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版)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第二章 函数 1、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x fy -=的定义域;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商的对数:N M NMa a alog log log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b mnb a na m log log =, 第三章 数列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2()1(111n S S n S a a n n n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 (3)、前n 项和:1.2)(1n n a a n S +=d n n na 2)1(1-+=(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4)、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2ba A +=或b a A +=2,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a ,a+d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3)、前n 项和:⎪⎩⎪⎨⎧≠--=--==)1(,1)1(1)1(,111q q q a qq a a q na S nn n(4)、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Gb a G =,即ab G =2(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第四章 三角函数1、弧度制:(1)、π=180弧度,1弧度'1857)180( ≈=π;弧长公式:r l ||α= (α是角的弧度数)2、三角函数 (1)、定义:yr x r y x x y r x r y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cos sin22=+αα ααc o st a n =1c o t t a n =αα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αααααα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 ααααααt a 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 ααααααt a n )t a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βα+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βα+C :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cos(-=+a )(βα-C :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cos(+=-a )(βα+T :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βα-T :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7、辅助角公式:⎪⎪⎭⎫⎝⎛++++=+x b a b x b a a b a x b x a cos sin cos sin 222222 )sin()sin cos cos (sin 2222ϕϕϕ+⋅+=⋅+⋅+=x b a x x b a8、二倍角公式:(1)α2S : αααcos sin 22sin =α2C : ααα22sin cos 2cos -= 1cos 2sin 2122-=-=ααα2T : ααα2t a n 1t a n22t a n -=αααααα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 (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ααα2sin 21cos sin =212cos 2122cos 1sin 2+-=-=ααα212cos 2122cos 1cos 2+=+=ααα10、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sin 2sin 2===∆ (2)正弦定理:sin 2sin 2,sin 2,2sin sin sin R c B R b A R a R CcB b A a ======, 边用角表示: (3)余弦定理:)1(2)(cos 2cos 2cos 22222222222cocC ab b a C ab b a c Bac c a b A bc c b a +-+=-+=⋅-+=⋅-+=求角:ab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 第五章、平面向量1、坐标运算:(1)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 数与向量的积:λ()()1111,,y x y x a λλλ==→,数量积:2121y y x x b a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1212,y y x x AB --=→.(终点减起点)221221)()(||y y x x -+-=;向量a 的模|a |:⋅=2||22y x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θcos →→→→⋅=⋅b a b a , 注意:00=⋅→→a ,→→=⋅00a ,)(=-+(4)、向量()()2211,,,y x b y x a ==→→的夹角θ,则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θ,2、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 →→→→=⇔b a b a λ// )(R ∈λ,⇔→→b a //01221=-y x y x(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0=⋅⇔⊥→→→→b a b a ,02121=+⇔⊥→→y y x x b a(3)、P 分有向线段21P P 的:设P (x ,y ) ,P 1(x 1,y 1) ,P 2(x 2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 中点坐标公式⎪⎪⎩⎪⎪⎨⎧==y x 第六章:不等式1、 均值不等式:(1)、 ab b a 222≥+ (222b a ab +≤) (2)、a >0,b >0;ab b a 2≥+或2)2(b a ab +≤ 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 率:αtan =k ,),(+∞-∞∈k ;直线上两点),(),,(222111y x P y x P ,则斜率为1212x x y y k --=2、直线方程:(1)、点斜式:)(11x x k y y -=-;(2)、斜截式:b kx y +=; (3)、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 斜率B A k -=,y 轴截距为BC-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212121//b b k k l l ≠=⇔且 212121C C B B A A ≠= 时 ,21//l l ;垂直: 21211l l k k ⊥⇔-=⋅ 2121210l l B B A A ⊥⇒=+;(2)、到角范围:()π,0 到角公式 : 12121tan k k k k +-=θ 21k k 、都存在,0121≠+k k夹角范围:]2,0(π夹角公式:12121tan k k k k +-=α 21k k 、都存在,0121≠+k k(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200B A C By Ax d +++=(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6、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r b y a x =-+-,圆心为),(b a C ,半径为r (2)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配方:44)2()2(2222F E D E y D x -+=+++)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以)2,2(E D --为圆心,半径为F E D 42122-+的圆;第八章:圆锥曲线 1、椭圆标准方程:)0(12222>>=+b a by a x ,半焦距:222b a c -= , 离心率的范围:10<<e ,准线方程:ca x 2±=, 参数方程:⎩⎨⎧==ϕϕsin cos b y a x 2、 双曲线标准方程:)0,0(,12222>>=-b a by a x ,半焦距:222b a c +=,离心率的范围:1>e准线方程:c a x 2±=,渐近线方程用02222=-by a x 求得:x a b y ±=,等轴双曲线离心率2=e3、抛物线:p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0>p ,离心率:1=epx y 22=:准线方程2p x -=焦点坐标)0,2(p ;px y 22-=:准线方程2p x = 焦点坐标)0,2(p-py x 22=:准线方程2p y -=焦点坐标)2,0(p ;py x 22-=:准线方程2p y = 焦点坐标)2,0(p-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2、两点的球面距离求法:球心角的弧度数乘以球半径,即R l ⋅=α;3、球的体积公式:334 R V π=,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1,锥体截面积比:222121h h S S =A A‘O BαβAA‘OBαβ第十章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1、排列:(1)、排列数公式: m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0!=1(3)、全排列: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n A nn =)!1(123)2)(1(-⋅=⋅⋅⋅⋅--=n n n n n ; 2、组合:(1)、组合数公式: mnC =m n m m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m ∈N *,且m n ≤);10=n C ;(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mn C =mn n C - ;m n C +1-m nC =mn C 1+;3、二项式定理 :(1)、定理:n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第r +1项):r 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 =各二项式系数和:C n 0+C n 1+C n 2+ C n 3+ C n 4+…+C n r +…+C n n =2n(表示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集合的含义(1)元素:。
(2)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方法a.列举法: 。
b.描述法: 。
3. 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1)子集:。
(2)A=B:。
4. 全集与空集的含义(1)空集:,记为:。
(2)全集:,记为:。
5. 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及计算(1)并集:,记为:。
(2)交集:,记为:。
6. 补集的含义及求法补集:,记为:。
7.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8. 函数的概念函数:。
9.映射的概念映射:。
10. 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a.分式: ;b.偶次方根: ;c.对数式的真数: ;d.指数、对数式的底: .e.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f.零指数的底:;g.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域的方法:a.观察法; b.配凑法;c.分离常数法;d.判别法;e.换元法等。
11. 函数的表示法(1)解析法:;(2)图象法:;(3) 列表法:.12. 简单的分段函数(1) 定义:;(2) 定义域:;(3) 值域:;13. 分段函数的简单应用(略)14. 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1)单调性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a.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时,都有,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b.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都有,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单调性的几何意义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的.(3). 函数最大(小)值a. 最大值:。
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常用公式及结论一、集合与函数: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5.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2)nm n m 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5) n n n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a a 1=- (8)m n m na a =(9)m n m naa 1=-2、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N(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log a M --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其中 e = 2.71828…)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2.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中数学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1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
V=s/(t)表示即时速度。
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②;③;⑤;⑥;⑦;⑧。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②求方程的根;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2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高中数学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3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8篇)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8篇)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某+某',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a=(某,y)b=(某',y')则a-b=(某-某',y-y').4、数乘向量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当λ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当∣λ∣0)或反方向(λ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
②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3、向量的的数量积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
若a、b 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的零点: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2二项式定理知识点: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特别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②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对称性Cnm=Cnn-m二项式系数在中间。
(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③通项为第r+1项:Tr+1=Cnran-rbr作用: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决有关近似计算、整除问题,运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并且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
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字母项的系数,指定项的系数等,指运算结果的系数)的区别,在求某几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
高三数学学业水平知识点一、数与代数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察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数与代数。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实数的性质与运算、数的性质与运算、代数式的等式与不等式、函数概念与性质等内容。
实数的性质与运算部分涉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性质、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律等;数的性质与运算部分包括整式、分式的性质与运算、实数的根式化简等;代数式的等式与不等式部分主要考察代数式的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函数概念与性质部分则关注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与应用等方面。
二、平面与立体几何平面与立体几何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
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向量与平面、空间几何等。
其中,平面几何部分包括平面上的点、直线与角的性质与判定,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应用等;向量与平面部分考察向量的定义、运算与应用,以及向量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空间几何部分则关注空间中的点、直线与面的性质与判定,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应用。
三、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第三个知识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性质与解法、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等内容。
函数与方程的性质与解法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性质,以及方程的解法与应用;二次函数部分主要关注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应用等;指数与对数函数部分考察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等内容。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第四个重要考点。
这部分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分析等内容。
其中,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的计算等;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分析部分主要考察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应用与分析等。
五、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能力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最后一个考察点。
这部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题目种类多样,涉及证明、计算、应用等不同领域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独立思考并给出合理解答。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引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验。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准备考试,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第一部分:函数与导数1.1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1.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1.3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导数的计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4 导数的应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第二部分:几何与解析几何2.1 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圆的性质:切线、弦、弧和扇形2.2 解析几何点的坐标表示和距离公式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它们的综合应用2.3 空间几何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棱柱、棱锥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3.1 统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3.2 概率论基础事件的概率,包括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第四部分:数列与极限4.1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4.2 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定义极限的运算法则和无穷小的比较第五部分:不等式与方程5.1 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5.2 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高次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第六部分:考试技巧与策略6.1 考试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先易后难的答题策略6.2 解题技巧快速识别题型和对应的解题方法检查和验证答案的方法第七部分:复习方法与建议7.1 系统复习制定复习计划,均衡各个知识点的复习重点复习易错题和难题7.2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分析模拟考试中的错误,查漏补缺7.3 知识点串联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点串联加深理解和记忆结语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对高中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全面检验。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大全高中数学学业水平主要考察以下知识点:
1. 数与代数:
- 实数和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 数的次方与根式
- 四则运算与基本代数式的运算
-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
- 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
- 二次根式和无理方程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形的性质
- 函数与方程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 几何与空间:
-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运动
- 三角形与三角函数
- 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
-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空间中的几何体与轨迹
- 空间解析几何
3. 解析几何:
- 向量与坐标
-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 圆的方程与性质
- 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4. 概率与统计:
- 随机试验与事件
- 概率及其性质
- 离散型随机变量
- 连续型随机变量
- 统计与统计图表
5. 数学思维与证明:
- 数学思维方法
- 证明与推理
- 逻辑与推理
- 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
以上是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中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2020.12.1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1.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 N * 或N +:正整数集; Z :整数集; Q :有理数集; R :实数集; C :复数集 2. 集合间的运算 并集:{,AB x x A =∈或}x B ∈;交集:{,A B x x A =∈且}x B ∈;补集:{,U C A x x U =∈且}x A ∉. 3. 包含关系A B A A B =⇔⊆; A B A B A =⇔⊆4.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充分、必要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1)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p q ≠>,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p :(),x M q x ∀∈;p ⌝:()00,x M q x ∃∈⌝; 特称命题p :()00,x M q x ∃∈;p ⌝:(),x M q x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a b b a >⇔<; 性质2:,a b b c a c >>⇒>;性质3:a b a c b c >⇔+>+; 性质4:,0;,0a b c ac bc a b c ac bc >>⇒>><⇒<; 性质5:,a b c d a c b d >>⇒+>+; 性质6:0,0a b c d ac bd >>>>⇒>;性质7:()*0n n a b a b n >>⇒>∈N ; 性质8:)02a b n >>>≥. 2. 基本不等式:设0,0a b >>,则(1)a b +≥;(2)22a b a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注: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3.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性质(1)开口方向:a >0,开口向上;a <0,开口向下;(2)对称轴:2bx a=-; (3)顶点坐标:24,24b ac b a a ⎛⎫-- ⎪⎝⎭;(4)单调性: ①当a >0时,在,2b a ⎛⎤-∞- ⎥⎝⎦上递减,在,2b a ⎛⎤-+∞ ⎥⎝⎦上递增;②当a >0时,在,2b a ⎛⎤-∞- ⎥⎝⎦上递增,在,2b a ⎛⎤-+∞ ⎥⎝⎦上递减.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1. 求函数定义域函数表达式()y f x =:①含分式:要求分母不为0; ②偶次方根:要求被开方数≥0;③含对数式:要求真数>0. 2. 函数()y f x =的单调性增函数:当12x x <时,()()12f x f x <;反映在图像上,从左往右图像上升; 减函数:当12x x <时,()()12f x f x >;反映在图像上,从左往右图像下降. 3. 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基本步骤如下: ①设值:设12,x x D ∈,且 12x x <; ②作差:12()()f x f x - ;③变形:对12()()f x f x -变形,一般是通分, 分解因式, 配方等,要注意变形到底; ④判断符号,得出函数的单调性.4. 函数()y f x =的奇偶性奇函数:()()f x f x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 x f x -=,图像关于y 轴对称; 5. 奇、偶函数的性质(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2)若奇函数()y f x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3)奇、偶函数的运算①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②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③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④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⑤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6. 幂函数(1)定义:形如()y x αα=∈R 的函数叫幂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2)五个幂函数的性质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 分数指数幂 (1)m na =(2)1m nm na a-=(0,,a m n N *>∈,且1n >).2.根式的性质(1na =. (2)当n a =; 当n ,0||,0a a a a a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 r sa a a a r s Q +⋅=>∈;(2) r r s s a a a-=(0,,)a r s Q >∈;(3)()(0,,)r s rs a a a r s Q =>∈; (4)()(0,0,)r r r ab a b a b r Q =>>∈. 4.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log b a N b a N =⇔= 5. 对数的换底公式(1)log lg ln log log lg ln m a m N N N N a a a === (0a >,且1a ≠,0m >,且1m ≠, 0N >);(2)log log m n 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3) log log 1a b b a ⋅=; (4) log a ba b = 6.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 a a MM N N=-;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7. 指数函数0,1x y a a a =>≠的图像与性质8. 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的图像与性质9.指数函数()0,1x y a a a =>≠与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像关于y =x 对称 10. 函数零点(1)定义:把使()0f x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2)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方程f (x )=0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3)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第五章 三角函数1.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360°=2π 180°=π1 rad=π180°≈57.30°=57°18′ 1°=180πrad≈0.0174rad2. 特殊角的弧度与角度互化如下:3. 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弧长:l r α=,扇形面积:211=22S lr r α= (α是圆心角弧度数,r 是扇形半径)4.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一点(,)P x y ,22r x y =+.(1) 正弦 sinα=r y , 余弦cos x r α=, 正切tanα=xy.(2) 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商数关系:αααtan cos sin =(ππαk +≠2,Z k ∈)6. 诱导公式(1)sin(2k π+α)=sin α , cos(2k π+α)=cos α, tan(2k π+α)=tan α (Z k ∈) (2)sin(π+α)=-sin α ,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3)sin(-α)=-sin α , cos(-α )=cos α , tan (-α )=-tan α (4)sin(π-α)=sin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 (5)sin(2π-α)=cos α , cos(2π-α)=sin α (6)sin(2π+α)=cos α cos(2π+α)=-sin α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7.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sin y α=cos y α=tan y α=图像定义域 (-∞,+∞)(-∞,+∞)(k π-2π,k π+2π)值域[]11-,[]11-,(-∞,+∞)最大(小)值(Z k ∈) 当x =2k π+2π时,max y =1;当x =2k π-2π时,m in y = -1当x =2k π时,max y =1;当x =2k π+π时,m in y = -1无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周期性T =2πT =2πT =π单调性(k ∈z )在⎥⎦⎤⎢⎣⎡+-22,22ππππk k 上增在⎥⎦⎤⎢⎣⎡++232,22ππππk k 上减在[2π-π,2π]k k 上增 在[2π,2ππ]k k +上减在⎪⎭⎫ ⎝⎛+-2,2ππππk k内增对称性 (k ∈z )对称中心:)0,(πk 对称轴:2ππ+=k x 对称中心:)0,2(ππ+k ,对称轴:πk x =对称中心:)0,(πk注:()sin y A x ωϕ=+或()cos y A x 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T πω=;()tan y A x 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T πω=. 9.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βα+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βα-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C :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cos(-=+a ; )(βα-C : 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cos(+=-a )(βα+T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α-T :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10. 辅助角公式:()22sin cos a x b x a b x ϕ+=++,其中:tan baϕ=11. 二倍角公式: α2S :αααcos sin 22sin =α2C :ααα22sin cos 2cos -=1cos 2sin 2122-=-=αα;α2T :ααα2tan 1tan 22tan -=12. 降幂公式: ααα2sin 21cos sin =,21cos 2sin 2αα-=,21cos 2cos 2αα+= 13.函数()ϕω+=x A y sin 的图象变换由函数y x =sin 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y A x =+sin()ωϕ的图象,有两种途径:法一:先平移后伸缩y x y x =−→−−−−−−−=+><sin sin()()()||向左或向右平移个单位ϕϕϕϕ00,1sin y x ωωϕ−−−−−−−−→=+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法二:先伸缩后平移y x =−→−−−−−−−sin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1ω纵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A y A x −→−−−−−−−=+sin()ωϕ14. 函数()ϕω+=x A y sin 的物理意义当函数()[)()sin 0,0,0,y A x A x ωϕω=+>>∈+∞表示一个振动量时, 振幅A :表示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周期ωπ2=T :往复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频率ωπ21==T f :单位时间内往复振动的次数; 相位:ωϕx +;初相:ϕ(即当x =0时的相位).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 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1)平面向量:在平面内,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平面向量.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向量a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记作a .(2)模(或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3)与向量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 (4)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y x y x =−→−−−−−−−=+><sin sin()()()||ωωϕϕϕϕω向左或向右平移个单位00纵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A y A x −→−−−−−−−=+sin()ωϕ(5)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2. 向量的加法运算:(1)三角形法则:首尾相连,连首尾,如AB BC AC +=; (2)平行四边形法则:公共起点,对角线3. 向量的减法运算:三角形法则,要求共起点,指向被减向量,如AB AC CB -=4. 数乘向量:实数λ与空间向量a 的乘积a λ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向量. 当0λ>时,a λ与a 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与a 方向相反; 当0λ=时,a λ为零向量,记为0.a λ的长度是a 的长度的λ倍.5.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1) λ(μa )=(λμ)a ; (2) (λ+μ)a =λa +μa ; (3) λ(b a +)=λa+λb . 6. 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 ,()0b b ≠,//a b ⇔存在实数λ,使a b λ=. 7. 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在平面任取一点O ,作a OA =,b OB =,则∠AOB 称为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0,a b π〈〉∈.8. 向量垂直: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若,2a b π〈〉=,则a ,b 垂直,记作a b ⊥.9. 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则cos ,a b a b 〈〉称为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10. 投影向量: 在上的投影向量等于cos θ (其中为与同向的单位向量)11. 数量积的性质:(1)22a a a a a a a =⋅=⇔=⋅;(2)0a b a b ⊥⇔⋅=;(3)cos ,a b a b a b⋅=12.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b=b ·a (交换律);(2)(λa )·b =λ(a ·b )=λa ·b =a·(λb ); (3)(b a +)·c =a ·c +b ·c ; (4)()2222+a ba ab b ±=±⋅,()()22+a b a b a b ⋅-=-.1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1e +λ22e . 不共线的向量1e 、2e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14. 坐标运算:(1)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λ()()1111,,y x y x a λλλ==→;2121y y x x b a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1212,y y x x AB --=→.(终 点减起点),||AB AB AB =⋅222121()()x x y y =-+- (3)向量a 的模|a |:2||a a a =⋅2222x y a x y =+⇔=+ (4)向量()()2211,,,y x b y x a ==→→的夹角θ,则121222221122cos x x y y x yx y θ+=++.15. 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坐标表示:(1)两个向量平行: →→→→=⇔b a b a λ// )(R ∈λ,⇔→→b a // 01221=-y x y x (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02121=+⇔⊥→→y y x x b a 16.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1)在ABC ∆中,①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则其重心坐标为123123,33x x x y y y G ++++⎛⎫ ⎪⎝⎭; ②1()3PG PA PB PC =++⇔G 为ABC ∆重心;特别地,0PA PB PC P ++=⇔为ABC ∆的重心; ③PA PB PB PC PC PA P ⋅=⋅=⋅⇔为ABC ∆的垂心;④向量()(0)||||AC AB AB AC λλ+≠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2)A 、B 、C 共线⇔存在实数、μ使得且+μ=1.17.三角形的四心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18.三角形中的重要结论(1)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B A B A b a sin sin >⇔>⇔> (2) 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一定大于0,锐角的余弦值大于0,直角的余弦值等于0,钝角的余弦值小于0. 19.三角形中的诱导公式()()()C B A B C A AC B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B C A C B A AC B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 ()()()BC A C B A AC B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20.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内容2R(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a 2=b 2+c 2﹣2bc cos A , b 2=a 2+c 2﹣2ac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变形形式 ①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② sin A,sin B,sin C;③ 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④ a :b :c =sin A :sin B :sin Ccos A , cos B , cos C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4abc R =12(a +b +c )r (,R r 分别为△ABC 外接圆,内切圆半径)第七章 复数1. 复数的概念形如bi a +(a ,b ∈R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i 叫做虚数单位,a 叫做实部,b 叫做虚部。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 ππππ+++= 2
22r rl S ππ+=。
高中数学合格考知识点总结一、集合。
1. 集合的概念。
-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全体自然数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A。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2,3}。
-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例如{xx > 0,x∈ R}表示所有大于0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如果A⊆ B且A≠ B,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neqq B。
- 相等:如果A⊆ B且B⊆ A,那么A = B。
-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varnothing。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的交集,记作A∩ B={xx∈ A且x∈ B}。
-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的并集,记作A∪ B ={xx∈ A或x∈ B}。
- 补集:设U是一个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_UA={xx∈ U且x∉ A}。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 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yy = 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
数学学业水平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 集合(1)、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叫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表示一个集合要用{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记作φ,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5)、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整数: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2、子集(1)、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2)、性质:①、A A A ⊆⊆φ,;②、若C B B A ⊆⊆,,则C A ⊆;③、若A B B A ⊆⊆,则A =B ; 3、真子集(1)、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2)、性质:①、A A ⊆≠φφ,;②、若C B B A ⊆⊆,,则C A ⊆4、补集①、定义:记作:},|{A x U x x A C U ∉∈=且;②、性质:A A C C U A C A A C A U U U U ===)(,, φ; 5、交集与并集(1)、交集:}|{B x A x x B A ∈∈=且性质:①、φφ== A A A A , ②、若B B A = ,则A B ⊆ (2)、并集:}|{B x A x x B A ∈∈=或性质:①、A A A A A ==φ , ②、若B B A = ,则B A ⊆ABBA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不等式解集的边界值是相应方程的解含参数的不等式ax 2+b x +c>0恒成立问题⇔含参不等式ax 2+b x +c>0的解集是R ; 其解答分a =0(验证bx +c>0是否恒成立)、a ≠0(a<0且△<0)两种情况。
高三数学合格考必考知识点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1.1 定义与性质1.2 函数图象的性质1.3 线性关系的表示与解决问题的应用2. 二次函数2.1 定义与性质2.2 函数图象的性质2.3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3.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3.2 函数图象与指数方程的关系3.3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3.4 函数图象与对数方程的关系4. 三角函数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4.2 函数图象与三角方程的关系4.3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公式二、几何与向量1. 平面几何1.1 基本概念与性质1.2 相交与平行线的性质1.3 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1.4 四边形的性质与应用2. 图形的性质与计算2.1 圆的性质与计算2.2 圆锥的性质与计算2.3 圆柱的性质与计算2.4 圆球的性质与计算3. 向量的运算与表示3.1 向量的定义与性质3.2 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 3.3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4. 空间几何4.1 空间直线的性质与计算4.2 空间平面的性质与计算4.3 空间立体图形的性质与计算三、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1.1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1.2 概率的定义与计算1.3 加法定理与乘法定理2.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2.1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与计算 2.2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3. 统计与抽样3.1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3.2 抽样调查的方法与应用 3.3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四、数列与级数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2 等差数列的通项与公式 1.3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公式2. 数列的求和与极限2.1 等差数列的求和与极限2.2 等比数列的求和与极限2.3 级数的收敛性与求和五、解析几何1. 坐标系与二元一次方程1.1 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方程1.2 二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与表示2. 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2.1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与性质2.2 圆的方程与性质2.3 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3.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3.1 极坐标与曲线的性质3.2 参数方程与曲线的性质以上是高三数学合格考必考的知识点,通过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学生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一. 代数与函数1.1 一次函数- 基本概念:函数的一种,表达式为 $y = kx + b$- 相关概念:斜率、截距- 线性关系: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 相关题型:求斜率、截距、函数值等1.2 二次函数- 基本概念:函数的一种,表达式为 $y = ax^2 + bx + c$ - 相关概念:抛物线、顶点、对称轴、判别式- 相关题型:求顶点、对称轴、判别式值、求解方程等1.3 指数与对数- 基本概念:指数和对数是互为逆运算的概念- 相关概念: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指数规律、对数规律- 相关题型:变底数相同求值、指数与对数的运算等二. 几何与三角学2.1 平面几何- 基本概念:平面内的形状、位置等属性- 相关概念:直线、线段、角等- 相关题型:直线与角的性质、线段的相交关系等2.2 空间几何- 基本概念:三维空间内的形状、位置等属性- 相关概念:平面、直线、线段等- 相关题型:平面与直线的相交关系、线段的长度等2.3 三角学- 基本概念:研究三角形及其性质的学科- 相关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 相关题型: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形的性质等三. 概率与统计3.1 概率- 基本概念:研究事物发生可能性的学科- 相关概念:随机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等- 相关题型:概率的计算、事件的关系等3.2 统计- 基本概念: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相关概念:样本、频数、频率等- 相关题型:收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以上是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包括代数与函数、几何与三角学、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你将更好地准备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高中数学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水平考试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其也是各类高考和其他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对于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在此,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水平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函数1.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像和定义2.函数单调性及极值点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二、数列和数学归纳法1. 等差、等比、斐波那契等数列的求和公式2. 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3.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定理三、解析几何1. 点、直线、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2. 直线和平面的交点的计算方法3. 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及其性质四、几何初步1. 平面几何中角度的基本定义、性质和角度平分线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平行3.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五、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周期性2.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3. 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和逆函数六、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基本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2. 导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3. 极值点的求法和函数单调性的判定七、定积分1. 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2. 定积分的几何和物理意义3. 反常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总结:以上是高中数学水平考试常考的知识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在考试前,也要注意查找相关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复习和答题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数学考试的复杂性和难度,并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最终,希望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在高考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由于你没有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是哪个学科的知识点,以下以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为例:一、集合与函数概念。
1. 集合。
- 集合的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 真子集:如果A⊆B,且存在元素x∈B,x∉A,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 集合相等:A = B当且仅当A⊆B且B⊆A。
-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B = {xx∈A且x∈B}。
- 并集:A∪B = {xx∈A或x∈B}。
- 补集:设U是全集,A⊆U,∁UA={xx∈U且x∉A}。
2. 函数及其表示。
- 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A。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3.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单调性:- 增函数: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 减函数: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 奇偶性:- 奇函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 f(x)。
- 偶函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
二、基本初等函数(Ⅰ)1. 指数函数。
-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根式: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n∈N*。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知识点总结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复数
3.平面向量
4.算法、推理与证明
5.不等式、线性规划
6.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7.函数、基本初等函数1的图像与性质
8.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9. 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0. 导数及其应用
1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x|x≠π/2+kπ,k∈
R R
13.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4.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5. 数列求和及其数列的简单应用
注:表中n,k均为正整数
16.空间几何体(其中r为半径、h为高、l为母线等)
↑S=S'
V∉=∉/∉(S'+∉∉'s+S)h
17.空间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大写字母表点、小写字母表直线、希腊字母表平面):
18.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9.直线与圆的方程
【注:标准d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圆的圆心距】
20.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与性质
注:1.表中两种形式的双曲线方程对应的渐近线方程分别为y=±b
a x,y=±a
b
x。
2.表中四种形式的抛物线方程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x=−p
2,x=p
2
,y=−p
2
,y=p
2。
2018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一】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の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の集合,如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
记作: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の公共元素所组成の集合,如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1の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の真子有2n–2个.2、求)(x f y =の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x f y -=の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の真数属于R 、对数の真数0>.4、函数の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の某个区间D 内の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の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の某个区间上の性质,是函数の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1)函数)10(≠>=a a a y x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01a <<为减函数,当1a >为增函数;①r s r sa a a +⋅=;②()r s rs a a =;③()(0,0,,)rr r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の图象和性质7、对数函数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1)函数log (0,1)a y x a a =>≠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当01a <<为减函数,当1a >为增函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の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真相同の对数等于1:1log =a a , (3)对数の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Ma a alog log log -=; ③)(log log R n M n M a n a ∈=。
(4)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b c c a a abb c c a 且且(5)对数函数の图象和性质8、幂函数:函数αx y =叫做幂函数(只考虑21,1,3,2,1-=αの图象)。
9、方程の根与函数の零点: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 [a , b ] 上の图象是连续不断の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 (a , b )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就是方程0)(=x f の根。
【必修二】一、直线 平面 简单の几何体1、长方体の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の对角线长a l 3=2、球の体积公式: 334 R v π=; 球の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3、柱体、锥体、台体の体积公式:柱体V =S h (S 为底面积,h 为柱体高);锥体V =Sh 31(S 为底面积,h 为柱体高)台体V =31(S ’+S S'+S )h (S ’,S 分别为上、下底面积,h 为台体高)4、点、线、面の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の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の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の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の直线。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の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の两条直线平行. (2)空间线线,线面,面面の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の位置关系: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空间直线和平面の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它们の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α⊂,a A α=,//a α。
空间平面和平面の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5、直线与平面平行の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b a a b ααα⊄⎫⎪⊂⇒⎬⎪⎭。
图形表示:6、两个平面平行の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の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b a b P a b βββααα⊂⎫⎪⊂⎪⎪=⇒⎬⎪⎪⎪⎭。
图形表示:7、. 直线与平面平行の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の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a a a b b αβαβ⎫⎪⊂⇒⎬⎪=⎭。
图形表示:8、两个平面平行の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の平行。
符号表示: 9、直线与平面垂直の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の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 10、.两个平面垂直の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の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 11、直线与平面垂直の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a a b b αα⊥⎫⇒⎬⊥⎭。
12、平面与平面垂直の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の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 13、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到一起求平移后の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它在平面内の射影所成の角。
(如右图) 14、异面直线所成角の取值范围是(]︒︒90,0;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の取值范围是[]︒︒90,0; 二面角の取值范围是[)︒︒180,0;两个向量所成角の取值范围是[]︒︒180,0 二、直线和圆の方程1、斜率:αtan =k ,),(+∞-∞∈k ;直线上两点),(),,(222111y x P y x P ,则斜率为2、直线の五种方程 :(1)点斜式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の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 (111(,)P x y 、222(,)P x y ; (12x x ≠)、(12y y ≠)).(4)截距式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の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3、两条直线の平行、重合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l ‖1212b k k l 且=⇔≠;2b ②22121b b k k l l ==⇔且重合时与; ③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 2121y y k x x -=-//,,//a b a bαβαγβγ==⇒,,,,a b a b P l a l b l ααα⊂⊂=⊥⊥⇒⊥,l l αβαβ⊥⊂⇒⊥,,.l m l m l ααββ⊂=⊥⇒⊥θαP Hlax 2+bx+c=0(a ≠0)4、两点P 1(x 1,y 1)、P 2(x 2,y 2)の距离公式 │P 1P 2│=212212)()(y y x x -+-5、两点P 1(x 1,y 1)、P 2(x 2,y 2)の中点坐标公式 M (221x x +,221y y +) 6、点P (x 0,y 0)到直线(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Ax+By+C=0の距离公式d=2200BA CBy Ax +++7、平行直线Ax+By+C 1=0、Ax+By+C 2=0の距离公式d=2212BA C C +-8、圆の方程:规范方程()()222r b y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配方:44)2()2(2222F E D E y D x -+=+++) 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以)2,2(E D --为圆心,半径为F E D 42122-+の圆;9、点与圆の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の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2200()()d a x b y =-+-d r >⇔点P 在圆外。
d r =⇔点P 在圆上。
d r <⇔点P 在圆内.10、直线与圆の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の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A C Bb Aa d +++=.11、弦长公式:若直线y=kx+b 与二次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交于A(x 1,y 1),B (x 2,y 2)两点,则由 二次曲线方程y=kx+m 则知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所截得弦长为:AB =212212)()(y y x x -+- =21k +21x x - =[]21221241x x x x k -++)()(=[]2122122124)()11(11y y y y ky y k -++=-+aacb k4122-+ 13、 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の距离公式: ⑴ xoy 平面上の点の坐标の特征A (x ,y ,0):竖坐标z=0 xoz 平面上の点の坐标の特征B (x ,0,z ):纵坐标y=0 yoz 平面上の点の坐标の特征C (0,y ,z ):横坐标x=0 x 轴上の点の坐标の特征D (x ,0,0):纵、竖坐标y=z=0 y 轴上の点の坐标の特征E (0,y ,0):横、竖坐标x=z=0 z 轴上の点の坐标の特征E (0,0,z ):横、纵坐标x=y=0 ⑵│P 1P 2│=212212212-z z -y y -x x )()()(++ 【必修三】算法初步与统计:图形符号 名称功能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の起始和结束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输出の信息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语句、结果の传送)z yx F E DC BAXYZO二、算法基本语句:1、输入语句:输入语句の格式:INPUT “提示内容”; 变量。