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华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安塞腰鼓》课例赏析作者:何如虹来源:《家长》2019年第07期一、教学实录简介郑桂华老师上课首先检查了学生们的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对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要求做到位。
接着提问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了解程度,当感受到到学生对安塞腰鼓不是很了解时,郑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给同学们从视觉方面直观地介绍了安塞腰鼓。
之后提问学生看安塞腰鼓视频后的感受,同学们依次回答了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篇课文,朗读过后同学们回答安塞腰鼓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是:“热烈奔放、轰轰烈烈、雄健、野气。
”随后教师提问:“哪些句子让你们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种热烈奔放、这种轰轰烈烈、这种雄健之风、这种原始的野气,能不能独立地圈一圈?”学生们在文中依次找到了一些句子,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当交流得差不多时,教师再次提问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
因这个问题较难,所以学生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分别从排比、比喻、对比和短句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教师板书“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点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介绍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进行感情升华。
通过板书总结,让学生们明白了作者用如此多不同的语言来描写安塞腰鼓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优点评析(一)教学内容方面王荣生教授在其《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一直强调:我们听一节课、评一节课要关注教学内容,而不是仅仅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弘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关心学生是不是学到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经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是否有效达成,而不是在听课时像在观看教師表演,看教师教了什么。
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在教学时把握住文本特性,在把握住大体的文本特性后,把握住具体每篇文章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次郑桂华老师的《安塞腰鼓》课堂,把握了《安塞腰鼓》描写性散文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点也立足于学生,可以说是一节犹如艺术品的课,让人不禁赞叹。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想北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从哪些角度描述自己对北平的思念之情?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语师:(生:课前读过了)好!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
我想问一下,去过北京的同学请举手。
好,有一位。
那么,熟悉北京的人,或者对北京有一定了解的人请举手。
(对一位没举手的学生)你对北京一点不了解?师:假如你要去北京。
你准备去哪些地方?……【板书: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二)精读课文(景物——比较景物&感情——视角)1)浏览课文,划出老舍写的景物。
引导学生描述“详细”。
2)对景物进行分类,哪些有意义,合不合适。
学生:……【板书: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的城墙、温和的香片茶、胡同、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这里面提到了蜻蜓,还有**,还有***,有意义吗?我这么期待你们,总是有点意义咯。
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师:哦,也就是这些个花、菜、水果。
那么这些黑枣啊柿子啊,都是些什么?生:具体的东西。
师:哪一类东西?生:身边的小东西。
师:对。
……只有当你们进入非常具体的沉默,比如具体景和物的沉默,你的感触才会明晰起来。
单单说“水果”与说“带着白霜的柿子”感觉就是不一样。
3)比较学生所列景物与老舍景物。
师:好,我们做了上面的这些梳理。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边一样吗?有没有一样的?几乎没有。
不妨假设我们都知道什刹海,想去,我们的关键词是什么?老舍的是什么?生:蜻蜓。
师:我们的北平和老舍的北平区别在哪里啊?【板书:老舍、我们】生:……【板书:生活化、参观一样】【板书:景点】师:我们再明晰一点,北平有些什么景点?生: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板书: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古都】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现在我们经过调整,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呀?北京对于在做的大家来讲,是一个古都,是一个见证中国历史轨迹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个历史名城、文化名城。
《郑桂华作文课堂实录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摘要:板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板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城墙、温和香片茶、胡、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我们北平和老舍北平区别哪里啊?想北平这课主要讲述是什么容?作者从哪些角描述己对北平思念情?下面是由编整理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下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课()导语师(生课前了)!这写是北京我想问下北京学请举手有位那么熟悉北京人或者对北京有定了人请举手(对位没举手学生)你对北京不了?师假如你要北京你准备哪些地方?【板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二)精课(景物比较景物感情视角))浏览课划出老舍写景物引导学生描述详细)对景物进行分类哪些有义合不合适学生【板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城墙、温和香片茶、胡、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这里面提到了蜻蜓还有还有有义吗?我这么期待你们总是有义咯哪些是合适哪些是不合适?师哦也就是这些花、菜、水那么这些黑枣啊柿子啊都是些什么?生具体东西师哪类东西?生身边东西师对只有当你们进入非常具体沉默比如具体景和物沉默你感触才会明晰起单单说水与说带着白霜柿子感觉就是不样3)比较学生所列景物与老舍景物师我们做了上面这些梳理现我们观察下这两边样吗?有没有样?几乎没有不妨假设我们都知道什刹海想我们关键词是什么?老舍是什么?生蜻蜓师我们北平和老舍北平区别哪里啊?【板老舍、我们】生【板生活化、参观样】【板景】师我们再明晰北平有些什么景?生有历史义景【板有历史义名胜古迹古都】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二课师现我们调整结论是什么呀?北京对做讲是古都是见证国历史轨迹地方或者说是历史名城、化名城而对老舍讲它则是生活化是是什么呢?我们再给它说法生(齐声说))组讨论老舍对北平感情师何以见得?他是什么样?他对是什么感情?师我提醒下很多人都得出结论是爱我看了两组听了那组发现了这情况爱是很词定要明晰吗?什么样爱?哪里看出?他又是以种什么身份、什么样视角看北平?生师(指出比喻句是关键进步分析)生像我这样贫寒人或者只有北平能享受清福了师他视角是什么视角?是贫寒人深爱着北平贫寒北平人所以他看到是什么?是蜻蜓、蝌蚪如是梁实秋写北平师【板梁实秋】梁实秋出身上层社会庭生活优越他回这么写吗?(郁达夫、老舍)师(系写作背景)写936年6月6日发表《宇宙风》杂志老舍当青岛教936年是战乱前夕生存艰难生我欲落泪师(比较我们与老舍对北平不感情)5)对松江印象师关松江你们能讲什么景、什么物呢?(开火车回答)(三)结尾这就是我们学习容我们不要仅仅理老舍先生北平还要从他里感受老舍先生对生活态他是贫寒普通北平人他关了投入了那些蜻蜓、蝌蚪就变得很亲切很有人情味这才是老舍北平而如我们这学习生活了年你只能告诉操场我觉得有些遗憾地方如能够成幸福泉能够成笔人生财富就要我们投入看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人还看了想北平段落划分想北平练习及答案3八年级下册语想北平教案关老舍抒情散欣赏5西安高语必修课想北平步练习及答案析。
第37卷第4期2017年8月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4A u g.2017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郑桂华老师执教《想北平》课堂实录分析丰建霞(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郑桂华执教的高二课文老舍散文《想北平》,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 学内容,兼顾文本内容与文体特性,以文体特性切入,“唤起学生对老舍对于北平的这份情感的理解”,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教学效果理想,是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郑桂华;想北平》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078(2017)04-0027-02收稿日期:2017-03-23 doi:10.3969/j.issn.l003-8078.2017.04.07作者简介:丰建霞(967-),女,湖北团风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宛如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内容充实,形式完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单元里,教师引导学生来到一个类似艺术创造的境界,师生共同沉浸在愉悦的富有效率的学习氛围里。
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执教的高二课文《想北 平》的课堂情景®,就是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一、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课程标准的一些模糊性及教材与课标的不对称性,还有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原因,在其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上,是困扰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问题。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目前语文教学的主 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1]郑老师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学内 容,是准确地抓住了教学的核心价值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一是课文文本,二是“课 程标准”,三是学情。
《想北平》是一篇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散文,没 有明显的“写景”、“叙事”、“抒情”,作者将个人的浓浓“想北平”的情感都化在对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小事物的回忆之中,教学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的抓手,该教的似乎很多,却又不知从何教起。
《说“木叶”》教学实录《说“木叶”》教学实录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师:同学们拿到的是一份打印的文章,你们语文书里是没有这篇课文的,对吗?生:嗯。
师:大家看到你们的文章题目,跟我投影上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差别啊?(学生小声回答)师:来,小伙子说说看。
生:“木叶”没有引号。
师:那这个“木叶”有没有引号区别是什么呢?生:应该有。
师:你适合做官方发言人,他用了一个什么词?生:应该。
师:那能不能把这个“应该”的依据说说看?第三排的小姑娘,你来说说看?生:“应该”起强调作用吧。
师:旁边的这位姑娘,你好像还有不同的看法?生:我觉得还有引用的作用。
师:把“木叶”这个特定的意象凸显出来。
嗯,非常好,很自觉地就把标题修改过来了。
大家是什么时候拿到课文的?生:昨天上午。
师:看过文章的请举手。
哦,全部举手了啊,我没有作要求,你们都看了,大家都太自觉了!这篇文章大概讲点什么,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一位同学举手,两位同学……举手的人多起来了,有七八位。
当然,还有很多同学没有举手。
读这篇文章,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说说遇到的困难。
我们来开一下“火车”,可以吗?从后排开始,你读《说“木叶”》遇到哪些困难?生:有。
(思考状)师:有哪些磕磕绊绊的地方?生:这个“木叶”到底应该作何种深层次的解释?师:旁边的同学,有什么困难吗?生:嗯……这篇文章的中心到底讲什么,有一些不太明白。
师:我们能不能把“中心”这个词调整一下,也就是《说“木叶”》的作者最想表达的是什么?用“中心”还是用什么词更好一点?生:观点。
师:嗯,观点,差别在哪里?小姑娘来说!生:中心可能是指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观点则指作者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或者建议。
师:建议,这个词很好。
生:文章中有许多诗句,对于整篇文章较难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个困难?嗯,好像比较多!引用古诗文,有多少处啊,二十处。
第一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先后出现两次,所以一共是十九句古诗文。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共同探讨一下初中阶段的说明文应怎么读。
同学们请看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布置的5个任务。
1.如果题目改成《石拱桥》或《赵州桥与卢沟桥》好不好?为什么?80%的同学答得都非常好,因此这个问题我们不用解决了。
2.结合积累拓展五,你能说说记叙文与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吗?80%的同学答得都不好。
这个不怨大家,因为你们没有这样的经历。
这个问题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之一。
3.自读之后完成思考探究三。
大家完成得都很好,都很认真。
4.在每段段首用数字标出来,看看有多少个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写在下面。
有的同学只写了见课本多少页;有的同学还是根据以往我们学习小说、散文这些文艺性文章的特点来选的,比如选择有文采的句子。
张老师想和大家谈的是,对说明文而言,你认为哪几个句子最重要。
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了,但跟我的要求有一点偏差,你们说对不对?这个不怨大家,因为你头一次接触,它还与第二个问题有关,对不对?我们一会儿要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辅助性的问题。
5.请大家在认真读完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制作一座桥的模型,带到班级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的作品好。
这个问题属于预备性问题。
过两天中秋节放假的时候,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帮忙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要对比一下书后的那两段文字,看看说明和记叙有什么差别。
刚才第二题大家不是答得不太好嘛,我们就从这里入手。
请课代表来朗读这一段。
生:卢沟桥是一座联拱式石桥,计11孔,长212.2米,加上两端桥堍共长约265米。
靠河两岸的跨径仅16米左右,逐渐向桥中心增大,最大跨径计21.6米。
桥墩上游面造成尖端形,下游面系平头,深合现代科学原理。
桥面宽7.6米,全宽约8米。
桥面2020.02师课堂272020.02用石板铺砌,桥的两端筑有翼状石栏,连同桥上两旁石栏,北面有石柱140个,南面有石柱141个,其中一个已经坍塌损坏。
郑桂华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第一篇:郑桂华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类比构思执教者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杭州市第九中学高一学生师课前聊天之后提及-----说清楚一下,把敏锐的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课常做的事情。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类比构思法之后,教师出示冰心的《霞光》,请一位女同学来朗读。
师:请大家说说看,写了什么?作者想写什么?生: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不必太在意。
师:写的是霞的物象,但写的是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什么好处?生:容易让读者有兴趣,不枯燥。
师:生命是庄严的话题,神圣的大话题,用这个物象写,容易让作者喜欢。
生:引发读者的共鸣。
师:不直接讲出来。
含蓄。
生:霞和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有相似的地方。
师:更加直观生:更加透彻,更具体。
师:所以有时候选择一个物象来承载就要更加直观形象。
屏幕显示谈生命(节选文字)之后屏幕上只有三个大字人生像?师:你能想到哪些物象来表达人生感受,写得越多越好……大于等于8个学生思考,写。
生:繁星迷宫小草浮云沙丘战争白纸彩绘乐谱程序游戏农场赌博搓麻将(学生想解释的时候,被教师忽略)生继续表达:像高尔基文中的海燕像登山,到山顶的那种香烟——抽到高兴的时候就没有了公交车——有些人陪你到终点,有些只是过客浓咖啡—有苦也有甜子弹—一瞬间的人生没有彩排的电影风筝----只有制约着才能飞得更高五颜六色的调味盒餐巾纸—看看还多,其实快用完了雷雨—狂风暴雨后才见彩虹一场旅行瀑布——蓄势待发,倾泻一瞬间火箭——扔掉一些东西才能飞得更高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这些物象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了序号。
师:现在请大家转换身份,写作文大部分时候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请大家当一下读者。
作为读者,你最愿意看哪一篇呢,暂时不考虑内容。
凭理性思考,只投一票。
师:投好后,请回忆反思,交流一下,为什么投给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理由是什么?生:给“没有彩排的电影”感觉很文艺。
师:是不是很期待?生:会引发我的阅读兴趣,人生思考。
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实录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安塞腰鼓》,刚才我们见面的时候,知道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
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呢?生:找出生词,标出节号。
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生:标了。
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的“晦暗”,第12节的“羁绊”。
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
我今年教高三,默写“羁鸟恋旧林”,还有不少人默错了。
接着说。
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
师:其他人还有没有补充?没有了。
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
有没有人朗读过课文?读过的人请举手。
(教师数了一下。
)朗读过的人好像比较少。
安塞腰鼓离我们多水的江南,离我们人间的天堂杭州是有点距离的。
所以,在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
(板书: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
(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
(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它融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上千人表演。
我们从中看到了野气,看到了奔放。
“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
是一种原始人的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师: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再来朗读安塞腰鼓,肯定会有新的感觉。
我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非常好!坐端正,拿好书。
《变形记》教学实录(郑桂华)时间:2005.5地点:上海市虹口教师进修学校年级:高二(一)导入:1)课文题目2)作者介绍(由学生说—由学生提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卡夫卡的《变形记》。
【板书:变形记】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节选了小说开头的一部分,大家都看过课文了吧?生:看过了。
师:好!以前听过卡夫卡吗?有没有查点资料,作些了解?【板书:卡夫卡】生……【板书:奥地利、生前无名、孤独、不满、《城堡》、《审判》】师:请坐!她讲了很多。
请个同学归纳她所讲的内容,有点难度哦。
生:……【板书:作品、经历、作品特点】师:迅速对一段话进行归纳是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归纳的要点是把握信息……后人对卡夫卡评价很高,有人认为他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对这样一个作家,你们要熟悉。
(二)精读课文1)概括课文内容。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能不能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生:讲了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甲虫,而不是原来的人的样子了。
【板书:格里高尔—甲虫】师:……那后续的事情呢?2)指出甲虫的特征,画出重点句子。
师:你们见过甲虫吧?甲虫有什么特征呢?生:……【板书:壳是硬的、脚很多、圆的、行动不便】师:行动不便,文中写得很充分,是哪些文字?第几节?……师:他反复的强调甲虫的什么特点?生:行动不便,不堪重负。
3)给你的感觉。
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聊斋之狐狸精、嫦娥、奥特曼、蜘蛛侠。
师:是的。
……他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点?我们不妨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
现在大家先看看你对这个甲虫是什么感觉,有没有什么看起来让人觉得不错的地方。
生:没有。
师: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些变形的现象。
我小时候经常听一个故事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师:……至少给我一种愉悦的感受。
这个格里高利变成甲虫,是一个看起来让人很不舒服的形象。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东西?谁愿意主动来说?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
生:……师:我们肯定还有很多要说。
我们四人一小组……这个讨论要把我们的思考深入下去。
《落花生》课堂实录师:今天,看到同学脸上洋溢的笑脸,很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出示诗句)读出来: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出示句子)生:齐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
他们就像梅花一样!师: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接受挑战吗?生:齐读课题《落花生》师:有什么问题吗?生:落花生是什么?师:出示花生实物和图片,介绍花生: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花生。
师:打开课文,认真仔细读课文,画出里面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师:谁来读?(生字套红)居然炸油吩咐茅亭价钱便宜石榴体面爱慕矮小分辨指名读师:读得真准,再找个同学读。
师:字音读得真准,看榨和榴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木字旁。
师:茅亭的“茅”怎么记住呢?生:(略)师:拿出手来一起书空写。
师:把这些字放进课文里,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内容。
生:读:“他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师:他说的在议花生,还写了什么生:种花生师:还写了收花生。
谁来读第一段。
看他们怎样种花生收花生的?指名读第一段师:说一说你读时心情怎样?生:他们很高兴,从这些词看出来“居然、竟然”,后园一直是空的,母亲决定种花生,我们就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又没有怎么管它,竟然收了,特别地原来是荒着的,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你从这里还能看出花生一种什么力量?生:花生长的非常好。
师:还能看出什么呢?生:花生的存活力很强。
师:对,生命力很顽强。
读一读这句话,还感受到什么?屏幕出示:“我们姐弟收获了。
作文教学的过程指导作者:郑桂华发布时间:2013-05-02 09:09:07 浏览次数:23郑桂华,华东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进行了课程改革。
这些改革虽然被冠以不同的名分,不过,改革的旨归又具有显著的共性,即解决“有限的教学时空与无限的知识增长”的矛盾。
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知识总量在急剧增长,学科分类越来越庞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那些最值得掌握的知识,使得学习成为儿童成长的助力而不是负担,既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20世纪8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深刻地指出过,我国语文教改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框架内,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严峻。
这既是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又与我国长期的语文教学传统有关。
习惯上,人们把人类的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
相对来说,属于自然学科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其教学知识体系的设定所遵循的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绵延两千多年的工具理性,即有既定的学科要素、公认的基本概念、客观存在的基础定理。
比如中学物理科课程,其学科基本要素是“质量”、“能量”、“热量”,围绕这些要素,是“力”、“引力”、“反作用力”、“摩擦力”、“浮力”、“张力”等核心概念群,围绕这些概念群,是经典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电学定律等一系列定律。
这些要素、概念、定理,都是公认的,客观的。
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和公理,就可以解释许多物理学科的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题目。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物理课程虽然有一定差别,也无非是在内容安排的轻重、难易上的差别。
即哪些内容重点讲,哪些内容放在哪个学段讲,而不可能有根本差异。
这是因为,自然科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就是以逻辑的、内结构化的形式发展的。
但是,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科课程,就难以列出类似于物理、数学那样客观的学科要素、不可缺少的概念以及公认的定理。
作文讲评:作文切题的一种方法2(郑桂华)二、研读同伴的习作,统计分析,发现我们的问题。
师:现在请你们按照这两点(在板书中将“直接出现次数”标为①,将“位置”标为②),去看我们同学的作文——47分、48分、49分的作文——是我们卢湾中学均分的作文,大多数同学是这个作文分数。
请你们依据这两点——直接出现的次数和直接出现的位置,去划后面这三篇作文。
师:【板书:我们的作文:1 2 3直接:间接:】师:第一篇,直接的有几处?生:(全体)6处。
师:【板书:6】我也统计到6处。
很好。
第二篇?生:(全体)3个。
师:【板书:3】第三篇?生:(全体)7个。
师:【板书:7】平均几个?师生全体:。
【板书:≈】师:(手指板书中“优秀作文”与“我们的作文”两处统计出的平均值)比例多少?接近3倍了吧?好,接下来告诉我,“位置”在哪里?师:“开头”“结尾”都有的。
“独立成段”?(在板书“首段”“末段”处打钩)生:(全体)没有。
(在板书“独立成段”处打叉)师:“段首”?生:(全体)比较少。
师:比较少,基本没有(在板书“段首”处打叉)。
现在知道为什么差十分了吗?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话题是想解决什么问题?作文一定要紧扣标题。
这是切题的一种办法。
【板书:切题】我怎么来看出文章是切题的呢?(指着板书)这是一个办法。
办法肯定有很多。
现在怎么办?改呗。
大家知道我们和人家的差距了吗?师:那么,我们接下来分小组研读。
研读什么?我们挑第二篇作文。
“每个人的舞台都有所不同,或是唱歌、或是乐器、或是朗诵……”找到这篇了没有?生:(全体)找到了。
师:好。
你要改前面一篇,或后面一篇也没有问题哦。
但是,请你们来看这一篇反复出现的,核心的关键词是不是“舞台”?生:不是。
师:(手指板书,划出“3”次)它标题中的关键词出现的最少啊。
是不是?大家已经在告诉我们的,这篇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词?生:机器人……师:机器人、航模之类的。
请统计出现了多少次。
同学们,现在当回事来做哦。
以读促写,彰显语文之美——《说木叶》课堂教学实录
李金文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生齐:木叶。
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
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生:树叶。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李金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职教中心 73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中语文《说“木叶”》之误说
2.高中语文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探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为例
3.高中语文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探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为例
4.语文教学中思维之势的巧妙营构——郑桂华《说“木叶”》教学实录研习
5.语文教学中思维之势的巧妙营构
——郑桂华《说"木叶"》教学实录研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桂华描写作文教学实录作者简介郑桂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博士,原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青语会副理事长,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
曾获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著有《听郑桂华老师讲课》、《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语文》、《写作新视点》、《初中生作文十日谈》等;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21)中学教学卷》和《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初中作文教程》、《新语文个性化写作》、《新语文个性化阅读》等丛书。
多次参加上海中考语文卷的命题。
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网络与语文课程整合等方面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致力于新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一、作文教学:过程指导1.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作文教学的定位3.作文教学的对策:落实过程指导 3-4集二、课堂实录1.打开作文思路:发散构思2.打开作文思路:类比构思。
作者简介郑桂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博士,原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青语会副理事长,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
曾获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著有《听郑桂华老师讲课》、《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语文》、《写作新视点》、《初中生作文十日谈》等;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21)中学教学卷》和《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初中作文教程》、《新语文个性化写作》、《新语文个性化阅读》等丛书。
多次参加上海中考语文卷的命题。
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网络与语文课程整合等方面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致力于新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一、作文教学:过程指导1.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作文教学的定位3.作文教学的对策:落实过程指导 3-4集二、课堂实录1.打开作文思路:发散构思2.打开作文思路:类比构思[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小学作文教学实录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刚刚见面,彼此还不认识,下面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请你马上说出其中有几个要点?它们都是什么?师:我姓靳,叫靳家彦,是天津南开小学语文老师,今年62岁,小学作文教学实录.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特别高兴.我向你们学习.师:我说完了,现在请你们讲一讲我刚才的这段话有几个要点.生:您叫靳家彦.师:这是第一点.生:您是天津南开小学的语文教师.师:这是第二点.生:您感谢我们.师:这是最后一点.生:您说您今年62岁.师:这是第三点(手势3).师:最后我说什么:看到你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这是什么?全体生:是感受(3遍).师:你们非常准确地听了我所说的话(板书:感受)而且知道我最后一点是谈出我的什么?(指板书:全体学生读“感受”3遍.)师:什么是“感受”?生:是发自内心的感想.是自己做完一件事的心得.师:你看“感受”几个字啊?生:两个字.师:我们先看“感”.我们看到的大干世界,包括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读书,这都是身外之物.这些身外之物是我们内心感知它、感觉它,这叫什么?(板书:“感之于外.”)引起我内心强烈共鸣,引起我内心情感的波澜.这叫(板书:“受之于心”).(全体学生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师:这就叫(指板书)“感受” (生:大声读3遍).师:古人说目击事物以心击之,用心击之,用心感受它,引起你强烈的情感活动,这就叫“感受”.师:好了,现在你们就谈你们的感受.刚才我谈了我看到你们后内心的情感变化,我的心理活动.现在请你们谈你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我们总要有个话题埃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实话实说》,最早的主持人是崔永元,后来换了一位女主持叫和晶,最近又换了一位男主持人,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生:不知道,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师:我也不知道,(生:笑声)不管他叫什么,我们今天也来个实话实说,围绕一个话题:你喜欢作文吗?一定要实话实说.别看那么多老师在听我们讲,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你喜欢作文吗?生:我喜欢弹琵琶,心情好时可以疯狂地扫弦,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发泄出来.师:你喜欢弹琵琶,你没有正面回答,喜欢作文么?生l:还行,因为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生活体验丰富就有的可写.师:我领会了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喜欢弹琵琶,我懂了.说得很委婉.生2: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作文.师:什么时候喜欢,什么时候不喜欢?生2:心情好时,800字的作文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好.师:一气呵成,有才.生2:接着说,如果心情特糟糕,300字的作文一边写一边玩.师接着说:心情不好别说写作文了,看谁都不顺眼.是吧?(在场的学生都笑了.)师:是实话实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这要看心情.生3:我也是心情好就喜欢写作文,因为脑子里有情况.心情不好时,老师讲的作文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师:你说的比上一个同学又进了一步,不仅是心情好能写,心情不好不能写,而且说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时写得就好.有时老师布置的内容没有词可写,因此心情就不好.道出了一个道理,喜欢写是因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喜欢写是因为没词,没内容可写.生4:我常常是一开始不喜欢写,觉得写字烦,一会儿写进去了,越写越顺利就喜欢写了.师:真深入进去了,当你已经开始行文了,而且全身心地投入时就愿意写,如果开始写就嫌难,开头就不知道怎么写,会越写越不爱写.师:嫌烦是态度问题.没词写是内容问题.生5:我是因为作文的类型.老师布置想象作文和童话就喜欢写,可以抒发自己的想象,没有限制.如果写一些老师规定的写人一类的作文,不是不愿写,是比较反感.师:喜欢写想象作文,喜欢写抒情的作文,喜欢写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作文,而遵命的、非写不可的,就很勉强很无奈.(立刻引导)其他学生:时间紧;可写的太多,写不过来;得分低失去信心了;没有特点的不会写;感受不深不爱写.师:喜欢写的原因有三点:第一,能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写后很痛快;第二,能记录生活.将最美好最难忘的人、事、景、物记录下来;第三,通过写作文提高自己的情操,培养品德.不喜欢写的原因也有三点:第一,没有内容,没词可写;第二,缺少方法.那么多内容不知怎么写;第三,态度问题,嫌麻烦,遇到困难,心情不好就不爱写.我们把喜欢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归纳出来后,还要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写作文时一般从什么地方开始?生(畅所欲言):从观察开始、思考开始,从审题开始,从情感爆发开始,从准备写作文开始.师:说了很多,我觉得要写一篇好文章,要从你的生活、你经历的事情的“感受”(板书)开始.板书: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抒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接下来靳老师请学生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或人,学生畅所欲言.)〔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类比构思
执教者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杭州市第九中学高一学生
师课前聊天之后提及-----说清楚一下,把敏锐的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课常做的事情。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类比构思法之后,教师出示冰心的《霞光》,请一位女同学来朗读。
师:请大家说说看,写了什么?作者想写什么?
生: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不必太在意。
师:写的是霞的物象,但写的是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什么好处?
生:容易让读者有兴趣,不枯燥。
师:生命是庄严的话题,神圣的大话题,用这个物象写,容易让作者喜欢。
生:引发读者的共鸣。
师:不直接讲出来。
含蓄。
生:霞和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有相似的地方。
师:更加直观
生:更加透彻,更具体。
师:所以有时候选择一个物象来承载就要更加直观形象。
屏幕显示谈生命(节选文字)
之后屏幕上只有三个大字人生像?
师:你能想到哪些物象来表达人生感受,写得越多越好……大于等于8个
学生思考,写。
生:繁星迷宫小草浮云沙丘战争白纸彩绘乐谱程序游戏农场赌博搓麻将(学生想解释的时候,被教师忽略)
生继续表达:像高尔基文中的海燕像登山,到山顶的那种香烟——抽到高兴的时候就没有了公交车——有些人陪你到终点,有些只是过客浓咖啡—有苦也有甜
子弹—一瞬间的人生没有彩排的电影风筝----只有制约着才能飞得更高
五颜六色的调味盒餐巾纸—看看还多,其实快用完了雷雨—狂风暴雨后才见彩虹
一场旅行瀑布——蓄势待发,倾泻一瞬间火箭——扔掉一些东西才能飞得更高
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这些物象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了序号。
师:现在请大家转换身份,写作文大部分时候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请大家当一下读者。
作为读者,你最愿意看哪一篇呢,暂时不考虑内容。
凭理性思考,只投一票。
师:投好后,请回忆反思,交流一下,为什么投给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理由是什么?
生:给“没有彩排的电影”感觉很文艺。
师:是不是很期待?
生:会引发我的阅读兴趣,人生思考。
(教师板书人生思考)
生:我也选这个,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有共同点。
师:也就是有足够的联系相通(板书)
生:人生像一场战争,最能激发人的兴趣,因为人往往一不注意就被撂倒,人生太激烈了。
师:你一定很有感触。
(板书最有感触)
生:搓麻将因为人生沉重,而用这样调侃的笔法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有一个反差(板书)
更能激发阅读期待(板书)
生:风筝很好,有老师家长的制约,很像。
师:大家更关注这些带形容词的物象。
更清楚?
生:遐想的空间更大。
生:不确定因素更多,更能切合人生的主题。
生:写作就像外科医生一一,切入点很小,但是却力求更细微具体。
师:会更细致,更具体
师:回到那个,没有彩排的电影有吗?
生:会自己去创造,反而引发读者的感慨。
师:读者会有哪些可能的感受?
生:会很好奇。
会觉得虚伪。
会反感等等。
师板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这六个要求,反思一下自己选择的物象怎么样?
1、合理性
2、有感触
3、联系性
4、产生共鸣
5、引发思考
6、最高要求是反差师:请大家对照要求,调整一下你的物象。
生:“子弹”不好,虽然有联系,但不能引发共鸣
师:而且你见过子弹吗?见过真实的吗?
生:见过
师:但引发共鸣比较少吧
生:“海燕”那个不好,其实人生不只是挑战,也有平淡,而且海燕很远,因此我换成“白纸”了。
师:下面,围绕你选择的物象,列举至少五个特点……挑战一下。
生:搓麻将1、具有随机性,因为骰子的点数本身就随机的。
(众笑)2、机遇性,这和随机性不一样的,这是指牌。
3、主动性,因为你如果主动碰吃之后牌就不一样了。
4、不可控性,因为你想吃的是被碰了。
5、被动性6、耐心7、挑战性
生:我选的也是这个,我补充一下不要贪心,你可能因为胡大牌儿结果被别人胡了。
师:当我们看到随机性三个字的时候你想到搓麻将了吗?同样,单凭机遇性,挑战性你觉得是麻将?这些事麻将所独有的特点吗?所以当我们在描绘这些特点的时候可以上升到独有的,这才能写出个性的地方。
后面的交代描述是关键,前面那些事感觉,师评价性的,如机遇性等。
当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描述物象所独有,尽量用描述性的,少用评价性的文字。
接下来就是寻找这个物象中与人生相关的点,具体写下来,拟一个提纲。
最后时间匆忙,老师再让你们思考一下:哪些作文题,适合这个作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