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71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
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1、次序调整(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
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
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
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托娅各位老师大家好,自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已经十年有余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就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压强和浮力两章的知识点做个简单的解读:一、反思初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与实践(一)课改的主要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标准和规则调整了。
课改之前是教学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从大纲到课程标准主要涉及的变化是课程功能的调整,在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老师们已经有这样的教学理念,物理不仅仅针对的是物理的知识和物理的技能,这只是物理的一部分,物理学应该还含有更宽泛的内容,所以在课程功能调整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这个课程改革中,课程的功能调整主要集中在不仅要传授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应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学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这是课程功能的体现。
那么在这样一个变化中,教师教学理念也有了调整,在这样一个课程功能的调整下,就有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的若干调整。
这是第一变化,检验教学的标准和规则变了。
第二大变化就是教科书。
教科书在01年9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教科书走进了课改实验区,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书走进了课改实验省。
那么新教科书有什么不一样呢?新教科书得编写主要基于课程标准为依据。
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老师们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对这样一个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非常注重的。
因此现在的新教科书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逻辑性、操作性、整体落实三维目标。
问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整体框架及‘物质’的要求及其案例解读”中廖老师指出“物质”这部分内容在新的“课标”和旧的“课标”中要求有一些区别,请举出一个实例,并说说对于新课标修改的理解。
关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总体来看,在新的课标和旧的课标中有一定的区别。
一、加强了实验。
比如说关于固体、液体的密度,专门有实验要求,还有关于物体的属性、弹性、导热性、电磁性等等,都是通过实验来了解这些物体的属性。
二、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旧的课标里就非常注重STS 观念的渗透,在新的课标里关于STS 观念渗透更加加强了。
三、明确具体要求的,比如说物态变化,这个以前我们提的是熔点、沸点,现在我们提出凝固点、放热过程、吸热过程等等,这些就比较明确的要求了。
四、归类合并的。
比如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在旧的课标里有六条要求,但在新的课标里只有四条要求,也就是说中间有两条要求移位到其他的条目中合并了。
我学习新的课标后,体会很多,总结起来,有这么两点,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新的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给与了更明确的指导性。
比如说,要求学生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个实验,旧的课标并没有提到过,可是在我们天津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这个实验考过不下三次,在初三学生物理实验考查中,这也是其中必做的一个实验,可见,这个实验是很重要的。
现在在新的课标里,对这个实验有了明确的要求,这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了依据,消除了困惑。
二、调整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删除了学生在小学就学过、到初中并没有知识的进一步提升的知识,比如删除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删除了初中生感觉有难度到高中还要重点学习的知识,比如知道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去掉关系,改为知道波速、波长和频率。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指南。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总结: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2.课程内容-热学:了解热与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辐射等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学: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原理,认识光学器件的构造和应用。
-电学:了解静电、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等电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力学:学习运动、力、质量和物体平衡等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了解机械能守恒和牛顿定律等。
3.学科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等。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思维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社会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验证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以上就是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总结。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拓展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还对物理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推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结合这一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1.1 目的1.2 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主要任务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2.2 教育目标2.3 知识与技能目标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科学方法与实践3.1.1 观察、实验与分析3.1.2 数据采集与处理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3.2 运动与力3.2.1 物体的运动3.2.2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3.2.3 运动与力的关系3.3 能量与能量转化3.3.1 功、能与能量转化3.3.2 功率与机械效率3.3.3 能量转化的例子与应用 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与反射3.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3.4.3 光的干涉与衍射3.5 电学3.5.1 电流与电路3.5.2 电阻与电阻器3.5.3 静电与电磁感应3.6 热学3.6.1 热量与温度3.6.2 物质的热膨胀3.6.3 热传导与热辐射4.教学方法4.1 探究教学法4.2 案例教学法4.3 实践教学法4.4 合作学习法4.5 讨论与互动5.课程评价与考核5.1 评价标准5.1.1 知识与技能评价5.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5.2 考核方式与工具5.2.1 平时表现评定5.2.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定5.2.3 考试与测试评定6.拓展资源6.1 实验室设备与器材6.2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6.3 网络课程平台6.4 教学辅助软件与多媒体资源7.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接受的基础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一般包括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
- 物理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课程标准: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制定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供学校、教师等教育从事者参考和使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整体框架学习笔记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的依据:来自对一线老师的调查,国际比较、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的进一步的需求,各个国家的一些教育方针,中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等,总体来讲,修订特别关注还是来自一线老师的反馈。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这五条基本理念是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基本理念,除此之外呢,在“实验稿”里,还制订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实验稿”里,内容标准含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纳入了内容标准,它既是要求的目标,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三大部分就是科学内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
4、调查结果分为理念性质和思路的调查,课程目标的调查,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方面的调查。
理念性质、思路方面的调查,关于理念的语言表述,多数老师,认为课程理念的语言表述是合适的,也有一些老师提出修改建议;关于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87.8% 的老师认为很好,或者较好的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关于对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认同程度有87.2% 的老师,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老师们对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认同的;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贯彻和落实情况,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能实现,但是也有30% 多的老师,认为实现难度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们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老师们有若干的建议,比如老师们希望语言表述有一些调整,有的老师提出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应该适当地细化,提供一些操作方法。
对于课程目标而言有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这三维目标的认同情况,首先对知识和技能的调查结果,92.6% 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的描述好或较好,认同度是很高的,接下来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的描述,88.7% 的老师认为好或较好,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表述,83.8% 的老师认为好或较好,老师们对三维目标都是很认同的,当然还是提出一些修改建议,比如希望更加详细,以便把握深度和广度,比较准确的了解到底要求到什么程度。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范和指导,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现代物理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又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物理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实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再次,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物理学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
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物理学的评价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物理学的评价方法应当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1.基本操作类实验2. 测定性实验3. 探究性实验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
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裸程内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科学内容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物质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
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要求l.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l.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