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提取、酶工程技术、动态连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半仿生提取、新型吸附剂电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亲和色谱、分子烙印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生物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细胞膜色谱、多维组合色谱、萃取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膜分离、分子蒸馏技术及双水相萃取等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进展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并发展新药和寻找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显示极大的应用前景,使中医药工业更加生机盎然。
以下笔者将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
随着现代化工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生产中来,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使中药制药工业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成分进行萃取的新技术。
以CO2为流体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的极性与正己烷相似,所以最适合用于溶解亲脂性、低沸点的物质,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及环氧化合物等,是目前解决中药制药工业中挥发性或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有效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艾叶属于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叶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平喘、镇咳、消炎、抗过敏、杀菌抑菌、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作用。
目前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 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 法)、微波辅助萃取工艺、活性离子水提取、超声波提取法、酶提取法等。
艾叶挥发油的提取率将直接影响艾叶临床药效的发挥[1]。
本实验使用原油精油提取器通过超声波萃取方式进行艾叶挥发油的提取,现将实验过程报告如下:1材料1.1艾叶本实验采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河南蕲艾。
1.2主要仪器设备原油精油提取器、漏斗、分离器、烧杯、秤、粉碎机等。
2实验原理原油精油提取器为密封式提取容器,升降式带定位连接口,具有多重控制保护功能,通过最新的超声波萃取方式可以得到更高的提取比例,减少提取时间和操作强度。
提取原理:植物油与水构成精油与水的互不相容体,通过超声波高频加热直接作用于植物细胞内,使之产生压力,细胞承受不住压力破壁后产生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得到植物原液和精油的液体混合物,通过油水分离即可得到精油产品。
3测定方法3.1艾叶处理采集河南蕲艾的艾叶(图1),用粉粹机粉粹,然后加少量水拌湿,装入物料瓶中备用。
瓶和艾叶总重4.5kg 。
3.2测定步骤3.2.1先开冷凝水仪器冷凝器后侧接水管,下侧接进水管,出水管在上部,确保内部冷却水高度。
3.2.1设置提取温度和时间按设置键进入设置界面,从上到下分别设置输出最大功率、温控定时和运行时间。
我们设置的输出最大功率为100W ,运行时间50min 完成,按下最右侧“关”按钮,然后点击”开”按钮。
3.2.3转盘试运行在未开启工作状态下,长按向上按键2~3s ,转盘指示灯会点亮,内部转盘开始旋转,按下向下按键,则停止转动。
3.2.4工作运行物料瓶放置到位,关上门后,按下“开”按键,运行指示灯会闪亮,转盘灯也会点亮,状态灯闪动。
运行状态显示“开”表示仪器已在正常运行状态,观察显示屏上的输出功率李成贤,曹洪志*,易宗容,李雪梅,许思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644003)收稿日期:2019-10-05基金项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新型饲料添加剂艾叶提取物抗菌效果研究(ybzysc17-21)作者简介:李成贤(1979-),女,重庆忠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第24卷 第3期2010年 8月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J OURNAL OF SHANDONGI NST I TUTE OF L I GHTI NDUSTRY V o.l 24 N o .3A ug . 2010收稿日期:2010 05 24基金项目:济南市科技计划招标项目(SDSP2009 00602 02).作者简介:隗苗苗,(1986 ),女,山东省章丘市人,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食品与食品添加剂.通讯作者:崔波,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口加工,食品生物技术,碳水化合物.E m ai:l cu i borr @163.co m.文章编号:1004 4280(2010)03 0001 03大葱油的提取工艺及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隗苗苗1,崔波,1,2*,孙洪波3,徐厚平4(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2.山东省轻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3.即墨市第二职业中专,山东青岛266200;4.济南市质量监督局,山东济南250002)摘要:本文综述了大葱中主要有效成分大葱油的各种提取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大葱油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并对大葱油的提取工艺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大葱;大葱油;提取中图分类号:TS225.1 文献标识码:AResearc h advances of extracti on technology of gree n onions oilW E IM iao-m iao 1,CU I Bo,1,2*,S UN Hong-bo 3,XU Hou-ping4(1.Schoo l of F ood and B ioeng i neering ,Shandong Institute o f L i ght Industry ,J i nan 250353,Chi na ;2.Shandong P rov i nc i a l K ey L aboratory of F i ne Chen i ca ls ,Ji nan 250353,China ;3.Ji m osh i Second P ro fessiona l Spec iali zed M i dd le Schoo,l Q i ngdao 266200,Chi na ;4.Ji nan Q uality Superv i sion ,Ji nan 250002,Ch i na)Abst ract :The extracti o n m et h ods o f green onions o il fr o m g reen on i o ns w ere su mm arized in this article .The advantage and d isadvantage of all these ex traction m ethods w ere analyzed.The pri n ciple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 tages of green on ions o il deter m i n i n g m ethods w ere discussed .The prospect o f ex traction techno logy and developm ent directi o n of app lication o f the green on i o ns o ilw as put for w ard .K ey w ords :green onions ;green on i o ns o i;l extraction0 引言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俗名 和事草 ,具有独特飘逸的浓郁香辛气味,是菜肴中良好的调味品。
专题论述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又称挥发油、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简单化合物组成,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可挥发。
植物精油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
精油还是天然香精、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天然香料有着合成香料无法代替的、独特的香韵以及大多不存在毒副作用等原因,其生产和销售经久不衰。
在天然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其效用的重要步骤之一。
现将植物挥发油提取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植物挥发油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传统的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1-2]、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附法等方法。
水蒸气蒸馏(hydro distillation ,HD )是根据每种挥发性成分都有固定沸点且不同温度下具有相应蒸汽压的原理。
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方式有:水中蒸馏、水上蒸馏、直接蒸汽蒸馏、水扩散蒸汽蒸馏等。
其中,水扩散蒸气蒸馏是近年国外应用的一种新颖的蒸馏技术;水蒸气由锅顶进入,蒸气自上而下逐渐向料层渗透,同时将料层内的空气推出,其水散和传质出的精油无须全部气化即可进入锅底冷凝器。
蒸气为渗滤型,蒸馏均匀、一致、完全,而且水油冷凝液较快进入冷凝器,因此所得精油质量较好、得率较高、能耗较低、蒸馏时间短、设备简单。
水蒸气蒸馏适合于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
此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产量大的优点,但若加热温度较高时,可能会使精油中热敏性成分发生热分解,易水解成分发生水解及原料焦化等。
HD 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溶剂提取法是利用低沸点的弱极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等连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提取液经过蒸馏除去溶剂,即可得到粗挥发油。
此法得到的挥发油含有树脂、油脂、蜡、叶绿素等较多杂质,必须进一步精制提纯。
其方法是将挥发油粗品加适量的乙醇浸渍,放置冷冻(-20℃左右),过滤,滤液蒸馏除去乙醇;也可将挥发油粗品再进行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提取工艺概况摘要: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概况。
挥发油(volatile oil)又称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
临床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常用的解表、行气活血、芳香化湿等中药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显著疗效。
在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药物疗效的重要步骤之一。
现将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1 中药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目前对中药挥发油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指纹图谱色谱法, 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2]其中又以gc-ms和hplc测定中药挥发油含量较为常用。
2 中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2.1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用的挥发油连续动态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等优点,在中药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广泛。
其方法是将药材粗粉先用水浸泡,然后通入水蒸气,使挥发油和水蒸气一同蒸出,再通过不同方法或直接分层分取挥发油。
分取挥发油的方法有芳香水析分取,或用氯仿、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萃取。
其不足之处是温度较高,耗时较长,易使对湿热不稳定和易氧化的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为此,许多人对此不足进行了改进。
对于热不稳定的挥发油有效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时需加以改进,可采用50 } 60℃浸取并减压的蒸馏工艺。
如当归挥发油提取川,常压下水蒸气蒸馏法的挥发油得率为0. 32%一0. 400lc,而且所需温度较高,作为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蔓木内酷会异构化;改进减压蒸馏工艺,在50 } 60℃浸取当归挥发油,得率可提高到0. 540lc0. 640lc,较常压下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的得率高出了400lc。
针对医院制剂生产品种多、规模小,而采用芳香水上盐析分取时难以形成油层、不易收油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加盐、降温的新工艺,降低了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损失。
改进后的水蒸气蒸馏法,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中草药的生产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传统中药往往被认为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因此用药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能与现代医学接轨。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必须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
中药的提取包括浸出、澄清、过滤和蒸发等许多的单元操作。
浸出是其中很重要的单元操作,是大多数中药生产的起点。
浸出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利用率和后续加工的难易。
浸出工艺可以视为中药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并优化中药浸出工艺十分必要。
1 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中药的浸取是溶剂进入药材,将有效成分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
一般认为,有效成分在药材中的扩散是决定浸出速率的主要步骤。
影响浸出的因素主要有溶剂、温度、压力、固体药材粒度与液体的流动状态等。
溶剂的极性、粘度等物性影响到植物组织中不同物质的浸出速度和溶出度。
水和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两者的不同配比混合溶液对中药材的浸出影响很大。
温度和压力升高,扩散速度加快,浸出速度也加快。
但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热敏成分。
传统中药生产采用的煎煮是在常压沸点下进行的。
但也有报道认为,减压操作有利于提高药材吃水量,使组织疏松,有利于浸出。
药材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浸取速度越快。
但粒度过小会使杂质浸出量增加,分离提纯困难。
固液相对运动速率越高,溶液的湍动越强烈,会导致边界层变薄,更新加快,提高浸出速度。
2 研究现状及成果传统工艺及设备的优化革新针对中药提取工艺中能耗、物耗大,杂质多,效率低的状况,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提取工艺进行了摸索与优化,在保持“中药特色”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中成药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传统工艺是经过大量生产与临床实践检验的,与中医理论联系极为紧密。
对传统工艺的优化可得到最直接的效益,已有的工作多集中在这一方面。
吴盛贵等以提取时PH值、提取时间、酸化时PH为变量,对穿心莲碱水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挥发油提取别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挥发油作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目前应用于挥发油的提取技术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辅助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别离方法有冷冻结晶法、色谱法、分子蒸馏法,各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挥发油;提取方法;别离方法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大都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以萜类成分多见,另外,还含有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从中提取的挥发油大多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其不仅在医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工业、香料工业及食品工业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挥发油的提取别离技术的不断改良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取方法1.1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汽蒸馏,也可在多能式中药提取罐中对药材边煎煮边蒸馏,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再通过不同的方法或直接分层分取挥发油,一般需再蒸馏1次,以提高馏出液的纯度和浓度,最后收集一定体积的蒸馏液;但蒸馏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挥发油中*些成分氧化或分解。
罗琴等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益智仁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其最正确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浸泡4h、提取6h,挥发油气味芳香持久,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王文基等采用不同的浸泡提取液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木香中的挥发油,发现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将其提取率提高到3.80%,确定了提取云木香挥发油的最正确工艺条件。
目前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1.2 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气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黏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故能对多种物质进展溶解浸取,减压后溶解能力又极大降低,整个过程兼具提取和蒸馏双重作用,目前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
2021・04科研开发当代化工研究IsaModem Chentical丄m植物精油的主要提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杨永胜(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675100)摘耍:近年来,随着植物精油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提取技术发展的也逐渐趋于成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提取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植物精油提取的主要技术,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植物精油提取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植物精油提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叭关键词: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发展前景中国分类•号:TQ654.2文献标识码:AMain Extrac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Essential OilYang Yongsheng(Yunnan Senmeida Biotechnology Co.,Ltd.,Yunnan,675100)Abstract z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pplication f ield of p lant essential oil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matured and many new extraction methods have emerged.In this paper,several main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of lant essential oil were introduced,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ope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 lant 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by domestic andforeign schol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application p rospect of p lant 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was p rospected11.Key words:plant essential oil;extraction technology^research progress\development p rospect1植物精油提取背景植物精油是通过提取技术获得植物特有的芳香物质,通过蒸馅、压榨等方法将草本植物的花、叶、根、树皮等提取出来。
艾叶挥发油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江德裕;丁维俊【摘要】艾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是其药效基础源于所含化学物质.随着艾叶药理作用广泛运用于临床以及气相、液相色谱质谱等提取分离技术联用的进步,使得艾叶挥发油研究得以多学科、深层次的开展.通过围绕因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炮制方法及提取工艺的差异等因素影响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毒性变化等做一综述,旨在为艾叶挥发油的进一步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及研究思路.【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艾叶;挥发油;研究进展【作者】江德裕;丁维俊【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艾叶源于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可全草入药,其性味最早见于《名医别录》,载其:“味苦,微温”,后世医家李时珍根据艾叶的功效纳总结首次提出艾叶味“辛”,现代将艾叶性味定为苦、辛,微温。
中医认为“辛”能行能散,药理研究介绍辛味药所含化学成分以挥发油最多,故艾叶有温经止血、止痛、散寒逐湿、理气开郁等功效。
艾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挥发油类,其次是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等[1],其药理作用广泛有平喘止咳、镇痛消炎、增强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止血等效用[2]。
目前艾叶挥发油已检测出的成分有近100种,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产地的不同,采集时间、提取工艺等的差异对艾叶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乃至毒性成分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3,4]。
现将近年来艾叶挥发油及其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1 艾叶的挥发油成分艾叶挥发油呈草绿色或浅黄色澄明油状液体,是艾叶主要有效成分群,被视为评价其药材质量的标准;艾叶挥发油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驱避蚊虫等作用,还可增强免疫功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心肌收缩,对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一定的镇静效果[5-9]。
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概括摘要: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广泛存在于植物药的各个部位。
许多研究已表明挥发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研究也发现,在众多的挥发油中因结构的不同,所表现的生物活性也有很大差异。
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临床上除直接应用主要含挥发油的生药外,还可应用从中药精制的挥发油,如桉叶油、薄荷油等。
挥发油具有发散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祛寒温里、清热解毒、解暑祛秽、杀虫抗菌等作用。
所以提取分离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挥发油对医药和食品工业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概况1.引言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及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可用以下方法从生药中提取挥发油。
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法、超声法等方法,现将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2. 蒸馏法在挥发油提取工艺中的应用蒸馏法可分为水蒸馏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是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蒸馏法所得挥发油,除原有生药中的成分外,还可能包括蒸馏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挥发性分解产物。
何文斐等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以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金银花挥发油提取的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3个因素进行了优选,得出最佳工艺为金银花加10倍量的水,浸泡1h,提取10h;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挥发油提取条件的温度因素(分别选取50、75、100℃3个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经t检验,50℃组与75℃组、100℃组的总体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a=0.01),75℃组与100℃组总体均数有显著性差异(a=0.05),表明提取温度为75℃时得率最高。
并且蒸馏12h后金银花挥发油基本不再被蒸出,其中蒸馏10h的得率可达总得率的90%以上;经过3批重复试验此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高保栓等也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挥发油收取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丁香挥发油提取的药材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因素进行了3水平优选。
黄山松松针挥发油提取、GC-MS分析及与湿地松挥发油的比较徐丽珊;张姚杰;林颖;曹晶晶【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本实验条件下,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得率为(0.48±0.02)%,共分离出80个色谱峰,鉴定出25个(相对峰面积达到1%以上)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75.28%,主要成分为1-石竹烯(14.18%)、乙酸冰片酯(7.31%)、β-蒎烯(6.89%)、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5.1%)、α-蒎烯(4.97%)和大根香叶烯D(4.37%).与同等条件下提取的湿地松松针挥发油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得率相近,主要的化合物都为萜类物质,但两者的差异成分分别占总成分的51.74%和43.54%,两者共同成分中的一些主要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其中1-石竹烯和乙酸冰片酯是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含量最高而且特有的成分.由此可知,黄山松松针与湿地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6页(P187-192)【关键词】黄山松;挥发油;湿地松;气相色谱-质谱;松针【作者】徐丽珊;张姚杰;林颖;曹晶晶【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我国松树资源丰富,有10个属120余种[1].目前对松树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用材和采脂方面,而松针往往只作为燃料或废弃物.研究已表明,松针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2-4],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挥发油和黄酮等.所以,松针是有待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松针挥发油的含量较高、化学组成复杂,其中许多成分具有生物活性[5-6],可应用于日用品、食品和医药等方面[7].目前,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8]、湿地松(Pinus elliottii)[9]、油松(Pinus tabuliformis)[10]、黑松(Pinus thunbergii)[11]、赤松(Pinus densiflora)和长白赤松(Pinus sylvestriformis)[12]等松针挥发油均已有研究报道,但至今还没有见到黄山松挥发油的相关研究报道.黄山松生长在海拔六七百米以上,其松针比湿地松、马尾松松针更粗短,树脂道性状与油松不同.黄山松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凉润、耐瘠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700 m以上酸性土荒山的重要造林树种.我国黄山松松针资源十分丰富,但对黄山松松针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黄山松松针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将其与南方另一个主要造林树种、同是松属植物的湿地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黄山松松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1.1 实验材料与仪器黄山松松针、湿地松松针均采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采集时间为2014年5月,采集部位为树枝中部成熟叶.黄山松和湿地松松针分别洗净,烘干,剪成1 cm长的小段,备用.日本岛津GC-MS QP2010PLUS;挥发油提取器一套(1 000 mL提取瓶);电子天平;电热套.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蒸馏水.1.2 松针挥发油提取方法称取黄山松松针小段100 g,装入1 000 mL提取瓶内,注入600 mL蒸馏水,安装挥发油提取器,蒸馏2 h,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冷凝水回流,直至没有液体从冷凝管中滴下.等装置冷却后,将蒸馏烧瓶中的料液取出,换新的料液继续蒸馏,重复3次.待提取液自然分层时,取出上层油状物质,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静止过夜,以除去挥发油中残余的水分.然后,在4℃冰箱中密封避光保存待用.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同上.1.3 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色谱条件:DB-1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进样量0.5μL;程序升温条件:起始温度为40℃,维持3 min,以5.0℃/min速率升温至200℃,维持10 min;分流比为100∶1;进样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为70 eV;电子倍增器电压为1.5 kV,发射电流为0.5 mA;扫描范围为相对分子质量33~400,全扫描方式.所有实验重复2次以上.2.1 挥发油得率及感官性状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得的黄山松松针(含水量为6.21%)挥发油得率为(0.48±0.02)%,湿地松松针(含水量为6.80%)挥发油得率为(0.46±0.07)%;两者的挥发油均为澄清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具有相似的清香气味.2.2 黄山松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类别及含量黄山松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结果显示: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共分出80个色谱峰,鉴定出25个化合物(相对峰面积大于1%),占总峰面积的75.28%;湿地松松针挥发油共分出103个色谱峰,鉴定出30个化合物(相对峰面积大于 1%),占总峰面积的73.56%.将黄山松和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相对峰面积达到1%以上的化学成分按色谱保留时间顺序列于表1.挥发油中各组分通过与数据库标准图谱对比检索,选取匹配度最高(一般大于90)的图谱作为该组分物质.由表1可知:黄山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主要为烯烃类(52.7%)和酯类(9.84%),含量较高的成分有1-石竹烯(14.18%)、乙酸冰片酯(7.31%)、β-蒎烯(6.89%)、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5.1%)、α-蒎烯(4.97%)和大根香叶烯D (4.37%);湿地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主要也为烯烃类(38.73%),含量较高的成分有 L-β-蒎烯(7.79%)、大根香叶烯 D(6.87%)、α-松油醇(6.68%)、[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烯(5.75%)、p-伞花烃(5.54%)和α-蒎烯(4.64%).2.3 黄山松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的共有成分及差异成分黄山松和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的共有成分有13个(相对峰面积大于1%),各占总峰面积的23.54%和30.02%.2种松针挥发油中共有成分及其含量见图3.由图3可知:α-蒎烯、2-茨醇、莰烯和植酮含量相差不多;而蒎烯、月桂烯、4-蒈烯、小茴香醇、L-松香芹醇、α-松油醇、β-榄香烯、丁香烯和α-毕橙茄醇这10种化合物含量差别较大.在二者的共同成分中,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主要的成分为α-蒎烯、4-蒈烯和丁香烯;但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松油醇和α-毕橙茄醇.由此可见,二者共同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只有α-蒎烯含量接近,其余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相比,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特有的12种(相对峰面积大于1%)成分被检测出,占总量的 51.74%,如 1-石竹烯(14.18%)、乙酸冰片酯(7.31%)、β-蒎烯(6.89%)和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5.10%)等.与黄山松松针挥发油相比,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特有的17种(相对峰面积大于1%)成分被检出占总量的43.54%,如L-β-蒎烯(7.79%)、[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烯(5.75%)、p-伞花烃(5.54%)和二环[3.1.0]己-3-烯-2-醇(3.54%)等.这可能是因为黄山松和湿地松的物种差异导致的.二者生长的气候环境也不同.黄山松生长在海拔600 m 以上,为喜光、喜凉润、耐瘠薄深根性树种,但生长迟缓.而湿地松喜生长于海拔150~500 m的潮湿土壤,既抗旱又耐劳、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分布极其广泛.故,2种松树在气候和地理条件上的差异是构成二者松针挥发油差异的原因.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对其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并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平均得油率及感官性状均相近;鉴定出的化合物(相对峰面积大于1%)分别为25个和30个,其中共同含有的成分有 13个,各占总峰面积的23.54%和30.02%,均为萜烯类化合物,二者共有成分中含量较高并接近的仅为α-蒎烯,其余成分含量较低或相差较大.已有研究表明,α-蒎烯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及独特的反应多样性[13],是合成樟脑、冰片、松油醇、香料、树脂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14-15],且α-蒎烯还具有抗肿瘤活性[16]和抗炎、抑菌等作用[17-18].本实验所得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主要成分与已有的研究[19]接近.另外,黄山松和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主要差异成分有29个,各占总峰面积的51.74%和43.54%,其中1-石竹烯和乙酸冰片酯是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含量最高而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没有的成分.已有研究表明,1-石竹烯是红松松针挥发油[20]、乙酸冰片酯是松茸挥发油[21]的主要成分.1-石竹烯目前主要用于配制精油仿制品和定香剂,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乙酸异冰片酯是某些安全的新型农药和杀虫剂的基本成分.可以推测,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具有一些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相同的作用,但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用途.本研究为黄山松松针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相关文献】[1]周维纯.松针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2]徐丽珊,张萍华,张瑜.松针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207-211.[3]徐丽珊,黄启亮,吴振珍.松针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197-201.[4]季寅寅,江震宇,朱晨,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湿地松松针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提取工艺[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7):755-759.[5]Apetrei LC,Spac A,Brebu M,et position,antioxidant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a full grown tree of Pinus cembra L.from the Calimanimountains(Romania)[J].Journal of the Serbian Chemical Society,2013,78(1):27-37.[6]ZengWeicai,Zhang Zeng,Jia Lirong,etal.Chemical composition,antioxidant,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of essential oil from pine needle(Cedrus deodara)[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2,77(7):C824-C829.[7]粟本超.松针挥发油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2(3):5-8.[8]Shen Changmao,Duan Wengui,Cen Bo,et paris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s in needles of Pinusmassoniana Lamb and Pinus elliottottii Engelm from Guangxi[J].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2006,24(6):619-624.[9]Pagula F P,Baeckström P.Studies on essential oil-bearing plants from Mozambique:PartⅡ.Volatile leaf oil of needles of Pinuselliottii Engelm and Pinus taeda L.[J].Journal of Essential Oil Research,2006,18(1):32-34.[10]王得道,朱玉,刘洪章.水蒸气法提取黑皮油松松针挥发油及GC/MS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5):96-98.[11]梁洁,孙正伊,朱小勇,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3,32 (4):510-513.[12]滕坤,张海丰,徐敏,等.赤松与长白赤松松针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11):2121-2125.[13]张文杰,白旭东.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连翘油软胶囊中α-蒎烯与β-蒎烯的含量[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3):190-193.[14]廖圣良,商士斌,司红燕,等.松节油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7):1856-1863.[15]Wang Jiang,Zhao Zhendong,Bi Liangwu,etal.Review on isomerization of themajormonoterpenes in turpentine[J].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2013,33(2):144-150.[16]Zhang Z,Guo S,Liu X,et al.Syn 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 ofα-pinene andβ-pinene with paclitaxel against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J].Drug Research,2014,65(4):113-119.[17]Pichette A,Larouche P L,Lebrun M,et 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of Abies balsamea essential oil[J].Phytotherapy Research Ptr,2006,20(5):371-373. [18]Jeong S I,Lim JP,Jeon H.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Abies koreana[J].Phytotherapy Research,2007,21(12):1246-1250.[19]叶建仁,尚征贤,薛建明.湿地松针叶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8(2):60-64.[20]王得道.水蒸气法提取八种松科植物松针挥发油的研究及GC/MS分析[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21]廖丽娟,金光洙.松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食品科学,2010,31(8):216-218.。
姜黄精油的提取工艺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摘要:姜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含有姜黄素和姜黄精油两种主要成分。
其中姜黄精油具有易挥发、不溶于水等特点,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实现对姜黄油的高效提取。
目前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法和离子液体酶法等。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姜黄精油提取及功能活性研究研究进展,以期对姜黄精油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姜黄精油、提取工艺、功能活性姜黄是一种林下经济植物,富含姜黄素和姜黄精油等活性成分,其中姜黄精油作为姜黄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和调味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姜黄精油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理活性,研究姜黄精油的提取和功能活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姜黄精油的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为姜黄精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姜黄精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1.1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最为常用的精油提取方法之一,该法是利用原料与水构成精油与水的互不相溶体系,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增高, 目标成分在低于 100o C的蒸气压状态下随水蒸气蒸馏,然后冷却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溶剂易得、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有研究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油,优化工艺得到液料比1:20(g/mL),粉碎粒度80目,提取6h,此条件下姜黄油的得率达7.5%[1]。
1.2 超临界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等有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粘度低、扩散系数高等特点对植物组织中的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的溶解,从而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常用的超临界提取溶剂是CO2。
但该技术成本高、难度大,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受限。
有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并获得了超临界CO2法提取姜黄油的工艺在50o C的条件下,采取CO2流量450L/h,压力25 Mpa,进行萃取2h,姜黄精油萃取率为8.46%,略高于水蒸气提取法的得率[2]。
蒸馏法提取留兰香薄荷挥发油的L9(34)实验分析张管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指导老师:陈奇【摘要】本实验以留兰香薄荷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留兰香薄荷挥发油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
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留兰香薄荷挥发油,以蒸馏后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对粉碎度,加水量,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四个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示薄荷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将薄荷粉碎成细粉,每30g薄荷粉中,加水量180ml,蒸馏温度大于99℃,蒸馏时间为220min。
该法分离效果较好,一次性得到的挥发油含量较高。
工艺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稳定。
【关键词】薄荷;挥发油;蒸馏法;提取工艺薄荷,土名叫“银丹草”,原产于地中海一带,是一种唇形科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多数生于山湿地河旁,具有特种经济价值的一类芳香植物。
薄荷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其用途也很广,可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烟草、香料等工业中。
薄荷早在《唐本草》中就记载着2000多年前,古人就采集薄荷进行适应食用和药用,现在已有学者研究发现薄荷醇可对水杨酸、齐多夫定、抗生素、5一氟尿嘧啶、酮洛芬、双氯灭菌等 10 多种药物具有良好的促渗作用。
由于薄荷品种颇多,且获取方便,又有其重大的药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薄荷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突显了,薄荷系列产品的用途也将日益普遍。
近十多年来,加入少许薄荷脑、油的洗发剂、沐浴露、香皂等产品备受人们青睐;应用薄荷精油进行安神静心、消除疲劳的芳香疗法逐渐流行;特别是薄荷脑及其衍生物、络合物——水杨酸薄荷酯、邻氨基苯甲酸薄荷酯等薄荷系列新产品在防晒化妆品、毛发再生精、祛皱霜、疤痕灵和部份减肥保健品中亦得到普遍的应用,其开发前景还是相当的广阔。
薄荷油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由于GC—MS技术及超临界CO萃取法技术的应用,目前许多学者对薄荷的成分有2进一步的研究认识。
在2001年时, Babali.B 在不改变植物生长状态下,利用超声波将细胞中的薄荷醇连续释放,并扩散到植物的腺表皮毛状体之外,进而提出了薄荷醇。
香附挥发油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前景田友清;丁平【摘要】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制剂开发等方面对香附挥发油多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将香附挥发油开发成现代中药制剂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0(019)003【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香附;挥发油;α-香附酮【作者】田友清;丁平【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原名莎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为莎草香附子;《植物名实图考》始有香附的插图。
香附具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1],《本草纲目》描述其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香附尤其是香附挥发油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制剂开发等,在此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迄今已从香附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40多种成分,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物,其中α-香附酮和α-香附烯是香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之和占香附挥发油的28.85%[2-6]。
1)单萜:单萜类成分包括α-蒎烯、β-蒎烯、莰烯、柠檬烯、桉叶素、α-紫罗兰酮、对-聚伞花素等。
2)倍半萜:桉烷型倍半萜包括α-芹子烯、β-芹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香附醇、异香附醇、α-莎草醇、β-莎草醇、4 α,5 α-环氧-11-烯-3 α-桉叶醇、1(10),11-enemophiladien-2-one、诺卡酮、valencene、epi-α-selinene、α-香附烯、α-蛇床烯、β-蛇床烯、γ-蛇床烯等。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包括莎草酮、环氧莎草、γ-古芸烯、δ-愈创木烯等。
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陈丛瑾;黎跃;李欣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1(032)011
【摘要】综述植物的挥发性油的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技术如同时蒸馏萃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CO2提取、亚临界水萃取、酶法提取、联合提取法等,旨在为植物挥发油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总页数】6页(P151-156)
【作者】陈丛瑾;黎跃;李欣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植物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张志军;刘西亮;李会珍;刘培培;张鑫
2.辛夷挥发油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 [J], 宋彦君;杨磊;李友群;胡功军;豆显武
3.中药挥发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J], 张庆华;王志萍
4.姜辣素与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提取技术及药理研究进展 [J], 刘笑笑;石林;卢晓霞
5.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J], 余科义;岳振超;薄新党;张清阔;李亚龙;刘相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挥发油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挥发油作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目前应用于挥发油的提取技术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辅助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分离方法有冷冻结晶法、色谱法、分子蒸馏法,各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挥发油;提取方法;分离方法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大都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以萜类成分多见,另外,还含有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从中提取的挥发油大多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其不仅在医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工业、香料工业及食品工业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取方法1.1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汽蒸馏,也可在多能式中药提取罐中对药材边煎煮边蒸馏,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再通过不同的方法或直接分层分取挥发油,一般需再蒸馏1次,以提高馏出液的纯度和浓度,最后收集一定体积的蒸馏液;但蒸馏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挥发油中某些成分氧化或分解。
罗琴等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益智仁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浸泡4h、提取6h,挥发油气味芳香持久,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王文基等采用不同的浸泡提取液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木香中的挥发油,发现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将其提取率提高到3.80%,确定了提取云木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目前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1.2 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气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黏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故能对多种物质进行溶解浸取,减压后溶解能力又极大降低,整个过程兼具提取和蒸馏双重作用,目前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相比,具有萃取温度低、系统密闭等优点,操作方便,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收率,降低成本,节约能耗。
卫强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垂丝海棠叶中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以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
结果发现从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中有效成分含量更多,抗氧化活性更强。
吴玉梅等研究了不同方法提取北沙参挥发油的差别,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油率高、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含量多,是一种理想的提取方法。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挥发油提取技术。
1.3 辅助萃取法辅助萃取法主要包括两种超声辅助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是指利用超声波的空化、冲击和振动等效应增强物质在溶剂中的扩散、迁移和释放的速率,缩短提取时间,加速和增加药材成分的提取,同时在提取过程中温度升高不明显,可抑制有效成分的挥发并保持提取物的固有风味。
微波辅助萃取法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内部的微管束和腺胞系统的过程。
由于吸收了微波能,细胞内部的温度将迅速上升,从而使细胞内部的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所能承受的能力,结果细胞破裂,其内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并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萃取介质中。
通过进一步的过滤和分离,即可获得所需的萃取物。
潘红亮等利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华细辛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华细辛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
杨潇等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无溶剂微波蒸馏法和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法从韩城大红袍花椒中提取挥发油,通过对挥发油的色谱对比分析发现,采用超声辅助萃取法可以获取香味成分得率较高,风味更浓郁的花椒挥发油。
许海燕等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秦岭龙胆挥发油的工艺,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发现微波辅助提取法用于提取秦岭龙胆挥发油具有时间短、收率高、节约能耗等优点,其优化的工艺稳定可靠,为秦岭龙胆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林东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天胡荽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是相对含量上有较大差别,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种类较多,提取效率高,更适合天胡荽挥发油的提取。
阿卜拉江等研究了利用超声-微波协同工艺提取野蔷薇根挥发油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得率为3.88%,与理论计算值3.82%基本一致,说明此方法切实可行。
目前对于超声-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已经有着大量的实验支持,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提取技术。
1.4 同时蒸馏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是通过同时加热样品液相与有机溶剂至沸腾来实现的,它是把样品的浆液置于一瓶中,连接于仪器左侧,以另一烧瓶盛装溶剂,连接于仪器右侧,两瓶分别电炉加热、水浴加热,水蒸气和溶剂的蒸汽同时在仪器中被冷凝下来,水和溶剂不相混溶,在仪器U形管中被分开来,分别流向两侧的烧瓶中,结果蒸馏和提取同时进行,只需要少量溶剂就可提取大量样品,香气成分得到浓缩。
付宇新等为确定樟树叶挥发油最佳的提取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蒸馏法、超声波辅助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樟树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后三者能够提高挥发油提取率,但微波辅助蒸馏法和超声波辅助蒸馏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又略显复杂,成本投入增加,条件要求提高,同时蒸馏萃取法应用于樟树挥发油提取使得提取时间缩短,提取效率显著提高,能源消耗降低,又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同时获得挥发油的化学组成也比较稳定,从而得出同时蒸馏萃取法为一种有效提取植物性挥发油的方法,该方法既能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操作简便快速,又能保证挥发油的品质和成分的稳定性。
2 分离方法2.1 冷冻结晶法冷冻结晶法是在低温下使挥发油中某些化合物呈固体状结晶析出,使得固液分离,然后将固体物与其他液体成分分离开来,从而得到较纯的产品。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污染小,但是效率低,需要纯化多次,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2.2 色谱法色谱法是广泛应用于挥发油的分离及成分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柱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等。
柱色谱中以硅胶和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应用的最为广泛,洗脱剂一般采用石油醚或者己烷混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组成。
薄层色谱使用于那些特别难分离的挥发油,吸附剂一般选择中性氧化铝。
气相色谱法,尤其是气液色谱的联用的分离效果较好,能成功地将微量样品的挥发油中各成分分开,获得单一成分。
目前,对中药材挥发油进行分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联用技术可以对提取液进行成分分析和检测,其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在中药分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肖炳坤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栀茶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了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1%,并得出了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应百分含量,为有效控制山栀茶药材质量、开发利用民族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程满怀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了黄山花楸果、叶和茎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首次从3种不同部位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1、41、35种化学成分,并且发现其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戴卫波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12个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差异。
2.3 分子蒸馏法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下操作的蒸馏方法,利用料液中各组分蒸发速率的差异,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它是一种高新技术。
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轻、重分子会逸出液面而进入气相,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距离不同,若能恰当地设置一块冷凝板,则轻分子达到冷凝板被冷凝排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板沿混合液排出。
这样,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宋庆武等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细辛油,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细辛油进行拆分,得到不同馏分物,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分子蒸馏技术能有效对原油成分进行拆分,为挥发油充分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李琼等为提高姜黄挥发油中的姜黄酮与姜黄烯的含量,采用多级分子蒸馏的方法对姜黄挥发油进行精制,最后经五次蒸馏后,将姜黄油中姜黄酮和姜黄烯的质量分数提高到80%以上,总得率为30.29%,结果表明多级分子蒸馏技术使得姜黄酮和姜黄烯分别与其他成分依次分离,为姜黄挥发油的分离提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3 结语目前,对于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技术,纵观上述的这些方法,在提取方面,水蒸汽蒸馏法不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长时间与水共沸易使一些热敏物质发生聚合、氧化等反应导致变性,并且操作时间长,提取效率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中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比较低,所以对热敏性成分比较理想,又可提高挥发油的品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产生的强烈振动、高加速度、强烈空化效应、热效应、搅拌作用等,都可以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节约溶剂,并且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破坏;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操作成本低、溶剂用量少、安全、节能、设备简单、选择性高等优点,微波辅助萃取法还可直接对新采集的药材进行提取而不需要进行干燥等预处理;同时蒸馏萃取法装备比较复杂,但提取效率比较高,并且能够直接起到分离的效果。
在分离方面,冷冻法生产效率不高,有其应用限制;色谱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柱色谱、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可以和多种新技术联用,使得挥发油的分离鉴定迅速准确;分子蒸馏法既提取又分离,是一种高新技术途径。
多种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挥发油的提取变得更加的简单有效,相信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联用,将会使得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变得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1]温悦,宋洁. 挥发油提取分离研究概况 [J].综述报告,2011,20(5):78-80.[2]刘华钢等.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学报,2009,11(11):5-8.[3]罗琴,李星. 益智仁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J].华西药学杂志,2011,26(2):147-149.[4]王文基,张震芳.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木香中的挥发油[J].工业技术,2015(3):67-107.[5]卫强,李前荣.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J].中成药,2015,37(11):2550-2554.[6]吴玉梅,冯蕾. 不同方法提取北沙参挥发油的GC-MS分析 [J]. 内蒙古中医药,2015,07(121):118-119.[7]潘红亮,欧阳天贽. 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华细辛挥发油的比较 [J].食品科学,2011,32(10):190-193.[8]杨潇,芮光伟等. 三种不同方法提取花椒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GCMS/AMDIS比较分析 [J].中国调味品,2014,39(5):118-122.[9]许海燕,郑伶俐等. 微波辅助提取秦岭龙胆挥发油的工艺优化 [J].中医药导报,2015,21(20):31-35.[10]吴林冬,杨晓艳等. 水蒸气蒸馏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天胡荽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3):196-199.[11]阿卜拉江,阿布力孜. 野蔷薇根挥发油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2):285-294.[12]付宇新,章挺等. 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叶挥发油成分 [J].南方林业科学,2015,43(3):6-11.[13]肖炳坤,杨建云,黄荣清等. 山栀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J].中药材,2015,38(7):1436-1438.[14]程满环,毕淑峰等. GC-MS分析黄山花楸不同部位的挥发油 [J].华西药学杂志,2015,30(6):703-706.[15]戴卫波,李拥军等. 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J].中药材,2015,38(12):2502-2506.[16]宋庆武,范开田. 分子蒸馏技术拆分细辛油及GC-MS分析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42(4):586-590.[17]李琼,文震. 多级分子蒸馏精制姜黄挥发油 [J].食品工业科技,2012,46(2):338-341.[18]何颖. 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分析 [J].天津药学,2015,27(1):47-50.[19]杨宁,周成江,文荣等.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