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到了北宋,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李成因徒居山东营丘,便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和大华山,他的画也就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
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响下,当时曾出现了“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
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北宋山水画,南北画派开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
北宋的山水画我们还要提到的画派就是“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
“米点山水”的创始人是米芾,他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来移居襄阳、镇江等地,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的雾雨潆潆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在山水画技法上进行了新的创造,用水墨点染的办法来画山水,以充分发挥水墨的融台。
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潆的神韵之趣。
北宋中期,一些画家们力排众议,又重新致力于青绿山水,创造出适合宫廷欣赏趣味的典丽的青绿山水画。
使青绿山水画进入了成熟时期,其著名的代表画家有王希孟、赵伯驹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室南迁,称为南宋,在新的都城临安建立了南宋画院。
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南宋院体山水画与北宋院体山水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
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来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
被称为“一角半边”式的艺术境界。
两宋时代,是画家辈出和画派林立的时代,但我们还得谈到另一种薪的绘画风格——文人画。
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初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文人画的意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其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目的;取材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借物寓意、回避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缚,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
宋朝的绘画艺术与庐山画派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它的绘画艺术自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而庐山画派,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潮流。
宋朝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其中山水画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画家们尤其善于表现山水的神韵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常被誉为“大千世界的缩影”。
宋代的山水画在前代基础上,吸收了诸多风格和技艺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宋人的山水画以构思和构图为重,画家们通过巧妙地运用透视、比例等手法,构造出极具空间感和距离感的画面。
同时,宋代的山水画风格也比较雅致细腻,运笔慢而精,给人以静谧和舒适之感。
其中,庐山画派则是另一种特别的表现风格。
庐山画派是宋代山水画的一支主要流派,它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大量小写的笔法,利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然景致,其中最为出名的庐山画家就是郎世宁。
郎世宁是庐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极具特色,表现出了自然山水的神韵和灵气。
他笔下的水,风景千姿百态,有时清澈如明珠,有时奔涌如龙吟;他笔下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有时仿佛在疾步前行,有时静立山巅。
郎世宁的画作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了自然山水的真实和美妙。
庐山画派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影响也非常深远。
它所倡导的“浑然一体”的审美观念,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在现代,庐山画派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重新认识,许多艺术爱好者纷纷追捧和收藏这样的作品。
总的来说,宋朝的绘画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庐山画派则是其中最为独特和耀眼的一支。
无论是从审美意义还是历史价值上来看,它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欣赏。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绘画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绘画家和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对绘画与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几个重要绘画家流派,包括“北宗”、“南宗”、“花鸟”、“山水”等流派,以及其中的几位代表性艺术家。
北宗是宋朝绘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北宗绘画追求写实和精确度,注重细节的描绘,以及准确的线条和构图。
代表性的北宗绘画家包括郭熙、李唐等。
郭熙是北宗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徽州晴雪图》展示了北方山水的苍劲和雪景的神韵。
而李唐则擅长绘制花鸟画,他的作品《追寻幽径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
南宗则以“文人画”为代表,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南宗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自由的笔墨。
代表性的南宗绘画家有米芾、夏圭等。
米芾是南宗绘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寒山拾得图》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豪放的气势,展示了南方山水的风骨。
而夏圭则出类拔萃地擅长人物画,在他的作品《赵希远图》中,他以细腻的筆触勾勒出了古代人物的神韵。
花鸟画作为宋朝绘画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流派。
宋朝的花鸟画强调对自然界中花鸟形象的真实和细腻描绘,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表达。
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包括赵孟頫和仇英等。
赵孟頫在花鸟画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秋山垂钓图》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热爱。
仇英则擅长用淡墨婉约地表现花鸟,他的作品《竹石图》以其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花鸟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宋朝绘画的核心。
宋朝的山水画以表现大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美和意境。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夏珪等。
范宽是宋朝山水画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其奇特的造型和浓郁的笔墨,展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北宋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鼎盛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李成,范宽,郭熙被后人认为是三个最有贡献的山水画大家.李成-----可观可感李成出生于皇室贵族,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所以导致他的画大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评价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他的画给人以恢宏的气势,有着历史的厚重感也会给人以世态炎凉感触的传达.李成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呈平远式构图的特点。
他的作品呈现出旷达清高,孤傲苦寂的境界。
他用墨淡润,运笔清瘦,“惜墨如金,淡墨如梦雾中,画面浑润。
”在李成现存的作品中,《读碑窠石图》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也是在构图和意境上最佳的一幅。
《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此画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李成着力刻画了古树的形象,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
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
在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是李成画的一大特色。
李成的构图多用平远去表现烟林、山峦、雪景等幽深、清润、远阔的意境。
李成之所以常用平远构图,一是因为平远法适合于表现山东平原的烟林远丘,可以产生一望无际、层层推进的视觉效果,感觉上似无还有,营造出好的艺术气氛。
如果用高远或深远法来表现,就会显得局促与窄小了。
在宋代,远近法和明暗法虽为画论家所承认,但画家把它发挥到作品上去的很少,李成可以说是先期试验者之一。
他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推向了纵深的发展,对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记载说,他的山水画不仅表现出山川形象的变化,而且特别强调了季节气候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造了"寒林"的形象。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1. 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绘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并对其艺术技法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1.2 文章结构该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的不同流派以及各自特点。
其次,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讨论宋代绘画所采用的技法和创作手法。
最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各个流派的特点,并探究宋代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和独特之处。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并为今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对于绘画爱好者和艺术从业者来说,对宋代绘画艺术的了解也将对他们的创作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2.1 北宋绘画流派及特点:在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经历了一个全面发展和繁荣的阶段。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北宋绘画流派及其特点:1) 文人画派:文人画派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一支绘画流派,由文人士大夫创作,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观和个人情感思想为主要目标。
此类绘画注重意境、构图和笔墨运用,追求隐逸、高尚的审美。
2) 宋室花鸟派:此流派以皇室成员为核心,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同公主、钱俶等王室成员。
他们通常描绘花鸟虫鱼等主题,注重形象写实与笔墨技法,强调赋予作品以生动活泼之感。
3) 北宗山水派:又称“北方山水”或“类颜真卿文人异相”,该流派突出表现大气磅礴、雄浑壮丽的山水风景,追求笔墨力度和冲击力,并通过骨法运用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2 南宋绘画流派及特点: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政权的覆灭,很多文人士大夫南渡至江南地区,导致绘画艺术在自然风景、题材表现和画风特色上有所转变。
妙言五代北宋之山水画五代、北宋时期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许多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五代仅有短暂的53 年,但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五个王朝,并疆域周边地区并存着的十多个地方割据政权。
然而绘画也出现了新的机运,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
与此同时,北方辽、金的绘画则显得马背民族之称的契丹、女真,在绘画上亦常有游牧的情趣,多写本民族之生活题材,如放牧、骑射、游猎等,粗犷奔放;花卉鸟禽带有浓郁的装饰味,构图讲究对称,技法工细。
▲宋郭熙《早春图》 105x153.8cm五代书画的“真”与“形似”随着五代皇家画院以致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美术现象。
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科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文人以至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地展现主体,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因此,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中,直接描绘贵族生活的题材占有很大比重。
人物画盛行于唐代中期以后的风俗、仕女画科,到了五代时期益臻成熟,既有陆晃多画村野人物、张质工画田家风物等取材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又有杜霄所画秋千、捕蝶仕女,周文矩所画理鬓、按舞、捣衣、熨帛仕女以及贵戚游春等取材贵族生活的风俗画。
在北方契丹政权所辖地区,这时则出现了以反映北方边民生活习俗和地方风光为特色的以胡瓌、胡虔父子为代表的蕃马图。
佛道画科在五代也颇为兴盛。
唐代中期便已出现的宗教绘画世俗化的趋势至此时表现得更为突出,佛教题材的绘画中作为礼拜对象的佛、菩萨的庄严肃穆的形象,远不如以普通僧人作为原型的罗汉像塑造的出色。
西蜀的贯休、张立,南唐的王齐翰均以擅长罗汉著称。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山水画的发展而著称。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主要表现为两个时期: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
1. 北宋时期(960-1127):
黄庭坚与北宗画派:北宋初期,黄庭坚是一位文学家和画家,他在山水画上的贡献不可忽视。
黄庭坚提倡“写意”画法,即以激励的笔墨表现意境,为北宗画派奠定了基础。
梁楷与吴道子:吴道子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他倡导“梅花山水”风格,强调表现山水的抒情和意境。
与此同时,梁楷提出了“破势流水”理论,追求画面的流畅和生动。
徽、熙宗宫廷画派:随着北宋宫廷绘画的繁荣,徽宗和熙宗时期形成了宫廷画派,以宫廷画院为中心,吸纳了各地画家,形成了规范化的画风。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侧重于气韵和境界的表达。
2. 南宋时期(1127-1279):
马远与南宗画派:南宋时期,马远是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他提倡以“写意”为主,注重画家个性的表达,同时注意山水画的审美构图和空间感。
太原画派:南宋晚期,太原画派崛起,以李唐、李嵩为代表。
他们继承了北宗的传统,注重山川的写实性和具体性。
总体而言,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表现为在北宋时期形成了北宗与宫廷画派的两大主流,而南宋时期则出现了南宗画派和太原画派。
这些画派在表现手法、意境追求上有所不同,但都对后来的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书画各派风格特点分析宋代书画是中国书画发展的早期阶段之一,这个时期的书画家们主要分为“南北”两个流派,南派以浙江宣德派、吴门派和越州派为代表,北派以山水为主的文人画、东坡派和徽宗派为代表。
在宋代书画各派风格特点的阐述中,究竟哪些流派最具代表性?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南派书画1. 宣德派宣德派是宋代最为兴旺的画派之一,主要通过画龙点睛的技法表达自己的意境,在注重形似而不重理似的同时,将意趣含蓄于其画中。
同时,宣德派的画家注重色彩运用和造意创作,注重将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状况相呼应。
比如,如同韩愈曾经响应“皇恩浩荡,收为南康”的号召,一些南派画家便通过绘制以南康为主题的山水画作来表达对时代的敬意。
2. 吴门派吴门派是宋代书画派的又一个代表,它致力于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江淮平原的特征和南方的气候、景象和时间特点。
吴门派的画家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将生活的缩影反映在作品中。
他们也善于研究人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重点在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姿态、动态和神态等特征上。
3. 越州派越州派是宋代南派书画的又一个代表,它主要表现越州之地硕果累累的丰富自然景观,如崇山峻岭、四季花开、河岸流水等风景。
越派的画家更加强调文学气息,并在笔墨运用上有所追求。
如欧阳修和苏轼的山水画均极具文学气息,调和文词与画境,令人流连忘返,越派的画家在这方面都有所研习和探讨。
北派书画1. 文人画文人画是宋代北派书画的代表之一,它主要反映文人自身情感和志趣。
文人书画家除了对艺术本身的精彩表达外,也表现出了他们对社会和历史的质疑和反思。
他们更加强调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内涵,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情。
在形式和技法上,文人画充分发挥了诗词歌赋的用意,具有语言化和抒情化的特点。
2. 东坡派东坡派也是宋代北派书画的代表之一,由文学家、书法家和绘画家苏轼带领,以他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
东坡派鲜明地反映出苏轼个性与文化美学的完美结合,他强调画作应当突出主观感受和意象,在笔墨运用上也比较自由和随意。
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北宋绘画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多样化的风格流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并对其主要的风格流派进行概述。
一、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1.内敛与淡泊:北宋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家,他们不再依附于宫廷和权贵,追求个人独立性和自由创作。
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内敛、淡泊,强调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琐事之感悟。
2.以山水为主题:在北宋时期,山水画成为主导形式。
这与农村社会中融合自然环境、重视田园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北宋山水画注重景物表现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并通过线条、笔墨、构图等手法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3.细腻与写实:北宋绘画追求精神境界的表达,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准确的写实。
画家以批画手法表现景物的独特细腻之美,通过反复描摹、用笔作青石纹理、树皮纹路等方式,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景色。
4.墨韵与意境:北宋时期,墨韵成为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审美因素。
画家们运用不同的墨色将人物、山水或花鸟描摹得灵动有致,这种墨韵兼具虚与实、深与浅、浓与淡等变化,能够营造出优雅而富有艺术意味的意境。
二、北宋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1.北宗派:北宗派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山水画流派。
以敦煌壁画为源头,突破了“南方构图”的传统观念,注重景物间视角转换和透视关系,形成了庄严肃穆而有空灵感悟的艺术风格。
2.宋宜画派:宋宜画派是北宋时期婉约山水画的代表。
画家们以秀丽、细腻的线条和温和、柔美的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作品带有浓郁的写意性和韵律感。
3.文人画:文人画是北宋绘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流派,强调个体的感悟与表达。
文人们常常通过绘制自己空灵幽远、富有禅意的境界来表现内涵与意境,并运用诗词与绘画相结合,产生了深刻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4.花鸟画:尽管以山水为主题,但北宋时期也有许多出色的花鸟画家。
北宋三大家暨郭熙山水作品赏析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3)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北宋的山水画继承隋唐五代的传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流派有中原画派,院体山水画、文人山水、米点山水、青绿山水等。
中原画派中原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他们都师荆浩,在艺术语言上,采用全景式满构图,意境深远雄浑、状物丰满崇高,笔墨爽利凝重。
李成因徒居山东营丘,常以齐鲁原野为描绘对象,称齐鲁画派。
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和大华山,多画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谓关陕画派。
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曾出现了“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
院体画派唐代已设待诏、供奉等。
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
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
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用笔设色工整细致、构图严谨,色彩灿烂,富丽堂皇,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宋朝初期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院体画”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其“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传统绘画以很大的影响。
画院人才济济,多是北宋影响深远的画家,如马贲、王希孟、张择端、李唐、朱锐、苏汉臣、刘益、富燮等。
文人画派自魏晋以来孕蓄,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以诗入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到北宋时期终于形成气候,在苏轼、米芾、李公麟等文士的推动下,注重抒发主观情致,逐渐形成新的艺术潮流。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
它是伴随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人诗歌,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
在创作思想上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
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等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以后,经五代到北宋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及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北宋的山水画画派,还要提到的就是“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
北宋著名三大水画宋初'三家山水':李成,五代宋初画家。
原籍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故又称李营丘。
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
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林创'蟹爪'法。
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作关同、关穜。
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
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
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名中正,字中立。
陕西华原(今耀县)人。
性疏野,嗜酒好道。
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
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宋初“三家山水”: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
字咸熙。
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营丘。
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
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
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林创“蟹爪”法。
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存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关仝(约907-960年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五代后梁画家。
一作关同、关穜。
生卒年不详。
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
古代山水画的各派特色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各派特色也是各自独具的,探究这些特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山水画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和鉴赏此类绘画作品的美学魅力。
首先,谈到古代山水画的各派特色,不得不提到“峨眉派”和“四大家”。
峨眉派是唐代著名画家僧人怀素所创,以描绘峨眉山景色为主,后传至明代,形成了庞大的艺术团体。
峨眉派山水画的特点是山峰峻拔、云雾缭绕、流水潺潺,而且画笔轻盈,墨色淡雅,浑然天成,透露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气息,其代表作品有怀素的《峨眉山图》和王睿祖的《峨眉雪景图》等。
四大家则是指宋代文人画家黄公望、米芾、董源和郭熙。
四大家对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提倡文人自娱自乐的艺术主张,创造出了不少高妙的画作。
黄公望崇尚“大写意”、“重构图”、“重势”的画法,他写意的画风深受后人推崇,其服务处处写实,毫不山水画的传统外观,黄公望的代表作品有《寒林竹隐图》、《眉山二十四渡水墨图》等。
米芾则注重壮阔气势和写意的表现,其画作飘逸自然,富于变化,米芾的代表作品有《惊鸿》、《赤壁溪山图》等。
第二,古代山水画还有“淡泊之风”的表现。
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美学现象,它不仅与山水画本身的主题有关,而且与社会、文化、精神境界等方面密切相关。
一个淡泊的山水画作品,不但需要画家的真情实感、技法功底等方面的创造与运用,还需要画家具有内心的淡然、超脱的意志和心态,与社会价值观保持距离,永远保持着一个纯粹、清静、超自然的艺术精神境界,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所谓的淡泊之风。
第三,古代山水画还以“大写意”乃至“背景是主体”的表现方式为其特色。
在中国画的创作和表现方式中,“大写意”是一种墨兰既形、既意,胸有丘壑、山峦之气,重在策墨动意、自然吐纳的创作和表现风格。
古代山水画家一般不去道具,以筆之生意光滑随方,直接写意,靠笔墨的强弱虚实、浓淡之分来表现画面,以传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宋代山水画派宋代山水画派宋代山水画派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人物画“近不及古”,然而提到山水花鸟画,则认为“古不及今”。
特别家山水,更是“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踪”,即使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辈再生复起,“亦将何以措手其间”。
而在郭若虚后,山水大家更不断崛争相媲美,未必就是“后无复继踪”。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述山水画史的发展,指出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的观点,在山水画这五次里程碑式的变化中,宋代占去了三变,其地位的重要,可想而知。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高峰时期:一五代北宋前期;二北宋后期;叁南宋前期;四南宋后期。
而各大山水画派,虽然其成立的年代有先有后,然都有其辉煌的一个时期,反映了这四个时期的不同风貌。
宋代山水画大展就以最具代表性的7个画派:李郭山水画派、董巨江南画派、青绿山水画派、范宽燕文贵画派、文人水墨画派、小景山水画派,马远夏圭山水画派为宗,以巨幅山水和手卷名画为主,辅以小品画,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宋代山水画的风貌。
由于技术原因,郭忠恕界画流派未选入,部分画派有所合并(如米家山水、禅画山水等并入文人水墨画派;荆关北方山水派、范宽、燕文贵诸家合为一派)。
入选的作品凡九十二件,除个别在年代上有所争议外(宋或元),基本都是宋代的名品,虽然题款有所争议,然都能代表各派的风貌,本次展览重在流派的展示,非学术考证,故不做深入的探讨。
选入的作品为保证清晰度,以扫图为主,拼图为辅。
手卷均为高质量整卷,部分作品连带完整的引首题跋,可窥见全貌,部分题跋过长故而从略。
巨幅立轴根据情况搭配局部放大图,册页均接近原大,以求最大限度的还原清晰度。
这些图片一部分无水印,考虑到美观度和收藏性,水印的尺寸设定很小,且透明度高,不易察觉,或可用软件自行去除。
李郭山水画派读碑窠石轴李成王晓北宋大阪市立美术馆茂林远岫卷李成北宋辽寧省博物馆晴峦萧寺轴李成北宋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窠石平远轴郭熙北宋故宫博物院幽谷图轴郭熙北宋上海博物馆早春图轴郭熙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景图轴冯观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溪渔父轴许道寧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乔木图轴许道寧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山归猎图轴翟院深北宋安徽歙县博物馆溪山秋霽图卷王詵北宋弗利尔美术馆小寒林图卷北宋辽宁省博物馆小寒林图轴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风雪松杉图卷李山金弗利尔美术馆大江浮玉页李唐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岷山晴雪轴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春江帆饱页南宋故宫博物院溪岸图轴董源五代大都会美术馆瀟湘图卷董源五代故宫博物院寒林重汀图轴董源五代东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龙宿郊民图轴董源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兰若图轴巨然五代克利夫兰美术馆秋山问道图轴巨然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层岩丛树图轴巨然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萧翼赚兰亭图轴巨然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湖山清晓图轴刘道士五代王己千藏江行初雪图卷赵干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卷江参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文人水墨画派云起楼图轴米芾北宋弗利尔美术馆烟江叠嶂图卷王詵北宋上海博物馆远浦帰帆图卷法常南宋京都国立博物馆西湖图卷李嵩南宋上海博物馆钱塘观潮图卷李嵩南宋故宫博物院瀟湘卧游图卷李氏南宋东京国立博物馆后赤壁赋图卷马和之南宋故宫博物院柳溪卧笛图页梁楷南宋故宫博物院雪栈行旅图页梁楷南宋故宫博物院瀟湘奇观图卷米友仁南宋故宫博物院山市晴嵐图卷玉涧南宋出光美术馆江山万裡图卷赵芾南宋故宫博物院青绿山水画派卷王希孟北宋故宫博物院卷李唐南宋故宫博物院伯驹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页赵伯驹南宋故宫博物院卷赵伯驹南宋故宫博物院仙山楼阁图页赵伯驹南宋辽寧省博物馆万松金闕图卷赵伯驌南宋故宫博物院西塞渔社图卷李结南宋大都会美术馆山居图页燕肃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山红树图页萧照南宋辽宁省博物馆江天春色图页南宋上海博物馆御苑採莲图卷南宋故宫博物院京畿瑞雪图轴南宋故宫博物院九成避暑图页南宋故宫博物院关山行旅图轴关仝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山晚翠图轴关仝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匡庐图轴荆浩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行旅轴范宽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景寒林图轴范宽北宋天津艺术博物馆临流独坐轴范宽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夏山图卷屈鼎北宋大都会美术馆溪山楼观轴燕文贵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春山图卷燕肃北宋故宫博物院赤壁图卷武元直金台北故宫博物院万壑松风轴李唐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山小景卷李唐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山腰楼观轴萧照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岩关古寺页贾师古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帆双市卷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暮雪轴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贾师古岩关古寺图册页绢本设色 40.0×40.0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小景山水画派溪山春晓图卷惠崇北宋故宫博物院沙汀丛树图页惠崇北宋辽宁省博物馆芦汀密雪图卷梁师閔北宋故宫博物院渔村小雪图卷王詵北宋故宫博物院清溪渔隐卷李唐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湖山春晓图页陈清波南宋故宫博物院郊原曳杖图页马麟南宋上海博物馆石壁看云图页马逵南宋故宫博物院踏歌图轴马远南宋故宫博物院山径春行页马远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清远卷夏珪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四景山水图卷刘松年南宋故宫博物院雪堂客话图页夏珪南宋故宫博物院洞庭渔隐图轴夏珪南宋弗利尔美术馆松磴精庐页阎次平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江亭览胜图页朱惟谨南宋辽宁省博物馆。
中国山水画五大“流派”全世界每年以中国古代书画通史为展示对象的展览屈指可数,但其中必有一个在北京故宫举行。
故宫书画馆每年举办一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院藏近10万件古代书画中只有不到70件有幸成为展品,入选率不足千分之一,激烈程度堪比超女海选!即使你对传统绘画不太了解,翻翻展品目录也会茅塞顿开。
不信?请看小编以故宫绘画为例奉上的最精简中国山水画史!一、董巨中国山水画在五代至北宋时期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
北派喜欢描绘北方高大雄伟的石头山;南派则青睐南方温和敦实的土山。
南派创始人是董源和巨然,合称“董巨”。
请看董源的名作《潇湘图》:董源《潇湘图》,五代南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潇湘图》描绘了湖南潇河与湘江两岸的美景。
山包缺少棱角,是南方土山的典型模样。
树木繁盛,雾气弥漫,也都属于南方特色。
围拢山头的雾气和郁郁葱葱的树林董源有一个开创性贡献:他创造了一种描绘南方土山的特殊技法,称为披麻皴。
在国画里,描绘山石的纹理与阴阳向背的技法称为“皴”(音村)。
披麻皴就是用麻纤维般的长线条表现南方山包那种多土少石的质感。
披麻皴示例《潇湘图》树林上方的山坡部分就是用披麻皴画成的披麻皴对后世影响极大。
后来的画家如果使用了披麻皴,我们就知道他或多或少受到南派风格的影响。
董其昌《赠稼轩山水图》局部,临水土坡明显使用了披麻皴。
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南宋四家南宋时有四位宫廷画家非常有名,合称“南宋四家”,其中为首的名叫李唐。
据说日本明仁天皇在1992年10月参观北京故宫时,曾点名要求欣赏他的代表作《采薇图》:李唐《采薇图》,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薇”指野菜,“采薇”就是摘野菜。
商朝末年,孤竹国王子伯夷和叔齐反对商纣王的暴政,但也不赞成周武王以下犯上,所以在周朝建立后躲进深山,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不食周粟),只靠野菜充饥,结果双双饿死。
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或许难以理解,古人则非常欣赏两位王子的“气节”。
李唐以此为画题,莫非有劝谏南宋皇帝不要偏安一隅的意思?画作对人物的刻画极为精彩。
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
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三大主要流派。
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
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王诜将他与李成比较,称之为“一文一武。
”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
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
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
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与北派两家对峙的便是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
董源笔下描绘的是江南景区。
米芾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
”《夏山图卷》等便是他的代表作。
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创造了最能表现江南山石形质的皴法“披麻皴”同时他又十分讲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强了湿润的感觉。
最后他还用点来丰富表现手法,重重叠叠的点,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郁郁葱葱的感觉。
董源的继承者有巨然。
巨然山水在董源的基础上开创了“长披麻皴”,然后再以焦墨破笔点苔。
浓点淡皴,更显得气格秀润,墨彩腾发。
由于北宋三大主要流派的争奇斗艳,使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形成耀古开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