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代谢反应
缓冲作用
需要量:0.005-0.01mol/L.需三水磷酸氢二钾1-1.5g/L,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1.7-2.0g/L 来源:
磷酸盐。
玉米浆、糖蜜、淀粉水解糖等原料中还有少量的磷。
磷量对谷氨酸发酵影响:磷浓度过高时,菌体的代谢转向合 成缬氨酸,磷含量过低时,菌体生长不好。
一、碳 源
目前采用的谷氨酸产生菌均不能利用淀粉,只能利用葡萄 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等,有些能利用醋酸、乙醇、正 烷烃。 常采用淀粉水解糖,要求淀粉水解完全,但要避免水解时 间过长。不同淀粉原料中生物素含量不同,会影响生物素 含量。 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glu产量随糖浓度增大而增大 糖浓度过高时,渗透压增大,对菌体生长和发酵不利,当工艺配
氮源分类
有机氮(蛋白质、胨、氨基酸等,谷氨酸发酵的有机氮源
常用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米糠水解液、豆饼水解液和糖 蜜等) 无机氮(尿素、液氨、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 和硝酸铵等) 菌体利用无机氮比有机氮快速,铵盐、尿素、氨水等比硝 基氮优越,因为硝基氮需先经过还原才能被利用。
四、生长因子
概念: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生物自身 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质。 目前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株均为生 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有些菌株以 硫胺素为生长因子,有些变异株为油酸缺陷型还 以油酸为生长因子。
1.生物素
作用: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菌体代谢途径。 ……生长……
(二) 泡沫的形成和性质
4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
概述
菌体代谢调节异常化
在累积谷氨酸时需限制培养基中生物素的添加量
菌体形态有显著差异
生产发酵条件控制是关键
在最适条件下,谷氨酸产生菌可把60%以上的葡萄糖转
化为谷氨酸,而只有极少量副产物。
培养条件不适宜,得大量菌体或转换为乳酸、琥珀酸、
α-酮戊二酸等。
培养基 成分
添加方式:
铵盐、液氨等可采取流加方法,液氨作用快,采取连续流加, 尿素少量多次分批流加。 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盐为氮源时,由于铵离子被利用而残留 SO42-等酸根,使PH下降,需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以自动中 和pH。但添加碳酸钙易形成污染,生产上一般不用此法。
三、无机盐
功能
构成菌体成分、酶的组成成分、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
3.提供生长因子的农副产品原料
(1)玉米浆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用量
0.4%-0.8%
(2)麸皮水解液
麸皮水解液可以代替玉米浆,但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
成分比玉米浆少,用量1%(以干麸皮计)
(3)糖蜜
甘蔗糖蜜中生物素含量较高,可以代替玉米浆,但氨基
酸等含量较低。用量0.2%-0.4%
谷氨酸发酵时温度控制
长菌:采用与种子扩大培养时 相应的温度,必要时可补加玉 米浆,以促进生长。
产酸:适当提 高温度,5-6h 升1℃
二 pH值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一、pH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1. 酶的活性 2. 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 3. 影响物质分解速率,影响微生物对培养基物质的吸收
合成的所需的ATP
氨基酸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辅酶需氧来
氧化。
各种氨基酸生物合成时需要的ATP与产生的还原
性辅酶的量不同,以此数据为基准,推断氨基酸 发酵通风量很有意义。
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不同数量的NAD(P)H,再氧化所需要的溶 氧量不同。供氧大小是与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关。
第一类包括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脯氨酸等谷氨酸系氨基酸,它
微量元素是指微生物需要量十分微小,但又不可完全没有的元素
锰是某些酶的激活剂,羧化反应必需锰,如谷氨酸生物
合成途径中,草酰琥珀酸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是在锰存 在下完成的。
铁是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成分,还是另外一
些酶的激活剂。
汞、铜离子具有明显毒性,抑制菌体生长和谷氨酸生
成,因此必须避免有害离子的污染。
§3 泡沫的消除
(一)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泡沫过多会引起大量逃出发酵液而造成浪费和污染 泡沫上升到罐顶时,可能从轴封渗漏,造成浪费和污染 泡沫过多就会降低发酵罐的装填系数,降低设备利用率 泡沫过多影响通气搅拌效果 当泡沫稳定时,代谢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影响菌体的正
常呼吸作用,甚至使菌体自溶
பைடு நூலகம்
斜面菌种的培养 目的:纯菌生长繁殖 措施:多含有机氮,不含或少含糖 一级种子培养
目的:大量繁殖活力强的菌体 措施:少含糖分,多含有机氮,培养条件有利于长菌。
二级种子培养
目的:获得发酵所需的足够数量的菌体
为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供给菌体生长繁殖和谷氨酸生产所需要的适量的营养和能源 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发酵周期短,对产物提取无妨碍等。
环境因素:温 度、pH、氧气
条件控制
膜透性
谷氨酸产生菌 葡萄糖 谷氨酸
时间
由葡萄糖产生谷氨酸菌体的生成率
生成率(%)
谷氨酸中的碳:葡 萄糖中的碳 菌体中的碳: 葡萄糖中的碳
生物素 菌体 添加量 形态
生产培养阶段 增殖培养阶段
54.0
6.0
3ug/L
棒状 椭圆状
4.0
42.0
200300ug/L
§1 发酵培养基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采用间断或连续测定排气中CO2浓度的方法调节通气量,满 足供氧需求。以13%为分界点。
发酵后期之前保持13%,发酵后期10%,最低8%。
有利于
发现噬菌体感染
发现杂菌污染
思路
利用溶氧变化自动控制补糖速率,间接控制供氧速 率和pH值,实现菌体生长、溶氧和pH值三位一体 的控制体系。 除控制补料速度外,在工业上,还可采用调节温度 (降低培养温度可提高溶氧浓度)、液化培养基、中 间补水、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工艺措施,来改善溶氧 水平。
硫是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构成酶的活性基团。培养基 中的硫酸镁供应的硫已充足,不需另加。
3. 钾盐
许多酶的激活剂,钾盐少长菌体,钾盐足够产谷氨酸。 谷氨酸发酵产物生成期需要的钾盐比菌体生长期高。
菌体生长期需硫酸钾量约为0.1g/L,谷氨酸生成期需硫酸钾量
为0.2-1.0g/L.
4. 微量元素
调节培养基渗透压、调节pH和氧化还原电位等。
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但无机盐对菌体生长
和代谢产物的生成影响很大
微生物所需要的无机盐
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含钾、钠、镁、铁的化合
物
微量元素:如铜、锰、锌、钴、钼、碘、溴等
1. 磷酸盐
谷氨酸发酵常用无机盐
功能
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成分,ATP、ADP是重要的能量传递者,参与一
发酵阶段
前期7.3左右
偏低,菌体生长旺盛,消耗营养物质快,菌体正常代谢,繁殖菌体而不
产谷氨酸。
过高,抑制菌体生长,糖代谢缓慢,发酵时间延长。
中期pH7.2左右,发酵后期pH7.0,在将近放罐时,为了后工序提取
谷氨酸,pH6.5-6.8为好。
发酵过程pH值调节方法
添加碳酸钙法
(4)酵母
酵母浸膏、酵母浸出液、酵母粉
§2
一.
二.
培养条件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温度
pH
三.
供氧
一.
发酵热
温度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概念
发酵热指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是引起发酵培养
基温度变化的原因,包括生物热、 搅拌热、汽化热和辐 射热等。
Q总=Q生+Q搅-Q汽-Q辐
温度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1. 2. 3. 4.
(适用于采用酸性铵盐作为氮源的工艺)
尿素流加法(小试或中试)
优点:尿素的分解、利用及pH值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易控制。
依据
时期 外观表现 菌种
避免波动,力求稳定。
液氨或氨水添加法(主流)
作用快而明显 易于实现连续自动流加。
三
供氧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临界溶解氧浓度
氮源是合成菌体蛋白质、核酸和生成谷氨酸的氮来源,在发酵过程中 一部分氨用于调节pH值,形成谷氨酸铵盐。 谷氨酸发酵氮源(碳氮比为100:15-30)比其它发酵工业(碳氮比 为100:0.2-2.0)高。
当碳氮比在100:11以上才开始累积谷氨酸,在谷氨酸发酵中,用于合成
菌体的氮
仅占总耗用氮的3-8%,而30-80%用于合成从谷氨酸。
谷氨酸生成期,在细胞最大呼吸速率时,谷氨酸产酸量最大。 因此,在谷氨酸生成期要求充分供氧,以满足最大呼吸的需 氧量。
供氧与其他发酵工艺条件的关系
培养基营养丰富,糖浓度高,生物素含量高,需氧 量大。 培养基浓度大,氧的传递阻力大,需要增加供氧。
生物素浓度浓度增加,耗糖速度增大,需要增加供 氧。
合不当时,转化率低
糖浓度过高时,氧溶解阻力大,影响供氧效率。
发酵糖浓度选择
一般控制在125-150g/L,产酸55-70g/L
采用一次高糖发酵工艺(糖浓度170-190g/L),
产酸可达80g/L。由于渗透压大,影响菌体生长, 使发酵周期长,产酸不易稳定。
流加低浓度糖发酵工艺
二、氮源
2. 硫酸镁
功能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镁离子是许多重要的酶(如己糖磷酸化酶、异柠檬酸脱
氢酶、羧化酶等)的激活剂。如果镁离子太少会基质的 氧化速度降低,谷氨酸生成量降低。
G+对镁离子最低要求量是25ppm。G-为4-5ppm,添加七水 硫酸镁0.25-1g/L时,镁离子浓度为25-90mg/Kg
利用
4. 改变菌体代谢途径,使代谢产物发生变化。
例如 中性和微碱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形成谷 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谷氨酸发酵pH的控制
菌种(一般pH6.5-8.0)
黄色短杆菌672为PH7.0-7.5 AS1.299为pH6.0-7.5
T6-13为PH7.0-8.0。
酶活
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使代谢产物发生变化
改变发酵液物理性质 影响菌种对营养物的分解与吸收
5.
6.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
同一种微生物,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谷氨酸生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4℃,T6-13菌 株比较耐高温,斜面、一级、二级种子和发酵开始 温度可选用33-34 ℃,生产谷氨酸的最适温度为3537℃. 谷氨酸温度敏感菌株1021最适生长温度是30 ℃, 最适产谷氨酸温度38 ℃,发酵过程中采用分段控制。
第三类有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 ,不经过TCA循环,NADH产量
很少,过量供氧,反而起到抑制作用。肌苷发酵也有类似的结果。
不同发酵阶段的供氧需求P96
在菌体生长期,供氧不足时,菌体生长受到抑制,积累乳酸, 菌体收率少;但过高氧水平会造成浪费,抑制菌体生长,在 高氧水平下生长的菌体不能有效地合成谷氨酸。
好气微生物对培养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最低要求,在某一浓度以 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随溶解氧降低而显著下降,此溶解氧浓度称 为临界溶解氧浓度。
在临界氧浓度以下,氧成为微生物的限制性基质,微生物 的耗氧速率符合Michaelis-Menfen方程。
从微生物生理学考察发酵供氧问题
氨基酸代谢氧的重要性:
经过好气性能量代谢产生菌体生长和氨基酸生物
在实际生产中用尿素或氨水作氮源时,由于一部分氨用于调pH,一些分解
而逸出,使实际用量增大,培养基中糖浓度的140g/L,总尿用量为 38.5g/L,碳氮比为100:32.8。
不同发酵阶段对氮源的要求
在长菌阶段,NH4+过量会抑制菌体生长。 在产酸阶段,NH4+不足会积累α-酮戊二酸。
氮源种类及添加方式
20 ug/g
发酵……
0.5 ug/g
供氧不足:发酵——乳酸、琥珀酸(长菌快耗 糖快,pH低,尿素消耗多)
发酵
供氧充足:糖完全氧化
2
维生素B1(硫胺素)
对某些谷氨酸菌种的发酵有促进作用。
溶于水,酸性溶液中稳定,易被氧化和受热破坏。
硫胺素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 麸皮。醇母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丰富。
们在菌体呼吸充足的条件下,产量才最大,如果供氧不足,氨基酸合成 就会受到强烈的抑制,大量积累乳酸和琥珀酸。这类氨基酸经过乙醛酸 循环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系统两个途径形成的,产生的NADH量最 多。
第二类包括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天冬氨酸系氨基酸,
供氧充足可得最高产量,但供氧受限,产量受影响并不明显;其合成途 径是产生NADH的乙醛酸循环或消耗NADH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系 统,产生的NADH量不多,因而与供氧量关系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