受热较均匀,保温效果较好。
不要采用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器具容易把水熬干,金属可能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对身体造成伤害。
加水要适量:加水量要超过药物3~5厘米左右即可,使熬出来的汤药在200mm左右即可,多加水与少加水都会影响药效。
控制火候:在汤药沸腾以前要用武火(大火),沸腾以后改用文火(小火),使汤药微微沸腾,可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入水中,利于发挥药效。
煎药时间与次数:煎药一定要煎两次,第一次煎,称“头煎”,药效可溶出45%左右,第二次煎,称“二煎”,药效可溶出35%左右,然后把两次煎好的汤药混合在一起,早晚各服一般,这样药效才最好。
窍门:滋补药:多以动物壳、角、根茎等为主,这类药煎的时间要长一点,头煎45分钟左右,二煎35分钟左右即可; 一般药材:头煎35分钟左右,二煎30分钟左右即可温馨提示:注意“先煎,后下”“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
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
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冷水浸泡: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浸泡时间20-60分钟。
2、煎药用水量:一般中药煎煮水量以浸过药物3-4厘米为宜,但还要视药量多少、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药时间的长短来适当增减。
3、煎煮火候:前人将火候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
目前采用先武火后文火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4、煎药时间:一般药物:头煎从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
中药汤剂不宜过夜服用。
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溶解在汤药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
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砂锅或搪瓷锅,也可选用不锈钢锅,但忌用铁锅和铜锅,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
2. 将中药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淹过药面,浸泡30分钟左右。
夏天时间可缩短,冬天则需1-2小时。
3. 大火烧开后,调至小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15-2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头煎需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若需要先煎、后下、烊化、冲服的药材,医疗机构会单独包装标明,使用时需注意。
4. 煎药用水量也是关键因素,头煎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为宜,二煎可酌减。
5. 煎煮次数一般为两次,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再分剂量。
儿童和成人的用药剂量和煎煮时间有所不同,应遵医嘱或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操作。
6. 特殊煎煮的药物如需要特殊处理,医疗机构会单独包装标明。
使用时需注意按照说明操作。
总的来说,浓煎中药需要选择合适的锅具和容器,掌握浸泡、煎煮时间、用水量、煎煮次数等要点,以及注意特殊药物的处理。
遵循正确的浓煎中药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器具或处理不当引发事故。
煎服中药的正确方法煎服中药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煎服方法能够确保中药的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煎服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好中药材。
在煎服中药之前,首先要选择好中药材。
中药材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同时要注意中药的质量和来源,确保中药的纯正性和安全性。
其次,研磨中药。
选择好中药材之后,需要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
研磨中药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研钵、研砂器等工具进行研磨,也可以选择购买已经研磨好的中药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中药研磨成细粉,以便于后续的煎煮。
接下来,煎煮中药。
煎煮中药是煎服中药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水量的控制。
煎煮中药时,需要根据中药的性质和用途来确定水量,一般情况下,水量要稍多于中药的量,以确保中药能够充分煎煮。
2. 火候的掌握。
煎煮中药的火候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煎,直至水剩下1/3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3. 时间的控制。
煎煮中药的时间也是需要控制的,一般情况下,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被煎煮失效。
最后,煎服中药。
煎煮好的中药需要待其冷却后,根据医嘱准确服用。
在服用中药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进行调味,以减轻中药的苦涩味。
总之,煎服中药的正确方法对中药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选择中药材、研磨中药、煎煮中药和煎服中药是煎服中药的关键步骤,希望大家在煎服中药时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苏新田
中医对中药的煎、服方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服方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种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所以,在中医辨证正确的情况下,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了。
下面仅就煎、服中药的正确操作规程和注意细节简单介绍如下:
一、中药的煎煮器具:
选用不锈钢锅、搪瓷锅、陶瓷锅、砂锅最好,铝合金锅、电锅也可以,一定不要用铁锅。
医院多采用中药煎煮机,它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同时,由于使用真空包装,药液不易霉变。
便于携带。
目前我院采用煎药机是国内先进的多功能自动两煎煎药机,它优点是自动完成一煎、二煎的全过程:有储药箱用以储存一煎的药液,并用流量计控制二煎加水,实现了自动两煎煎药,更加符合传统煎药方式,与家庭自煎相比提高药效30%。
煎药内胆采用经过特殊处理化学性质稳定的不锈钢材质,即便在高温下也不与药物发生反应,煎出的药液质量可靠。
是服用中药病人的理想选择。
二、煎药前一定要用凉水浸泡但不要冲洗。
煎药前的浸泡,不管是传统煎煮还是机煎,要求是一样的。
1.中药煎煮前应预先浸泡湿润。
沸水煎煮不如凉水浸泡,因为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成分及治疗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缩的细胞内。
用沸水煎煮会促使动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产生凝固、韧化,水分不易渗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释出,药效降低。
而在煎煮前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可使中药材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在组织中产生渗透压,有效成分容易析出。
“标准”熬药方法是:煎煮前可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材变软,膨胀。
煎煮时随着水温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保证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
2.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药、叶、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复方药剂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泡药桶加了定时器,已确保浸泡时间不低于30分钟。
3.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
这是因为: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会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
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
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三、煎药的加水量。
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稍一蒸发药汁即干涸,药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被破坏;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汤药液量过大,病人不宜服用。
中药材质地不同,其吸水量有显著差别,一般为药物重量的5~10倍,个别的如胖大海可达20倍,因此,煎药用水量,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及质地而定。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轻松其容积必大,吸水量多。
质地坚实,其容积必小,吸水量亦少。
煎煮花、叶、全草及其质地轻松的药物,其用水量大于一般用水量。
煎煮矿物、贝壳及其它质地坚实的药物,其用水量应小于一般用水量。
根据传统经验,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度,第二次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
这是一种行之方便,亦易掌握的加水方法。
四、中药煎煮时间
中药一般用武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煎煮,煎煮时间是指以文火煎煮的时间。
《中药药剂学》中对汤剂煎煮时间和次数是这样规定的:解表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一般性药,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
目前砂锅煎煮普遍采用的亦是此法。
专家提出一煎时间短些,把挥发性成分煎出来;二煎时间长些,使难溶成分煎出来。
两次煎液合并混匀
分服。
而且化学成分测试、煎液比重、煎出物试验、药理试验表明煎煮两次是合理的。
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
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科学煎药。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煎出的药物疗效才高,服用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