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5.04 KB
- 文档页数:7
【权威】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
标准详解(34页)
本文档详细解读了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内容
共计34页。
在2023年的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将学习与生物相关的基
础知识、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命现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
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的课程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生物基本概念:介绍生物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法,培养
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细胞与遗传: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遗传规律
和变异。
学生将学习细胞的组成、功能和分裂过程,以及基因在遗
传中的作用和传递规律。
3. 生物多样性:介绍生物的分类和演化,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
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将学习不同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了
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和环境适应能力。
4. 生命现象:介绍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调节过程,培养学
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将学习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能量代谢和生物调节机制。
5. 生物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
和观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
生物实验,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初中生将全面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将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生物学和
从事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文档内容基于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但请在使用前确认相关内容的准确性。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生物学科的教育质量,特制定2024年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技术;- 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会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生物学信息;- 运用生物学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认识生物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培养热爱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内容1. 生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细胞结构与功能;-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生物学技术与应用- 显微镜的使用;- 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生物学探究方法。
3. 生物学与生活- 食物与营养;- 健康与疾病;-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三、课程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 教学资源与设施- 配备必要的生物学实验器材和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四、课程标准解读与培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24年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各级教育部门和教师需进行以下工作:- 组织学习培训,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 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初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既体现时代性,又注重基础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初中生物课程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课程要满足不同背景、兴趣、特产和才能的学生的需要,并使他们都能完成自身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3、倡导探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初中生物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现实生活,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继承与创新并重:初中生物课程在继承我国生物学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等;能够理解和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探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包括基础生物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等方面。
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目标: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推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调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2.知识内容:新课标涵盖了植物、动物、生态、遗传等生物学
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环境与相
互关系、基因的传递与变异等重要概念和原理。
3.实践活动:新课标注重生物学的实践性,通过实验、观察和
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将有
机会亲自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现象,探索生物奥秘。
4.跨学科融合:新课标鼓励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综
合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应用。
5.绿色环保:新课标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研究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
新课标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掌握基础概念和方法,培养对生物世界的探索兴趣,为今后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版)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初中生物课程进行了修订,推出了新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新课标,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维课程理念为核心,强调生物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四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素养。
这四大目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完整体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人与生物圈。
每个模块下设有若干知识点,共计30个知识点。
四、课程实施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项目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课程评价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
六、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信息化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初中生物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师生应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生物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初中生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国初中生物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以下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 设计和实施生物学实验;- 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生物学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生长发育。
2.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生物的分类系统;- 生物的进化历程;-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生物的生活- 生物的营养方式;- 生物的呼吸与排泄;- 生物的感应与行为。
5.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生物的发育过程;- 人体的生殖与发育。
6. 生物的技术与应用-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三、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
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
初中生物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初中生物新版课程标准解析1. 内容概述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使其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新版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2. 课程结构新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除了保留以前的生物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科学基础、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科学与社会等方面。
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更注重生物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等环境的联系。
3. 教学目标新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观念和方法论,养成用科学思维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指导1. 选材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实例来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传统知识、培养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新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示范法等都可以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应该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既要考察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也要考察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和学习兴趣。
考试考查方式应该更多样,可以采用问答题、实验报告、课题研究、小组合作表现等多种方式。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新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这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究机会。
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好生物知识。
初中生物新教材课标解读一、引言本文将对初中生物材的课标进行解读。
课标是指教育部颁布的规定学科教材内容、目标和要求的文件,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课标内容概述初中生物材的课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知识点:课标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
2. 能力培养:课标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研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研究能力。
3. 态度价值观:课标倡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关心生物多样性等。
三、课标解读初中生物材的课标提供了一份清晰的研究指南,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指导作用。
1.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课标,了解自己需要研究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可以更加有目的地进行研究。
2. 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家长可以通过了解课标,更好地关注孩子的研究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四、简化策略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生物材的课标,可以采取以下简化策略:1. 确定重点:针对课标中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确定研究的重点内容,避免过度负担。
2. 制定计划: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研究任务,确保研究进度和效果。
3. 多样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五、总结初中生物材的课标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合理解读和实施课标,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生物研究的效果和质量。
(Word count: 202)。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本小组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和分析,分别是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1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1.1课程理念《标准》的设计有三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图示、图例、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2)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3)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试图凸现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是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实行该理念时应该注意:首先,倡导探究性学习并非全盘否定以前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仍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工作中要避免牵强附会的、不切实际的、一窝蜂的“探究性学习”。
其次,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应是“帮助者”。
(完整版)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一、引言初中生物新课标是指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标准。
该标准对初中生物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新课标进行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二、内容概述初中生物新课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知识体系新课标明确了初中生物的知识体系。
它从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的进化和发展、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对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科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生物学科目标的培养方向。
学生在初中生物学教育中,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还应当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
通过掌握这些能力,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
3.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初中生物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教学、讨论探究、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生物学知识的跨学科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4. 标准与评价新课标定义了初中生物学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它通过明确研究目标、评价标准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方法,鼓励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三、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生物新课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应熟悉新课标内容,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资源,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完备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析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析我国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学生及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为我国生物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一、课程标准概述1.1 课程标准简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1.2 课程标准结构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4 人与自然学生应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生命,关爱生态环境。
三、内容标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共包含七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活、生物与人类、生物技术、生物伦理和生物学知识综合应用。
3.1 科学探究学生应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2 生物与环境学生应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3 生物与生活学生应关注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3.4 生物与人类学生应了解生物学在人类健康、疾病防治、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3.5 生物技术学生应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6 生物伦理学生应具备正确的生物伦理观念,关注生物技术与伦理、环保等问题。
3.7 生物学知识综合应用学生应能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施建议4.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一、什么是国家课程标准答: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二、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答: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前言。
简要地阐明了生物学的特点和价值,生物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取向,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节本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思路。
前言中阐明的观点,为生物学课程奠定了基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
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根据前言中的课程理念、指导思想及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的方向,选取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内容。
初中生物学标准选取了十个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及我国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初中内容标准选择了“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于这些主题之中。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育编写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同时,建议中也包括一些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一些新的要求或新的方法。
三、生物学课程性质答: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
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
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
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
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多种类型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3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对此未做统一的规定,只是就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参考。
在新编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1)探究活动数量多,类型丰富。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通过少量活动达到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反复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易到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梯度。
人教版新编教材,平均每册部安排了50个左右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机地整合在整个教材内容当中。
探究是多侧面的活动。
教材中所安排的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取名为“探究”;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调查”、“演示实验”“制作”、“模拟探究”、“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类型多种多样。
“探究”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教材在设计这类活动时,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发挥富于个性的创造力留出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加以引导。
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先用一段文字作铺垫,引导学生想象在空中释放薄纸、投掷纸飞机、放飞飞机模型的情形,提出探究的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然后呈现几个学生讨论、作假设的场景,提出若干可能开阔学生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赞同教科书提供的某一种假设,也可以将其选为己用;在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一环节,教材采取提示的形式,用一系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并提供完成探究可能用到的一部分资料,以满足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保证探究活动能在全体学生中落实;得出探究结果后,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结论,并将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其他从科学探究不同侧面设计的活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例如,“观察与思考”侧重训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侧重训练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资料分析”侧重训练分析图文资料的技能,培养分析能力;“调查”侧重训练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演示实验”侧重训练观察实验现象,由现象推导出结论的技能;“模拟制作”、“模拟探究”侧重训练模拟的方法。
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要求。
(2)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
以“探究”为例,第一册教材首先安排让学生了解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每一个步骤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并且对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安排让学生设计探究过程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活动,本册教材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全过程设计的探究。
与后几册相比,第一册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性较强,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较低。
后续几册教材则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许多“探究”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计划,对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又如“技能训练”,这是专为培养科学探究技能而设置的练习性栏目,每个“技能训练”侧重训练一类探究技能。
第一册教材光安排较简单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然后安排需要较多逻辑思维的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推理等。
后续几册安排的分事实和观点、综合和概括、评价实验方案等,则是在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的技能。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包括哲学层次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内的特殊方法。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生物课中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经验材料的方法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但不是孤立地讲授科学方法,而是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具体的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领悟科学方法。
当某一种科学方法第一次出现在学生活动中,教材就会把对这种科学方法浅显易懂的介绍用色块标注出来。
第一册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别对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随着探究性学习的逐步展开,后续几册教材结合具体的探究内容介绍了是否需要作假设、如何作假设、设置重复组以消除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模拟实验、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等科学方法。
4 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建议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引导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应设法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等,除原有的显微镜、永久切片或装片、常用药品外,还应根据课标和教材的新要求,增加必需的学生活动用具。
对于教学经费有限的地区,教师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简易的替代教具和学具,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
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教材所提到的实验材料不一定在所有的地方都具备,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更换实验材料,只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即可。
其次,探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写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增进对周围同学的了解,增强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
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仍为大班额教学,大多数学校实验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合作完成探究,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科学探究是富有个性的活动。
每个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努力程度不一样,在活动中得到的发展也不一样。
积极参与的学生,会进步得很快,消极被动的学生,进步得慢,甚至会落伍。
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可采取小组内角色轮换制,设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基础较差、学习吃力的学生,在活动中可给予更为细致的指导,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使所有的学生部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
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赞同或反对、愉悦或愤怒等特征。
总的来说,情感是人的感情、内心体验、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
国外学者提出“情感智慧”的概念,认为情感不仅仅是认知性的,也是一种智慧,是对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与否、社会生活幸福与否产生重大影响的智慧。
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情感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
”积极的情感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强烈、稳定的情感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可以增强人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人的意志。
从内容上看,情感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道德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2)理智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包括学习兴趣)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3)美感目标,即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根据自己对美的需求来评价自然景色、文学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美好的言谈、举止、思想、风格、愿望和动机等行为和精神事物时,产生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