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837.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六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提醒:化学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其他物理量表示。
如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变化、压强变化、颜色变化、固体质量变化等。
2.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1)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01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故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指明具体物质。
(2)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02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对于反应m A(g)+n B(g) p C(g)+q D(g),即v (A)∶v (B)∶v (C)∶v (D)=03m ∶n ∶p ∶q 。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错因:反应速率大,反应现象不一定明显,如酸碱中和反应。
(2)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错因: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表示正反应速率。
(3)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 -1·s -1,是指某时刻该反应的瞬时速率为0.8mol·L -1·s -1。
错因:0.8__mol·L -1·s -1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4)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错因:同一反应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都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方法归纳1.定义式法: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某时刻量,求出转化量,利用定义式v (A)=Δc (A )Δt =Δn (A )V ·Δt来计算。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三节化学平衡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平衡移动方向.3. 掌握勒夏特列原理.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记录实验现象能力,分析事物变化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事物变化的因素.教学重点: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3.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2.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3.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图像专题教学方法:讲,议,练,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复习回顾】什么叫可逆反应?1.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_____进行,同时又能向_____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2.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_____.【讲解】一、化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里,_____ 和_____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前提(适用范围):可逆反应内在本质:v(正)= v(逆) ≠0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v(正)= v(逆) ≠0)(2)等:v(正)= v(逆)(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2、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1)直接标志:①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2)间接标志: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③各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④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⑤气体的密度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注意:(1)对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分子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如2SO2+O23)来说,可利用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是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化学平衡的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1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并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说课内容为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学习化学平衡常数,一方面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探究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会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定量表示。
2.计算公式:υ(A) =△c(A)/△t = △n(A)/(V*△t)单位:mol/(L·min)或mol·L-1·min-1*使用υ时必指明具体的物质。
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它们不存在浓度的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反应速率而非瞬时反应速率。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之比。
即m A (g)+ n B(g) = p C(g) + q D(g) υ(A): υ(B): υ(C): υ(D)=m:n:p:q【例1】对于可逆反应A(g)+3B(s)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min-1B.v(B)=1.2 mol·L-1·s-1C.v(D)=0.4 mol·L-1·min-1 D.v(C)=0.1 mol·L-1·s-1【答案】D【练习】1.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在5 s内N2的浓度由6 mol·L-1减至2 mol·L-1。
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2.4 mol·(L·s)-1B.1.6 mol·(L·s)-1C.0.8 mol·(L·s)-1D.0.08 mol·(L·s)-1【答案】B2.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C(g)+D(g),若开始时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内A的平均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为:A.3.2mol B.2.4mol C.0.8mol D.0.4mol【答案】A(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 结构和性质 。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 正≠正≠V V 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一、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一、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例1、某温度下,反应N 2O 4=2NO 2-Q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是A 、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B 、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 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 、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 2O 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D 、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 分析:分析:A A 、B 是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判断而设置的选项,是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判断而设置的选项,C C 、D 是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判断而设置的选项,速率变化与平衡移动是测试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在分析中要加以区分。
A 、体积减小使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都增大,体积减小使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都增大,所以无论正反所以无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 B 、体积不变时增加NO 2的瞬间反应物的浓度不变,生成物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
成物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
C C 、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 2O 4再度平衡,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各物质浓度均增大,颜色一定加深。
再度平衡,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各物质浓度均增大,颜色一定加深。
D D 、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一定加深。
答案:答案:B B 例2、右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压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变(先降压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 、B 、C 、D 均为气体均为气体分析:分析:通过降温线处通过降温线处V 正>V 逆可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可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得知正进而得知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
2016年10月11日化学平衡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6•万载县校级一模)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2.(2015秋•普陀区月考)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NO2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C.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防止氧化3.(2016•余干县三模)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B.⑦④C.①③D.⑤⑥4.(2016•江西模拟)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H>0,不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5.(2016•凉山州模拟)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 (g)+2H2(g)═CH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且p1<p2B.反应速率:ν逆(状态A)>ν逆(状态B)C.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也不同6.(2016•新干县模拟)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H<0.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T2>T1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7.(2016•焦作一模)在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g)和1mol Y(g)发生反应:2X(g)+Y(g)═3Z(g)△H,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C.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等8.(2016•分宜县模拟)已知某反应aA(g)+bB(g)⇌cC(g)△H=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a+b>c,Q>0 B.T1>T2,P1<P2,a+b<c,Q<0C.T1<T2,P1>P2,a+b<c,Q>0 D.T1<T2,P1>P2,a+b>c,Q<09.(2015•房山区一模)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 (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D.10.(2015秋•宝山区期末)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3.04P总11.(2015•沧州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g)+3Y(g)⇌2Z(g)△H=﹣92.4kJ•mol﹣1,X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两点,达到相同的平衡体系B.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X的转化率提高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D.将1.0molX,3.0molY,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12.(2016•萍乡校级三模)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13.(2016•安徽校级模拟)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B.图2表示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沉淀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D.图4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14.(2016•安阳一模)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D.8 min前A的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15.(2016•红桥区校级模拟)反应N2O4(g)⇌2NO2(g)△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A、C两点气体的转化率:A>C2016年10月11日化学平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6•万载县校级一模)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解答】解:A、加压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仍比原来的颜色深,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能;B、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能;C、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使平衡正移,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能;D、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汽水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能;故选:B.2.(2015秋•普陀区月考)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NO2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C.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防止氧化【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解答】解:A、存在平衡2NO2(g)⇌N2O4(g),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颜色变深,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颜色又变浅,由于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变化,而不是消除,故颜色仍不原来的颜色深,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正确;B、加压,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所以加压平衡不移动,所以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原料利用率提高,氨气产率增大,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些铁粉目的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故选BD.3.(2016•余干县三模)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B.⑦④C.①③D.⑤⑥【分析】可逆反应A(g)+3B(g)⇌2C(g),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大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可以此判断是否得到平衡状态.【解答】解: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B,所以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⑤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用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起始配料比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故错误;故选A.4.(2016•江西模拟)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H>0,不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速率之比不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选;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逐渐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不选;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不选;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不选;故选A.5.(2016•凉山州模拟)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 (g)+2H2(g)═CH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且p1<p2B.反应速率:ν逆(状态A)>ν逆(状态B)C.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也不同【分析】A.由图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H<0,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B.温度升高、增大压强均使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设向密闭容器充入了1molCO和2molH2,利用三段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都相同.【解答】解:A.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H3OH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H<0,300℃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p1>p2,故A错误;B.B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均大于A点,温度升高、增大压强均使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ν逆(状态A)<ν逆(状态B),故B错误;C.设向密闭容器充入了1molCO和2molH2,CO的转化率为x,则CO(g)+2H2(g)═CH3OH(g)起始 1 2 0变化x 2x x结束1﹣x 2﹣2x x在C点时,CH3OH的体积分数==0.5,解得x=0.75,故C正确;D.由等效平衡可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都相同,故D错误;故选C.6.(2016•新干县模拟)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H<0.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T2>T1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分析】A.该反应是正反应为放热的化学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氢气的含量增大,据此判断;B.对比两个平衡状态,可以看作向a的平衡状态加入(n2﹣n1)molBr2建立了化学平衡b,利用速率与平衡移动关系分析;C.根据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判断;D.加入溴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Br的体积分数与加入溴的量及转化率有关.【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的n(Br2)均为n1建立化学平衡后,温度T1的H2的体积分数大于温度T2的,该反应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氢气的体积分数降低,所以T1>T2,故A错误;B.对a和b来说,温度相同,H2的初始量相同,Br2的初始量是b>a,a、b两个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向a的平衡状态加入(n2﹣n1)molBr2建立了化学平衡b,而加入Br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建立平衡b后,其反应速率要增加,即两点的反应速率b>a,故B正确;C.增加Br2(g)通入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而溴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当温度均为T1时,加入Br2,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HBr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但体积分数不一定逐渐增大,这与加入的溴的量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B.7.(2016•焦作一模)在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g)和1mol Y(g)发生反应:2X(g)+Y(g)═3Z(g)△H,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C.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等【分析】温度在a℃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a℃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温度在a℃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a℃之后,升高温度,X 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曲线上最低点Q为平衡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所以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故A错误;B.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时充入Z,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故C错误;D.W点对应的温度低于M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高,所以W点Y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Y的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8.(2016•分宜县模拟)已知某反应aA(g)+bB(g)⇌cC(g)△H=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a+b>c,Q>0 B.T1>T2,P1<P2,a+b<c,Q<0C.T1<T2,P1>P2,a+b<c,Q>0 D.T1<T2,P1>P2,a+b>c,Q<0【分析】温度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压强大小,再根据压强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气体气体体积变化情况;压强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大小,再根据温度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的热效应.【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B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a+b<c;压强为P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B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Q>0,故选:无答案.9.(2015•房山区一模)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 (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D.【分析】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减小,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A、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B、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C、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B.10.(2015秋•宝山区期末)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3.04P总【分析】A、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则v ,v退均减小,又改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平衡正向移动;正B、由图可知,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1mol,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C、由图可知,T℃时,反应达平衡后CO和CO2的体积分数都为50%即为平衡状态;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据此计算.【解答】解:A、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则v正,v退均减小,故A正确;B、由图可知,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1mol,转化了xmol,则有C(s)+CO2(g)⇌2CO(g)开始 1 0转化x 2x平衡;1﹣x 2x所以×100%=40%,解得x=0.25mol,则CO2的转化率为×100%=25%,故B正确;C、由图可知,T℃时,反应达平衡后CO和CO2的体积分数都为50%即为平衡状态,所以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925℃时,CO的体积分数为96%,则CO2的体积分数都为4%,所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3.04P,故D正确;故选:C.11.(2015•沧州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g)+3Y(g)⇌2Z(g)△H=﹣92.4kJ•mol﹣1,X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两点,达到相同的平衡体系B.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X的转化率提高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D.将1.0molX,3.0molY,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分析】A、由图得出:A、B两点,X的平衡转化率(α)不同;B、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比较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解答.【解答】解:A、图中A、B两点,X的平衡转化率(α)不同,两者为不相同的平衡体系,故A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提高,故B正确;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比较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X(g)+3Y(g)⇌2Z(g)△H=﹣92.4kJ/mol表示1molX(g)和3molY (g)完全反应生成2molZ(g),放出的热量为92.4kJ,由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1.0molX、3.0molY,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故D错误,故选B.12.(2016•萍乡校级三模)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分析】A、根据图象中的有关数据判断四种物质的变化,再根据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B、根据图象形成1s时A、D的物质的量变化,然后根据v=进行计算即可;C、6s时B的浓度为0.6mol,B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6mol,容器容积为2L,然后根据v=进行计算B的平均反应速率;D、根据图象判断反应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量数不同,反应速率则不相同.【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0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B、C为反应物,A、B、C、D物质的量之比为5:3:4:2,反应方程式为:3B+4C⇌5A+2D,故A错误;B、反应到1s时,v(A)===0.3mol/(L•s),v(D)===0.1mol/(L•s),所以v(A)≠v(D),故B错误;C、反应进行到6s时,△n(B)=1mol﹣0.4mol=0.6mol,v(B)===0.05mol/(L•s),故C正确;D、根据图象可知,到6s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了,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是由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相同,则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故D 错误;故选C.13.(2016•安徽校级模拟)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B.图2表示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沉淀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D.图4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分析】A.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稀释时NaOH的pH变化大;B.先发生NaOH与盐酸的反应不生成沉淀,然后发生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根据方程式确定产生沉淀与沉淀消失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C.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加快;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2+,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解答】解:A.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稀释时一水合氨继续电离,则稀释时NaOH 的pH变化大,所以a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先发生NaOH与盐酸的反应不生成沉淀,然后发生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沉淀生成与溶解消耗酸为1:3,图象与实际不符,故B错误;C.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加快,由图象可知,乙到达平衡时间短,反应速率快,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故C正确;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2+,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随反应进行反应速率加快,直到反应结束,故D正确;故选B.14.(2016•安阳一模)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D.8 min前A的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高中化学平衡大题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Le Chatelier定律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4. 能够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Le Chatelier定律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首先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反应进行和停止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等;
2. 然后讲解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反应方程式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求解平衡常数等;
3. 接着介绍Le Chatelier定律在化学平衡中的作用,包括如何利用定律解释加热、降温、增加压力等操作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最后进行练习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2. 問答結合,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和讨论相结合,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
2. 作业布置;
3. 课后小测验。
通过以上教案范本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平衡说课稿1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
《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3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必修2中化学反应的限度等;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由于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实际是化学平衡知识的延续,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并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化学平衡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及知识信息加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3、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顺利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学科。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平衡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考中的必考考点,而化学平衡又是三大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之首,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强。
知识点一、物质状态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浓度是固定的,所以固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浓度不改变,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
但因为固体物质的反应是在其表面进行的,故与其表面积有关,当固体颗粒变小时,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言,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所致。
所以,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恒温时:高中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解析与练习题含答案增加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恒容时: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增大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气”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充入:“惰气”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分子浓度影响因素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总数(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大浓度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增大压强不变不变不变增加升高温度不变增加增加增加正催化剂不变增加增加增加知识点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图象也是一种表达事物的语言符号,化学反应速率图象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状况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图的形式表达的结果,是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反映。
第六章化学平衡练习题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解答练习6.1 反应的r m G ∆是(),/T p G ξ∂∂,它可表示为G -ξ图中的 线。
化学亲和势是 。
练习6.2 T 、p 及组成恒定时反应n 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与化学势的关系是 。
练习6.3 已知气相反应A(g)+B(g)D(g)−−→←−−在温度T 时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T ),用r mG ∆(T )判断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
练习6.4 如用化学亲和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和程度的判式是 。
练习6.5 混合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是 ,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的本质原因是 。
练习6.6 假设让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使其反应在 中进行,使反应物和产物 。
讨论6-1 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它遵循什么原则?化学反应为何不能进行到底?怎样才能进行到底? 练习6.7 p K 与p Q 与分压力的关系不同的地方在于 。
练习6.8 在298 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p K = 0.1132,当242(N O )(NO )1kPa p p ==时反应将向 移动。
当24(N O )10kPa,p =p (NO 2)=1 kPa 时,反应将向 移动。
练习6.9 若用下列两个化学计量方程来表示合成氨的反应, (1)2233H (g)+N (g)2NH (g) r m,1G ∆ ,,1p K(2)22331H (g)+N (g)NH (g)22r m,2G ∆ ,,2p K 。
,1p K = ;r m,1G ∆ = 。
练习6.10 标准平衡常数与经验平衡常数的区别是 。
练习6.11 298.15 K 时,平衡C 6H 6(l )C 6H 6(g )的平衡常数 ,298.15 K 时苯的蒸汽压 。
(已知苯的正常沸点为80.15 ℃,它在10℃时的蒸汽压为5.96 kPa 。
)讨论6-2 Van t Hoff 等温方程有两种形式,哪种形式更严格?二者之间的差异如何?练习6.12 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26224C H g H g +C H g 的平衡常数c x K K 比值为 。
练习6.13 对于理想气体间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
练习6.14 已知化学反应为A B BA+B νν0,试证明该反应的()()BAeqeq B A B A b K T x b νν≠⎛⎫= ⎪⎝⎭∏。
练习6.15 合成氨反应为3H 2(g )+N 2(g )2NH 3(g ),所用反应物氢气和氮气的摩尔比为3:1,在673 K 、1000 kPa 压力下达成平衡,平衡产物中氨的摩尔分数为0.0385。
试求:该反应在该条件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练习6.16 K与pK 、fK 、aK的区别是 。
讨论6-3 标准平衡常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平衡时的压力和浓度关系是不是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它们的等式关系是否绝对成立?如果不成立,其差异何在?练习6.17 K 与平衡的压力的关系式中只出现气相的物质压力原因是 。
练习6.18 分解压是 ,解离压是 ,分解压和解离压的区别和联系是 。
练习6.19 设某分解反应为()()()A s B g +2C g →,若某平衡常数和解离压力分别为K ,p ,写出平衡常数与解离压力的关系式 。
练习6.20 373 K 时,()()()()323222NaHCO s Na CO s CO g H O g =++反应的0.231p K =。
(1)在 2310m - 的抽空容器中,放入0.1 mol ()23Na CO s ,并通入0.2 mol ()2H O g ,问最少需通入物质的量为多少的()2CO g ,才能使()23Na CO s 全部转化成()3NaHCO s ?(2)在373 K ,总压为101 325 Pa 时,要在()2CO g 及()2H O g 的混合气体中干燥潮湿的()3NaHCO s ,问混合气体中()2H O g 的分压应为多少才不致使()3NaHCO s 分解?讨论6-4 对于纯固相的反应有没有平衡问题?它们与纯物质之间有没有平衡常数的浓度表达式?练习6.21 试估计能否像炼铁那样,直接用碳来还原TiO 2(s),TiO 2(s)+C(s) =Ti(s)+CO 2( g)已知: ()1r m 2CO ,g 394.38kJ mol G -∆=-⋅, ()1f m 2CO ,g 852.9kJ mol G -∆=-⋅练习6.22 化学反应等温式r m r m =ln G G RT Q ∆∆+,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r m G ∆将 和Q 。
练习6.23 已知298.15 K ,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m G ∆(H 2O ,g)=-228.572 kJ ⋅mol -1。
在同样的温度下,反应2H 2O(g)2H 2(g)+O 2(g)的标准平衡常数K = 。
练习6.24 NH 3(g)制备HNO 3的一种工业方法,是将NH 3(g)与空气的混合物通过高温下的金属Pt 催化剂,主要反应为4NH 3(g)+5O 2(g)=4NO(g)+6H 2O(g)。
试计算1073 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设反应的r m H ∆不随温度而改变,所需要热力学数据从附录查询。
练习6.25 已知下列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为: ()31r m 2CO 395410J mol G -∆=⨯⋅()()21r m MnO 38491074.48/K J mol G T -∆=-⨯+⋅,()()21r m CO 11631083.89/K J mol G T -∆=-⨯-⋅(1)试用计算说明在0.133 Pa 的真空条件下,用碳粉还原固态MnO 生成纯Mn 及CO(g)的最低还原温度是多少?(2)在(1)的条件下,用计算说明还原反应能否按下列方程式进行?MnO(s)+C(s)=2 Mn(s)+ CO 2(g).讨论6-5 用r m G ∆判断反应方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K 的计算有几种方法?Ellingham 图有何用途?练习6.26 对于实际气体温度对K 的影响是 ,对K 的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
练习6.27 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为正,(设r m H ∆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 有利。
练习6.28 某反应的r m H ∆与T 的关系为r m H ∆/(J ⋅mol -1)=83.145T /K -0.83145,则此反应的dln /d K T = 。
练习6.29 实际气体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873 K 、100 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 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2(CO ) 1.90ϕ=,2(H ) 1.10ϕ=,(CO) 1.23ϕ=,2(H O)0.77ϕ=,K ϕ= ,p K变 ,则平衡点将 移动。
练习6.30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CH 4(g) + 2O 2(g)CO 2(g) + 2H 2O(g),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系统的总压力,而使系统的体积变小,这时 2CO y 。
练习6.31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练习6.32 在T =380 K ,总压p =2.00 kPa 下,反应C6H 5C 2H 5(g)C 6H 5C 2H 3(g) +H 2(g)的平衡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组分H 2O(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C 6H 5C 2H 5(g)的平衡转化率 ;C 6H 5C 2H 3(g)的摩尔分数6523C H C H y 。
讨论6-6 温度、压力、浓度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练习6.33 甲烷,水蒸气为1:5的混合气体,在600 ℃,101.325 MPa 下通过催化剂,以生产合成氨用的氢气。
设同时发生如下反应:CH 4(g)+H 2O(g) → CO(g)+3H 2(g) 10.589K =,CO(g)+H 2O(g) → CO 2(g)+H 2(g)2 2.21K =,求平衡组成。
练习6.34 已知反应 (1)32322(s)(NaHCO Na CO H O(g))CO (g)s +=+ 31r m (1)[129.110334.2(/K)] J mol G T -∆=⨯-⋅ (2)43322NH HCO (s)=NH (g)+H O(g)+CO (g) 31r m (2)476.4(/K)] J mol G T -∆⨯-⋅=[171.510试回答:(a )在298 K ,当3NaHCO (s),23Na CO (s)和43NH HCO (s)平衡共存时3NH (g)的3NH p 是多少?(b )当35NH 0.510 Pa p =⨯,欲使三者平衡共存,需T 为多少?若T 超过此值,物相将发生何种变化?讨论6-7 在同时平衡的反应系统计算中,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什么?练习6.35 反应Fe 2O 3(s)+2CO(g)2Fe(s)+3CO 2(g),在不同温度时的K 如下:T /K373.15 523.15 1273.15K11001000.0721在1393.15 K 时,反应2 CO 2(g)2CO(g)+O 2(g)的K 为1.4×10-12,则在1393.15 K 时,在含有Fe 2O 3的容器中,O 2的分压应该多大才能阻止Fe 2O 3变为Fe ?练习6.36 在723K 时,将0.10 mol H 2(g)和0.20 mol CO 2(g)通入抽空的瓶中,发生如下的反应:(1) H 2(g)+ CO 2(g)=CO(g)+ H 2O(g),平衡后瓶中的总压为50.66 kPa ,经分析知共中水蒸气的摩尔分数为0.10。
今在容器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钴CoO(s)和金属钴,在容器中又增加了如下两个反应:(2) CoO(s)+ H 2(g) = Co(s)+ H 2O(g);(3) CoO(s)+ CO(g) =Co(s)+ CO 2(g)。
经分析知容器中的水蒸气的摩尔分数为0.30.试分别计算这三个反应用摩尔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
讨论6-8 耦合反应和同时平衡反应有无区别?耦合反应的真正用途是什么?练习6.37 在T =600 K ,总压p =3×105 Pa 下,反应A(g)+B(g)2D(g) 达平衡时,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nA /n B=n B /n D =1,则此反应的r m S ∆=( );r m G ∆=( );()r m 1823K 45489.0kJ mol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