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会10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会(精选篇1)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的文房四宝,喝的中药,吃饭用的筷子,过节庆祝的鞭炮,皆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噼里啪啦的响声,带来的是传统文化的特色。
鞭炮本是驱魔辟邪的,在没有火药的时代,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发出声音,以驱逐瘟神,这反映了古代人民渴求安康的美好愿望。
小时候,逢年过节,爷爷总要放长长一串鞭炮,那时候我总害怕,只远远地躲在大人后面,再悄悄探出头看看鞭炮,现在,我知道,鞭炮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平安的渴求,是从千年前传下来的美好祝愿,那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手指与筷子的灵活配合,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前邀请别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别人拒绝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听到大人说:“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每当我看到外国人惊讶于筷子,认为用筷子是件很困难的事的时候,我的心里便有一股自豪感,这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骄傲。
在我刚学用筷子的时候,总是对会对自己发脾气,觉得用筷子太难了,不如勺子方便,爷爷就会说:"你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应该会用筷子。
”当时的我理解不到这种感情,而前段时间的杜嘉班纳辱华事件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在视频中他们称筷子是小棍子形状的餐具,该视频激起国人愤怒,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歧视,华人纷纷抵制该品牌,这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对华人的影响,我们从小受传统文化熏陶,早就习惯了这些的存在,又怎能让别人随意戏弄呢?唐诗宋词,颂的是我泱泱大国。
从小时候便摇头晃脑的三字经,到后面令人惊叹的诗词曲,都满载我们的回忆,当我们读到一首诗,往往会惊异于其中的一个字或-句,可就这么一个字一句诗,语人又会琢磨思索多久呢?从前诗人作诗来记住眼前美景,加今我们用一张照片代替。
当我们看到雪景时,可以用一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作庭院作飞花”,而不是一句好美匆匆带过。
这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需要做的是努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论现在的科技有多么发达,中华传统文化也不能被取代。
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以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
通过深入研究和领悟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首先,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和发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对于生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这些思考和总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石。
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其次,领悟传统文化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纯正性。
只有当我们理解并传承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另外,领悟传统文化还能够使我们提升品味和修养。
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通过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思想,通过品味和体验这些艺术形式,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的情操和修养。
领悟传统文化,使我们从内心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成为真正的文化人。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深入研究和领悟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根源和发展,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自己的品味和修养。
中国文化顺口溜100句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传承真。
2. 五千年文明,传承不断新。
3. 龙的传人心中火,篆刻书法展英豪。
4. 风花雪月唐诗韵,儒雅风华字字闻。
5. 红楼梦中情,三生三世为君痴。
6. 古琴悠扬月下闻,山水画意似仙境。
7. 茶香四溢情更浓,煮茶品味心中宫。
8. 武术拳拳到肉,太极宇宙无边。
9. 京剧脸谱妆艳艳,一出戏剧魅力添。
10. 民俗传统丰富多,年味鞭炮闹元宵。
11. 丝绸之路千年长,沿途繁华梦依旧。
12. 神话传说山水间,伏羲女娲创世辰。
13. 春风得意桃花笑,柳叶吹雪情更好。
14. 红尘中人悟禅意,心如止水静悠然。
15. 四书五经传经典,文学巨擘名著传。
16. 财源滚滚福满堂,龙凤呈祥笑开颜。
17. 秦汉唐宋明清,历史长河谱英名。
18. 吃过饺子闻新年,团圆喜庆又欢颜。
19. 诗词歌赋韵长存,雅俗共赏美名扬。
20. 传统工艺手艺传,绘画雕刻情意浓。
21. 孔子孟子论道义,礼仪文明得中国。
22. 儿女英雄百战场,血性豪情世间闻。
23. 世界华夏文化荣,汉字传世意长存。
24. 灯笼高挂迎新岁,春联横幅福满堂。
25. 舞狮戏龙热热闹,传统庆典笑开颜。
26. 九州山水画千般,美丽江山任君游。
27. 千里长城雄伟壮,历史长河诉奇章。
28. 禅茶一味心安宁,心随茶香悠然神。
29. 铁马金戈英雄仗,射箭飞驰目标明。
30. 七步成诗赋佳作,文学雅致润心扉。
31. 筝琴箫笛声和美,音律悠扬意融融。
32. 春风吹绿桃花谷,梅花飘雪景如画。
33. 古老文明传神秘,千姿百态盛世华。
34. 画龙点睛意蕴深,传统工艺宝藏珍。
35. 岁月悠长情更浓,翰墨留存韵千秋。
36. 画荻扇底春风软,琴瑟和鸣韵悠扬。
37. 古今交融盛世兴,礼乐仪轨传千年。
38. 儿女英雄太平时,千秋万代传瑰宝。
39. 春江水暖鸭先知,丝路风情迷古今。
40. 五谷丰登福满堂,民间习俗情更长。
41. 千姿百态汉服妆,传统文化魅力横。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
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
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
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
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Vip2堂霄回答采纳率:35.7% 2009-04-03 00:07好:0不好:0现在世界各地吃的、用的、穿的都越来越“全球化”了,传统文化已经毫无选择地被边缘化了。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名节观是被冲击得最体无完肤的部分,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革文化命”的那个年代,一提儒家的名节观,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那些恪守封建道德的“节妇”、“烈女”,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说教。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
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地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贡献:①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②众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构成):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认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认同就是对本民族生活习惯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是对本民族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本民族未来所持有的坚定信念。
要增强文化认同感: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就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2、民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与时代发展的对立统一中,同时也在自身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更新和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亦是一个崇尚装饰的国家。
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先人都留下了风格各异的装饰遗产。
如原始彩陶纹饰质朴、大气,经长期提炼概括的蛙纹、鱼纹和涡纹,充满生命活力;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瓦当图案和画像砖图案;西汉的漆器装饰,以黑、红、金三色为对比,整个器形典雅高贵;唐代开创了中国卷草植物纹的先河,富丽繁盛的唐草纹色彩变化微妙、和谐;宋代陶瓷以清秀、典雅为特征;民间青花瓷中挥洒即兴的水墨风格,以及民间的刺绣、剪纸花边、吉祥图案等艺术形式,造型质朴、色泽鲜丽,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
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
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
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诗句中国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便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形态丰富且古老,它不仅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而且也影响到了其他国家和文化圈。
其中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便是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古代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形式上则是以五言诗、七言诗、词等形式出现,这些古典诗句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用来记录历史、传承文化、表现文人的情感等。
先秦时期的诗句,除了《诗经》中及其经典的古代诗句,还有《楚辞》中充满气势的楚辞。
楚辞中有着千古流传的古典诗句,如“苍苍竹林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诗句代表了古人远离故乡的深切之情。
随后,又有汉代的魏晋风,它提倡小而精的文学形式,精致典雅。
在魏晋文学中,继承楚辞的精神,出现了大量的精美抒情诗,如“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诗句表达的是古人分离的刹那忧愁。
此外,还有唐宋时期的诗句,它被誉为“小石头,大钻石”。
当时的文章注重工整和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唐宋时期的诗句洋溢着细腻的情感,如“一直往前走,却发现自己来不及回头”,这一句诗句凸显了古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元明清时期的文章,以其优美的文笔而知名于世。
元明清时期的诗句风格独特,有《宋词》、《元曲》等,有许多句子渗透着哲思,如“落叶飘飘下,离别的痛楚无人知晓”,这句诗句体现了古人对爱情的孤独与深情。
今天,中国文化依然受到广泛的追捧,其中诗词依然是最受瞩目的文化形式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写下了大量优美的古典诗句,他们用精美的诗句打开了一扇视角,让世人从中获取智慧,洞悉人生,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感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标题: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
它积淀了中国人民上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在哲学思想方面独具特色。
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社会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追求真理和自我修炼,追求与自然合一。
墨子的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主张以和平代替战争,对于当代和平与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对世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从古代的诗歌、散文,到小说、戏剧,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这些作品无论以诗词形式表现的儿女情长,还是以小说描绘的人性善恶,都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中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冶金、医学、天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九章算术》和《大衍求一术》等经典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学习。
中国古代文化还以其礼仪之邦的传统而著称。
古代中国人民非常注重礼仪和仪式,这表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
礼制体系和尊重长辈的传统,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传统也影响到了现代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中国古代文化在艺术和建筑方面也具备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国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
从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和颐和园,到唐代的大明宫,每一个建筑都展现了中国人对于美学和精神追求的理解。
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博大精深,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我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它对其它文化开放性上,也就是包容性。
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而且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
然而这种开放性虽然是强调个人对于社会国家有参与感。
这种参与感特点就是重在参与实践过程的本身,而不是一味过分的看重当下功利性的结果。
传说孔子他是个极力提倡年轻有为并用自己身体力行的思想家。
我们在如此文化模式的熏陶下,能够短暂的忍受艰难困苦,并孜孜不倦的努力的工作,这就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而且还是我国现代化路线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动力。
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围着人转,人是世间上的一切事物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
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以民为本,着重人伦而远离鬼神,发展个体的心性以及向善的精神。
我们说到以民为本,不难联想到中国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
这就是用一个很好例子用来进一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着重人伦而远离鬼神则体现在人与神上,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人伦生活,而且要将鬼神和宗教信仰抛弃。
同时要以儒家为主体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更是将目光投射到现世人的生活和生命,而要反对那些以鬼神为本。
这样才可能有利于我国科学地去认识世界,去改造世界。
我们怎样来肯定个体的心性是否向善,因为我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的价值是肯定的,不是个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而且也不是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和对家族、宗教、国家的关系上我们来肯定个体的心性完善。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生活因为有道德而心性的良好自制且井然有序,国家也会因为这些具有良好心性的楷模从而变的纯朴和谐,彬彬有礼。
我想这些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天人合一起源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它是建立在自然无为的基础上的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
认识人和自然的差别并且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并且使每个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发挥。
中国文化概念
中国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中庸”,即“不偏不倚”的中间
道路。
这个概念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平衡和和谐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礼”,即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在中
国文化中,礼仪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基石,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之一。
此外,中国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如“孝道”、“忠诚”、“道德自律”等等。
这些概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总体来说,中国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概念和价值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贡献。
- 1 -。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演讲稿在体验古人的传统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高维能量之后,我们大学生就要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演讲稿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演讲稿1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而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犹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记载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腹有诗书气自华”,祖国优秀的文学经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培养德行,学会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自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诵读经典就像喝上一杯好茶,需要我们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才能在乐中学会享受,忧中学会思考。
以诗词歌赋观人文精神,在历史纵横中寻千年文化。
中华经典将我们带入了一场真实的穿越。
在这里,我们可以和智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浑然天成的陈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恬淡娴静的孟浩然。
他们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古诗词,沿着字里行间的阵阵豪情向我们走来。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那铿锵有力的吟唱,那忧心天下的胸襟,那回眸一笑间的柔情,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折服几声蝉鸣,几缕残风,嘈杂难诉心肠,一轮孤月,一双棹桨,淅沥雨丝之后,却无奈对离伤,千钟风情纵难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余,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
不学诗,无以言,我们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家园。
为了不让这些隔世经年的艺术就这样在它们诞生的地方,黯然地消亡,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在面对几千年经典文化时,都应是渺小而谦逊的。
这一条路,从浅尝到深爱,从了解到发扬,是我们一辈子的职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他的探索之旅不像陈景润那样在字母的世界中遨游,可以说是飞翔,从山脚飞向山顶,从江南飞向那更远的地方。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道士塔。
青砖黄泥,这再普通不过;细细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机,可是这也是一种耻辱。
道士塔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
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经历如此难堪的旅途,思的多了,得的也多了。
再乘船去那个三峡吧,离开道士塔,去找李白和刘备罢了。
也许三峡之流正是为了这两股主流而日夜不息地争流着。
放眼现在,三峡大坝工程的逐步完工,中国人逐渐满足了自己对能源的需求,这无不是三峡的功劳。
无论怎样,三峡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和智慧。
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点儿跌宕而已。
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那是因为人生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
就正如智者说“不在乎你拥有多少钱,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钱。
”同样不在乎你有多聪明的头脑,就在乎了有多少有内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大悲,最后都是要闭上眼睛,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罢了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
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这是余秋雨教授
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
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
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
别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
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它们掩埋了。
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
嗜好,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
”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儿?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
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
“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
健的人。
”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
看到这,反思一下,我们这些读书人,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身为一个藏书家,会像范钦一样吗?我想不会,范钦身上
的毅力,乍看下的不近人情,让我们来,难!我们的学生,读书,写字,意志力不能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在挫折面前,爬起来的又有谁?学成后,又为了什么?这不正是我们该思索的吗!
继续往下看,我又发现了一桩“怪事”:80高龄的范钦终于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他分家产时,将其分为两份,或是
藏书楼,或是万两白银,他让后代去选择。
我想,如果让我选,让大家来选,会选哪个呢?要么拿着白银万两,逍遥快活一生,要么死守一座藏书楼,世世代代。
说句实话,范老爷此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也十分钦佩这个相隔我好几百年的古人。
也正因为这样,天一阁留下了。
但这是一个难题,我在思索:如果把此事搁在今天,不搀假,谁会铤而走险,谁会选择天一阁,包括我。
不过,奇迹般的,他的大儿子范大冲愿继承天一阁。
这是现实,不是故事。
读到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片段,希腊神话中,海洋女神对想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儿子阿格琉斯说:“如果你参战,会战死沙场,但流芳百世;如果你不出征,会平安一生,老死
后便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阿格琉斯最终战死沙场,但是因为他,希腊盟军胜利了。
世上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人,世界才有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感受倍深,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也让我深深体验了“开卷有益”。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
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直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非常到位,可见他渊博的知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
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
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
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
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
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
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