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渡荆门送别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渡荆门送别》中,诗人李白用“____”来描绘了荆门山的壮丽景色。
2.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中的“楚国”指的是今天的____。
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大荒”指的是____。
4. 诗中的“月下飞天镜”形象地描绘了____的景象。
5.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之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渡荆门送别》中描绘的景象?A. 荆门山B. 楚国C. 黄河D. 江水答案:C3. “山随平野尽”中的“平野”指的是什么?A. 平坦的田野B. 广阔的平原C. 平静的湖面D. 平坦的山丘答案:B4. “江入大荒流”中的“大荒”是什么意思?A. 荒芜的田野B. 广阔的原野C. 荒凉的沙漠D. 无边的大海答案:B5. “仍怜故乡水”中的“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喜爱B. 怜悯C. 怀念D. 羡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荆门,远眺荆门山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平原之中,而长江则流入了辽阔的原野,形成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尽管诗人已经远离故乡,但故乡的江水仿佛在送别他,让他感到了故乡的温暖和亲切。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渡荆门送别》全文,回答问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5分)答案:诗人描绘了荆门山、楚国、平野、长江、月亮、云彩等自然景观。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5分)答案: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渡荆门送别赏析题及答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1)B。
(2)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CD.正确;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
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9.诗中描写“水中映月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0.“大荒”一词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1.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分)3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2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0、广阔的荒原31、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32、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线句所写之景。
24.两诗都是李白出蜀时的作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答案】23.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24.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析】23.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根据诗意,抓住意象,发挥想象,描绘出画面即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明月映照在江水之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傍晚时分,空中层层的彩云飘飞形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3分)
(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3、(共6分)(1)(3分)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
(意对即可)(2)(3分)怜:喜爱(1分)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2分)。
《渡荆门送别》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是用故乡之水对我恋恋不舍反写思乡,属于间接抒情)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C 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犹如一幅长江山水画。
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态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写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3.对下面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本诗颈联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两幅图画: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一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
) A.首联叙事,直接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最物的变化。
C.颈联写了两幅黄昏时江面上的美景。
D.尾联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并无友人送别,送别诗人的是“故乡水”)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与解析-广西百色中考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与解析-广西百色中考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B.是一首五言绝句。
C.韵脚有游、流、楼、舟。
D.划分节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0.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案:
9.B 10.A。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2
分)
10、诗的尾联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9、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0、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五、诗歌鉴赏12.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五、诗歌鉴赏23.C24.选择图画一。
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
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
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
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
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23.C.有误。
“直接表达”错误。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
如“月下飞天镜”一句。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
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渡荆门送别》题集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渡远荆门外”中的“渡”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山随平野尽”中的“尽”字,在这里是如何使用的?3. “月下飞天镜”中的“天镜”是指什么?4. “云生结海楼”中的“结”字,在这里是如何表达意境的?5. “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意境。
2. 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描绘的景象。
3. 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艺术特色。
4. 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阐述其表达的情感。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渡远______外,来从楚国游。
2. 山随平野尽,江入______流。
3. 月下飞天镜,云生______楼。
4. 仍怜故乡水,______送行舟。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渡荆门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并说明诗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五、描写手法(10分)1. 请分析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2. 请分析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一句是如何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意境的。
六、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赏析,包括其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和情感表达。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身份、心境以及在诗中的行为。
2. 请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3. 请阐述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故乡的眷恋、对旅途的感慨等。
八、主旨剖析(15分)1. 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请说明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来展现这一主旨的。
3. 请评价这首诗在表达主旨方面的艺术成就。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第一篇: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3、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爱。
6、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阅读训练】:一:(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二: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三: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填空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答案:记叙|地点|目的解析:分析:“渡远荆门”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游”写的是此行的目的。
点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解析:分析: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点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要仔细分析其作品中所写的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含义。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
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
“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答案:D解析:分析:D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点评:本诗写景开阔高远,因此诗风也随之雄健。
4.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黄鹤楼》《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颔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乙】诗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乙】诗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C.【甲】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D.【甲】诗颈联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呈现出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两句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8.这两首诗尾联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手法各有其妙,请结合诗句比较赏析。
【答案】7.D 8.(1)甲诗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诗人借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以及越来越深的暮色,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乙尾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有误,乙诗颈联是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故选D。
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尾联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⒔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⒕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答: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⒖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怜:喜爱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阅读选择练习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首联B 颔联C 颈联D 尾联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3、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诗人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是写景名句。
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
“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运用拟人手法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是自己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心分別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下题.渡荆门送别①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14.李杜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16.要点: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
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
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30课诗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候骑.....鸡豚叩门萧关箫鼓....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⑦江入大荒流⑧仍怜故乡水.....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
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③《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 ,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
,云生结海楼。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6.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CD.正确;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
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答案:(1)B。
(2)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下题.(8分)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
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
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4.李杜(1分)
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3分)
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
(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
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