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能量损失为两者的和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9
核阻止本领与电子阻止本领-LSS理论
阻止本领(stopping power):材料中注入离子的能量损失大小 单位路程上注入离子由于核阻止和电子阻止所损失的能量 (Sn(E),
Se(E) )。
核阻止本领:来自靶原子核的阻止,经典两体碰撞理论。
例如:磷离子Z1 = 15, m1 = 31 注入硅 Z2 = 14, m2 = 28, 计算可得:
Sn ~ 550 keV-mm2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12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13
电子阻止本领
局部电子阻止 非局部电子阻止
不改变入射离子运动方向
电荷/动量交换导致入射离子运 动方向的改变(<核间作用)
b) 离子源(Ion Source):灯丝(filament)发出的 自由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撞 击源分子或原子,使它们电离成离子,再经吸极 吸出,由初聚焦系统聚成离子束,射向磁分析器
气体源:BF3,AsH3,PH3,Ar,GeH4,O2,N2,... 离子源:B , As,Ga,Ge,Sb,P,...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1
有关扩散方面的主要内容
➢费克第二定律的运用和特殊解 ➢特征扩散长度的物理含义 ➢非本征扩散 ➢常用杂质的扩散特性及与点缺陷的相互作用 ➢常用扩散掺杂方法 ➢常用扩散掺杂层的质量测量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error function
离子注入的基本过程
❖将某种元素的原子或携 带该元素的分子经离化 变成带电的离子
❖在强电场中加速,获得 较高的动能后,射入材 料表层(靶)
❖以改变这种材料表层的 物理或化学性质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4
离子注入特点
➢ 可通过精确控制掺杂剂量(1011-1018 cm-2)和能量(1-400 keV)来 达到各种杂质浓度分布与注入浓度
电子阻止本领:来自靶内自由电子和束缚电子的阻止。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10
LSS理论
dE dx
NSn ES e E
Sn E
1 N
dE dx
, n
SeE
1 N
dE dx
e
-dE/dx:能量随距离损失的平均速率
能量为E的 入射粒子在 密度为N的 靶内走过x 距离后损失 的能量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7
离子注入过程是一个非平衡过程,高能离子进入 靶后不断与原子核及其核外电子碰撞,逐步损失 能量,最后停下来。停下来的位置是随机的,大 部分不在晶格上,因而没有电活性。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8
注入离子如何在体内静止?
LSS理论——对在非晶靶中注入离子的射程分布的研究
C
x,
t
C
s
erfc
2
x Dt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Gaussian function
Cx,t
QT
Dt
exp
x2 4Dt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2
实
第一步 为恒定表面浓度的扩散(Pre-deposition) (称为预沉积或预扩散)
际
控制掺入的杂质总量
B10
B11
r
BF3:B++,B+,BF2+, F+, BF+,BF++
Q
1 A
I q
dt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6
a) 源(Source):在半导体应用中,为了操作方便, 一般采用气体源,如 BF3,BCl3,PH3,AsH3等。 如用固体或液体做源材料,一般先加热,得到它
温过程引起的热扩散 ➢ 横向效应比气固相扩散小得多,有利于器件尺寸的缩小 • 会产生缺陷,甚至非晶化,必须经高温退火加以改进 • 设备相对复杂、相对昂贵(尤其是超低能量离子注入机) • 有不安全因素,如高压、有毒气体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5
磁分析器
聚焦
扫描系统
靶
加速管
离
子
源
E:注入离子在其运动路程上任一点x处的能量
Sn(E):核阻止本领/截面 (eVcm2) Se(E):电子阻止本领/截面(eVcm2) N: 靶原子密度 ~51022 cm-3 for Si
能量E的函数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11
核阻止本领
➢注入离子与靶内原子核之间两体碰撞 ➢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电荷作用
工
艺 中
Q 2C1
D1t1
二 第二步 为有限源的扩散(Drive-in),往往同时氧化
步
(称为主扩散或再分布)
扩
控制扩散深度和表面浓度
散
C2
Q
D2t2
2
C1
D1t1 D2t2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上)
3
什么是离子注入
离化后的原子在强电场的加速作用下,注射进入靶材料的 表层,以改变这种材料表层的物理或化学性质
把固体中的电子看成自由电子气,电子的阻止就类似于粘滞气 体的阻力(一阶近似)。电子阻止本领和注入离子的能量的平
方根成正比。 Se E Cvion kE1/ 2 , k 0.2 1015 eV1/ 2cm2
➢ 平面上杂质掺杂分布非常均匀(1% variation across an 8’’ wafer) ➢ 表面浓度不受固溶度限制,可做到浅结低浓度 或深结高浓度 ➢ 注入元素可以非常纯,杂质单一性 ➢ 可用多种材料作掩膜,如金属、光刻胶、介质;可防止玷污,自由
度大 ➢ 离子注入属于低温过程(因此可以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避免了高
• 1963年,Lindhard, Scharff and Schiott首先确立了注入离 子在靶内分布理论,简称 LSS理论。
• 该理论认为,注入离子在靶内的能量损失分为两个彼此独 立的过程
(1) 核阻止(nuclear stopping) (2) 电子阻止 (electronic stopping)
对心碰撞,最大能量转移:
ETrans
4m1m2 (m1 m2 )2
E
核阻止能力的一阶近似为:
m——质量, Z——原子序数 下标1——离子,下标2——靶
Sn E 2.8 1015
Z1Z 2
ຫໍສະໝຸດ Baidu
m1 eV cm2
Z12
3
Z
2 2
3
m1 m2
摘自J.F. Gibbons, Proc. IEEE, Vol. 56 (3), March, 1968, p.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