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0
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第一篇: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工业机器人发展史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
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
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
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
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
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
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
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
与此同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学术反腐路漫漫——我的‚打黑‛经历打假还是打黑起初我说‚学术打假‛,后来我说‚学术打黑‛。
这一改变跟我的遭遇有关。
如果你在报刊上揭露了某些人的抄袭剽窃,你的四个车胎在一周内全部报废,相信你跟我一样,也会改成‚打黑‛。
关于我的车胎被扎。
我的学生们坚信与我那篇小文有关,据他们推测,一定是某位相关人士,雇了个上不了戏的‚北漂‛,告之以敝车的停放地点和车牌号,于是人家就在那个和谐温馨之夜,为每扎一个几十块的价格,向我的车胎下手——侧面入刀,刀口寸许。
因为首次作案,心慌意乱,只扎了三个。
过了两天,又给那个漏下的补了两刀。
我对上述推测深表怀疑。
在学术论坛做嘉宾的时候,还与人家辩论。
我不相信,学界会跟黑道沾边。
可七零后、八零后都笑我幼稚。
他们说,我这是对身份的自恋,是对黑道的歧视。
他们教训我:什么叫黑道?黑道就是用不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校长、院长、教授、博导也有此种需求,如果这需求拿不上台面,你凭什么不允许人家涉一涉黑?在学生们的批评教育下,我提高了觉悟:近十年来,权学交易之盛,抄袭剽窃之众,学界脸皮之厚,学人人心之险,似乎只有‚黑‛才能搔到痒处。
致力于在电影研究界打假而屡屡受挫、遭人报复的吴迪。
(吴迪/图)第一篇小文,四个车胎被扎我的那篇小文发在2006年第6期《当代电影》上,署名吴迪(启之)。
题目是《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电影研究中的抄袭与剽窃》,文中点了林先生、倪副教授、何教授、黄教授四人的名。
拙文问世后,出了几件可歌可泣的事——最令人感动的是,何教授给编辑部和我来电。
说他恨不能马上飞到北京,向被他抄袭的郦先生赔礼道歉。
他还写了一个检讨,答应在《当代电影》上发表。
最令人可怜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前影视所的梨枣先生给《当代电影》的主编和我来信,信中披露,倪副教授的《中国电影史》还剽窃了他的《中国电影电视》,抄了他九千余字。
但是,他诚恳地要求,‚还是以吴迪、启之的名义揭露,不要暴露他。
‛(此先生将吴迪、启之当成了两个人)最令人佩服的是,一名‚从事影视教学的教师‛给编辑部的来信。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作文:向阳而生,照亮自己,温
暖他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
2021年,一位清华大学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他每月只花400元,省吃俭用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业,也获得了保研的资格;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都拿出3200元,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
没有卖惨,没有抱怨,一个贫困学子艰难的求学之路就这样被平实地讲述出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清华大学的校训。
近年来,从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黄圆平“将苦难写成诗”的论文致谢,到北京大学博士肖清和《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再到这位清华大学贫困生的自白,这些直抵人心的文字凝聚着在贫困中仍向阳而生的强大力量。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内容和清华大学贫困生在网络流传名为《树洞》的内容有关。
材料第一段是《树洞》里的自白“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这句话体现了这位清华贫困生有推己及人的情怀,他这种
第1页共4页。
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与其他对科学史感兴趣者一样,我以前也读介绍国外和古代的书籍。
后来自己查资料写过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孟德尔、四十年前的屠呦呦和张亭栋。
如果写的文字与作者的空间和时间很近,可能不好算创新的史学方法,但也许可作史料。
如果读者的兴趣在于谁上谁不上院士,不妨就此打住不用读以下文字。
如果读者觉得院士选举可以作为中国目前文化有代表性的一只麻雀,透过公开可查的背景资料和文献、透过有部分客观标准的同行评价,来看平常一般在背后发生的事件,讨论社会某些现象的缩影,那么,本文可为周末读物。
“中国特色”的学术逆淘汰等效于自身否定2011年中国院士增选,六位曾任国外正教授的候选人中,五位全时回国的皆落选、一位尚未全时回国的当选。
限于专业背景,本文只讨论生命科学和医学部,其三位正教授全军覆灭。
虽然生物医学部不乏学术上判断公正的院士,却仍未能避免出现社会关注的“逆淘汰”现象。
科学院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并非问题所在,而在于文化。
逆淘汰现象,在中国基层出现不少,但受一般尊重的科学家精英团体也是这样,对国家的负面影响可能就不限于科学界。
众所周知,生物医学部在判断应用性研究的质量方面有缺陷,缺乏能力判断前辈的研究,因为以前袁隆平曾落选生物学部,不久前大家也了解到,老科学家屠呦呦和张亭栋在国内做出的科研成果,拯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几十年来未被生命科学和医学部所肯定。
近年,生物医学部显出其判断以论文为代表的基础科学成果的能力也有缺陷,多次出现增选的生物院士水平不高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
一般人为落选者考虑,而实际上,多次出现问题、出现较大问题,结果是否定生物医学部的能力和公平,从而降低其权威性、可靠性和公信力,可能不是很快能恢复。
2011年增选简单的事实可留给后世社会学家提供解剖2010年代中国科学文化的一只麻雀,有可供保存的记录,看到把荣誉作为利益的排斥才能者如何使荣誉打上黑色的印记。
1.生物医学部本年度当选者,与往常一样,多数做基础研究,以科研论文为代表性成果。
2015-02-15 23:22:34归档在我的博文 | 浏览 37566 次 | 评论 13 条“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刘梦溪中国文化倾向于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不主张世界上的事都那么不可调和。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
“和”的关键,首要在承认不同。
如果都相同,就无所谓“和”了。
不同,也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不过,我想追寻的是,人与人的差异,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差异,真的有那么大吗?从学理上来分析,我认为差异是第二位的,相同之处是第一位的。
上世纪末,1999到2000年,我有一段时间在哈佛大学做研究。
我和哈佛大学的很多教授都有对话,其中一个对话,后来整理出来发表了,是一篇两万多字的文章。
对话的对象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史华慈教授,他是一位法裔犹太人,懂七、八种文字,早年研究日本,后来研究中国,学问做得非常好。
林毓生先生告诉我,见到史华慈,可以看到西方的大儒是什么样子。
他的一个重要学术理念是“跨文化沟通”,主张人和人之间,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的族群之间,是可以沟通的。
他也觉得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对立,大家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呢。
他跟我谈话中,提出一个理论,他说语言对于思维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这个过去我从没有听说过,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还能思维吗?当然我们了解,不会讲话的小孩子,会画图画,画图画也是一种思维。
史华慈教授为了倡导跨文化沟通,试图在理论上有新的建构,他的这个理论想证明一个问题,即语言不通,也不见得是人们交流的一个完全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当时我说,我能够给你提供的一个例证,是语言不通也可以发生爱情。
当然语言不通谈恋爱,容易发生问题。
可是语言相通谈恋爱,照样发生问题。
可见问题的主因,不一定是由于语言。
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
宋代思想家张载(字横渠),一个非常了不起大学者,关中人,他有名的四句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科学家在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与生活》
【年(卷),期】2011(000)020
【摘要】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
了一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4的结构及功能特征,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
生物学顶级期刊《细胞》(Cell)杂志旗下的子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
【总页数】1页(P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一种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J], 李青蓝
2.外源化学物对精子成熟障碍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陈光辉;刘奕;柳毅;汪晖
3.[表观遗传学] 华东师大科学家阐明表观遗传学因子UHRFl在DNA甲基化中的
作用机制 [J],
4.林木表观遗传学获重要进展 [J],
5.我国科学家在植物表观遗传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J], 温明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大博士论文后记: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北大博士论文后记: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来源:法学学术前沿(ID:frontiers-of-law)作者:覃甫政编辑:学妹作者简介覃甫政,男,布依族,贵州人。
2006年考入北大法学院,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12级博士生,2016年5月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1论文即将完成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是老家的村委会主任打来的。
原来,当地政府准备拨款整修我家过去的旧宅,改造成一座布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想问问我的意见。
一时,百感交集。
改朝换代的历史,往往风云变幻。
我家族中的先辈,在上世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革命运动中,从少数民族开明士绅沦为“通匪容匪”的叛徒,历经劫难之后,终究没有逃过被革命群众清算的命运。
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父亲读完小学,就被剥夺了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彼时,他已考上中学,本该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里埋首诗书,纵情山水,却在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中,被迫离家,离开了那座被视为剥削阶级象征的旧式庄园,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淌过一条又一条河,年轻的跋涉者拖着疲惫的身躯,怀着亡命天涯的恐惧,迎着血红的落日,孤独地前行。
我并不知道,父亲这样走了多久。
一个深夜里,天上没有星星指引着方向,瓢泼大雨怒吼一般呼啸而下,撞得人失魂落魄。
急于赶路的父亲,冒着被急流吞噬的危险,涉过了南盘江支流上一条正在剧烈涨水的河,同时,也到达了彼岸——因为冒险渡河的举动,父亲被淳朴的乡民视为勇士,受到了尊重和善待,于是就在当地居住了下来,以裁缝为业。
后来,父亲认识了母亲,从此找到一生的归宿,心灵不再漂泊。
2我常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尽管先天禀赋异于常人,我却没有被打断双腿,在大街上、地铁车厢里流浪乞讨;或被编入马戏团,出卖自己的尊严取悦世人。
我通过自己的奋斗,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然而,如果没有父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栉风沐雨和含辛茹苦,我不会那么幸运。
毕竟,我的出生,为父母亲带来的更多是负担和忧虑,而他们给予的,却是一份无所欲也无所求的爱。
後 記予志學之年,偶得鄕邦文獻曰《湖海詩詞》,若有所觸,遂效為諷詠,而苦獨學寡師友。
洎觀禮清華,從新津藍師棣之遊,業稍進。
時先師同里王公林書客座清園,予每學作一文,評騭當世詩家,多蒙公謬許,此予研治二十世紀詩詞之始也。
越明年,予轉學北監,棣之師主編二十世紀詩歌史,以國詩選政屬,予先著《綴石軒詩話》若干則,復成《二十世紀詩史略》四萬餘言,海内詩家之重視晚近詩,汪國垣錢仲聯以下,殆僅劉公夢芙及予二人。
時予方信膺自由主義,每持西方文藝理論衡人論詩,毛大風先生戲稱予曰「觀點派」。
予非不知徵文考獻之重於闡古釋今也,以少年氣盛,不耐沈潛,故用華去實,好為浮泛之高言而不自覺。
旋以劉夢芙先生介,受知於汩羅周曉川師。
師先後著《中華愛國懷鄕詩選》、《中華壯美山河詩選》、《婉約詞》三種詩詞選本,元以後詩詞,皆命予贊襄,而尤措意於二十世紀詩家焉。
予未進碩士業,在汩羅門下,殆如進業然。
負笈南雍前,予所業大略具此。
甲申秋,予從沚齋師遊,漸窺沈博之境。
少作自悔,遂發願為百年詩人徵略。
張南山之淵雅,予不敢望,至於發百年詩心之覆,彰夫詩人幽怨悱惻不能自言之情,則當仁有不讓焉。
予嘗謂吾國學術,初僅二途:曰古文學,曰今文學。
古文學者,經典之闡釋學也,今文學者,自我作古,驅六經為我所用者也。
胡績溪倡為「整理國故」,殆為學術之第三途。
其旨厥在持晳種之理論,衡銓中國學術,又以科學主義統攝人文,著書立説,絶不容一毫獨斷之説。
不知東海西海,心理匪同,以晳種之説為普遍眞理,將驅使中國學界盡為西人之殖民矣。
又聞孔聖有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學科而求客觀,而求無獨斷之説,則何以化成天下?當世學者,浸溺兹道,若不能已,曰吾今重返乾嘉矣,吾今與世界接軌矣,然吾恐此終非古人之學問也。
予今為兹著,非敢撥亂反正,求其放心而已。
予在南雍四稔,業師沚齋先生愛逾子息,予以駑鈍下材,此後學問苟有寸進,皆吾師平日薫染之效也。
甲申秋,予初進學,吳公承學有女弟李嬋娟,語予曰:汝知汝師所以收汝者何耶?汝師曰汝昧於處世之道,願羽翼汝三年耳。
毕芙蓉时空交错中的灿烂光影——读《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时空交错中的灿烂光影——读《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文|毕芙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正如《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因为年轻,他无所顾忌,因为年轻,他不谙世事……后人在阅读这个时期的马克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是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216—217),青年马克思是充满战斗激情的,无论是在哲学还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
那是青春之光照耀下的存在。
而这本书是中国清华园中一位年轻的女哲学家、教授为纪念自己阅读马克思20年而写下的文字。
她的青春岁月与马克思交织在一起。
她同样勇敢、博学、坚持,她把自己的空间、时代、学养、阅历、才华、风趣、快乐与马克思连接在一起,把青年马克思灿烂的青春时代的思想光影呈现了出来。
这本书不是系统的理论著作,而是哲学的散文诗。
它是哲学的,因为它的书写对象是思想,是哲学;它是散文,因为它对哲学思想的论述不仅仅是说理的,而且是描述的,用历史、文化、场景、词源学以及各种不同的文字表述风格来呈现;它是诗,因为它是个人化的,是对话,是个性的表达。
然而,个性的也是整体的,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片面的思想反而总是包含着深刻性”,尽管这是一本关于马克思思想片段的趣读,却让人体会到思想的深度和严整。
这是一场思想的探险,读者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来到了思想剃刀的边缘。
这本书是散文化的,同时也是哲学的、理论的。
在散文诗风格的文字中,理论被场景化、口语化,在轻松的阅读中,哲学的大药丸裹着糖衣怡然入口。
这些哲学论断的高度,如果不是内行,还真不会明白。
一本看似轻松的小书,中间包裹着作者多少辛勤付出,真真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书的丰富性,既是这种散文诗风格的呈现,也是作者理论水准的体现。
书会说话,文字会说话,这时空交错中的斑斓色彩,映称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锋芒,也映称出我们年轻作者的理论轮廓。
让我们沿着这本书中的每一根根光柱漫步其中吧。
第21卷 第5期2005年10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 IV ERSIT Y Vol.21 No.5 Oct.2005 羰基保护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赵少琼(北京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论述了保护羰基的意义、保护方法和保护基种类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给出了较多的应用实例,阐明保护羰基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羰基;保护;有机合成中图分类号:O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5)05-0058-04 在有机合成中,常常遇到多官能团化合物。
反应时,很多反应物分子内往往不止一个活性中心,一种试剂往往会与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作用,而实际只希望仅与其中的某一个官能团反应。
例如,化合物中含有醛基和酮基,两者具有类似的反应活性。
又如,酮酸酯中,含有酮羰基和酯基,均能与格氏试剂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常常使反应产物复杂化,而且还会导致所需反应的失败。
为了使仅在其中的一个官能团上反应,常用的方法是用一种称为保护基的试剂,先将不需要发生反应的基团保护起来,使其在反应条件下不会反应,待所需反应完成后,再去除保护基,使不需要发生反应的基团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从而达到其中某一官能团发生反应,其他的官能团不发生反应的效果。
这就是在有机合成中的基团保护的方法。
采用保护基进行基团保护的方法包含上保护基和去保护基的过程。
上保护基是用保护试剂与需要被保护的基团反应,生成被保护了的基团;去保护基则是待反应结束后,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将保护基去除,使被保护的基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涉及到保护、去保护两步反应,增加了两步反应,不仅增加了反应的操作和试剂的使用,也会影响反应的总收率。
因此,反应中保护基的选择十分重要。
理想的保护基应当具备四个条件[1]:(1)能选择性地、容易地与被保护基团反应,达到高转化率。
(2)与保护基反应后所生成的结构部分在其他官能团的反应过程中是稳定的,保护基不会受到破坏。
第21卷第3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1No.3 2015年6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Jun. 2015论世界体系的简单性与复杂性——在希格斯玻色子发现之后王思涛,赵煦(金陵科技学院思政部,江苏南京,211169;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在科学史上,许多人相信存在一种理论可为世界提供一个终极的说明。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为人们对标准模型理论为世界提供简单性的终极说明增强了信心。
这种对世界体系的简单性信念正是支撑科学家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但现代科学却表明无序、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机性、概率等在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
标准模型理论在为世界提供一个简单性的说明之外,并未能将复杂性驱除出科学领域。
简单性与复杂性这一对矛盾的共存,将是未来世界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世界体系;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简单性;复杂性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5)03−0009−062012年7月4日,希格斯玻色子被宣布发现,标准模型理论对世界的说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伴随着这一当代物理学的大事件,有关科学能否为世界提供一个终极的说明的哲学争论再次展开。
一、世界的未来:洛克耶的自信与奎因的困惑2013年底到2014年初,在仅仅相隔一个月的时间里,《自然》杂志分别发表了尼吉尔·洛克耶的《粒子物理学:共同走向下一个前沿》和特里·奎因的《不要停止对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量的追求》两篇文章。
在《粒子物理学:共同走向下一个前沿》中,洛克耶指出,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因此这一发现对于标准模型理论而言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该模型并不能解释宇宙的一些基本问题:从中微子的微小的质量到暗物质和暗能量,还有更多的存在。
不过,这些却不是洛克耶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因为他明确表示:旨在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长达数十年的探索基本完成。
北京大学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读完了流泪了。
别一拉到底,花5分钟看看由我爱西湖雨发表在虎扑篮球·步行街 /bxj一、小传早就想好,要在论文后记时好好写上一笔,以资纪念。
可是,真的要写后记时,却提笔忘言,竟不知从哪里开始。
在我上学的22年(1987-2009)中,充满了坎坷与风雨。
7岁时,母亲想让我上一年级,因为交不起钱,只好先上幼儿园,荒废了宝贵的一年时间。
12岁时,家里勉强让我上到五年级。
差一点因为交不起考试费用,而失去参加小升初考试。
班主任老师来我家做工作,可是,实在没钱。
结果,班主任代我交了钱。
我考了全乡第二名。
然而,这个成绩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喜悦。
相反,却是无尽的痛苦。
因为我不知道我家从哪里弄到学费。
邻居家的孩子都没有考上,相反却因为有钱,可以买上初中。
当他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地去镇上上学时,我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
村里有家好心人,也是同一姓的家里人,想资助我上学。
我很高兴。
可是,很快希望就落空了。
因为他家里人的反对,他也不得不放弃资助我的想法。
那一年秋天,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只能在家里放牛。
牛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我和它逐渐成为好朋友;慢慢的,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而不去管它。
因为,这样我自己看书。
那个秋天,我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
直到现在,我所能记住的宋词都是这时背诵的。
每当黄昏来临之时,我就和牛儿一起回家。
和我家共养这条牛的大爷,总是毫无留情的批评我放牛不认真,牛儿没吃饱。
满怀委屈的我,也不做争辩,只是在想,我不适合放牛吧。
可能看官想知道,为什么我家会这么穷?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
1980年我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
可能对于潜山,看官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个地方出过程长庚、张恨水、余英时等大家。
古南岳(现称天柱山)就在县西北方向,相传大乔、小乔就生活在这个地方。
而古南岳下面的潜河两岸曾是古皖国所在地;古南岳亦被称为皖山。
安徽简称皖,亦是从此而来。
我们村里大部分都姓萧,相传是从河南迁过来的。
我家到我爷爷(曾做过保长)的时候,开始衰落。
我爷爷有三个孩子,我父亲是老小。
大叔脚残疾。
奶奶在我出生之前不久就去世了。
二叔是个瞎子,很早就去世了。
父亲读过新式学堂,但为人怯懦,没有主见,且不会生理。
母亲则好强。
我8岁时,爷爷病逝,家中无一分积蓄,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块钱,才最终办了丧事。
爷爷去世后,家势每况愈下。
母亲无奈开始四处做生意,一开始是收破烂,后来是做蔬菜生意。
虽然80年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我们那个小山村还是笼罩在一篇诡秘、落后、封建的风气之中。
当我母亲第一次穿连衣裙回家时,全村都沸腾了。
随后,她认识了一位生意上的异性朋友,并带他回家时,全村更是乱成一锅粥。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大叔以及那位母亲的朋友睡在一起的。
突然,有邻居急冲冲叫开门。
父亲起来开了们,一帮人就像凶神恶煞的土匪一样抢门而入。
一群妇女稳住了我母亲。
另一群男人们则冲进我睡觉的里屋。
他们将母亲的朋友抓起来,推搡着去老屋大厅。
他们让母亲的朋友跪在“天地君亲师”之前。
第二天,他们把他送到了村公所。
有村干部在审问,有干部在笔录。
全村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
那种情景历久弥新,如今仍历历在目。
我记得他们的表情,我记得他们的话语,他们是那么兴奋,是那么热烈。
在小山村,这或许是一件大事了,大家好久都没看过。
本来,母亲因为性格暴躁、又很好强,经常与邻居吵嘴、打架。
可是,父亲又软弱。
母亲以及我自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辱。
只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饭。
有个邻家妇女刚从田里回来,拿了个锄头,啪的一声就捅坏了我家的窗户。
把我吓了一跳。
因为我家是老屋,比较矮小。
他们可以随便捅。
还有一次,我们也在吃饭,另外一个邻家妇女刚从山上回来。
若无其事、大摇大摆从我家门前经过。
结果不知何事又和我母亲扭作一团。
因为我家是老屋,和他们家共用一个走廊。
通过这个走廊,我家可以经过他们家而去共用的老屋大厅。
一般都是在大厅里进行红白喜事等大事。
结果,他们家就很霸道的在这个走廊里安了一个门,只有他们可以开,而我们不可以。
换句话说,他们随便可以过来,而我们不可以过去。
还有一件很屈辱的事,现在想起来,真的让我很痛苦,甚至对人性本善都产生了怀疑。
那时我还很小。
另一邻家妇女因为和我母亲吵架,结果拿起掏粪的粪勺盖在我头上。
在农村来说,这种做法是很恶毒的。
其用意也很明显,是希望我永远晦气,永远也不会长大。
因为这些背景,再加上这次事件,母亲想到了离婚。
我记得,母亲坐在门旁一边哭,一边抚摸我的头。
她说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你和弟弟了,你长大了,要多照顾弟弟。
那时,我11岁。
母亲走了。
留下孤零零的我,还有6岁的弟弟。
可怜的弟弟没人照顾,又黑又瘦。
直到现,村里人还叫他“黑老”。
他常常自己睡在地上。
由于没有人管教,他变得很顽皮。
时常还小偷小扒。
邻居就向我告状。
我也没办法,常常关起门来用皮带打他,我一边打,一边哭。
也就是我考上初中的那一年,父亲还养了一个猪。
我也没有求他卖掉猪给我上学。
因为我知道,即使这一次凑到了学费,还有下一次。
以前,我找他要学费时,他总是让我一个人去要债。
他只会卖苦力,而别人也总是不及时给工钱。
我只能认命。
那一天冬季,他听从邻人的建议,让我跟随邻人的亲戚一起外去打工。
那时,我才12岁。
先来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师傅家。
帮师傅家干农活,早上要早起。
寒冷的冬季早晨,田里全是一层白白的霜冻。
我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有时,师傅让我给他们孩子送衣服或者书包。
看到同龄人在学校里安静的上学,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后来,师傅带我外去了。
来到另一个城市,宣城。
我师傅是弹棉花的。
因为我力气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话,如刨旧棉絮、牵线等。
刨旧棉絮时,常常弄得鼻子里都是棉絮,几乎令我窒息。
牵线是用中指勾着,常常弄得中指关节处裂开大口子,血流不止。
那时,我身体还不好,常常有蛔虫爬出来,我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辛苦的冬天过去了,我挣到了75块钱。
我穿着在外打工时好心人给我的衣服回家了,很认真的将这75块钱交给父亲。
他拿着钱去办了年货,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后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
父亲舍不得卖猪给我上学,却听从邻人一起偷别人家的打稻机,被抓,受罚,结果卖了猪交罚款。
第二年春天,母亲在外婆家听说了我的事情,非常痛心。
尤其是听到有人说我考了全乡第二名之后,便义无反顾要让我重新走入课堂。
一开始,村里人还是很“小心”,还跟我说:“你妈妈会不会拐走你,要卖了你呀?”我无所适从。
外婆家离我家有20多公里,那一次天正在下雨,母亲一直冒雨走来找我,却遭到村里人的白眼。
很幸运的是,通过母亲的努力,以及母亲改嫁后的叔叔——也就是那位他的朋友的支持,我终于重返学校了。
我重新上5年级,并于同一年参加小升初考试,结果考了第一名。
上了初中,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但那时也非常艰苦。
虽然母亲改嫁了,但家里的经济也很紧张。
而且,她改嫁到的地方也是和我们村子一样。
对于这位外来妇,村民们充满了怀疑、敌意与仇视。
尤其是母亲执意要给我上学,更让他们愤怒。
他们认为我母亲是要拐骗他们家的财产,是不安心在那里过日子。
母亲改嫁后的丈夫家的亲戚朋友对此尤为阻挠。
妯娌之间常常吵嘴打架。
尽管受到这么的阻挠与艰难,母亲还毅然坚持给我上学。
不过,很幸运的是,母亲的丈夫——我的继父,对我上学还是非常尽心、非常努力,尽管他有时也忍不住会受到别人的挑唆,对我母亲大打出手。
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最担心的不是我的成绩,而是每个学期开始。
因为,学费问题让我常常一筹莫展。
常常是开学之初,我在马路边等母亲来。
常常是望眼欲穿,常常是欲哭无泪。
饿了,啃一口父亲给我做的干粮;渴了,就只得忍着。
马路上尘土飞扬,我那时是多么恨汽车!我恨它们耀武扬威的在我面前驶过,而留下令人讨厌的漫天灰尘!然而,温暖的校园生活让我孤独、受伤的心灵常常充满了阳光和雨露。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帮助我。
有位英语老师的夫人在食堂工作,好心的她常常不收我的饭票,还多给我饭菜。
化学老师常常塞给我10块钱。
而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个周末,我常常买些好吃的东西带回家,给大叔和弟弟吃。
可是,有一次,由于我的粗心,让我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这一辈子也不会得到饶恕。
因为常常吃不饱,父亲常常给我做一些干粮让我带到学校吃。
但我常常吃不完,就带回家,可以给猪吃,不能浪费了。
但是,那时没有多少粮食。
大叔很饿,就找到我书包里留下的干粮。
可是,这些干粮因为发霉了,大叔吃了之后中毒身亡。
无论我怎样后悔,无论我怎样哭泣,无论我怎样呼喊,疼我爱我、与我相依为命、善良可怜的大叔还是走了。
在他去世前一年暑假,父亲外去打工了,我睡在床上,他早上起得很早,要去干农活。
结果邻人偷走了装有财物和证件的箱子。
大叔害怕父亲回来会责骂他,他使劲地用脑子撞墙。
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锁门?为什么没有看好家?一年后,受尽了痛苦和屈辱的大叔离开了这个世间。
现在,我想好好伺候他,买好吃的给他,可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
初中三年很快就过去,虽然我的分数可以上重点中学。
但校长表示,如果我高中的成绩还是和初中一样好,学校就免除我的学费。
因此,我还是留在母校继续上高中。
最令我焦虑和担心的事就变成了每个期末统计成绩。
还好,每个学期我都是全校第一。
其中,有个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
由于母校的风气不甚好。
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打低年级学生。
有一次,有两位复读的学生,因为家里有钱,两人住了一个宿舍。
他们把我和另一个同学抓进他们的宿舍,对我们扇耳光,又打又踹。
打了两个小时,才放我们出来。
忍无可忍的我们,联合高一的其他两个班级,组织了校内*河蟹*。
我们写了大字报,把床单做成横幅,贴上大字。
结果,校长找到了我,很严肃的告诉我:“你还想不想上学了?”我一听吓哭了,泪水不争气的流个不停。
幸运的是学校很重视我们的诉求,并且对我们的处理也非常宽大。
事情结束了,也没有追究。
高中期间,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更多。
新校长常常给我100块,班主任、英语老师等等常常让我去他们家吃饭。
同学也常常帮助我。
周末,同学们也不嫌弃我家的破旧,一起到我家玩。
邻居还很好奇的问他们:“他家这么穷,你们来干什么?”因为镇里离家有5公里,初中时,我每个周末都要回家。
因为要带咸菜和米。
有时回到家,只有我一个人。
肚子早就饿了,只好自己烧饭。
又烧不了,弄得汗水和泪水一起流。
没有米的时候,就常常吃地瓜。
邻居又好奇的问:“你喜欢吃地瓜吗?吃地瓜会饱吗?”弟弟一知道我回来了,就立马消逝得无影无踪。
他怕我管他打他。
高二的时候,在班主任、校长的帮助下,镇上有位领导陈叔开始资助我。
加上学习人任务重,周末回家的次数少多了。
99年高考,我估了分数可能要比重点线多70、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