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与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960.50 KB
- 文档页数:23
——三种观点测动摩擦因数考查点(一)利用平衡观点测动摩擦因数[例1]在利用平衡的条件来测定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甲、乙两同学分别完成了如下的操作:如图1,同学甲将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带有拉力传感器的滑块放在长木板上,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滑块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如图2,同学乙将滑块与长木板叠放在一起,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其另一端拴接在滑块上,现用一水平外力拉动长木板,稳定时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1)通过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两个同学的实验设计,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乙进行了多次操作,该同学利用质量均为200 g的砝码来改变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通过多次操作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
已知滑块的重力为G=2.00 N,重力加速度g=10 m/s2。
通过测量的数据,同学乙以摩擦力F f为纵坐标、以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F N为横坐标建立了坐标系,请在该坐标系中描点、连线作出F f-F N图线。
根据作出的图线可知μ=________。
[解析](1)同学甲的方案:对摩擦力的测量是采用“间接法”进行的,只有当滑块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同学乙的方案:拉动木板时,滑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由于滑块相对地面静止,因此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相等。
(2)作图时,由于滑块所受摩擦力F f与压力F N成正比,所绘图线应是过原点的直线。
[答案](1)同学乙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2)如图所示0.25考查点(二)利用动力学观点测动摩擦因数[例2]在测定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进行如下操作:首先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300 g,将纸带与滑块拴接在一起穿过打点计时器,拴接在滑块另一端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一定数量的质量均为m=100 g的钩码,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应始终让轻绳与水平桌面平行。
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解读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高中物理教育的质量,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应运而生。
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强化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详细解读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课程结构与内容1.1 课程结构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验课程和拓展课程。
-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基础等模块,为学生提供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选修课程:包括物理与生活、物理与技术、物理探究实验等模块,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 实验课程:强调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拓展课程:涉及物理竞赛、科学研究项目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方向。
1.2 课程内容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更加注重物理概念的实质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 实质概念:强调对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的理解,以及对物理规律的深入认识。
- 科学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跨学科联系:强调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交叉。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2.1 教学目标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 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方法新标准倡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
三、评价体系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探究能力、合作态度等。
1. 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探索创新的实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2.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个有趣的自主设计的高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在享受实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3. 第一个实验是 "水上漂浮"。
通过改变不同物体的形状、密度和表面积,学生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这个实验既有趣又直观,使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4. 第二个实验是 "万有引力"。
学生可以利用简易的装置模拟地球引力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他们可以自主调整物体的质量和距离,观察到引力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5. 第三个实验是 "磁场与电流"。
学生可以使用自制的线圈和电池,观察到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
他们可以自主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强度,探索磁场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6. 第四个实验是 "声音的传播"。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声音传播装置,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容器,进一步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7. 第五个实验是 "光的折射"。
学生可以利用透明介质和光线模拟器,观察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他们可以自主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8. 第六个实验是 "简单机械"。
学生可以设计自制的简单机械装置,如杠杆、轮轴和斜面,观察力的平衡和机械优势。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机械原理。
9. 第七个实验是 "电路与电阻"。
学生可以使用电源、电线和电阻器等元件,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和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他们可以自主调整电阻的大小和连接方式,进一步探索电路的特性。
10. 第八个实验是 "热传导"。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学课程中,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
一、简单机械实验1. 斜面静摩擦系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斜面静摩擦系数测定实验,了解斜面上物体受力情况,掌握斜面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实验器材:斜面、物块、滑轮、吊轮、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将斜面安装在水平桌面上,测定斜面的角度θ。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物块,调整物块位置使其保持静止。
3)利用滑轮和吊轮的组合,在物块上方悬挂一个测力计,测量斜面上物块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斜面静摩擦系数μ。
2. 弹簧振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弹簧振子实验,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了解振动的基本特性。
实验器材:弹簧、振子、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将一个挂有一定质量的物块的弹簧挂置于支架上,并拉开物块,使其产生振动。
2)用计时器测量振子的振动周期T。
3)改变物块的质量,重新测量振动周期T。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
二、动力学实验1. 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关于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吊轮、吊坠、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将一块质量为m的物块用细绳吊挂于吊轮上,并在物块下方挂上一个测力计。
2)测量物块的质量m,并在实验过程中测量不同拉力情况下的加速度a和物块所受拉力F。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验证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符合程度。
2. 动量守恒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动量守恒实验,验证封闭系统内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空气瞬时阀、气泵、气压计等。
实验步骤:1)将一根空气鼓吹管封闭在一根底部封盖的可移动塑料圆柱体中,在塑料圆柱体上钻一个小孔,紧靠塑料圆柱体底部,再在小孔处插上一根气压计,并用适当薄膜将气压计正面封闭,然后用适当胶裂封闭气压计所在口适当较高之处。
热点12 力学创新实验(建议用时:20分钟)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一轻质弹簧放置在粗糙水平固定桌面MN 上,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右端恰好在桌面边缘处,现用一个小滑块压缩弹簧并用锁扣锁住.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出小滑块的质量m,查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的形变量为x 时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为E p =12kx 2.②测量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和小滑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③测量弹簧压缩量x 后解开锁扣. ④计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Ⅰ.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Ⅱ.上述实验测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____________.(2)再通过更换材料完全相同、但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滑块重复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 与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根据这些数值,作出s 2-1m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是____________.(用b,a,x,h,g 表示)2.图甲是实验室测定水平面和小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 与水平面相切于B 点且固定.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自曲面上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最终停在C 点,P 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cm ;(2)实验中除了测定遮光条的宽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 .小物块质量mB .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C .光电门到C 点的距离xD .小物块释放点的高度h(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们采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他们根据(2)测量的物理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来寻找关系,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3.(2019·如皋市模拟)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O 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1、2、3…,量出1、2、3…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从O 点开始计时,1、2、3…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 2、t 3…,求得v 1=s 1t 1,v 2=s 2t 2,v 3=s 3t 3…,作出v -t 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木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b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和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 .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木块的质量D .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绳一端固定在光滑固定转轴O 处,另一端系一小球.(1)小明同学在小球运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附近分别放置了一组光电门,用螺旋测微器测出了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________ mm.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出小球经过最高点的挡光时间为Δt 1,经过最低点的挡光时间为Δt 2.(2)小军同学在光滑水平转轴O 处安装了一个拉力传感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拉力传感器读出小球在最高点时绳上的拉力大小是F 1,在最低点时绳上的拉力大小是F 2.(3)如果要验证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机械能守恒,小明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小军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小球的质量mB .轻绳的长度lC .小球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T(4)根据小明同学的思路,请你写出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小军同学的思路,请你写出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点12 力学创新实验1.解析:(1)Ⅱ.由平抛运动规律,s =vt,h =12gt 2,解得v =sg2h.设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由功能关系可知E p -μmgx=12mv 2,而E p =12kx 2,解得μ=kx 2mg -s24hx.(2)E p -μmgx=12mv 2,而v =sg 2h ,有E p =μmgx+mgs 24h ,对照题给s 2-1m 图象,变形得s 2=4hE p g ·1m-4μhx.由s 2-1m 图象可知,图线斜率b a =4hE p g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b =4μhx ,解得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 4hx ;弹性势能大小为E p =bg4ha.答案:(1)Ⅰ.①③②④ Ⅱ.kx 2mg -s24hx(2)b 4hx bg 4ha2.解析:(1)主尺的读数是1.0 cm,游标尺上的第12条刻度线与主尺的刻度线对齐,读数是0.05×12 mm =0.60 mm,则游标卡尺的读数是10 mm +0.60 mm =10.60 mm =1.060 cm.(2)实验的原理:根据遮光条的宽度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可求得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d t ;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0-12mv 2,联立以上两式得动摩擦因数μ=d22gxt 2.则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光电门P 到C 点的距离x 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故B 、C 正确,A 、D 错误.(3)由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可知,μ与t 2和x 的乘积成反比,所以x -1t 2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应该建立1t 2-x 坐标系,故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答案:(1)1.060 (2)BC (3)B3.解析:(1)图线纵轴截距是0时刻对应的速度,即表示O 点的瞬时速度.各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各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平均速度 v 为纵坐标,相应的运动时间t 的一半为横坐标,即 v -t2的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则 v -t 图象的斜率的2倍表示加速度,即a =2k.(2)对木块、钩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μMg=(M +m)a 解得:μ=mg -(m +M )aMg.(3)木板必须保持水平,使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故A 正确;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共线,故B 正确;因选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木块的质量,故C 错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故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答案:(1)2k O 点的瞬时速度 (2)mg -(m +M )a Mg(3)C4.解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5.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0×0.01 mm,故最终读数为两者相加,即5.700 mm.(3)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 1=dΔt 1,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v 2=d Δt 2,设轻绳长度为l,则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 ⎛⎭⎪⎫d Δt 12+mg·2l=12m ⎝ ⎛⎭⎪⎫d Δt 22,化简得⎝ ⎛⎭⎪⎫d Δt 22-⎝ ⎛⎭⎪⎫d Δt 12=4gl,所以小明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轻绳的长度l ;根据小军同学的实验方案,设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小球在最低点有F 2-mg =m v 22r ,在最高点有F 1+mg =m v 21r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22=12mv 21+2mgr,联立方程化简得F 2-F 1=6mg,所以小军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就是小球的质量m.(4)由(3)可知,根据小明同学的思路,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d Δt 22-⎝ ⎛⎭⎪⎫d Δt 12=4gl.(5)由(3)可知,根据小军同学的思路,验证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F 2-F 1=6mg.答案:(1)5.700 (3)B A(4)⎝ ⎛⎭⎪⎫d Δt 22-⎝ ⎛⎭⎪⎫d Δt 12=4gl (5)F 2-F 1=6mg。
高中物理五大实验类型实验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世界的重要学科,而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五种主要的实验类型,它们是质量测量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以及光学实验。
以下是对这五种实验的总结。
一、质量测量实验质量测量实验是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实验,它是研究物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例如天平和弹簧秤。
此外,还需要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平衡原理等物理原理。
通过质量测量实验,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使用仪器,以及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这种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精密的实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力学实验力学实验也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实验类型。
在力学实验中,学生需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动量等性质。
比如,通过斜面实验可以研究物体沿斜面滑动的运动特性;通过弹簧实验可以探究弹簧的弹性特性;通过小球撞击实验可以研究质点的动量和动能等物理概念。
通过力学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
三、电学实验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实验类型。
在电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电荷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比如,通过电路实验可以了解电路中元件的作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能研究电磁感应的现象、静电实验可以探索静电场的性质等等。
通过电学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学现象,理解电学原理,掌握电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学实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研水平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四、热学实验热学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另一种类型,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与温度、热能等相关的物理性质。
在这种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测量温度、热量、热容等指标来研究物体的热学性质。
高一物理学习中的实践应用案例分享实践应用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应用,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学习中的实践应用案例。
案例一:简易电路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电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搭建简易电路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一种常见的简易电路实验是搭建一个电池、导线和灯泡的电路。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导线的长度和电阻的大小来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而探究电路中的基本原理。
案例二: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应用案例。
通过在斜面上放置物体,并测量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学生可以运用力学知识,如牛顿第二定律和重力定律,计算和验证物体的加速度。
此外,学生还可以改变斜面的倾角或改变物体的质量,观察和分析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力学的原理。
案例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是高一物理学习中实践应用的另一个经典案例。
通过将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或水等介质中,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学生可以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并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折射角度。
通过实际观察和计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折射的原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四:简易电动小车实验电动小车实验是一个涉及电动力学和力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案例。
通过搭建一个简易的电动小车,学生可以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学生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电压、车轮的直径等因素来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动力学和力学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是高一物理学习中的一些实践应用案例分享,通过这些实践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误差分析与创新设计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及促进作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推理小说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认知惯性的概念晓得质量就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育学生的观测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表述,培育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概述,对学生展开严格的科学态度教育,介绍人类重新认识事物本质的坎坷;(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及依据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
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的观点。
二、说道学情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习惯性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接受学习为主。
实验研究教学参考第50卷第5期2021年5月“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创新与改进李春雨(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山东滨州 256200)文章编号:1〇〇2-218X (2021)05-0058-03中图分类号:G 632.42 文献标识码: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一个探究性实 验,教材将其安排在牛顿第二定律之前。
经典力学是 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而牛顿第二定 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
本节实验采用控制变 量法和用图像法,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 的重要方法,对整个力学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课本提供的参考案例, 以及不同学习资料中提供的实验方法,或多或少都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此,笔者对这一实验方案进行了一些改进。
―、物理教材中实验原理的不足之处首先,对现行物理教材中探究此实验的方法进行 比较,并进行深人的分析与讨论。
以2004年人教社 出版的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方法为例。
1.教材做法参考案例1 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 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 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如图1(教材中图4. 2-4)所 示。
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的力,增减小盘中的重物就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力。
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一个物体(如黑 板擦)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子上,使小车静止,如图 2(教材中图4. 2-6)所示。
抬起黑板擦,两个小车同 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两个小车同时停下来。
用 刻度尺测出两个小车通过的位移,位移之比就等于它 们的加速度之比。
为了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重物。
运动方向,______1黑板擦1小车l |--「一■]小车2丨---iiii —图2参考案例2仍然用参考案例1中悬挂重物的方法为小车提供拉力。
与案例1不同的是,这里用打点计时器直接测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如图3(教材中 图4. 2-6)所示,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 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补偿 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调节木板的倾 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 运动。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背景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传授知识,重视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人们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也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动手实践的开展。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不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结束】2. 正文2.1 传统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物理教学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知识点和公式,而缺乏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物理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力学分组实验的回顾与总结高中物理力学分组实验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有三个实验常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近几年力学中相关纸带处理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在实验复习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根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设计新的实验和解决相关问题.一、实验的原理和注意点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条结点拉伸到某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可得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应注意:(1)定位()点时要力求准确;(2)同一次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和只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O必须保持位置不变;(3)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4)应使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5)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6)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标度要相同;(7)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可先控制小车的质量朋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实验中应注意:(1)正确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利用垫块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通过调节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匀速运动;(2)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例1 某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他们先利用垫块平衡摩擦力,用天平测出小车的总质量,用细线所挂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代替小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F.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D.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解析依据实验的基本原理,如果细线与木板不平行,需要将细线对小车的拉力进行分解,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也发生变化,细线拉力不再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故本题选D.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关于纸带的处理利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涉及纸带,对于纸带的数据处理必须弄清楚下面几点:1.纸带的选取:一般实验应选用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实验纸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需要用到初速度为零的起点时,还要求纸带包含打出的第一、二点,且两点距离接近2.0 mm.2.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n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个打点时间间隔,如果取n =5,则对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可知T=0.1 s.当然不一定取n =5,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三、描点作图要求描点作图在物理实验中是必备的技能,通过描点作图探究相关规律,其基本要求是:(1)合理建立坐标(如通常尽可能面物理量间的线性图象),选取恰当的标度;(2)根据实验所测的数据准确描点;(3)依据描出的点画平滑的曲线或直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图线,基本均匀分布在曲线或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移图线较远的点应去除).例2 某实验小组用图2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将一端带有滑轮的长金属轨道水平放置,重物通过轻细绳水平牵引小车沿轨道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1)实验中,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__________ V交流电源;小车质量____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大于重物质量.(2)正确完成一系列实验操作后,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2乙所示,图中O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用刻度尺测量连续的计数点A、B、C、D、E、F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h1、h2、h3、h4、h5、h6.已知打點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可求出打D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D=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用h4、h5、h6和T表示).。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法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与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案例引入法案例引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案例,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电流、电阻时,可以引入一个真实的案例,如家庭用电和安全用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电器,避免电器事故的发生。
通过案例引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力学平衡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自行选择不同的支点、杆长、物体质量等因素,并观察杆的平衡状态,进一步分析平衡条件和物理规律。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能够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不仅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虚拟实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实验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实验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减少了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使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电路实验,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由搭建各种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电压的分布等现象,便于理解电路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虚拟实验技术不仅克服了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四、交互式实验交互式实验是指通过学生与实验仪器的互动来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例如,在进行光学实验时,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或投影仪等设备,将实验映射到屏幕上,学生可以通过屏幕观察和操作实验,便于观察细节和理解实验原理。
交互式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习的质量。
高中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成果一、引言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着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物质性质。
高中阶段,我们通过学习基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知识,奠定了进一步深入探索物理世界的基础。
而在现代科技的不断推动下,高中物理科学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中。
本文将介绍几个高中物理领域的前沿方向和最新成果。
二、量子力学1. 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作为量子力学最神秘迷人之处之一,在过去十年间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它描述了两个或多个粒子存在一种特殊联系状态,并使它们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够相互影响。
利用这种关联现象进行通信,则可以实现“隐形传态”。
近期相关实验成功地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递至千米级距离外,并保持双方状态完全相同。
2. 量子计算机以及超导体材料量子计算机被誉为下一代计算机,有潜力突破目前传统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限制。
它利用量子比特(qubits)进行计算,而非传统二进制方式。
最新研究表明,超导体材料在实现稳定并持续时间较长的量子比特上有较大突破,并为构建可靠且有效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相对论与宇宙学1. 引力波探测和黑洞物理引力波是很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在2015年首次被直接探测到,并为研究黑洞爆发、恒星碰撞等天体事件提供了新的手段。
随着激光干涉仪技术日益成熟和探测灵敏度增加,我们对于引力波源头和性质越来越了解。
2. 暗能量与暗物质暗能量与暗物质是当前宇宙学中两个最大的谜题之一。
暗能量被认为是导致宇宙膨胀加速的驱动力,而暗物质则通过其巨大质量影响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
近年来,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推进相关实验以及理论研究,试图揭示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本质以及相互作用。
四、凝聚态物理1. 二维材料与拓扑绝缘体二维材料具有在一个原子层里发生的特殊性质。
例如,石墨烯被证明拥有出色的导电性能。
此外,一些新型二维材料呈现出“所见即所得”规律,其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能源转换等领域。
而拓扑绝缘体则是近年来充满活力的新兴领域,在晶格结构中产生非常特殊、优异性质,并展示出在量子计算方面巨大潜力。
物理学实验设计的创新方法与思路一、引言物理学实验是探索自然界规律、验证理论模型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设计中,如何开展创新性的设计,不断提升实验水平和科学价值,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就物理学实验设计的创新方法和思路进行探讨,旨在为物理学实验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理论模型的创新应用1.理论模型的扩展通过对已有理论模型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寻找理论模型的扩展应用。
例如,在经典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力,或者改变力的作用方式,对某一经典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2.理论模型的修正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有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光学实验设计中,考虑到光的衍射、干涉等现象,我们可以对传统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进行修正,以适应实际的观测结果。
三、实验参数的优化1.实验参数的选择在实验设计中,合理选择实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理论模型和实际需求,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
例如,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选择合适的电流大小和测量时长,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2.实验条件的控制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测量物体的摩擦因数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
四、仪器设备的改进与创新1.仪器设备的改进在实验设计中,对已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对传统的天平进行改进,增加对小质量物体的测量能力,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2.仪器设备的创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研发新的仪器设备来满足实验需求。
例如,在磁场强度测量中,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磁场传感器,可以解决传统测量方法无法达到的精度要求。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的创新方法在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可以结合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开展数据的模拟、拟合等处理方法,从而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
例如,在动力学实验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曲线拟合,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物体运动规律。
创新实验课 0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一、实验基本技能1.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2)学会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实验基础知识2.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间的关系.3.实验器材铁架台、毫米刻度尺、弹簧、钩码(若干)、三角板、铅笔、重垂线、坐标纸等.4.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原理图,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 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即弹簧的原长.(3)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求出弹簧的伸长x和所受的外力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4)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将所测数据填写在表格中.记录表:弹簧原长l0=________cm. 次数内容 123456拉力F/N弹簧总长/cm弹簧伸长/cm二、规律方法总结1.数据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2.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钩码标值不准确和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造成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的重力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待稳定后再读数弹簧长度测量不准固定刻度尺,多测几次描点、作图不准坐标轴的标度尽量大一些,描线时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或均匀分布于线的两侧3.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2)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3)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4)观察所描点的走向:不要画折线.(5)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命题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例 1(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刻度尺 (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3)200 弹簧自身的重力 (4)CBDAEFG[对点演练]1.某同学想将一个弹簧改装成简易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操作(弹簧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范围).(1)首先将下端带指针的弹簧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弹簧的原长.(2)接着,将刻度尺靠近弹簧固定.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物体,待静止后读出指针指着的相应刻度.该同学以悬挂物体的重力为纵坐标,弹簧的形变量为横坐标,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3)然后再在刻度尺的刻度旁标注对应力的大小.如果未悬挂物体时,指针对应刻度为5 cm,则该同学应在5 cm处标注为________ N,在8 cm处标注为________ N.(4)最后该同学为了验证改装后的弹簧测力计标度是否准确,找了一只标准的弹簧测力计,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回答一种即可)解析:(2)由胡克定律,mg=kx,图像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3)如果未悬挂物体时,指针对应刻度为5 cm,则该同学应在5 cm处标注为0 N,在8 cm处,弹簧伸长x=3 cm,对应的拉力为3 N,所以标注为3.0 N.(4)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和改装后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若相同,则标度是准确的.答案:(2)100 (3)0 3.0(4)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和改装后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若相同,则标度是准确的(2022·葫芦岛阶段性测试)某实验小组同学,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50 g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命题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 2(1)该组同学在做该实验时,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在表格内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指针所对应的刻度,记录数据如下:钩码个数12345弹力F/N0.5 1.0 1.5 2.0 2.5指针对应刻度l/cm12.5115.3916.1117.30当挂2个钩码时,指针对应刻度如图甲所示,将指针示数填入表格中;在以弹簧弹力为纵轴、指针对应刻度l为横轴的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在图乙中描点画出第2组对应的数据点,并连线得到Fl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弹簧原长为________ cm.②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弹簧与绳有一点相似之处,都可以认为是一个传递力的媒介.某位同学根据这个观点推广认为:将两个同样的弹簧串接在一起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原来一样.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并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刻度尺的读数为13.70 cm.描点连线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答案:(1)13.70 见解析图 ①11.40 ②0.41(2)不正确 两个劲度系数相同的弹簧串联后,施加外力后,与单独一个弹簧相比弹簧的等效伸长量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劲度系数发生改变(1)Fx图像和Fl图像的斜率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2)Fx图像理论上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但弹簧自重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可引起Fx图像发生平移.(3)Fl图像与l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原长.题后反思[对点演练]2.如图(a)所示,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3.775 53.7命题点三创新拓展实验实验原理的创新1.弹簧水平放置,消除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改变弹簧的固定方式,研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压缩量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的创新将弹簧水平放置,且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推力)时,电脑上得到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结论.(2021·广东卷)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 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 n,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例 3n123456 L n/cm8.0410.0312.0514.0716.1118.09【解题方案】第1步:弄清实验目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第2步:理清实验原理:斜面上小球受力平衡,利用平衡条件求出弹簧弹力,再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劲度系数.第3步:制定数据处理方案: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压缩量成正比,因此只要求出多次测量的平均弹力和平均压缩量,即可利用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答案:(1)6.04 6.05 (2)3 (3)48.6[对点演练]3.(实验原理的创新)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来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设计的实验如下:A、B是质量均为m0的小物块,A、B间由轻弹簧相连,A的上面通过轻绳绕过两个定滑轮与一个轻质挂钩相连.挂钩上可以挂上不同质量的物块C.物块B下放置一压力传感器.物块C右边有一个竖直的直尺,可以测出挂钩下移的距离.整个实验中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9.8 m/s2.实验操作如下:(1)不悬挂物块C,让系统保持静止,确定挂钩的位置O,并读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0.(2)每次挂上不同质量的物块C,用手托住,缓慢释放.测出系统稳定时挂钩相对O点下移的距离x i,并读出相应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 i.(3)以压力传感器示数为纵坐标,挂钩下移距离为横坐标,根据每次测量的数据,描点作出Fx图像如图2所示.①由图像可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成________(选填“正比”“反比”或“不确定关系”).②由图像可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__ N/m.答案:(3)①正比 ②984.(实验过程的创新)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3)图乙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___N/m.。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改进的实践研究物理力学实验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然而,传统的物理力学实验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步骤繁琐、实验仪器不够先进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一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改进的实践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改进实验设计。
传统的物理力学实验往往只是通过简单地操作仪器,记录实验数据。
这样的实验往往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探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问题导向的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例如,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在不同情况下测量加速度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设计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步骤。
传统的物理力学实验往往有很繁琐的实验步骤,例如:准备实验仪器、调整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等。
这样的实验过程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无聊的情绪。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辅助工具和技术,简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例如,在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时,可以使用一个装有光电传感器的支架来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从而避免手动测量的误差。
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更专注于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提高他们对实验过程的参与度。
最后,我们还可以改进实验仪器。
传统的物理力学实验仪器往往比较陈旧,功能有限。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仪器,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摩擦力测量仪来准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通过调整仪器参数,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物体质量等因素间的关系。
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更准确地测量实验数据,提高他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实验设计、简化实验步骤和引入先进的实验仪器,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创新实验课 0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一、实验基本技能1.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学会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基础知识2.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效果相同,都是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3.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铅笔.4.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①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2)测量与记录①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②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③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二、规律方法总结1.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中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平视,要按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正确地读数和记录.(2)作图误差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3.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3)尽量减小误差①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②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命题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例 1(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2)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至O点的拉力一定沿AO方向;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由于误差的存在,不一定沿AO方向,故一定沿AO方向的是F′.(2)①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操作步骤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标号是C、E.②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答案:(1)F′ (2)①C E ②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操作不忘“三”“二”“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三记录”(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两细绳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二记录”(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和细绳方向)及“一注意”(结点O的位置必须在同一位置).题后反思[对点演练]1.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多选)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解析:(1)两细绳套拉力的合力不一定沿两细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故A错误.同一次实验,用一个细绳套拉橡皮条和用两个细绳套拉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应相同,不同次实验结点O的位置可以不同,故B正确.为减小弹簧测力计摩擦和误差,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正对测力计刻度,故C正确.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故D错误.(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测力计读数应适当大一些,标度应适当小一些,两分力夹角适当大一些,标注细线方向的两点离结点应适当远一些.故选B.答案:(1)BC (2)B(2022·云南昆明市“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某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利用以下器材:两个轻弹簧A和B、白纸、方木板、橡皮筋、图钉、细线、钩码、刻度尺、铅笔.实验步骤如下:(1)用刻度尺测得弹簧A的原长为6.00 cm,弹簧B的原长为8.00 cm.(2)如图甲所示,分别将弹簧A、B悬挂起来,在弹簧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100 g的钩码,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A长度为6.98 cm,弹簧B长度为9.96 cm.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忽略弹簧自重的影响,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A=________ N/m,k B=________ N/m.命题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 2(3)如图乙所示,将木板水平固定,再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M点,另一端系两根细线,弹簧A、B一端分别系在这两根细线上,互成一定角度同时水平拉弹簧A、B,把橡皮筋结点拉到纸面上某一位置,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测得此时弹簧A的长度为8.10 cm,弹簧B的长度为11.80 cm,并在每条细线的某一位置用铅笔记下点P1和P2.(4)如图丙所示,取下弹簧A,只通过弹簧B水平拉细线,仍将橡皮筋结点拉到O点,测得此时弹簧B的长度为13.90 cm,并用铅笔在此时细线的某一位置记下点P,此时弹簧B的弹力大小为F′=________ N(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5)根据步骤(3)所测数据计算弹簧A的拉力F A、弹簧B的拉力F B,在图丁中按照给定的标度作出F A、F B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它们的合力F的图示,测出F的大小为________ N(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丁(6)再在图丁中按照给定的标度作出F′的图示,比较F与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由胡克定律可得:F A′=k AΔx A′=100×(0.081 0-0.06) N=2.10 NF B′=k BΔx B′=50×(0.118 0-0.08) N=1.90 N画出两个力的合力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合力F≈2.90 N.图1(6)作出力的图示如图2所示图2答案:(2)100 50 (4)2.95 (5)见解析图1 2.90(2.80~2.95均可) (6)见解析图2[对点演练]2.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甲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甲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N.(2)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3)图丙中a、b两图是两位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其中哪一个图符合实际?__________.若合力测量值F′是准确的,则F与F′有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如图所示.(3)合力的测量值F′沿AO方向,故b图符合实际.F与F′有误差的原因:①弹簧测力计本身有误差;②读数误差;③作图误差.答案:(1)2.50 4.00(或4.00 2.50) (2)见解析 (3)b图 见解析命题点三创新拓展实验实验原理的创新1.将橡皮筋和弹簧秤的实验角色互换.2.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保证了橡皮筋两侧弹力大小相同,与两侧橡皮筋长度大小无关.1.通过应用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2.钩码所受的总重力等于对应细绳拉力大小.实验器材的创新1.电子秤代替弹簧秤,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2.同一电子秤应用于图(a)、(b)、(c)三幅图中,可得出三根细线中拉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水平的圆形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滑轮,其中,滑轮P1固定在桌子边,滑轮P2、P3可沿桌边移动.例 3步骤如下: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调整滑轮P2、P3的位置并使结点O静止;B.在白纸上描下O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O点为起点,用同一标度作出三个拉力的图示;C.以绕过滑轮P2、P3绳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以O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滑轮P1绳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1)第一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第三根绳所挂的钩码质量M应满足关系:______________.(2)第二次实验时,改变滑轮P2、P3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使结点平衡,绳的结点_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O点重合.实验中,若桌面倾斜,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解题方案】第1步:弄清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2步:理清实验原理:三根轻绳弹力的合力为零,只要三个力经过平移后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说明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第3步:制定数据处理方案:轻绳的弹力等于砝码的重力,测出钩码重力,画出轻绳的方向,画出力的图示,以其中两个力为邻边画平行四边形,比较对角线和第三个力的关系.解析:(1)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这两根绳子的拉力分别为:mg、2mg,两绳不共线,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F的范围是:2mg-mg<F<2mg+mg,即mg<F<3mg;三力的合力为零,则第三根绳拉力范围为mg<F3<3mg,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M应满足:m<M<3m.(2)本实验不是先用一根绳拉,然后用两根绳去拉,使一根绳拉的作用效果与两根绳拉的作用效果相同,而是三根绳都直接拉结点O,所以O点的位置可以改变.若桌面不水平,绳中拉力仍等于钩码重力,对实验以及实验结论无影响.答案:(1)m<M<3m (2)不必 不会[对点演练]3.(实验原理的创新)某实验小组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上绳套1和绳套2.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Ⅰ.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绳套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Ⅱ.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沿水平方向缓慢拉橡皮筋,同时用手拉着绳套2沿120°方向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绳套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Ⅲ.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大小F1′=____①____;Ⅳ.比较____②____,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Ⅴ.只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实验步骤:①________;②________.(2)将绳套1由0°方向缓慢转动到60°方向,同时绳套2由120°方向缓慢转动到180°方向,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与绳套的结点在O处不动,保持绳套1和绳套2的夹角120°不变.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实验器材的创新)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4中作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图4(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________(填写“有”或“无”)影响.(3)根据题意可知OA绳产生的拉力为F OA=m A g=40×10-3×9.8 N=0.392 N,OB绳产生的拉力为F OB=m B g=30×10-3×9.8 N=0.294 N,合力F′如图所示.(4)在求解合力的过程中,求解的是弹簧弹力的变化量,所以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答案:(2)9.78 0.489 (3)见解析图 (4)无。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与创新高考对学生力学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一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⑧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⑩练习使用多用电表;⑪传感器的简单使用.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将逐步取代对课本中原有的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力学试验的解题策略在于: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一、力学试验解析: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例1】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1甲所示,其读数L=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边长a如图乙所示,其读数a=________mm.图1解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读数为20 mm+3×0.05 mm =20.15 mm.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读数为 1.5 mm+23.0×0.01 mm=1.730 mm.答案20.15 1.730【题后反思】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l0,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的格数n,则测量值(mm)=(l0+n×精确度) mm.注意:(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一般为游标尺上总刻度数的倒数.(2)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mm)=固定刻度指示的毫米数(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基线所对的刻度值(注意刻度值要估读一位)×0.01 mm.【强化训练1】(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结果如图2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 mm.图2(2)知识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理,解决下面的问题:在一些用来测量角度的仪器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标有角度刻度.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圆盘转动的角度,在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游标,上面共有10个分度,对应的总角度为9度.如图乙中画出了游标和圆盘的一部分.读出此时圆盘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游标零刻度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度.答案(1)10.975 (2)20.6解析:(1)螺旋测微器主尺读数为10.5 mm,可动刻度一共50个格,代表0.5 mm,每个格表示0.01 mm,第47.5个格与固定刻度基线对齐,因此可动刻度的读数为0.475 mm,故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0.975 mm.(2)主尺部分的读数为20度,游标尺一共10个格,每个格代表0.1度,第6个格对齐,故游标尺的读数为0.6度,因此一共是20.6度.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2】有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OA、F TOB和F TOC,回答下列问题:图3(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如图4),你认为图示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图4答案(1)BCD (2)A (3)甲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3)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而F1和F2合力方向由于测量误差可能偏离竖直向上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题后反思】1.本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力作用效果的等效性”.2.对实验步骤中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也是考查的重点.【强化训练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5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图5①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________ N.②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③图乙中与F 1、F 2效果相同的力是________(填“F”或“F′”).④图乙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或“F′”).答案 ①3.8 ②图示 ③F′ ④F′解析: 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图示来表示分力与合力.图乙中与F 1、F 2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个弹簧秤把结点P 拉到位置O 时的力F′.图乙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力是F′.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例3】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x 成正比,并且不同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已知一根原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1的长弹簧A ,现把它截成长为23L 0和13L 0的B 、C两段,设B 段的劲度系数为k 2、C 段的劲度系数为k 3,关于k 1、k 2、k 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 了如下猜想.甲同学:既然是同一根弹簧截成的两段,所以,k 1=k 2=k 3 乙同学:弹簧越短劲度系数越大,所以,k 1<k 2<k 3 丙同学:弹簧越长劲度系数越大,所以,k 1>k 2>k 3(1)为了验证猜想,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所需的器材除铁架台外,还需要________.(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 .将弹簧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 的长度L 0;b .在弹簧A 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如n 个)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 1;c .由F =mg 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 =L 1-L 0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由k =Fx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d .改变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b 、c ,并求出弹簧A 的劲度系数k 1的平均值;e .按要求将弹簧A 剪断,分成B 、C 两段,重复实验步骤a 、b 、c 、d.分别求出弹簧B 、C 的劲度系数k 2、k 3的平均值.比较k 1、k 2、k 3并得出结论.(3)图6是实验得到的图线.根据图线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图6答案 (1)刻度尺、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 (2)钩码的个数 (3)同一根弹簧上截下的几段,越短的段,劲度系数越大(或越长的段,劲度系数越小)4、以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为工具的力学实验【例4】如图7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 与F 、m 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7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8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 的相邻计数点A 、B 、C 、D 、E 、F 、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 ,小车的质量为0.2 kg.图8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 k .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k 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kg ,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kg(g 取9.8 m/s 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解析: ②W=Fx OF =0.2×55.75×10-2 J =0.111 5 J v F =66.77-45.75×10-22×0.1 m/s =1.051 m/sΔE k =12mv 2F =12×0.2×1.0512 J =0.110 5 J③设放入砝码质量为m ,则(m +7.7×10-3 kg)g -0.2 N =(m +7.7×10-3 kg)a ①对小车:a =F M =0.20.2m/s 2=1 m/s 2②联立①②得:m =0.015 kg答案 ①匀速直线 ②0.111 5 0.110 5 ③0.015【题后反思】 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力学实验中有四个涉及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类实验的关键是要掌握纸带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纸带常见有以下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为Δt =0.02×5 s=0.1 s. 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9所示,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2T图9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图10所示,a =x 4+x 5+x 6-x 1+x 2+x 33T2图10有些实验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来完成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具体做法如下:(1)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d)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内的平均速度看做物体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即v =d Δt .(2)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a =v 22-v 212L.【强化训练3】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11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小车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 ,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图11(1)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________,v 2=________.在计算瞬时速度时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极限法”“微元法”或“控制变量法”).(2)则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3)该学习小组在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后,经分析讨论,由于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很小,可用上述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此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答案 (1)d t 1 d t 2 极限法 (2)d 22L (1t 22-1t 21)(3)沙桶的质量m 滑块的质量M mgL =12(M +m)d 2(1t 22-1t 21) 解析: (1)小车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等于小车通过光电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瞬时速度分别为d t 1和d t 2.时间取的越短,瞬时速度越接近平均速度,故采用了极限法;(2)根据运动学公式2aL =v 22-v 21,代入可求得加速度a =d 22L (1t 22-1t 21);(3)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就要看沙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因此需要测量沙桶的质量m 和滑块的质量M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mgL =12(M +m)d 2(1t 22-1t 21).5.力学创新实验的分析技巧【例5】图12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图12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13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图13(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 A和Δt B表示为a=________.(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解析: (1)0.9 cm +12×0.05 mm=0.960 cm (2分)(2)因为v A =d Δt A ,v B =d Δt B,又由2as =v 2B -v 2A , 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2] (2分) (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 T ,则mg -F T =m a ,F T -μMg =M a两式联立得μ=mg -M +m a Mg (2分)(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属于实验方法粗略,这样会引起系统误差. (1分)答案 (1)0.960 (2)12s [(d Δt B )2-(d Δt A)2] (3)mg -M +m a Mg (4)系统误差【强化训练4】 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如图14甲所示,把木板一端垫起,滑块通过细绳与一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木板靠近滑轮处,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第三步: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打下计数点O 时,滑块的速度为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图14(1)根据纸带求打点计时器打E 点时滑块的速度v E =________.(2)已知重锤质量为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 OE =________.(3)利用图丙数据求出各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 及A 、B 、C 、E 各点的速度v.以v 2为纵轴,以W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作出v 2-W 图象,发现它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斜率为k ,则滑块质量M =________.答案 (1)x 6-x 42T (2)mgx 5 (3)2k解析: (1)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v E =x 6-x 42T. (2)本实验中将重锤的重力当作合外力,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的功为mgx 5.(3)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Mv 2,得v 2=2M W ,所以2M =k ,M =2k.六、专题同步强化训练(限时:45分钟)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图1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________.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答案 ①DCBA ②0.1 ③s 4+s 52T④s 4+s 5+s 6-s 1+s 2+s 39T 2解析: ②时间t =nT 0=5×0.02 s=0.1 s(n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隔数).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④取s 1′=s 1+s 2+s 3,s 2′=s 4+s 5+s 6,则:T′=3T ,就可用Δs′=s 2′-s 1′=aT′2求a.2.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 与弹力F 成正比,即F =kx ,k 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 、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际都表明k =YS L,其中Y 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 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A .NB .mC .N/mD .Pa(2)用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一段横截面积是圆形的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 的值,首先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 =20.00 cm ,利用测量工具a 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 =4.000 mm ,那么测量工具a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图2(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就可以测出这种橡皮筋的Y 值,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 与伸长量x 的实验记录.处理数据时,可在图乙中作出F -x 的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答案 (1)D (2)螺旋测微器(或千分尺) (3)图象见解析图3.1×102 (4)5×106 Pa解析: (1)根据表达式k =YS L 得:Y =kL S已知k 的单位是N/m ,L 的单位是m ,S 的单位是m 2,所以Y 的单位是N/m 2,也就是Pa ,故选D.(2)测量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或千分尺).(3)根据F =kx 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象求出劲度系数为k =3.1×102 N/m.(4)根据Y =kL S求得,Y≈5×106 Pa. 3. 某同学找到一条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实验:图3(1)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细线相连,测出橡皮筋的原长;(2)将橡皮筋一端细线用钉子固定在竖直板上M 点,在橡皮筋的中点O 再用细线系重物,自然下垂,如图3甲所示.(3)将橡皮筋另一端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N点,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需要的是________.A.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必须相同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C.M、N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D.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答案BE解析: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不需要必须相同,M、N两点可以不在同一高度处,不需要记录题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由于已经测出橡皮筋的原长,只需要测量题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题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需要记录题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操作中需要的是B、E.4.用图4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图4(1)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能单独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2)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必须采用________法.(3)保持小车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5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这个加速度值a =______m/s 2.图5(4)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图6的a -m 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小车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请你根据他的图象在图7中画出a -1m图象.图6图7答案 (1)远离 匀速直线 (2)控制变量 (3)0.8(或0.80)(4)如图所示解析: (1)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能单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于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有关,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3)根据纸带,由0.035 3 m -0.019 3 m =2a(5/f)2解得a =0.8 m/s 2.(4)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了题图的a -m 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小车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可根据他的图象上的一些数据点,在题图中画出a -1m图象. 5.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8):图8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 .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 .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 .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②图9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 、A 、B 、C 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9答案①C②0.653解析:①平衡摩擦力时,是让小车的重力沿木板的分力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不应挂钩码,A选项错误;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选项错误;为了有效利用纸带,且小车运动的距离应适当大一些,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C选项正确.②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s AC150×10 s=18.59-5.53×10-2 m0.2 s=0.653 m/s6.“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两个力学方面的物理规律.有一名同学设计了如图10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电磁铁吸住一个小钢球,当将电磁铁断电后,小钢球将由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小钢球经过光电门时,计时装置将记录小钢球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用直尺测量出小钢球由静止开始下降至光电门时的高度h.图10(1)这名同学为了验证“动能定理”,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小钢球的直径,结果如图乙所示,他记录的小钢球的直径d =________cm. (2)这名同学在验证“动能定理”的过程中,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除了上述的数据之外是否需要测量小钢球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3)该同学如果打算用这套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的做法能提高实验精度的是( )A .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球的直径B .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小球的直径C .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小球的质量D .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球的质量 答案 (1)1.00 (2)不需要 (3)AC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时,先读主尺为10 mm ,再读游标尺,共10个格,每个格代表0.1 mm ,第0个格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故游标卡尺读数为10.0 mm ,因此小钢球的直径为1.00 cm ;(2)在验证动能定理时,我们使用的方法是验证mgh =12mv 2,v =d t ,因为两边都有质量,故不需要测质量;(3)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实际的方程应该是mgh -F f h =12mv 2,v =d t ,可以推得gh -F f h m =12v 2,v =d t ,所以质量越大,F f hm 越小,可以提高精确性,C 正确;另外从推导过程来看d 越小,速度的测量越精确,所以A 正确. 7.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11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1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 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球的质量m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D.弹簧的压缩量Δx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得E k=________.(3)图12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Δ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的表达式可知,E p与Δx的________次方成正比.图12答案 (1)ABC (2)mgs 24h(3)减小 增大 二解析: (1)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桌面到地面的高度为h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s ,则有 h =12gt 2,s =v 0t ,解得v 0=s t =s g 2h所以E k =12mv 20=mgs 24h.由此可知需要测量的量有m 、s 、h ,故选A 、B 、C. (2)由(1)的解析知E k =mgs 24h.(3)在Δ x 相同的情形下,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由E p =12mv 20可知:①在m 增加时,速度v 0减小,因而h 不变时s 减小,故图线的斜率减小.②m 不变时,v 0不变,h 增加时,时间变长,s 变大,故图线的斜率增大.由s -Δx 图象可知,s 正比于Δx ,即s =k Δx. 则E p =12mv 20=mgs 24h =mgk 24h Δx 2=k′Δx 2所以E p 与Δx 的二次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