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5
2022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义(经典打印)考点一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A点B点公转位置近日点远日点时间1月初7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较慢注意: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①“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②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a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b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2)黄赤交角的影响: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直射哪条经线,哪条经线地方时为12时。
据图观测: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五带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季节的变化扩大(缩小)扩大(缩小)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变化明显(不明显)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黄赤交角等于0直射赤道无极昼、极夜现象无五带划分无变化始终昼夜平分无季节变化(高考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一、选择题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如图),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
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A.恒星日B.太阳日C.恒星年D.回归年2.据《周礼》记载:“冬至……景(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
此长短之极。
”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B.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C.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D.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解析:1.D 2.D第1题,表影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即为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
故本题选D项。
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且太阳辐射强弱还与天气状况、海拔等因素有关,A错误;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误;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错误;影长渐短时,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D正确。
(2019·沧州质检)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4.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A.正北B.正南C.西南D.西北解析:3.B 4.A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与旗杆影长呈负相关,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最短。
根据图中的影长判断,甲影子最长,为冬至日;丁影子最短,为夏至日;乙、丙为春、秋分日。
5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等特点2. 掌握昼夜长短(包括日出、日落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基础回顾】 1.公转(1)方向:________________; (2)周期(1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速度(填图)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转和自转的关系4.公转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 ①标出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②标出A 、B 、C 、D 的节气和时间;③周期:1回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解析】1、公转速度的判读(1)在图中标出地轴、二分二至、公转方向。
(2)在图中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并判断A→B、B→C、C→D、D→A段的公转速度情况。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_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____;D→A: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极夜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极夜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2、公转意义①: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1) 时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①判断A、B、C、D四个位置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 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夯实)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1.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 7月初,夏至日为 6月22日前后。
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2.如何区分春分和秋分?提示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b.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若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则热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将减少(增加)4°。
4.若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四季和五带有什么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将不会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课时质量评价(六)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同学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模拟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保持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34′的夹角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③保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1.A 2.B 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演示过程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呈66°34′,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受演示活动空间限制,难以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北极星。
第2题,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为20°,极圈纬度数为70°,极圈度数增大;元旦时,天安门广场太阳直射点离赤道更近,昼长比现在长,升旗时间提前;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减小,气温年较差变小。
(2021·菏泽模拟)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圆弧形排列。
古人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可确定节气,安排农耕。
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观测,从第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从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
下图为某日考古员在观测点拍摄的日出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日期最接近( )A.1月27日B.4月27日C.7月27日D.10月27日4.此时,考古队员的身影朝向(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3.A 4.D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古人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可知,图片正中部前方,即观测点中部土柱狭缝大致朝向正东,通过方位判读可知,图中左侧为东北方位,右侧为东南方位,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则材料中“从第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的第2个狭缝为图中右边第二条缝,同理,北半球夏至日日出东北,从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则第12个狭缝为图中右边第十二条狭缝,即左边第一条狭缝为夏至日日出方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专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1~2题。
1.该地位于()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答案:D点拨: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最小,说明位于南半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D对。
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答案:A点拨:P点为冬至日。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3~4题。
3.该地的地理坐标是为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答案:B点拨: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50°,计算出当地纬度为40°N,根据二分日时,各地地方时6点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40,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
4.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A.8.00、17:00 B.7:50、17:10 C.8:20、17:00 D.8:10、17:10答案:D点拨:夏至日时,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为昼长,24小时减昼长等于夜长,夏至时的夜长等于冬至日昼长,为9小时,当地时间7:30分日出,换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10,当地时间16:30分日落,换算为北京时间为17:10。
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5~6题。
5.表中的4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答案:D点拨: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我国从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楼间距逐渐增大,故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