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 格式:doc
- 大小:472.42 KB
- 文档页数:11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显著区别在于支付费用的主体差别。
2、有限理性模型追求的目标:决策追求满意解。
3、精英理论模型: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
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
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4、团体理论模型的缺陷:过分扩大团体的作用,低估政策制定者作用。
5、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政党(3)公民个人(4)大众传媒(5)思想库6、政策议程的内外触发机制:(1)内在触法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技术突破;④生态变迁;⑤社会变迁(2)外在触发机制:①战争行动;②地区与国际冲突;③经济对抗;④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7、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2)社会问题的两种类型:①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公共政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第四节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矛盾分析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历史一比较分析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经济一社会分析第五节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第六节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与超理性分析第三章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第一节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上)第二节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下)第三节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第四节定量资料分析第五节定性资料分析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第三节政策工具的类型、选择与配置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第三节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一节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第三节“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第三节问题认定与政策议程第八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第三节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第二节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第三节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第四节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第五节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一节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和主体第二节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第三节政策评估的方法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监控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第一节政策的稳定和变动第二节政策的调整与接续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终结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周期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节政策学知识应用与政策分析第二节政策研究组织、智库与政策分析师第三节政策学知识实践的障碍及其克服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Ch1.公共政策学●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
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4)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分类(了解)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理论模型A**过程模型(P235):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B渐进模型: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2.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2、公共政策学是这么一门学科,他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研究法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期固有的规律,行成系统性知识,并用这种知识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3、公共政策是指公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4、政策一般是指从无数具体的个别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5、对政策系统的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以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
6、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
7、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贡献: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1776年发表《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
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①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经济政策。
②他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③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己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贡献:①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的发展阶段的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总路线、总纲领)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人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一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一个系统,整体在质上大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3)公共政策问题的人为性:政策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自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4、社会变迁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一、文章类型与关键词本文是一篇公共政策学的复习资料,主要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制定程序、政策分析方法、政策执行过程、政策评估标准、政策变迁形式等。
二、政策制定1、政策目标:明确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
2、制定程序:介绍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包括问题识别、方案设计、合法化、预算和执行等步骤。
3、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常见的政策分析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等。
三、政策执行1、执行过程:阐述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宣传、资源分配、监督和调整等。
2、执行手段:介绍各种政策执行手段,如行政命令、财政补贴、市场引导等。
3、执行效果评估:介绍如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目标实现程度、社会反响、政策可持续性等方面。
四、政策评估1、评估标准:介绍常见的政策评估标准,如效率、效果、公平、可持续性等。
2、评估方法:介绍各种政策评估方法,如实验设计、回归分析和模糊评价等。
3、评估实践:分析政策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提高政策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政策创新等。
五、政策变迁1、形式:阐述政策变迁的主要形式,如政策修正、政策废止和政策创新等。
2、原因:分析政策变迁的原因,如政策失效、环境变化和利益诉求等。
3、影响:探讨政策变迁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六、总结本文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变迁的详细阐述,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读者结合实际案例和政策实践,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关注公共政策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标题: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行政法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规定和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习惯上称为政府立法活动和行政立法活动。
2、再分配性政策:是政府有计划地积极行动,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利的转移性分配。
3、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4、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
5、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6、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7、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8、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败,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1、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 )A、国会立法B、总统决策C、政府机构决策D、司法决策2、根据所要分配的利益类型,公共政策可分为(BD )A、实质性政策B、物质性政策C、程序性政策D、象征性政策3、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ABCD )A、院外活动B、舆论宣传C、政治捐款D、抗议示威4、美国学者罗杰。
W。
科布提出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有(ABC )A、外在创始型B、政治动员型C、内在创始型D、利益动员型5、政策议程触法机制的影响因素(ABC )A、范围B、强度C、时间D、空间6、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BCD )A、经费资源B、人力资源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7、政策执行的手段有哪些?(ABCD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思想教育手段8、政策评估方法有哪些?(ABCD )A、前后对比B、专家评估法C、目标群体评估法D、执行群体评估法三、简答题1、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的,会直接带给人们收益或不便,并分配相关收益或支付成本的政策类型。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怎样采取行动或由谁来采取行动,但其可能会有实质性结果的政策类型。
如利用程序性问题推动、推迟或阻止实质性的决定或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在西方,人们习惯于将政策主体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分为官方的主体和非官方的主体两大类,官方决策者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非官方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
公共政策工具——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要确定采取何种手段、通过何种机制来执行政策,这种手段和机制就是公共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策选择本身同等重要,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达成预期政策目标。
政策规划——政策规划是指在既定原则下寻求优化方案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活动。
既需要决策者的积极参与,又需要政策分析人员的密切配合。
常被视为狭义的政策分析过程。
且政策规划主体既有单一型又有多元型。
听证制度——指权力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的制度。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指公共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要合乎法律的要求,不能违背法律的意旨,即公共政策过程的合法性。
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就是指“在一个议案成为一项政策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学:是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融入:指研究之初,研究者很快进入角色,使自己的语言、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都能够与研究对象及其社区保持一种同化状态,以通过移情理解来加深对于研究对象的认识。
跳出:指研究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移情理解之后,当需要对所观察到的政策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和解释时,研究者要跳出被同化的角色,恢复到政策研究者客观的、中立的立场上来,从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被观察的政策现象,归纳出理性的结论。
非介入性研究:也称为无回应性研究或者文献研究,是一种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迥然有异的研究方式。
概率抽样:按照概率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目的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概率抽样是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入样本,严格的统计学语言叫作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
分层抽样:它是先把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和标志进行分类或者分层,然后再在各个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结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整群抽样:是采用简单概率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样本。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非标准化、非格式化的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元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问题: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议程:对政策问题的讨论、商讨、规划以及研究的议事程序。
3.公共政策规划:针对公共政策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充分运用思维而设计的各种行动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4.公共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5.公共政策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在高度逆境中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决策中的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6.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主要因环境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政策副作用较大,通过再决策以使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8.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它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
9.公共政策监控: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与纠偏的行为过程。
10.政策调整: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Ch1.公共政策学●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
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4)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分类(了解)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理论模型A**过程模型(P235):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B渐进模型: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2.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
公共政策学考试总复习资料1.1951年拉斯韦尔与勒纳两位美国编写《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该书首次提出“政策科学”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拉斯韦尔是公共政策学的创始者,编有《政策方向》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发展方向做了论述。
2.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政策研究+政策分析3.公共政策学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
4.哪类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的是组织而非个人的决策行为2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3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5.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6.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7.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8.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四种类型: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9.研究获得第一手的用于定性研究的政策资料,常有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10.二手资料的收集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11.公共政策研究常用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已成为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法12.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系统议程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和边际概念13.古代没有发展成为公共政策学主要是因为1古代政法体制2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没显露3参与决策的人少且过程“黑箱”运作。
公共政策学★JG212013——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A.引导功能B.沟通功能C.调控功能D.管制功能答案:B2.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A.基础B.关键环节C.起点D.前提答案:C3.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是()?A.阶级性B.政治性C.权威性D.预见性答案:A4.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A.计划B.组织C.政策D.功能答案:D5.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渐进性B.稳定性C.长期性D.突击性答案:A6.既是贯穿于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功能活动,又是迈向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的是()?A.政策监督B.政策控制C.政策评估D.政策执行答案:C7.“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A.替代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观望式政策执行D.照搬式政策执行答案:A8.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由什么的权力划分和配置决定()?A.政策执行机关B.公共权力机关C.统治阶级D.政党答案:B9.国家号召向“道德模范”学习属于()?A.实质性政策B.分配性政策C.象征性政策D.多目标政策答案:C10.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哪种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A.渐进主义B.行为主义C.系统分析D.统计分析答案:B11.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部长令答案:B12.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A.执行者的配合B.监督者的效力C.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D.决策者的品格和智慧答案:C13.“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A.实事求是B.科学决策C.民主追求D.现代行政答案:B14.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答案:B15.下列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A.方案切实可行B.方案紧扣政策目标C.方案为多数人认可D.规划多重方案答案:C16.既是政府过程或政策过程的逻辑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循环的逻辑起点是()?A.计划B.反馈C.控制D.总结答案:B17.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A.法规B.国家政令C.公文D.政策性文件答案:D18.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是()?A.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B.公共目标的设定C.公共问题的提出D.公共政策的实施答案:A19.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A.国会B.法院C.执政党D.总统答案:D20.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是()?A.精英模型B.政治系统模型C.上下来去模型D.机构-制度模型答案:C21.参与政策规划的主体通常是多元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府B.执政党C.社会组织D.利益集团答案:A22.科学的第一品格是()?A.具体与抽象相一致B.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C.感性与理性相一致D.社会现实与理论创造相一致答案:B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A.系统分析方法B.定性方法C.定量方法D.类别分析法答案:B24.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A.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B.行政领导体制C.经济体制属性D.国家结构属性答案:A25.在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之间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等步调不一、协调困难主要是因为()?A.政策问题的复杂性B.执行者的利益驱使C.执行准备不充分D.监督机制不健全答案:C26.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生命灵魂是()?A.方案的独立性B.方案的可行性C.方案的创新性D.方案的方向性答案:C27.“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差距”导致()?A.问题B.社会问题C.公共问题D.失望问题答案:B28.公共政策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例: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D.西蒙★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例:2、政策冋题是指被()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冋题或公共冋题A.党委B.人大C.政协D.政府★考核知识点:政策问题的概念3.政策执行是实现()的重要途径A.领导意图B.政策目标C.政府部门意图D.民众意愿★考核知识点:政策执行的作用4.政策评估考察政策过程的()A.完成阶段B.中期阶段C.中后期阶段D.所有阶段★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含义5.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程序的第一步是认定()A.利益诉求B.利益相关者C.利益范围D.利益重要次序★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过程(二)多项选择例:1、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包括(ABCD )A.无结构访谈法B.实地观察法C.非参与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考核知识点:一手资料收集方法的内容,参见第三章第二、三节附1.2.1 :(考核知识点解释)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包括:①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言谈法,可分为个别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比较重要的政策评估主体包括(BCD)A.弱势群体B.大众传播媒介C.专业机构和人员D.政策制定者和执★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主体,参见第十章第一节附1.2.2 :(考核知识点解释)除了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评估主体是:(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了解全貌、评估结论容易被采纳。
容易受到固有观念和利益的束缚,同时因为往往缺乏评估专业训练,所以影响评估质量。
包括五方面的工作:①政策调查报告②政府工作报告③公民意见投诉④政策听证会⑤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2)专业机构和人员:机构系统内部的评估者和受托者:评估结论易受重视,但是容易受到牵制和暗示,而影响评估质量。
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一.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成形,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
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
1、1920-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凯恩斯主义2、各种社会问题加剧3、行为主义的发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出现4、各种研究机构的存在5、美国的两党政治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功能1公共政策的本质1.政治性,即任何的公共政策都具有政治性,都是为统治阶级的特定利益服务的,当然,不同的公共政策其政治性不尽相同。
2.认识论角度---政策的本质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3.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分配三.关于政策工具1政策工具的含义: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这一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类型p170两分法规制性工具和非规制性工具开支性工具和非开支性工具三分法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霍莱特和拉梅什根据政策工具强制性程度,将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五分法等等3政策工具三种类型的具体内容:(1)强制性工具:又叫直接性工具或规制性工具。
它的特点是用规制和直接行动的方式对市场组织和社会个体施加影响,以实现期望的政策目标。
主要包括直接提供、公共企业、管制等。
(2)混合型工具:政府利用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或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的补贴以及课税,提供诱因,促使政策的目标群体能够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政府治理的目标要求。
如征税与使用者付费、产权拍卖、财政补贴、信息与规劝。
(3)自愿性工具:指政府通过市场,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
如民营化、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等。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一)一、单选1.【单选题】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A 拉斯韦尔B 德洛尔C 林德布洛姆D 西蒙•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C.2、【单选题】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A 公共组织B 公共政策C 社会伦理D 公共秩序•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3.【单选题】从广义上将公共政策界定为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A 伊斯顿B 拉斯韦尔C 艾斯顿D 克鲁斯克•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C4.【单选题】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A 元政策B 基本政策C 部门政策D 一般政策•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A5.【单选题】邓小平关于在中国建立股票市场的决策,在初始阶段就属于A 竞争型决策B 风险性决策C 鼓励性决策D 零和博弈政策•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B• 6.【单选题】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 利益集团B 公民个人C 大众传媒D 代议机关•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D•7.【单选题】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思想库”、“智囊”、“外脑”系统的是A 信息传播系统B 政策咨询系统C 政策监控系统D 政策评估系统•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B8.【单选题】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提出者是A 西蒙B 林德布洛姆C 贝塔朗菲D 戴维·杜鲁门•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A9.【单选题】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公共问题B 社会实践问题C 公共政策问题D 私人问题•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A10.【单选题】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是政策问题分类中的A 结构优良问题B 结构适度问题C 结构不良问题D 地方性问题•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B11.【单选题】提出三源流模型的学者是A 尼尔森B 埃尔德C 科珀D 金登•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D12.【单选题】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A 确定政策目标B 政策移植C 政策论证D 政策方案评估•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A13.【单选题】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称为A 政策设计B 政策论证C 政策规划D 政策制定•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C14.【单选题】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是A 政策制定B 政策执行C 政策监控D 政策评估•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B15.【单选题】美国学者雷恩和米特尔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A 系统模型B 互适模型C 循环模型D 博弈模型•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A16.【单选题】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概念是A 政策产出B 政策影响C 政策结果D 政策监控•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8-P355公共政策评估须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
Ch1.公共政策学●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
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4)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分类(了解)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理论模型A**过程模型(P235):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B渐进模型: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2.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
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Ch3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公共政策工具分类: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混合型工具以下出辨析或选择管制:政府通过制定规则或法令,对个人和组织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大部分管制通过行政法规来进行,并由政府部门或者特别的机构来管理。
管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如规章、标准、许可、禁止、法律秩序和执行程序等政府管制有经济的和社会的两种基本类型公共企业(国有企业):公有所有权或政府控股51%以上;政府可以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和人事权;以营利为目的。
直接提供:政府直接履行公共职能,解决公共问题。
如:国防、外交、警察、消防、教育、社会保障、公园、道路维修等均采取了这一途径或办法。
补贴:是指各种由政府或由政府指导的机构给个人、公司及其社会团体的财政转移形式,目标是让得到资助者采取政府所希望发生的行为。
注意:尽管最后的选择权留给受资助者,但采取所期望发生的行为的可能性因补贴而增加。
补贴:形式主要有:拨款或补助、税收激励(如减税、免税、优惠等)、低息贷款。
产权拍卖基于这样的假定: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在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
产权拍卖:典型的例子:排污权拍卖、机动车牌照拍卖、出租车运营证拍卖。
税收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由个人和公司对政府的强制性支付,其主要目的通常是增加政府开支的财政资源。
也可以用作一种政策工具以引发政府所希望的行为或限制所不希望的行为。
Ch4政策议程●社会问题的类型1.问题的产生原因:**过失性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性行为;Eg: 酒后驾车、家庭暴力、未成年犯罪、同性恋结构性问题:由于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问题;由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
Eg:贫富差距、工业污染、教育不平等、种族歧视与民族矛盾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西方国家面临人口“冬季”)、老龄化问题、儿童家庭教育的淡化2.问题的结构质量:结构良好问题结构适中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社会问题的特征(了解)(1)客观问题是形成社会问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受价值判断的影响(3)政策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4)政策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5)政策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准备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2.政策议程的类型:(简答)公众议程(系统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制度议程):指政府决策者本身将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项目具有新旧之分: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新项目是指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公众议程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政府议程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一旦社会问题进入到政府议程,政府就要详述该问题情形及具体的解决办法。
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1.科博和罗斯提出的议程建立模型P294政策议程确立模式分为三种:外在催生模式政府系统之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政策问题,经阐释和扩散进入工作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手段使之进入政策议程。
动员模式 权威领袖发挥核心作用,主动提出政策问题,并设法将这一问题纳入政策议程之中。
内在催生模式 政府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或相关部门直接提出政策问题,并设法把它列入政策议程的过程。
其扩散的对象一般不涉及社会一般公众。
2.王绍光提出的议程建立模型p297从议程提出者 、民众参与度这两个维度出发,把中国公共政策议程模式划分6种模式,并认为关门模式日渐式微,其他模式日趋活跃。
关门模式议程的提出者是决策者自身,他们在决定议事日程时没有、或者认为没必要争取大众的支持。
即无公共议程。
动员模式是由决策者提出的,确定一项议程后,决策者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
先有政策议程、后有公众议程。
内参模式议程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政府智囊们提出的。
没有民众与决策者的互动.智囊通过各种渠道向决策者提出建议,希望自己的建议能被列入决策议程。
因为担心自己的议案可能招致民众的反对,不希望变成公众议程。
借力模式:政府智囊们将自己的建议公之于众,借助舆论的压力,扫除决策者接受自己建议的障碍。
上书模式:指给决策者写信,提出政策建议,但建言人不是专职的政府智囊外压模式:议程的提出者更注重诉诸舆论、争取民意支持,对决策者形成足够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旧议程、接受新议程。
焦点事件引发最常态模式●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P292(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专家学者、媒体的预测性发布;(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政策问题的机制与过程。
Ch5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合法化●政策规划的主体1.单一式优点:问题了解的具体详细、全局考量弊端:缺乏民主、认知能力有限、难以确保利益分割的公平性2.多元式优点:对政府的制约、补充,保障社会公平,汇集各方利益诉求、民主与科学弊端:对问题了解不够深入、观点代表的是更多的局部利益** 听证会制度是多元式政策主体的一种实践●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运用到案例分析,了解)信息原则: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前提。
客观原则:政策规划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多样性原则:◆规划多重方案:所设计的方案越多越好◆方案彼此独立:所设计的方案相互独立,互不隶属。
择优原则:政策规划要追求优化系统原则:政策规划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短期等各种关系。
可行性原则:设计方案要切实可行,其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政策规划的合法性(三个方面)政策主体/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政策程序的合法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1.韦伯(三形式)政策系统合法化传统(子承父业)、魅力(领袖人物)、法理(竞选)政治系统合法化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只有具备合法性的政府才能颁布具有合法性的政策。
2.政策内容合法化:(小产权房不合法)内容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内容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原则内容要符合法律具体规定3.政策过程合法化:政策规划过程要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
行政系统的政策程序: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立法系统的政策程序: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公布政策●政策的法律化(了解)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赋予其相应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过程。
Ch6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题:禁放政策遭遇尴尬(结合P423案例,从政策执行、政策调整等角度回答)问题: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执行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从该案例中,你认为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公共政策执行力差或者执行出现偏差,将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1.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本质:政策方案付诸实施的所有行为的总和2.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特点(结合案例考察)对象的适用性:政策执行对象的适用性是指政策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政策对人的效力。
标准的表达方式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在××范围内,××主体,从事××活动,适用本政策。
”------------------王海的案例辨析题执行的灵活性:“一国两制”执行的有序性: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
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候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重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
避免政策执行部门的职能交叉或职能重合,其结果是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扯皮、执行效能低下。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因素1.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因素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落实公共政策的组织或人员。
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政策执行组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扁平化结构:减少层次增加幅度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趋向年轻化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组织权责明确性:事权、财权、人权划分明确对等政策执行人员利益因素:执行人员多重利益身份: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