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791.50 KB
- 文档页数:21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017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导语: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设施中,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章节重要考点:一、抗逆力理论和方法1、抗逆力的理论来源:优势视角基本信念中重要的一部分2、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原则:抗逆力的表现形式;抗逆力的构成要素3、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4、促进亲社会联结;建立清楚一致的界限;教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参与;培养形式抗逆力的策略二、个案管理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学校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使用对象2、个案管理的过程3、个案管理者的角色三、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1、考察与评估阶段:按需开展、自愿原则2、制订计划阶段3、实施计划阶段:前期、形成期、协商器和成熟期4、评估与调整计划阶段5、再评估阶段章节精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浩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升人初二以来,成绩却直线下降,原来开朗的他现在每天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下课后也是独来独往,有时甚至不来上课。
社会工作者初步预估后发现,小浩似有轻度抑郁症状。
家访中社会工作者还了解到,一年前小浩父母离婚,母亲将小浩交给年迈的外婆照顾,自己去了外地工作。
社会工作者与班主任沟通了小浩的情况后决定,由班主任负责关照小浩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放学后安排同学陪小浩回家、一起做作业,现在的小浩又有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 )的方法增强小浩的抗逆力。
A.教授生活技能B.提出高期望C.提供关怀与支持D.提供机会促进参与答案:C2.在学校开展小组辅导时,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是( )。
A.以自愿和需求为本B.以教师为主体C.保持小组异质性D.强调学生个性需要答案:A3.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周鉴于目前一些青少年存在被过度保护、容易受挫折等问题计划开展一次小组工作,该工作主要围绕抗逆力构成要素展开,即外部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 )因素。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代码:教案总学时/周学时:54 / 单:2;双:4 开课时间:第1 周至第18 周授课班级:2013级社工、社区使用教材:《学校社会工作》徐莉娅授课教师:**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指导,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学校、学生及相关人员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以便于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理论,并学会以此视角看待学生及学生问题;熟悉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并能依据这些方法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在面对学校问题时能够用一种探究的精神去思考并设计出解决的思路,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运行、掌握学校的内部结构、参与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1.主要实验技能(1)熟练掌握: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校园暴力、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方面的的特殊性需要和改善性需要进行介入方法与步骤;掌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发展、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一般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进行介入的方法、技巧与步骤;掌握社区工作对于学校的方法与步骤,以便更好地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
(2)一般掌握:掌握协调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教职工之间关系的能力;掌握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掌握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技巧与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习竞争的加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出发,介绍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学校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些优质中学中,学生们为了进入名牌大学而经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社交关系的复杂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业、家庭和社交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咨询、支持和指导等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些能力将有助于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学生容易迷失在各种诱惑面前。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一对一咨询、小组辅导、家访和工作坊等。
1.一对一咨询一对一咨询是学校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介入模式之一。
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这种模式适合比较内向或不愿意与他人分享问题的中学生。
2.小组辅导小组辅导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一、引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维持心理平衡的状态,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然而,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也经常出现。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不可或缺。
本文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主要采用的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心理支持模式和教育培训模式。
1.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社会工作干预模式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与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个体的精神卫生,主要包括评估、策划和实施三个步骤。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其次,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法。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个体的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重视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提供家庭支持,使得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2.心理支持模式心理支持模式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倾诉的机会。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情感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听课、听课评估、家访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在心理支持模式中,也可以组织情绪管理、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
心理支持模式的特点在于重视情感倾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和焦虑倾诉出来。
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模式注重预防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教师合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和技巧。
美国社会工作学者艾德森(Alderson)整理相关理论模式,提出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分别是传统临床模式(traditional clinical model)、学校变迁模式(school-change model)、社会互动模式(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及社区学校模式(school community model)。
此四种模式各具特色,对于学校学生问题的处理,提供清晰可用的思考方式与指引。
传统临床模式传统临床模式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学、个案工作与方法论,其工作焦点是社会关系、社会能力失调,情绪失调、情绪困扰的学生。
工作目标是帮助那些学生能有较佳的社会功能与有效的情绪管理。
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案主本身及他们的父母亲。
此模式认为学生情绪与心理问题的来源是来自于其家庭,尤其是其亲子间的互动问题。
学校社工主要扮演增强者、支持者、合作协同者与咨询者的角色。
其主要的工作任务与活动,是对学生与其父母亲进行个案工作,有时也使用团体工作,或把整个家庭当成一个工作团体,发挥其联结者的角色,串联沟通学生、父母亲与学校人员(包括教师)。
学校变迁模式学校变迁模式是本于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偏差理论与组织理论。
其工作的焦点是学校的环境本身,特别是学校的规范、规定与情况。
目标是要改变学校不适当与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因为学校不当的情况是造成学生学习不利、行为偏差与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所以其目标体系是整个学校。
此模式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学校本身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所以学校社工扮演倡导者、协商者、咨询者与调停者的角色,找出并确认学校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常以团体工作的方式直接与学生谈话接触,以个别或团体工作方式与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咨询活动。
社区学校模式社区学校模式是基于社区、学校连结概念与沟通理论,其工作的焦点是文化失利与被剥削的社区(学区),而该社区里的组成份子有相当多学生的家长,他们对学校不了解与不信任。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有三大工作方法: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
针对xx学院的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主要以个案工作的方式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个案社会工作,简称个案工作,它以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美国社会工作学者鲍尔斯(Swithum Bowers)强调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为依据,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
因此,学校个案社会工作是由社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任何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学生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的支持和服务。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建立咨询预约制度:通过预约,案主与学校社工就心理咨询的具体时间达成一致。
社工可围绕预约事项做好专业知识、背景知识和咨询技能上的准备,从而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预约内容主要包括:1、案主的个人信息。
2、案主想要咨询的具体问题。
3、案主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期望和要求。
(二)关系的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本着尊重、关怀和接纳、真诚、共鸣和同感的态度与案主尽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1、明确案主来源和案主的态度。
2、澄清心理咨询和辅导范围。
3、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辅导过程中的专业介入: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帮会组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越过暂时遇到的障碍并且有能力将来自己解决问题,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1、探索问题与资源。
社工需要了解案主的即使需求,让案主充分倾诉自己的观点,使工作者更好的设定基本的个工作目标和辅导方案。
2、适时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介入时机和方案。
3、资料的回收与记录。
社工需要及时对所有咨询环节中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以保证辅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转介和转案:如果案主的问题超出了咨询的工作范畴,或者案主的问题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有很大的困难,社工就应即使为案主指出能为其提供更好的帮助的其他途径。
第1篇一、引言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跨学科融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5. 实践导向: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
三、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1. 校企合作: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2. 实习基地建设:在学校内部或周边地区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和实践场所。
3. 案例教学:收集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实践:将实践操作融入课堂教学中,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 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6. 跨学科课程设置: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实习基地不足:部分学校实习基地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改进措施: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拓宽实习渠道。
2. 实习质量不高:部分实习基地实习质量不高,学生实习效果不佳。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指在学校内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各种身心压力和困扰。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社会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与教师、家长等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另外,学校社会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品德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问题,开展行为和品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学校社会工作,加强学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